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與倉聖祠

倉頡造字與倉聖祠

距洛南縣城西北22公里的眉底,有座元扈山,山勢巍峨秀麗。據《雍勝略》記載:“倉頡造書於此”。 倉頡造字事出於五帝時代,距今已有四千餘年。《策海·大書》載曰:“倉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陽虛山下原有石刻倉頡手書28字。古拓其字,視為至寶者代不乏人,後不幸原字被毀於火,不便辨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倉頡造字與倉聖祠
  • 人物:倉頡
  • 時代:五帝
  • 位置:洛南
歷史,現狀,

歷史

洛南縣城西北22公里的眉底,有座元扈山,山勢巍峨秀麗。據《雍勝略》記載:“倉頡造書於此”。  倉頡造字事出於五帝時代,距今已有四千餘年。《策海·大書》載曰:“倉頡登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倉帝受之,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陽虛山下原有石刻倉頡手書28字。古拓其字,視為至寶者代不乏人,後不幸原字被毀於火,不便辨認。清代道光年間(1821-1850),洛南知縣王森文從民間徵得拓印真本,摹勒於石,建碑樹於陽虛山下許家廟村,其碑高1.6米,寬0.65米,正面題為:“龜鳳呈瑞”,下大書“倉頡授書處”,背面額題:“陽虛鳥跡”,下書二十八字,碑文流傳至今,信而有證。洛南人民為了紀念文字始祖倉頡,褒揚他對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清光緒五年(1879)於縣城東南隅修建了倉聖祠。祠內有正殿、享殿和前殿,一院四進,雕樑畫棟、五脊六獸、莊嚴肅穆。正殿奉祀“倉聖之神位”朱底金字神牌。洛源書院山長陳綬額題:“肇造斯文”,陝西督學使許振禕享殿題書:“倉聖祠”,字跡蒼勁有力。院內有自黑潭街移回的“倉頡授書處”原碑,並於祠左側建有碑樓,右側配設“敬惜字紙,功德無量”的醮爐,兩旁對稱聳立,蔚為壯觀。
倉頡造字與倉聖祠

現狀

洛南作為倉頡造字的故鄉,永遠值得我們引以為豪,“倉頡授書處”和“倉聖祠”已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