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壽生

彭壽生

彭壽生(1915年-1993年6月19日)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第九軍司令部指導員。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長征和山城堡戰鬥。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作戰科科長,冀東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師長。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建國後,任天津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副軍長。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山西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三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壽生
  • 出生地江西省信豐縣
  • 出生日期:1915年
  • 逝世日期:1993年6月19日
簡介,出生,事件,榮譽,綜述,

簡介

彭壽生(1915—1993)江西信豐縣人。一九三零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三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粵贛軍區獨立三師師部技術書記,紅九軍團軍團部見習參謀,第九軍司令部政治指導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師部作戰參謀,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十一支隊副參謀長兼大隊長,第七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第十三軍分區參謀長,冀熱遼軍區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唐山警備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六十七軍二0一師師長(後任九分區司令員、南通軍分區第一任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天津市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副軍長,山西省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彭壽生

出生

彭壽生同志1912年3月出生於江西萍鄉市一個貧苦的農民之家,自幼父母雙亡,7歲幫人放牛,11歲當學徒。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一個紅軍戰士、基層幹部逐步成長為我軍的一名優秀高級指揮員。他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和組織指揮各種戰鬥、戰役數百次,多次負傷,屢立戰功。1940年在蘇北黃橋決戰中被敵人打掉了右臂,成了一名“獨臂司令”。

事件

彭壽生同志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彭壽生參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的戰鬥。因身體負傷未能隨紅軍主力長征北上,留下和其他傷員一起在湘贛邊區與敵人繼續進行艱苦的鬥爭。一年冬天,為打擊敵人的反動囂張氣焰,鼓舞人民民眾繼續鬥爭的信心,領導決定要趁夜間天黑時分,端掉設在十幾里路以外的敵區公所。為謹慎起見,連首長先派出一個偵察組前去偵察,其餘部隊休息待命。不一會兒偵察員回來報告,發現前面大房子邊有一個敵哨兵。領導研究認為,既有哨兵,必有敵軍。於是派彭壽生帶一個戰士將敵哨兵抓來問個究竟。摸哨,是游擊隊的一個強項。雪天,他倆披上白被單,一會兒就將敵哨兵抓了回來。敵哨兵說:他們是縣保全團的,在附近共有1個營3個連,每個連有八九十人不等;他們這個連有90多人,五六十支步槍和兩挺輕機槍。哨兵還說,因柴火潮濕不好燒,他們還沒有開晚飯;一會兒值班排長要來查哨等等。
夫妻夫妻
領導認為,要端掉敵區公所,不把敵保全團的這個營消滅掉不行。但要消滅敵保全團這個營,我軍只有30多人,敵軍有近300人,是我們的10倍,因此,只能智取,不能強攻。領導決定由彭壽生帶兩名戰士,彭先化裝成敵哨兵,兩名戰士埋伏於兩邊,待敵值班排長來查哨時,幹掉敵排長後,再化裝成敵值班排長,進入敵人院子內見機行事……彭等3人幹掉敵排長後,彭就以值班排長的身份,趁著天黑隻身一人來到敵人住地天井內。為防止敵人發覺,他把帽檐壓得低低的,先遠遠地巡視了一下各個房間的敵人情況。此時正好有兩個伙夫抬著飯菜來到天井內,叫“值班排長”吹哨子,準備開晚飯。彭便立即吹哨子,叫各班集合,不要帶槍,準備開飯。敵軍集合後,彭發現有幾個士兵交頭接耳、嘀嘀咕咕,他把這幾個士兵訓斥了一頓。但他又發現有一個敵軍竄回房內,叫來了敵連長。敵連長拎著槍迅速跑了出來,問彭是誰?彭看看門外自己的人還沒有到,就故意拖延時間對敵連長說:“我是你的二排長啊,怎么,不認識了?”“胡說1敵連長火冒三丈拔出槍……正當敵連長拔槍準備向彭開槍時,彭部隊的連長和政委帶著隊伍衝進了大門。彭的個子比敵連長高,他說時遲,那時快,一個飛腿踢向敵連長,迅即繳下了敵連長手中的駁殼槍。這時敵人亂成一團,但手中都沒有槍。紅軍部隊有的舉槍對著徒手的敵人說“不許動”,有的迅速衝進屋內捧出敵人的步槍、機槍……結果,此戰鬥一槍未發獲得了全勝。接著,通過敵人弄清了敵人另外兩個連和營部的情況,乘勝又搞掉了敵人的營部和另外兩個連。就這樣,一槍未打連夜巧殲白匪一個營;後來順利地端掉了大安里敵區公所。
1937年44月中旬,戰鬥在湘贛邊區整整3年的紅軍游擊隊,告別了武功山棋盤山、九壠山,下山改編為新四軍。他們在蓮花縣集訓兩個多月後,正式成為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一營,支隊長陳毅;二團團長張正坤,副團長劉培善,參謀長王必成;一營營長段煥競,副營長李忠明。1938年2月中旬,他們從蓮花出發,隨陳毅同志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江南抗日前線——茅山。1938年7月1日夜,根據支隊陳毅司令員的指示,準備夜襲滬寧鐵路上的新豐車站,打響滬寧線上抗日戰爭第一槍,也是新四軍一支隊二團一營成立後的第一仗。
“初戰必勝這是當時的指導思想。戰鬥由一營營長段煥競指揮。事前,領導上派彭壽生帶4名戰士化裝進入新豐車站偵察敵情和地形。新豐車站駐有日軍50多人,還有一部分偽軍。此次戰鬥由二連擔任主攻,彭壽生帶一連一個排協助二連進行主攻。但是,當彭壽生帶的一個排到達進攻地點後,二連由於嚮導帶錯路,未能趕到。可是進攻時間已到,戰鬥必須打響。彭就率領他帶的一個排向日軍發起進攻。經過激烈的搏鬥,後來又實行火攻,終於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變協助為主攻,使此戰鬥獲得全勝,打響、打勝了滬寧鐵路線上抗日戰爭的第一槍。事後彭壽生同志賦詞一首:
“七月一日夜深深。我軍夜半劫營,日寇醉臥猶未醒,車站人靜,剎那風聲緊。巧摸敵哨入敵營。眯眼開作虜兵,火燒車站敵心驚,滬寧後院,從此不得寧。”
日軍在新豐車站失敗後,對新四軍多次實施報復,但都遭到了失敗,其中1939年3月7日在上下會地區實施的報復最為嚴重。日軍出動步、騎、炮兵5000餘人,將新四軍一支隊二團緊緊包圍。彭壽生當時是一營一連連長,奉命率一連對敵人進行堅決反擊,掩護全團突出重圍。他依託制高點,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多次擊退敵集團衝鋒。該連指導員、副連長和5名正副排長及七八十名紅軍老戰士全部英勇犧牲,全連100多人打得只剩下17個人,最後終於完成了掩護全團突出重圍的任務。
新四軍一支隊老二團,當年在江南有“新四軍老虎團”之稱。後來,曾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的段煥競同志,1995年12月在《歲月悠悠戰友情》一文中說:“老二團,當年之所以被蘇南父老鄉親譽為‘新四軍老虎團’,固然與當時的團長王必成‘王老虎’分不開,但如果沒有彭壽生、曾旦生等這樣一些英勇戰鬥的‘小老虎’,同樣不能成其為威震敵膽的‘老虎團’和江南指揮部號稱的‘模範主力團’。”“彭壽生與聞名的廖政國、吳光明、童炎生等‘獨臂將軍’相比較,儘管職務低一些,然而就其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來說,則毫不遜色。”
1948年春,按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部署,要華東野戰軍一、四、六縱隊提前打過長江去,把戰爭引向蔣管區的深遠後方。粟裕、葉飛等首長考慮到彭壽生的身體情況(特等一級殘廢),決定把他從華東野戰軍一縱隊二旅派回蘇北陳丕顯、管文蔚處,分配到華中九分區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後任九分區司令員、南通軍分區第一任司令員)。1948年8月28日他剛到九分區,就於次日夜參加和指揮了攻打啟東泰安港戰鬥。由於他經驗豐富,果斷決策,用兵得當,在人、地兩生的情況下,終於取得了攻打泰安港的全面勝利。

