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牽引
- 外文名:cause
- 拼音:qiān yǐn
- 注音:ㄑㄧㄢ ㄧㄣˇ
- 出處: 《封氏聞見記·拔河》
詞語概念,基本解釋,引證解釋,醫學含義,介紹,頸椎牽引,腰椎牽引,牙齒牽引,
詞語概念
基本解釋
- [draw]:拉、拖。
這條線路的列車都由電力機車牽引。 - [initiate]:引動;引起。
一種被幸福所牽引著的微笑。 - [cite]:援引,引證。
何必又牽引別說。 - 拉攏,拉拉扯扯 [inveigle;woo;pull and drag]指目牽引。
引證解釋
醫學含義
介紹
如果依照關節來分,牽引可分為脊椎或四肢關節的牽引。在臨床上,脊椎牽引較常被使用;而脊椎牽引中,又以腰椎牽引及頸椎牽引最為常見。
頸椎牽引
作用
- 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減輕甚至解除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
- 牽開小關節間隙,解除滑膜嵌頓,恢復頸椎間的正常序列和相互關係。
- 使扭曲於橫突孔間的椎動脈得以伸直,改善推動脈的血供。
- 使頸椎管縱徑拉長,脊髓伸展,黃韌帶皺招變平,椎管容積相對增加。正確的牽引治療不僅可使肌肉痙攣解除,同時也有改善神經根刺激症狀的作用。
方法
牽引的力量:牽引力量以達到頸椎椎間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關節損傷為目的。一般坐位2~3kg,臥位10kg左右。
牽引時間:一般在15~20分鐘。時間過長易造成肌肉和韌帶靜力性損傷。
體位:常用體位為坐位、仰臥位。仰臥位可使C4~C7椎間隙後部增寬更為明顯,且角度亦易調節。坐位牽引位置不易穩定、角度變化亦小,但操作相對方便。
牽引方式:可分為持續性牽引和間歇性牽引。持續性牽引在整個過程中始終保持牽引力;間歇性牽引則在牽引過程中有幾次牽引力的減小。年歲大、病情重者多選後者。
注意事項
- 牽引時抗領帶的前面部分應套於下頜部(俗稱“下巴骨”處),切勿滑向頸前喉部,以免引起窒息事故。尤其是患者兩上肢無力時,每次牽引均應有家屬在家照看,因為一旦枕領帶向喉部滑移時,病人無力自行調整位置。
- 牽引時不必強求頭頸部的某一特定位置,以病人自覺症狀得以減輕者為宜。一般說柬,有關專家主張牽引時病人頭頸部前傾約20。,因為此位置椎間隙增寬最明顯。有些病人套用頸部中立證(俗稱頭頸伸直)牽引效果不明顯,改用頭頸部前傾(前屈)20。位牽引,症狀很快得到改善。
腰椎牽引
作用
腰椎長骨刺(即腰椎骨性關節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坐骨神經的患者,可用腰椎牽引來改善;背部肌肉緊繃的患者,也可用腰椎牽引來讓肌肉放鬆。腰椎牽引通常要持續做一個月以上,才能見到成效,約六、七成的患者有效。
另脊椎狹窄多與骨刺有關,也可利用腰椎牽引的復健方式來改善症狀,但效果比較差一點,約五成有效。
方法
腰椎牽引需要比較大的力量,所以不太可能用徒手牽引的方式,大多使用機械牽引。腰椎牽引可分為間歇式及半持續性兩種方式,患者可以趴或躺在治療床上。
間歇式牽引約拉七秒、停十五秒,持續廿至卅分鐘;重量由體重的四分之一開始(此重量可以克服身體與床之間的摩擦力),一段時間之後,視患者的忍受程度,逐漸增加到體重的二分之一為止。
半持續性牽引約持續拉卅分鐘至二小時,休息幾分鐘後可反覆牽引,一天共牽引約六至八小時;牽引的重量由六公斤開始,視患者的忍受度逐漸增加到體重的三分之一為止。
通常住院的患者比較常用半持續性牽引,不過有些非住院的患者,因使用間歇式牽引的效果不佳,也會採用半持續性牽引,每次持續拉十分鐘後,休息幾分鐘,再反覆牽引。
有些患者在做完腰椎牽引後會覺得不舒服,則可減輕牽引的重量或改用其他復健方式。因為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有些患者在急性期軟骨或神經發炎時會比較敏感,一旦受到刺激(牽引也算是一種刺激)就會覺得不舒服,可改成趴著做、減少重量或改用其他方法,不必勉強。
做完牽引後,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會教患者如何「保養」患處,例如平時保持正常姿勢、適當活動(例如久坐會降低新陳代謝、體內會釋放出廢物,所以每坐半個小時就應動一動,讓軟骨補充營養、排出廢物,也比較不會對脊椎產生不正常的壓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