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即華北野戰軍,解放戰爭中,中共中央軍委曾授予四個野戰軍番號,並無第五野戰軍的番號。五野是由原華北軍區部隊改編而成,下設三個兵團。這支野戰軍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共中央的御林軍和總預備隊,因為他的部隊經常由中共中央軍委直接調動或劃歸某個野戰軍指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 外文名:Chin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ifth field army
  • 源自:華北軍區部隊
  • 番號:無
  • 管轄序列:三個兵團
  • 相關將領:聶榮臻、徐向前、羅瑞卿
五野戰軍,第五野戰軍,華北野戰軍史,管轄序列,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

五野戰軍

第五野戰軍

在解放戰爭中,中央軍委曾授予四個野戰軍番號,沒有第五野戰軍這個番號。
部隊歷史部隊歷史
五野是由原華北軍區部隊改編而成,華北軍區是五大軍區中唯一沒被軍委授予野戰軍番號的軍區。中央只在華北軍區之下建立了3個野戰兵團,這與其他四個大軍區設立的與軍區平行的野戰軍建制是完全不同的。這使得華北軍區的部隊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中共中央的御林軍和總預備隊,因為他的部隊經常不是歸中共中央軍委直接調動就是劃歸某個野戰軍指揮。
1948年11月1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野戰軍現時分為四個,以地區名區分,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
1949年1月15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各野戰軍番號按序數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戰軍改稱第一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
1948年5月,中央決定將晉冀魯豫晉察冀兩個解放區合併為華北軍區。5月9日,中央發出《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通知》,將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軍區合併為華北軍區。華北軍區下轄兩個野戰兵團,即以原晉冀魯豫野戰軍留下的部分部隊組建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和以原晉察冀野戰軍部隊組建華北軍區第二兵團。與其他“四大野戰軍”不同的是,中央軍委沒有單獨建立“華北野戰軍”建制,沒有任命“野戰軍”指揮班子成員,也沒建立“野戰軍”指揮機構。
華北軍區的此次建制調整,只組建了華北軍區轄下的兩個野戰兵團:“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和“華北軍區第二兵團”(1948年8月組建“華北軍區第三兵團”) 。華北軍區野戰部隊先歸華北軍區指揮,後受中央軍委指揮。華北軍區第一兵團主要擔負太原方向作戰任務,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主要在冀東、平綏方向鉗制華北敵軍,配合東北野戰軍作戰。
東北野戰軍入關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及軍區地方部隊統一歸東野首長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指揮,配合東北野戰軍發動“平津戰役”。
1949年4月,中央軍委將第18兵團和第19兵團(原華北軍區第一、二兵團)劃屬第一野戰軍建制,進行西北戰場作戰。第20兵團(原華北軍區第三兵團)調赴天津、塘沽秦皇島,擔負海防任務。

華北野戰軍史

華北野戰軍是一支與四大野戰軍齊名、由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的英勇之師與其他野戰軍一樣,這支部隊同樣人才輩出:聶榮臻徐向前羅瑞卿蕭克楊得志楊勇楊成武蘇振華耿飆胡耀邦等一個個聲震中外的著名將帥,都曾在這支部隊中戰鬥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及第二野戰軍一部先後進軍福建。上海戰役之後,第10兵團在上海國際飯店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中共中央華東局三野領導人陳毅、饒漱石張鼎丞等到會講話,勉勵第10兵團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軍委、毛澤東的偉大戰略決策,克服困難,完成解放福建、建設攻台基地的任務。
解放戰爭中,它歷經大同、集寧戰役、張家口保衛戰、保(定)南戰役、正太戰役保北戰役解放石家莊晉中戰役等,鋒芒所指,所向無敵,以其驕人戰績,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卓越貢獻。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所屬主力部隊編成第一、第二野戰軍。並於1945年9月至高無上12月,協同嚴晉綏野戰軍進行了綏遠戰役
1946年9月,組成晉察冀野戰軍機關。蕭克任司令員,羅瑞卿任政治委員,耿飆任參謀長,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縱隊。先後進行了正太戰役、清倉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等,使晉察冀解放區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
1948年5月組成。轄第一、第二、第三個3個兵團,由聶榮臻徐向前等領導。參加了解放太原、進軍綏遠及平津等重大戰役。後改編為軍委直屬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團。
1948年5月,晉察冀野戰軍與晉冀魯豫野戰軍一部合編成華北野戰軍,並成立華北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薄一波任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蕭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任參謀長,羅瑞卿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兵團,北嶽軍區第一縱隊,冀中軍區第七縱隊等部。後增編第三兵團。而後第一兵團在徐向前領導下取得了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的重大勝利。
1948年10月,以主力部隊出擊綏遠,並配合東北野戰軍進行了平津戰役,解放了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1949年1月,遵照中央軍委命令將所屬3個兵團依次改編為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太原戰役後,第十八、十九兵團於5月撥歸第一野戰軍建制。。它是由抗戰時期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主力和晉冀魯豫部隊一部,經編組改建而成的。