榮譽

接著,於同年10月1日在分區其他領導都去省軍區開會的情況下,根據分區黨委的決定,又與政治部劉鐵山主任組織指揮了攻打闞家庵的戰鬥,取得重大勝利:殲敵500餘人,繳獲重機槍兩挺、輕機槍11挺、湯姆槍33支、卡賓槍43支、長短槍220餘支,活捉敵中隊長以下300餘人。闞家庵一戰,是九分區境內的最後一次較大的攻堅戰,它的勝利,震懾其他據點的敵人,為順利解放南通城起到了重大作用;也給九分區廣大人民民眾留下了對彭壽生司令員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佳話。全國解放後,中央軍委授予彭壽生“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各一枚;1988年中央軍委又授予他“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一枚。

綜述

“賴得戎馬為民安,玉潔傲骨留後代。”這是彭壽生同志一生的宗旨。1965年離職休養後,他被南京軍區聘請為加強軍隊青年軍官革命傳統教育的導師;1986年被聘請為湘贛游擊戰爭史料叢書編輯委員會顧問;同年又被聘請為鎮江市殘疾人聯合會名譽主席……先後為部隊、機關、工廠、學校、學術團體等單位作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報告100餘場,聽眾達數十萬人。同時他還以“十年磨一劍”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用左手寫下了60多萬字初稿的革命回憶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