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器

五器

1. 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書·舜典》:「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 ●王引之《經義述聞·尚書上》:「五器,蓋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禮器也。」

2. 五木。

●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三:「到府三日,詢鞫獄情,滌其冤濫,輕重之系,僅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器
  • 外文名:wuqi
  • 拼音:wǔ qì
  • 釋義: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 詳細解釋: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詞語信息,詳細解釋,相關詞語,詞語分別,

詞語信息

【詞目】五器
五器圖片五器圖片
【拼音】wǔ qì
【釋義】
1、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2、五木。

詳細解釋

1、五等爵朝聘的禮器。
·舜典》:“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如五器。” 王引之 《經義述聞·尚書上》:“五器,蓋朝聘之禮器也。”《史記·五帝本紀》:“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祡,望秩於山川。遂見東方君長,合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如五器,卒乃復。”
2、五木。
范攄雲溪友議》卷三:“到府三日,詢鞫獄情,滌其冤濫,輕重之系,僅三百餘人。其中一輩,五器所拘,偷視廳事。”參見“五木”。

相關詞語

詞語分別

(1) 朝廷;國家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園治產,以給公上。——《漢書·楊惲傳》
某姓兄弟,以把持公倉,法應立決。——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又如:公上(朝廷;官家);公幣(國家鑄造的貨幣);公壤(國家公有土地);公憲(國法)
(3) 君王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左傳·莊公十年》
(4) 又如:公邑(國君的直轄地);公王(君王);公府(君主之府;官府);公寢(君主處理政事的宮室);公廟(指國君諸侯之廟)
(5) 公事;政府或機關的工作
被(借作“披”穿)之僮僮(通“童童,光潔的樣子),夙夜在公。——《·召南·采蘩》
矇瞍奏公。——《詩·大雅·靈台》
王公伊濯。——《詩·大雅·文王有聲》
實維爾公允師。——《詩·周頌·酌》
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 偃(子游名,武城宰)之室也。——《論語·雍也》
(6) 又如:公人(舊時衙門裡的差役);公事人(犯人);公見(公務繁忙)
(7) 古爵位名
公,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餘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公羊傳
爾公爾侯,逸豫(快樂)無期。——《詩·小雅·白駒》
(8) 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稱。後泛稱朝中職高掌權者
光凡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為大司徒、大傅、大師,歷三世居公輔位,前後十七年。——《漢書·孔光傳》
(9) 又如:公卿(泛指朝廷中的高官);公族(諸侯的同族,王公的子孫);公徒(諸侯的步兵);公令(諸侯的命令);公孫(諸侯之孫)
(10) 舊時對男性的長者或老人的尊稱
凡尊老,周晉秦隴謂之公。——《方言
趙中大夫白公。——《漢書·溝洫志》
游諸公。——《漢書·田叔傳》
公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史記·項羽本紀
公(袁可立)多才藝,善持論。——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張公;許孟公;公母(方言。指大爺大娘老兩口);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修德屬於個人,不得代替)
(12) 通“翁”。父。又丈夫的父親
宋人嫁子,若公知其盜也,逐而去之。——《淮南子·汜論》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13) 又如:公姥(指公婆;指岳父);公姑(丈夫的父母,亦稱“公婆”)
(14) 長本人兩輩的男性親屬。如:外公;舅公
(15) 通“功”。勞績,功績
當此之時,諸侯莫能以德,而爭於公利,故以權相傾。——《鹽鐵論·輕重》
壽張侯以公德加位特進。—— 漢《中常侍騎都尉樊——安碑》
(16) 又如:無公(沒有功勞);膚公(微小的功績)
基本字義
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門。公~。封~。諸~。
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間的尊稱。
3. 姓。
詳細字義〈名〉
1. (會意。從矢,從廠( hàn)。“矢”,箭也。“廠”,箭程也。“矢”與“廠”聯合起來表示“一箭之程”。本義:以箭程確立新建侯國的四至。說明:古代諸侯受封建國,首先確定一處合適地點作為國中所在,然後在此處向東南西北各射一箭,以箭頭落地處作為新建侯國的四至,即四境。這種風俗直到解放前的蒙古草原上還存在,即蒙古族王爺若有意賞賜貴賓土地,便讓他射箭,這一箭之地,便算作被賞賜者的土地了)
2. 同本義。以獸皮或畫上獸形的為之 [shooting target]
矦,春餉所射矦也。——《說文
終日射侯。——《詩·齊風·猗嗟
射有張布謂之矦。——《小爾雅·廣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鵠,二尺曰正,四寸曰質。
矦。——《左傳·成公二年》
3. 又如:侯弓(古代較射時用以射侯之弓。侯,箭靶);侯道(箭靶與射者間的距離)
4. 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內諸侯祿也,外諸侯嗣也。——《禮記·王制》
諸侯則共熊侯豹侯。——《周禮·司裘》。注:“諸侯謂三公及子弟封於畿內者。”
5. 又如:侯氏(指諸侯個人);侯王(泛指諸侯);侯門(諸侯之門)
6. 古時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marquis]
主之子侯者。——《戰國策·趙策》
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未有封侯之賞。——《史記·項羽本紀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後漢書·張衡傳
7. 又如:侯王(泛指諸侯);侯印(侯爵之印信);侯伯(侯爵與伯爵)
8. 古代對士大夫的尊稱 [nobleman or high official]。如:侯門(富貴人家);侯家(猶侯門,泛指顯貴人家)
9.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距離遠近劃分的區域之一 [district]