管轄序列

第十八兵團

(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兵團改稱,4月撥歸第一野戰指揮)
司令員:徐向前周士第(後,1949年6月)政治委員:徐向前(兼)、周士第(後,兼1949年6月) 副司令員周士第、王新亭(1949年6月)、陳漫遠(1949年6月)副政治委員:周士第(兼)、王新亭(兼) 參謀長:陳漫遠 政治部主任:胡耀邦 後勤部部長:嚴俊
(1)第六十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兵團第八縱隊改稱)
軍長:王新亭、張祖諒(後)政治委員:王新亭(兼)、袁子欽(後,)副軍長:張祖諒、白天 副政治委員:周仲英桂紹彬 參謀長:張祖諒(兼)、鄧仕俊(後)政治部主任:桂紹彬(兼)後勤部部長:馮丕成第一七八師(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稱)師長:胡正平溫先星(後)政治委員:王煥如劉聚奎(後) 第一七九師(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稱)師長:黃定基政治委員:蕭新春 第一八○師(由原第二十四旅改稱) 師長:鄧仕俊、鄭其貴(後)政治委員:王觀潮康烈功(後)
王新亭王新亭
王新亭(1908-1984)又名王興庭,湖北省孝感縣人。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授予上將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張祖諒 (191l--1961),河南省商城縣白塔集鄉大塘灣村人,193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六十軍軍長,參加指揮了金城戰役。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9年進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任南京軍區參謀長。
(2)第六十一軍(1949年2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十三縱隊改稱)軍長:韋傑(壯族)政治委員:徐子榮 副軍長魯瑞林 副政治委員:郭林祥 參謀長:白天、胡正平(後)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兼)後勤部部長:劉曉山第一八一師(由原第三十七旅改稱)師長:王誠漢 政治委員:張春森 第一八二師(由原第三十八旅改稱)師長:王海東 政治委員:楊紹曾王貴德(後) 第一八三師(由原第三十九旅改稱)師長:鐘發生 政治委員:楊紹曾
韋傑韋傑
韋傑(1914-1987)廣西東蘭縣人。壯族。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徐子榮(1907-1969),河南確山人。1927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公安部辦公廳主任、副部長,國務院內務辦公室副主任。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3)第六十二軍(1949年3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十五縱隊改稱)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野戰軍
軍長:劉忠 政治委員:袁子欽、魯瑞林(後)副軍長:方升普 參謀長:熊奎 政治部主任:高德西 副主任:車敏瞧 第一八四師(由原第四十三旅改稱)師長:林彬 政治委員:梁文英 第一八五師(由原第四十四旅改稱)師長:塗則生 政治委員:孔俊彪 第一八六師(由原第四十五旅改稱。另轄:補訓師)師長:蒲大義政治委員:車敏瞧
劉忠(1906—2002),曾用名劉永燦。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袁子欽(1908-1968),又名有臻、從行、致卿。福建省上杭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第十九兵團

(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二兵團改稱,4月撥歸第一野戰軍指揮)司令員:楊得志 政治委員:羅瑞卿李志民(後,1949年5月)副司令員:葛晏春耿飈 參謀長:耿飈(兼)政治部主任:潘自力 副參謀長:康博纓 後勤部部長:董永清 政治委員:況開田
(1)第六十三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三縱隊改稱)
軍長:鄭維山 政治委員:王宗槐副軍長:易耀彩 副政治委員:龍道權 參謀長:易耀彩(兼)政治部主任:龍道權(兼)後勤部部長:蕭大荃 第一八七師(由原第七旅改稱)師長:張英輝 政治委員:劉光裕、張邁君(後)第一八八師(由原第八旅改稱)師長:宋玉琳 代理師長:張挺政治委員:李真第一八九師(由原第九旅改稱)師長:杜瑜華 政治委員:蔡長元
鄭維山鄭維山
鄭維山(1915-2000),河南省新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王宗槐(1915—1998),原名王永開,乳名二伢子,1915年8月15日出生於江西省萬載縣柏樹街白茅沖一戶貧農家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了5次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中,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三分區政治部主任、四分區副政委,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第六十四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四縱隊改稱)
軍長:曾思玉 政治委員:王昭 副軍長:唐子安 副政治委員:傅崇碧 參謀長:唐子安(兼)政治部主任:傅崇碧(兼)、袁佩爵(後)後勤部部長:王子修 第一九○師(由原第十旅改稱)師長:陳信忠 政治委員:邊疆 第一九一師(由原第十一旅改稱)師長:謝正榮 政治委員:陳宜貴 第一九二師(由原第十二旅改稱)師長:馬衛華 政治委員:王海廷
曾思玉曾思玉
曾思玉,漢族,原名曾世裕,1911年2月生,江西信豐人。1927年2月參加革命,1930年8月參加紅軍。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建國後曾任武漢軍區、濟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王昭,(1917-1970) 化名張名權、張若冰。河北平山縣天井村人。出身農民家庭,1931年參加讀書會,受到革命啟蒙教育,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平山中心縣委、晉察冀四地委書記,冀晉軍區副政委,晉察冀野戰軍第四縱隊政委,解放軍第六十四軍政委。參加了清風店、石家莊、太原、蘭州等戰役。1949年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次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回國後,歷任公安部副部長、公安學院院長、中共青海省委第二書記、青海省省長。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3)第六十五軍(1949年1月由原華北軍區第二兵團第八縱隊改稱)
軍長:邱蔚 政治委員:王道邦 副軍長:蕭應棠王克斌 副政治委員:蔡順禮參謀長:蕭應(兼) 政治部主任:蔡順禮(兼)第一九三師(由原第二十二旅改稱)師長:鄭三生 政治委員:龍道權史進前(後)第一九四師(由原第二十三旅改稱)師長:趙文進 政治委員:袁耐冬陳亞夫(後)第一九五師(由原第二十四旅改稱)師長:阮平 政治委員:史進前、楊銀聲(後)
邱蔚邱蔚
邱蔚(1913-1957)出生在湖南省瀏陽縣人。一九二九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第五軍一師一團排長,第六師十七團連長,營長,第四師十一團偵察參謀,第一師十三團副團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一支隊三團團長,第一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第四縱隊十旅旅長,第八縱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省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團副參謀長,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軍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王道邦(1911-1959),原名王朝秀。江西省永新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4)獨立騎兵第五師(1949年2月由起義的傅作義部騎兵第四師改編)
師長:劉春芳 政治委員:劉光裕

