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甘肅蘭州五泉山)

五泉山(甘肅蘭州五泉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林木蔥鬱花草香,雕梁飛閣泉瀑鳴”,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遐邇聞名的隴上勝地。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現存最早的一所建築“崇慶寺”內的“金剛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餘年。其餘建築群均系清末陸續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五泉山
  • 外文名稱:Five Spring Mountain
  • 地理位置: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
  • 占地面積:267,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06:0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五泉山公園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甘肅省蘭州市
  • 建議遊玩時長:2-3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5-11月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景點美圖,景區熱度指數,景區人文,名稱來源,五泉山詩賦,五泉山楹聯,景區特色,景區交通,

景區人文

名稱來源

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傳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霍去病征西,曾駐兵於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馬鞭,連擊五下,鞭響泉涌,遂成五泉。這雖屬神話,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絕妙確為世人矚目。

五泉山詩賦

五泉山·詩詞新調
李磊(詩詞新調創始人)
當時望斷祁連,
前路大漠風煙。
也曾勒馬石壁,
猶憶奮勇擊鞭。
泉涌昂揚鬥志,
一心踏破關山。
鐵肩不論今古,
從來撼地動天。
五泉山賦
汪少潭
山不在高,五泉馳名;水不在深,日月取影。千載香火,三教景行;古木參天,四季分明。去病早逝,勇冠群英;太公晚遇,文治武興。爾炘雖遠,聯妙詩精;龍淵不才,但賦其情:
吾愛五泉山也,頗愛其泉。承天地之精華,生北國之佳境;歷滄桑之巨變,惠古今之生靈。縱觀五泉,依山而坐;恰關帝之夜讀,猶太白之醉臥。惠蒙如足,佇立兩廂;朝迎旭日,泉聲朗朗;夕送晚霞,靄霧茫茫。慢坡東行,石棧凌空飛盪;拾階西上,平湖美人初妝。青山抱玉,含惠泉若鈴鐺;懸崖吐液,披蒙泉似霓裳。三泉星聚,豁然開朗:掬月居首,隕石屏障;右臂摸子,洞幽水涼;左肩甘露,雲淡天蒼。喜花好月圓,對酒當歌,誰盼玉兔東臨,蝶影成雙?悲黃葉遍地,哀鴻孤飛,誰摸瓦礫碎石,兒女自妄?天降甘霖,遠客邂逅,誰烹清茶佳茗,手留余香?新詞舊韻,琴瑟悠揚,誰奏高山流水,以待紅裝?善哉!雨潤暮鼓,煙迷晨鐘;五泉相攜,各盡所能。童山披翠,其功浩蕩;良田千畝,其情泱泱。源源不斷,雖粉身亦無懼;生生不息,縱百折而不回。此五泉也?實五仙也!
吾愛五泉山也,誠愛其景。滴滴藏世界,涓涓流古今。隴海西望,拓絲路之故道;黃河東翹,驚兩岸之復興。舉目北瞰,借白塔以擎天;回眸南睇,仰三台以摘星。鬧中取靜,群佛當仁不讓;遠離喧囂,眾生正道慈航。煙巒古寺,錯落有致;歌台水榭;碧波蕩漾;丘壑起伏,盤桓跌宕;駐足園中,神清氣爽。八卦台低,飛泉流瀑,左探靈山殿之新築;太昊宮暖,翠幽新圃,右入嘛呢寺之舊院。嘛呢寺為藏傳,堪民族融合之典範。全寺朝北坐南,前置小院;有巧巧齋、曲曲亭,有仄仄門、依依徑,有重重院、疊疊園;更有數十經輪,金光燦燦。兩側懸樓,環繞大殿,妙趣盈盈,風格別樣;禪意盎然,相得益彰。東西長廊,蜿蜒成雙;風雨無阻,上下通暢。遊樂東向,海盜船滿載尖叫;提心弔膽,人工湖激流勇進。獵奇西行,熊貓館指點國寶;閒庭信步,動物園且尋童心。此東西二龍口及左右景點之大觀也。主景區則端坐中麓,春夏萬木蔥蘢,百鳥爭鳴,鮮花怒放。秋冬落葉蕭疏,粉妝玉砌,冰瑩雪香。山門為軸,松柏兩行;一柳獨大,正對牌坊;雙龍壁前,蝴蝶亭凌空展翅,鶴舞龍翔;九曲橋畔,大雄殿莊嚴肅穆,鐘鳴鼎唱。萬源閣拔地而起,傲然獨立;青雲梯扶搖直上,直通天堂。地藏寺盡收東廊,臥佛在望;文昌宮北接魁星,寸管流芳。千佛閣危岩橫陳,下臨絕壁;三教洞一覽全城,蒸蒸日上。果然是:佛地本無邊,看排闥層層,紫塞千烽平檻立; 清泉不能濁,笑出山滾滾,黃河九曲抱城來。
吾愛五泉山也,實愛其人。聖者其聖,功者其功;一山育化,三教呈祥。有孔夫子、有霍去病,有孫中山、有劉爾炘,有文昌君、有諸葛相,有三世佛、有立金剛,有觀世音、有地藏王!克己復禮,仁者孔聖;驅逐韃虜,勇者孫文;修齊治平,當贊文昌;鞠躬盡瘁,誰比孔明?至德至愛,我效我仿!山窮水盡,觀世音慈悲救苦難,何妨變性?千鈞一髮,地藏王大義入地獄,捨我其誰?接引佛洪武初成,六百年輾轉,幾遭劫難,雖文革傷其左手,慈容不改,無怨無悔!銅臥佛曲肘而眠,徹悟乎“一心事佛,勤修爾大德大善;三界無我,休究吾是睡是醒。”泰然於“香客三叩八萬里,老夫一覺九千年!”四大皆空,物我兩忘!其難得糊塗乎?但得大自在耳!悲夫!念去病家奴之後,十七從戎,馬鞭響處,五泉奔涌,對答匈奴未滅,胡以家為?然多少膏粱子弟,終老無成,卻欲點將封侯,如此好高騖遠,豈非笑談!吾九歲初識五泉,三十年來,上下四百餘回,蒙庇佑於孩提,競前茅於群雄;慰慈母於華發,啟稚子於懵懂。雖故地重遊,然常訪常新,足見諸聖賢之博大,而吾輩之淺陋也!
嗚呼,吾愛五泉也,明月前身;吾賦五泉也,和而不爭。即弱冠而常思,至不惑而初成,嘆流水之今日,感轉瞬與永恆。今吾捉刀賦漢月,含笑弄吳鉤,常懷君子心,不度小人腹,始知菩提無樹般般樹,明鏡非台處處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獨吾之座右銘也?豈非五泉山之墓誌乎!
己丑臘八於金城嗜龍齋