五百里侯服。——《書·禹貢》
10. 又如:侯甸(侯服與甸服);侯衛(自侯服至衛服之地);侯畿(九畿之一。王畿之外,方五百里的區域為侯畿)
11. 姓。如:侯贏(戰國魏人。家貧,為守門小吏,信陵君奉為上賓,侯言有恩必當厚報。後圍趙,侯獻計於信陵君,退秦兵)
伯 bǎi
【釋義】【大伯子】 dà bǎi zi ,妻子丈夫的哥哥。
伯bó
<名>
長,兄弟排行第一。
通“霸”。原指春秋時諸侯的首領
穆公任之,強配五伯、六卿施。(五伯,五霸,即五個盟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成相》
又如:伯氣(霸氣)
伯 <動>
稱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一、殷、周諸侯的爵稱。西周金文內畿愉科教片創造稱伯,如榮伯、井(邢
)伯、內(芮)伯、散伯、伯、單伯等。金文與周原甲骨又有楚伯。金文又常見以伯為諡號的尊稱。《春秋》把鄭、曹、秦、北燕、薛等國定為伯爵
二、殷、周時一方諸侯之長。《史記·周本紀》:“西伯曰文王”。學者多認為是文王接受殷王冊命為方伯
詳細字義〈名〉
(1) (象形甲骨文字 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
(2) 同本義。
子,十一月乾氣動,萬物滋,人以為偁。象形。古文從巛,象發也。籀文從囟,有發、臂、脛,在几上也。——《說文》。按,象兒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廣韻》
居然生子。——《詩·大雅·生民》
子也者,親之後也。——《禮記·哀公問》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義》
子者,父之幽也。——《漢書·杜欽傳》
乾、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兒的胎衣)
(4) 兒女。古人稱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湯問》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孫又生子。
子墨衰絰。(晉襄公的喪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晉襄公。墨,動詞,染黑。衰,通縗,喪服,粗麻布做成。絰,頭巾和腰帶。)——《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黨(兒女輩);子道(兒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子姓(泛指子孫,後輩);子輩(兒女)
(9) 今則專指兒子,即某人直系血統的下一代男性。
無子,有女二人。——唐· 陳玄佑《離魂記》
(10) 又如:子侄(本指子與侄。後用以通稱晚輩);子胤(子息,後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兒子的賓客)
(11) 子孫。
(12) 通常指晚輩直系或旁系血親
聖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後也,執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論》
(13) 系另一人或一個共同世系的後裔;後代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 石崇《王昭君辭》
(14) 人的通稱。
招招舟子,人涉昂否?——《詩·邶風·匏有苦葉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馬(人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稱);孤子(年少死了父親的人);才子(特別具有才華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輩);內子(內人,即妻子);夫子(舊時對學者的稱呼;舊時學生稱老師);孝子(對父母十分孝順的人);遊子(離鄉在外或久居外鄉的人)
(16) 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通稱。
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稱“子”,若宣子、武子之類是也。——趙彥衛《雲麓漫鈔
(17)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通稱。
子年少。——晉· 乾寶《搜神記》
而獨不足子所乎。——明· 劉基賣柑者言
子之說。——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子不聞藏書者乎?——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18) 古人對自己老師的稱呼。
子曰:學而時習之。——《論語
墨子聞之。——《墨子·公輸》
(19) 又
子墨子解帶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與天干相配,用以紀年
太歲子日困敦。——《爾雅
(22) 用以紀月,即農曆十一月
子,又以紀月。——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頤部》
(23) 用以紀日
不辟子卯。——《儀禮·士喪禮》
(24) 用以紀時,即夜半十一時至一時
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西遊記
(25) 又如:子夜
(26) 專指女兒。
纘女維莘,長子維行。——《詩·大雅·大明》。毛傳:“長子,長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絕代儒宗,夫人是名公愛子,不忍埋沒這白草黃雲之外。—— 明· 陳與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數詞後面作為對人的尊稱。
此三子者。——《戰國策·魏策》
非鄭尹而快孫子。——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程氏子以蠹貧。——《聊齋志異·促織》
(29) 姓
基本字義
1.陽性的人:男性,男人,男孩,男女平等。
2.兒子:長(zhǎng)男。
3.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男爵。
詳細解釋  1.會意。從田,從力。表示用力(一說指耒)在田間耕作。也有“甲”“刀”的形意。男,和平時是勞力,戰爭時是士兵。本義:男人,與“女”相對。
2.同本義。
男,丈夫也。從男從力,言男用力于田也。——《說文
乃生男子。——《·小雅·斯乾》
則百斯男。——《詩·大雅·思齊》
男女奔竄。——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3.又如:男事(古指成年男子應盡的職責);男夫(成年男子);男圻(猶男服);男教(對男子的教化);男德(有德行的男子);男權(男子在家庭、社會中的支配性特權)。
4.引申為兒子。
三男鄴成戍。——唐· 杜甫石壕吏
生子是男。——晉· 乾寶《搜神記》
兩女一男。——《漢書·李廣蘇建傳》
5.又指兒子對父母的自稱。
男病已愈,胃口亦漸開。——魯迅《書信》
6.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五等。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禮記·王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