第二十兵團

(1949年1月由華北軍區第三兵團改稱,屬華北軍區建制)司令員:楊成武 政治委員:李井泉李天煥(後)副司令員:唐延傑文年生副政治委員:李天煥 參謀長:唐延傑(兼)、文年生(後,兼)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向仲華(後,1949年9月)副參謀長:趙冠英 政治部副主任:向仲華 後勤部部長:吳樹聲蕭永正(後)政治委員:張柱國
(1)第六十六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一縱隊改稱)
軍長:蕭新槐 政治委員:王紫峰 副政治委員:張連奎參謀長:劉蘇政治部主任:張連奎(兼)後勤部部長:朱志明王珍堂(後)第一九六師(由第一旅改稱)師長:曾美、晨光(後)政治委員:智生元 第一九七師(由第二旅改稱)師長:成少甫 政治委員:鐘炳昌 第一九八師(由第三旅改稱)師長:張開荊黎光(後)政治委員:黃連秋 獨立第五十五師(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
蕭新槐蕭新槐
蕭新槐(1907.12~1980.8.2),湖南宜章人。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革命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次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團營、團長,第三十二軍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四縱隊訓練部部長,八路軍一二0師支隊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分區參謀長、旅長、縱隊副司令員,第二十兵團軍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清風店、石家莊、平津、太原等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長。回國後,任山西軍區司令員。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被援予中將軍銜。曾任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王紫峰(1905—1994),湖南省耒陽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2)第六十七軍(1949年2月由華北軍區第二縱隊改稱)
軍長:韓偉 政治委員:曠伏兆 副軍長:馬龍劉儒林參謀長:趙冠英曾美(後)政治部主任:劉國梁後勤部部長:曾傳桴 第一九九師(由第五旅改稱)師長:李水清 政治委員:李布德 第二○○(由第六旅改稱)師長:盛治華政治委員:鐘華農 第二○一師 師長:彭壽生政治委員:何蘭階 獨立第五十三師(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
韓偉韓偉
韓偉(1906-1992),湖北省黃陂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
曠伏兆。(1914—1996),江西省永新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3)第六十八軍(1949年1月由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改稱)
軍長:文年生徐德操(後)政治委員:向仲華漆遠渥(後)副軍長:徐德操 參謀長:宋學飛 政治部主任:張遜之 後勤部部長:楊曉昆 第二0二師(由第十六旅改稱)師長:廖鼎祥政治委員:李斌 第二0三師(由第十七旅改稱)師長:楊棟樑 政治委員:李志遠 第二0四師(由第十八旅改稱)師長:羅文坊政治委員:嚴慶堤 獨立第二十五師(由傅作義部起義部隊改編)師長:梁詩傅 政治委員:白正剛
文年生文年生
文年生(1906-1968),湖南省岳陽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徐德操(1914.1.15—1974.1.16)又名徐一誠,男,湖南省平江嘉義鎮人。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他於1929年參加平江游擊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師通訊科科長、團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直羅鎮戰役山城堡戰役,屢立戰功,戰績顯赫,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74年1月16日病逝於北京。
向仲華(1911-1981),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秘書,第四師政治部秘書長,第十一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