五泉山楹聯

誰教人只管好高上上上上;我替你從容定喘來來來來。
願將當世事;告與後人知。
甘肅蘭州五泉山浚源寺。
白鳥忘飢,任林間雲去雲來,雲來雲去;青山無語,看世上花開花落,花落花開。
劉爾炘題蘭州五泉山拈花塢。
佛地本無邊看排闥層層紫塞千峰平檻立;清泉不能濁笑出山滾滾黃河九曲抱城來
梁章鉅題甘肅蘭州清泉寺,位於蘭州市五泉山公園內。
曾謁湯陰祠,讀壁上殘詩,驚雨驚風,雪盡猶余鴻爪在;重登蘭嶺閣,望峰頭夕照,好山好水,月明應有馬蹄歸。——吳可讀(1812-1879)題於湯陰祠,為紀念岳飛所作。

景區特色

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築群。從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源閣文昌宮地藏寺千佛閣等古廟宇依山就勢排列,層層相疊,以石階亭廊相連。中峰兩翼為東西龍口,五泉沿東龍口——文昌宮——西龍口一線呈弧形排列,懸于山腰。各泉間又以石階棧橋和亭閣四廊相連。
五泉山可分西、中、東三路遊覽,三路均有樓台亭閣、長棧虹橋、清泉飛瀑,但布局各異,自成體系,各有獨到之處。
若從西路前行,第一個風景點為“翠幽新圃”,圃內有梅花洞,洞內有幾汪清池,幾丈迴廊,一座凌波軒,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遊藝場。池中飛檐紅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致優美迷人。循西長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輪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橋,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緊依在企橋邊。泉圓形,四周綠樹掩映,芳草環繞,泉水清澈見底,味甘甜,宜於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實惠,故名“惠泉”。
離開惠泉,踏著一道道青石階迴旋而上,就到了久負盛名的“嘛尼寺”。這裡古槐濃郁,寺院清幽,一排懸樓橫壓寺門,東為瞰霞樓,西為延月樓,樓下前方有依依徑、仄仄門、重重院、疊疊園、曲曲亭,小巧玲瓏,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處繼行,只見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瀉壁下一汪清潭中,這便是西龍口。這裡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處文昌宮西邊,孤亭掩護,源流纖細,久雨不淫,大旱不乾,飲之猶如甘露。相傳此泉合“天下太平,則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宮。宮東側有一垣花牆,其花瓶狀小門的門楣上,大書著三個淡灰的隸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幾眼泉迥然不同,說它是泉,其實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樣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約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盤中,“掬月”雅名由此而來。這裡還是西、中、東三條上山路徑的匯合處。
與文昌宮毗鄰的是曠觀樓。登樓俯瞰,蘭州市容盡收眼底。樓下有一深約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礫,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鑽進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著石頭則得男,摸著瓦片則生女,劉爾炘曾在洞門口書一對聯,嘲諷這種迷信行為是“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
出曠觀樓榜著山岩再向高處登攀,就到了千佛閣。它修築在東龍口的飛瀑上面,氣勢雄偉壯觀,地形險要驚人,為五泉山最高的建築物。憑欄下望,只見東長廊凌空而下,跨重岩,繞清流,環亭榭,把半壁園林團團圍起,象捍衛林泉的長城。
邁出千佛閣沿東長廊緩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這兒上臨東龍口,下瀕蒙泉。仰視可觀東龍口飛瀉而下的瀑布,俯瞰則可飽覽五泉之冠的“蒙泉”。“蒙”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為水艮為山,用“蒙”字概括東谷面貌,含山下有險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詩讚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
