張慶(光明日報社資深編輯)

光明日報社主任編輯、記者,高級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慶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64年
綜述,新聞機構從業背景,非新聞機構從業背景,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和參政議政意識,

綜述

1964年生於北京,光明日報社主任編輯、記者,高級工程師,民建北京市委參政議政優秀會員,曾入編《中國當代傑出人物大辭典》等工具書庫,是中國首屆策劃大會特別獎獲得者。他24歲開始涉足新聞出版業,33歲進入光明日報社參與創建光明網,曾任光明網副總編輯、副總經理、副主編等職,榮獲過光明日報好新聞一等獎、中宣部新聞局和解放軍總政治部等單位聯合評選的專題報導優秀獎、交通部評選的好新聞獎以及多個省的省委宣傳部評出的“優秀稿件獎”等獎項;率先在光明日報上發表數碼新聞圖片。
曾榮獲“中直機關文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之稱號。
愛好:駕車、旅遊(主題)
夢想:組建中國的跨媒體新聞集團,超越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女兒倡議的兒童奧運會能由中國人首辦。
最幸福與自豪的事情:身邊有3個女性,母親是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妻子是北京高校“三育人”先進個人,女兒是全國好少年。

新聞機構從業背景

1988年開始涉足新聞出版行業,任中國某出版社編輯。
1990年任《中國風貌》主編。
1994年任《中國法律》(Internet版)主編,組織開發國內第一套客用於網際網路的全文檢索產品《中國法律》(類似百度初期);
1997年(33歲)獲得高級職稱後,進入光明日報社參與創建光明網,開始擔任光明日報社編輯、記者,從事光明網采編工作;開始研究網際網路的新聞與傳播、跨媒體傳播的運營、慈善·公益與媒體的關係等。
至今提出過“媒體是沒有營業執照的企業”、“國家應加強網路話語權"、“移動終端(含手機)也是媒體”、“跨媒體傳播”、“跨媒體是未來傳媒產業的發展方向”、“新聞網站就是媒體”、“媒體分層管理論”、“黨報經營者應是政治型企業家”、“光明網應做第三網路媒體世界領頭人”(第三網路媒體指國有非重點新聞網站)、“北京奧運會應跨媒體傳播國家形象”、媒體是構成“公益五環”的要素之一、“傳播中華文化,從娃娃開始”、“光明網應是知識服務提供商,成為世界精英與中國交流的平台”,“光明網應結盟各民主黨派 穩定70萬客群群”,實施“光明網文化紐帶工程”、“團結宗教領袖 促進中華崛起”、"以手機為主的移動終端將成為重要媒介和行銷平台"等理論觀點。
1999年開創《光明日報》數碼圖片新聞報導之先河,任《光明日報·電腦網路世界》周刊頭版、“環球電信”版的責任編輯;製作的許杏虎、朱穎烈士的數碼相片,通過網際網路廣為傳播並被使用;獲得“中國首屆策劃大會特別獎”。
2000年開始撰寫網上評論。
2001年(37歲)以後,先後擔任光明網副總經理、副總編輯;分管光明網新聞中心等頻道,組織、監製光明網“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十一·五規劃”等數十個專題(欄目),撰寫《網路輿情》,參加全國重大典型的採訪報導工作;兼責光明網的經營、人事、勞資、法律訴訟、采編等工作。
1999年、2001年,先後2次在中國記協召開的全國新聞網站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習新聞傳播學研究生課程。
在國內率先提出並實踐“跨媒體”概念。曾聯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推出了“信用消費”、“留學熱報”等多個跨媒體傳播平台(集“網站、報紙、電視、電台、手機”為一體),探索跨媒體傳播的運營管理;其中的“誠信汽修”不僅得到了中央文明辦有關領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原會長俞曉松等同志的肯定,而且成為網際網路IE中文地址的第一搜尋結果。
曾榮獲光明日報好新聞評選一等獎、中宣部新聞和總政等單位聯合評選的專題報導優秀獎、交通部評選的好新聞獎等。在中宣部的表揚信上,苟天林總編輯曾寫下:“張慶同志的敬業、吃苦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非新聞機構從業背景

