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口

中國古代人口是中國現存的最古人口統計數字是在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創建者夏禹時的人口記錄。根據《帝王世紀》,當時的人口為1 355 923人。這一數字以後為歷代史書所採用,成為世界各國最古人口數字之一。公元前11世紀,西周人口為13 714 923人。在奴隸社會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和戰亂頻繁,全國人口始終停滯在1000萬左右。進入封建社會時期,人口發展較快。西漢平帝元始2年(公元2)全國在籍人口為59 594 978人(《漢書》地理志)。此後至到南宋(公元1093—1195年之間),在官修史書中,宋金兩朝在籍人口合計曾達76,335,486人(據《通考》戶口2所載南宋人口數,《金史》食貨志所載金人口數),才超過西漢時的人口記載。到清代乾隆年間,丁賦(人頭稅)併入地稅,人口隱瞞減少,人口增加甚快。乾隆6年(公元1741)在籍人口總數第一次達到143 411 559人。乾隆59年(公元1763),全國人口總數為313 218 795人。

從乾隆6年到乾隆59年,經歷53年,人口由1.43億增加到3.13億。道光14年(公元1834)人口總數為401 008 574人(《清實錄·宣宗實錄》卷261)。由於清代以前封建社會徵收人頭稅,故戶口隱匿現象較為普遍,官方記載的人口統計多不準確。據有的學者考證,中國人口從夏初到秦末1900多年間,總人口在1000—3000萬之間波動;從漢初至五代末共1165年,人口數量在1300萬到6000萬之間反覆振盪,最高峰值可能達到8000萬。從宋初到明末共經626年,人口數量在5400多萬到1.1億之間波動,最高峰值可能達到1.4億。(見趙文林、謝淑君《中國人口史》,胡煥庸、張善余《中國人口地理》上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