由東長廊西望,在那高聳、陡峭的青雲梯下有一個四角鐘亭雄立山腰。亭內懸掛一個高約3米,口寬2米,計重10000斤的泰和鐘,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鑒鎬監視鑄造。此鐘造型雄偉,聲音洪亮,所鑄銘文,清晰可辨。原懸於普照寺蘭園舊址)鐘鼓樓,為蘭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後移置五泉山,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從鐘亭而下,過萬源閣, 大雄寶殿,就到了“金剛殿”(即明崇慶寺中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頂,斗拱飛檐,雕樑畫棟,結構精巧,氣勢莊嚴。殿內原塑四大金剛,今已蕩然無存,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鑄的一尊銅接引佛和鐵籌的蓮花基座尚存。佛像高5.3米,圍闊2.7米,重20000餘斤,站立在蓮花鐵座之上,面目豐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缽,右手輕揚,似向中外遊客致招手禮。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南,皋蘭山北麓。層樓疊閣,沿山鋪陣,溪流如帶,綠樹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傳武帝時,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著鞭出泉”。這五眼泉至今猶在。一為甘露泉,在文昌宮西邊,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淫,大旱不乾,飲之如甘露。二為掬月泉,在文昌宮東面,泉寬約尺許,深約五尺,形如井狀,中秋之夜,月出東山,這裡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盤中。三為摸子泉曠觀樓下的摸子洞中。過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說摸著石子的生男孩,摸著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學者劉爾欣曾在洞口書寫一聯,嘲諷這種迷信行為是“糊糊塗塗,將佛腳抱來,求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頭拿去,說是兒孫。”四為蒙泉,在東龍口下。這裡懸崖凌空,有瀑布瀉下,如掛練,如揚絲,墜入亂石叢中,濺起無數明珠,流到草坡間,積成一片明鏡。“蒙”為卦名,寓意東谷山下有險之意。五為惠泉,在西龍口下的企橋南端谷底,泉圓形,水淨沙明,清澈見底,味甘美,宜於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於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蘭州市內著名的名勝之地,在唐,宋時代這裡就建有寺廟,後毀於兵火。有建築一萬多平方米,其中崇慶寺、嘛尼寺、臥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時代建築。古建築群多集中於中峰。進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殿宇層疊,樓閣錯落,甚為壯觀。中峰兩側為東西龍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蔭如蓋,廊榭亭閣環繞。東龍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蕩漾的蓮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橋,池邊佇立二龍戲珠釉壁。240多級,97盈的長廊盤旋而上,將東龍口與中峰連通。西龍口依山就勢,建成高閣橫秀,飛泉掛碧的“小蓬萊”和碧水,亭台,綠樹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龍口西側的動物園,辟有鹿苑,熊池,獅虎房,猴山,禽園,熊貓館等。五泉山的“銅接引佛”,“泰和鐵鐘”是公園的“鎮山之寶”,現為國家級的保護文物。
“銅接引佛”原在蘭州東關接引寺內安放,現移至五泉山金剛殿。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鑄的銅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圍八尺。重約萬餘斤。造型優美,衣褶顯晰,面部神態敦厚丰韻,怡靜莊重,面含微笑,左手托缽,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憫人、接引眾生普渡的形態。這是一件極為珍貴的文物。
泰和鐵鐘”原為普照寺物,後安放在五泉山鐘廳內。這座鐵鐘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鑄造,鐘高九尺,直徑六尺,重一萬斤。造型宏偉肅穆,聲音渾厚洪亮。
蘭州市動物園也在這裡,有鹿苑、熊池、獅虎房、猴山、禽園、熊貓館、大象館等,有相當數量的珍惜保護動物。

景區交通

8,18,117,124,149,12,2,114,120,15,17,146,76,139路公共汽車直抵山門口;
31,33,34,106,108,141,140路公共汽車通至五泉山站,南行數百米即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