曾(兼)任:政協北京市海淀區行政執法監督員、首都青年編輯記者協會理事、全國低碳產業媒體聯盟副理事長、中華吟誦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特邀理事、人民日報社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會委員、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網路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產力促進會策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策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勞動局創業指導中心專家顧問團志願者、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市委教科文委員會委員等職。

具有較強的開拓創新和參政議政意識

20歲(1984年)開始建言獻策(向全國人大提出高校改革建議案)。
21—25歲期間編寫電腦程式。
22歲開始任航空部部屬企業上海分廠銷售負責人,提出“捆綁銷售”方式。
23歲創辦紳士學校,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同期自編禮儀、計算機知識等教材(講義)。
27歲為我國引入“雙絞線技術(10BASE-T)”(與他人合作);提出“網路就是連起來的計算機”;開創報紙“欄花”廣告形式。
28歲向胡昭廣同志建議“中關村試驗區應創品牌、辦實業”;開創國內企業“品牌形象引資”先例。
29歲開始擔任外企在中國的首席代表、出版(經紀)人、總經理等職。
30歲(1994年)開始Internet的套用與研究,組織開發了基於Internet的全文檢索系統。
31歲加入中國工商聯合會、民主建國會。
33歲獲得北京市第一批網路系統集成類別的高級工程師職稱。
34歲開始研究Internet網路新聞與傳播,提出“跨媒體傳播”的觀點。
35歲提議並組織第一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倡議成立中國網際網路協會。
36歲明確反對將商業網站稱為“媒體”;建議國家將有限的資金,建設1~2家重點媒體網站,併入股sina、sohu等商業網站,以加強網路話語權。
37歲開始探索“新聞業經營技術”,通過“資本+資源”方式,獲得了比投資高10倍的經濟回報;開始準備“駕車迎奧運”。
38歲開創“留學熱報”跨媒體傳播平台。
39歲有效避免了光明日報近百萬元的經濟損失。
40歲對北京奧運會提出跨媒體傳播的渠道與方式,以及徵集萬張笑臉、藉助奧運會提升國家形象的觀點,聯合了國內外200餘家媒體形成了迎奧運跨媒體傳播聯盟(後因被人打擊報復致傷而中斷)。
41歲提出“上要政策(中央扶持)、中靠自己、左右支持(同行)”的光明網發展思路;提議組建純新聞網站的聯合組織(協會)。
42歲提出光明網要“抓住主網(文化),放開子網,依靠政策,資本運作”。
43歲再次提出避免光明網被業界邊緣化的方法,即“密切合作非重點網路媒體、團結地方重點網路媒體、聯合中央重點網路媒體”,同時要科學管理、調好機構、練好內功、伺機突破,提升創收能力。
44歲提出移動網際網路是光明網翻身的良機;光明日報應啟動數字媒體工程,實施“光明網文化紐帶工程”,舉辦“世界文化論壇”;提出光明網要有戰略、戰術,要有經營團隊。
45歲提議採訪世界重要宗教領袖和大師,倡議舉行“宗教·戰爭·和平”大會。
46歲再次提出國家級網站要帶頭守規則,不設網路記者;媒體網站的實質是傳統媒體的網路經營部(前提是傳統媒體已轉型為跨媒體),網站的內容采編要由有資質的編輯、記者負責。
47歲提出"以手機為主的移動終端將成為重要媒介和行銷平台",手機內容應分級管理,保護好未成年人;建議中央新聞單位(如光明日報社和中央台)組建跨媒體控股集團公司,進行網站整合,並準許地方新聞單位入股;取消中央新聞單位行政級別。
48歲建議對外文化產品應有國家級別的統籌,對外文化傳播單位應協調合作;應加強文化傳播客群的特定性研究,應建立移動終端不良文化傳播治理機制;民間資本與官辦媒體聯姻,並藉助移動媒體和資本市場,是快速提高文化傳播能力的途徑之一。
49歲提出國家級的對海外未成年人的文化傳播戰略;建議加強移動終端的安全建設,特別是個人金融信息的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