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

五明

五明 是指 工巧明(工藝學)、聲明(語言學)、醫方明(醫學)、外明(天文學)和內明(佛學)源於古老的象雄雍仲本教。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象雄人幸饒彌沃如來佛祖對過去原始本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明學(語言學)、醫方明、因明:即邏輯學、認識論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的。

五明學科是象雄文化的精粹。“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權在我們這裡,但其話語權和解釋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正在對本教大藏經進行翻譯,中國尚缺少對本教的基礎研究。乃至古象雄文字、語言、天文學、醫學、哲學等領域的研究都要展開,這是對中國文化史的一大貢獻,更是對世界文化史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明
  • 屬於:宗教辭彙
  • 所指:聲、因、醫方明、工巧明、內明
  • 起源:古象雄雍仲本教
簡介,分類,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簡介

公元7世紀,松贊乾布兼併統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強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開始書寫。而近幾年考古發現紛紛證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五明
據《西藏王統記》《朵堆》等典籍記載,約於四千年前,象雄人辛饒·米沃祖師對過去原始苯教進行了許多變革,創建雍仲本教,被稱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辛饒·米沃祖師首先創造了象雄文字,並傳授了“五明學科”:工巧明(工藝學)、聲論學(語言學)、醫學、外明學(天文學)和內明學(佛學)。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傳播為主線而發展起來。
五明學科是象雄文化的精粹。“古象雄文明的所有權在我們這裡,但其話語權和解釋權卻長期落在外國人手裡。”目前,國際上不少國家正在對本教大藏經進行翻譯,中國尚缺少對本教的基礎研究。乃至古象雄文字、語言、天文學、醫學、哲學等領域的研究都要展開,這是對中國文化史的一大貢獻,更是對世界文化史的貢獻。
大乘佛教主張積極利益眾生,以五明為學人所必學的內容。《大乘莊嚴經論》卷五云:“若不勤習五明,不得一切種智故。”瑜伽三十八卷十五頁云:菩薩何故求聞正法?謂諸菩薩求內明時,為正修行法隨法行,為廣開示利悟於他。若諸菩薩求因明時,為欲如實了知外道所造因論,是惡言說;為欲降伏他諸異論;為欲於此真實聖教,未淨信者令其淨信,已淨信者倍令增廣。若諸菩薩求聲明時,為令信樂典語眾生,於菩薩身深生敬信;為欲悟入詁訓言音文句差別,於一義中種種品類殊音隨說。若諸菩薩求醫明時,為息眾生種種疾病,為欲饒益一切大眾。若諸菩薩求諸世間工業智處,為少功力多集珍財,為欲利益諸眾生故;為發眾生甚希奇想,為以巧智平等分布,饒益攝受無量眾生。菩薩求此一切五明,為令無上正等菩提大智資糧,速得圓滿!非不於此一切明處次第修學,能得無障一切智智?

分類

聲明

研究語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構成的學問。義淨說“西方” 6歲童子開始學《悉談章》等聲明著作。中國唐代沙門智廣撰有《悉曇字記》,即此類專著。藏文大藏經中譯有聲明專著近40種。

工巧明

包括的範圍很廣,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五“工業明處”稱:農,商,事王,書、標、計度、數、印,占相,咒術,營造(雕塑),生成(豢養六畜等),防那(紡織、編織、縫紉),和合(調解爭訟),成熟(飲食業),音樂等十二種均屬此。

醫方明

敦巴辛饒是最早的藏醫象雄是藏族文化最早的發源地,也是藏族原始雍仲本教的發源地。象雄位於今天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一帶。這個地方是雍仲本教創始人敦巴辛饒的誕生地。根據雍仲本教的傳說,他誕生有一萬多年,他從小就開始學習本教等文化知識並長期精心從事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任何事物都包含著4種元素,即土、水、火、風。這4種最小的分子,他認為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是由於這4種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後來他寫出了《宇宙從蛋生》、《藏醫九顯論》、《五行歷算》、《天文歷算》等一些理論著作。本教的第一本“醫典”傳說敦巴辛饒一生娶了9個部落主的女兒做妻子,並生有8個子女,其中一個姓翟的妃子為他在公元前637年藏曆木猴年生了傑布楚西。傑布楚西後來成為敦巴辛饒的醫學繼承人,並將他父親的醫學論著編纂命名為《多個夢移》,這部書就是現在我們使用的《四部醫典》中的宗源書之一。
醫方明相當於現代的醫藥科學和醫療技術。釋迦牟尼在世時,其弟子耆婆(王舍城名醫)對醫藥就有所貢獻。隨著佛經的傳譯,天竺醫術也傳入中國,佛經中的“地水火風”和“四百四病”之說,早為中國古代醫學界所採用。義淨譯的《金光明最勝王經·除病品》中曾講到風、熱、痰蔭、總集等病和針刺、傷破等8種治療方術。融合漢、印、藏醫學的西藏《四部經典》也頗負盛名。

因明

印度邏輯學。印度正理派首創。印度佛教瑜伽行派學者彌勒無著在《瑜伽師地論》中用“論體”等七事來作解釋,重在辯論術方面的研究。到了陳那作《集量論》,把它發展到以“量論”(帶有認識論的意義)為主要內容的探討。北魏延興二年 (472)吉迦夜譯《方便心論》,梁大寶元年(550)真諦譯《如實論》,因明之學開始傳入中國。其後玄奘傳習因明,譯有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和商羯羅主的《因明入正理論》。後窺基作《因明入正理論疏》6卷,成為漢地研習因明的主要典籍。從此因明在中國佛學界中得到廣泛流傳。

內明

即佛學,指釋迦的言教,包括菩薩藏和聲聞藏兩類教典。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三《聞所成地》的解說,“內明處”略有4種相:①由事施設建立相(指經、律、論的建立);②由想差別施設建立相(指佛教專有名相的建立);③由攝聖教相(指解釋佛教教義的理論);④由佛教所應知處相(指佛教所應知道的法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