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公祭倉頡儀式

穀雨公祭倉頡儀式

倉頡祭祀儀式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民俗及民間祭祀活動。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文字始祖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通過祭祀儀式,可以使倉頡造字故事與倉頡開拓精神得到有效傳承。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樂、舞蹈和民俗活動,具有濃郁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已發展成為人民民眾交流民族文化和文明情感的重要活動場所。成為連線、凝聚民族意志的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穀雨公祭倉頡儀式
  • 分類:民俗
  • 地區:陝西省
基本信息,基本簡介,藝術項目,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歷史淵源,相關器具,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陝西 · 渭南 · 白水縣
遺產編號 :Ⅸ—17
遺產類別:民俗  遺產級別:省
申報日期:2007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渭南市白水縣

基本簡介

穀雨祭祀倉頡起於何時無人考證,祭祀歷經數千年,而約定成俗。在陝西白水史官鄉每年穀雨都要舉辦倉頡廟會,並於穀雨這天公祭或民祭倉頡。國民黨元老,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於佑任先生,民國九年穀雨節,在參加倉頡祭祀活動時,曾揮毫題下了“文化之祖”的牌匾;國民黨將軍朱慶瀾民國22年在參加穀雨祭祀並視察黃龍山墾荒後,捐資修繕了倉頡墓並親書“畫卦再開文字祖,結繩新創鳥蟲書”的名聯。
倉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勞動者的創造者的象徵。完善和堅持穀雨祭祀這一傳統,對現今無論其人文、自然景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史價值,對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崇敬文明禮儀、尊重創造、尊重勞動也有具有現實和歷史意義。
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象形文字的創始人,世代遵為文字初祖。清明祭皇帝,穀雨祭倉頡,基本特徵為:祭禮場面隆重、熱烈、禮儀文明,較少封建迷信色彩,以尊重創造,尊重勞動,展示文化藝術(書法展、唱戲、賽詩歌、鑼鼓賽等)活躍文化生活,促進區域經留發展。
穀雨廟會以祭祀倉頡為主線,弘揚倉頡文化,融文化、經貿為一體,以書法展、唱對台戲、詩聯賽、社火、鑼鼓賽為主。祭禮大典形式主要以祭樂、祭器、祭品,恭讀祭文,謁祖掃墓為主。

藝術項目

穀雨公祭倉頡儀式, 在洛南已有很悠久的歷史。 據《山海經》、《水經注》、《策海·六書》、《河圖玉版》、《淳化閣帖》、《陝西金石志》、《洛南縣誌》等古籍和洛南當地民間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隨黃帝南巡時來到洛南保全陽虛山下。倉頡“登陽虛之山,臨玄扈洛汭之水”,承神仙託夢,得靈龜負書,“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指掌而創文字。”
倉頡造出二十八字後,命工匠把它刻在與陽虛山隔河相望的玄扈山峭壁上。此後凡過往洛境的達官貴人、文人顯士,無不瞻仰聖跡,拓印字形。每逢此時,當地民眾不論農事閒忙均要賦物服役。當地民眾不堪勞役,乘雷雨天縱火焚燒了刻字石壁。
1821年(清道光元年),洛南知縣王森文從民間徵得拓印真本,摹記勒石,樹立於陽虛山下的許廟村,由村民於穀雨節時自發祭祀。清光緒四年,縣令伊允楨為擴大祭祀規模,方便各級官員及縣城周邊民眾祭祀,於縣城東街新建了倉聖祠,舉行倉頡祭祀儀式,具體時間定在每年的穀雨節。這項祭祀活動一直沿續到解放前夕。
1949年解放後,特別是文革時期,倉頡遺址與倉聖祠都遭到了嚴重毀壞,倉頡公祭儀式一度中斷。“文革”結束後,保全許廟村民又開始舉行倉頡祭祀儀式。自1998年起,保全鎮政府將祭祀地點遷移至鎮外焦溝倉聖廟,至今已舉辦10屆祭祀活動。2001年,洛南縣政府在洛南縣城了舉辦首屆倉頡文化藝術節,舉行了祭祀活動。2008年穀雨前夕,洛南縣政府在縣城南坡新修建的倉頡園舉辦了大規模的祭祀活動。
洛南祭祀倉頡有一整套隆重的祭祀儀式。據調查了解,早年祭祀時用八抬大轎抬倉頡牌位繞城遊行,牌位要用專門製作的旗、鑼、傘、扇護威,音樂以地方民間嗩吶演奏,曲牌有《迎客曲》、《雁落沙灘》、《百鳥朝鳳》等。要求遊行隊伍衣冠肅整,緩步前行。遊行結束後,於倉聖祠內貢獻祭品,縣長作主祭人並作祭辭。隨後是民眾祭拜、獻禮等。全城舉力、三天慶賀活動,演出戲劇、社火等。
現今祭祀儀式,繼承了傳統祭祀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又根據社會發展,賦予了新的時代元素和表現形式,更加姿重熱烈,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對弘揚倉頡精神,促進文化建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本內容

—、抬倉頡牌位遊街
1、牌位
2、鑼鼓
3、彩旗
4、祭樂演奏隊伍,以嗩吶吹奏為主,曲牌有《迎客曲》、《雁落沙灘》、《百鳥朝鳳》等。
5、獻禮隊伍。獻禮為饊子、餜子、麻糖、獻祭面花、水果點心、全豬、全羊等。
6、祭拜隊伍,由縣長率政府官員、外來嘉賓、社會賢達身著盛裝恭步前行,後隨仕農工商及民眾隊伍。
二、安放牌位
主祭人(縣長)手扶倉頡牌位安放,上香叩拜。
叫表(焚燒黃表)叩拜。
三、敬獻祭品
在嗩吶的伴奏下貢獻祭品。
四、宣講祭文
由縣長宣讀祭文。
五、獻禮
1、政府官員、社會賢達上香叩拜,獻禮。
2、地方仕紳上香叩拜,獻禮。
3、外來嘉賓上香叩拜,獻禮。
4、書畫名家上香叩拜、進獻書畫作品。
六、百姓祭拜
百姓進殿,上香叩拜,祈求家道興旺、子息平安、兒女出息,並按各自心愿獻上禮品。
七、慶祝活動
殿外搭台唱戲三天。

基本特徵

l、充分體現了人民民眾對漢字始祖倉頡的尊崇敬仰,對中華文明的自豪驕傲。
2、廣泛宣傳了倉頡造字的豐功偉績,表達了人民民眾學習倉頡造字的開拓精神,創造中華文明的強烈願望。
3、融入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樂、舞蹈和民俗活動,具有濃郁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
4、已發展成為人民民眾交流民族文化和文明情感的重要活動場所。成為連線、凝聚民族意志的橋樑。

主要價值

l、人類學、民俗學價值:
倉頡祭祀儀式體現了中華民族對文字始祖的崇拜和社祭文化,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通過祭祀儀式,可以使倉頡造字故事與倉頡開拓精神得到有效傳承。
2、不可替的藝術價值:
倉頡祭祀儀式匯集了洛南地區的民俗民間文化,充分展示了洛南地方豐富多彩的地方民間藝術形式。
3、華夏文化的傳承平台:
倉頡祭祀儀式為華夏子民提供了一個聯絡情感、交流文化、共祭文字始祖的平台,為凝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提供了精神動力。

歷史淵源

倉頡祭祀在洛南歷史悠久,每年穀雨節為祭祀之日,地點在倉頡造字處保全鎮許廟村。後來為了便於祭祀,1877年(清光緒三年)在縣城東街修建倉聖祠,每年穀雨節為祭祀日,由本地鄉民以戶保為單位輪流做莊經管祭祀事宜。祭祀活動一起沿襲到解放前夕。文革後期,倉頡造字遺址多處被毀,祭祀活動一度中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洛南人為了紀念漢字始祖,在許廟又興起廟會。後來,保全鎮民眾自籌資金在焦溝口修建了倉聖廟,祭祀基本恢復,每年2月15日廟會。屆時,藍田、渭南、華陰、河南等地民眾前來燒香祭祀。祭祀時有固定時間和固定儀式,現已連續舉辦10屆倉頡祭祀儀式。
為了弘揚中華文化,彰顯倉頡造字開拓精神,洛南縣人民政府於2004年在縣城南坡修建倉頡園、倉頡大殿、雕塑倉頡聖像,並於2008年穀雨前夕清明節在倉頡園舉行公祭儀式。

相關器具

1、器具:龜茲(嗩吶)、鑼鼓及其它演奏器具;
2、獻品:五色糖果、麻糖、餜子、饊子、獻祭面花、全豬、全羊;
3、嗩吶演奏曲目:《迎客曲》、《雁落沙灘》、《百鳥朝鳳》;演出慶賀劇目:《滿床笏》、《忠保國》、《百鳥朝風》、《狀元門》、《福壽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