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音樂的時間界定範圍很廣,普遍並沒有確切的定論,西歐中世紀音樂通常是指5世紀至15世紀(文藝復興前期)的音樂文化,也就是介於古代音樂文藝復興時期之間。就從欣賞的層面來看待這一時期的音樂多以宗教目的為主,對一般對欣賞古典音樂有興趣的人,也許枯燥了點。漫談中世紀的音樂理論,大約可從幾個層面來探討,天主教與格里高利聖歌(Gregory Chant)之間的相互發展,中世紀簡單的記譜法以及民間音樂的發展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世紀音樂
  • 外文名:Medieval Music
  • 時間:5世紀至15世紀
  • 分類:宗教類型音樂,世俗音樂
  • 特徵:原始的單音音樂過渡到復調音樂
  • 代表人物:弗朗切斯科.蘭迪尼
簡介,歷史溯源,音樂類型,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羅馬式音樂,藝術特徵,三種音樂類型,概括,詩篇歌調(psalm tone),交替聖歌(antiphon),應答聖歌(responsory),讚美詩(hymn),聖歌(canticle),短詩曲(versicle),器樂樂器,概括,撥弦樂器,弓弦樂器,吹管樂器,打擊樂器,疏失點評,相關問答,時代劃分,概括,中世紀,

簡介

中世紀的音樂依照音樂的類型可以分為宗教類型的音樂與世俗音樂,宗教類型的音樂泛指的是格里高利聖詠,此為單音音樂的作品,後來也發展成為複音音樂、奧爾加農等等。這類音樂都是為了基督教教會的儀式所作,所有的演出都是在教堂里,依照教會的年曆而舉行不同的儀式。其音樂就是為了要配合詩歌的朗誦而作的。宗教類型的音樂一路發展下來就成了後來的彌撒曲安魂曲,在古典時期許多偉大的音樂家都會有這樣的創作作品產生,例如海頓 (Haydn)的創世紀、莫扎特(Mozart)都有這樣的作品留下來。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沒落的貴族階級,其實內容大部分都是與宗教有關,但並不是在教堂里演出,例如下面所介紹的宗教劇就是這樣的例子,而後有更完整的發展,成為神劇。演奏、演唱世俗音樂的人還有特殊的名稱,後人都稱之為游吟詩人,後來繼續發展成更多元化的音樂走向。

歷史溯源

中世紀的歷史介乎於歐洲古代和近代之間的大約一千二百年的歷史時期。 中世紀開始時,歐洲政治和社會結構土崩瓦解,生活困苦,一派蕭條,以後接踵而來的是漫長而遲緩的復甦。然而這個時期在文化藝術方面的成就卻不容忽視,音樂遺產亦很重要。雖然其思維方式及認識特點與今天相去甚遠,但在其它一些重要方面,當代音樂卻從中世紀音樂中繼承了大量財富。
“中世紀的”(Medieval)這一形容詞與其英語的詞和其他語言中的對應詞一樣,都來源於拉丁名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學者人為,自古代文明衰落至十五世紀,文化,文學和藝術“復活”的整整一千年,僅僅是一首不值得稱道的“哥特人”的黑暗插曲。歷史學家雖然早已駁斥了這種偏見(可是這一觀點由“黑暗時代”一詞部分的保留下來)但是習慣上仍將這個慢長時期視為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通常公認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和1453年(君士坦丁堡失陷於土耳其人)為這一時期的上下限。
“中世紀是從粗野原始狀態下發展而來的,它從沒落的古代世界承受下來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殘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羅馬天主教會在思想意識上處於統治地位,在教會嚴密禁錮下,墮落到愚昧主義和禁慾主義的深淵。聖經被認為是絕對權威的,是判斷是非的威嚴標準,一切權威性的解釋都是來自於上帝。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從思想言行到日常工作都是受到教會的影響和控制。中世紀的教會竭力鼓吹禁慾望主義和來世觀念,宣揚原罪,來世抱應等教義。僧侶們獲得了知識和教育的壟斷地位,而教育本身也滲透著神學的性質。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留下的一方面是封建主的暴力和寺院僧侶的宗教統治的遺蹟,另一方面是詩歌,音樂,文學,建築和雕刻的藝術創造。音樂在這些藝術中當推首位。聖托瑪·達坎(1225-1274,天主教神學家,《神學概論》作者)稱之為“七大文藝之冠”並把它看作“最高尚的現代科學”。它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在大學裡和算數,幾何,天文一起作為教授的科目。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制定了嚴格的音樂規則,並按照經院學派的精神,將音樂創作視為一種理性的成果,更甚於想像或感性的產物。但是這種有時被誇大了的理性結構的需要,這種代表中世紀音樂活動的特性在此卻產生了極好的影響,因為它關係到這樣的幾個問題:澄清剛問世的復調音樂的混亂;確定節奏的小節,並找出一種表示音響時值和高度的記號。可是這種不顧一切地想忠於古代概念的願望――-這些概念往往被錯誤的理解――-有時卻攪亂了理論家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多少推遲了音樂技巧的發展。
早期音樂,教堂在此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我們首先應該注意的正是宗教音樂,教堂音樂。在所有的音樂史中,從基督教到二十一世紀算起來有二千年的時間,可在這二千年的音樂史中,前面的一千年只占了很少一部分,以至於成為我們對西方音樂不能真正了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了解音樂本身。史實不過是乾巴巴的骨架,只有音樂才能賦予骨架以生命和意義。在研究素歌聖詠這種不太為人們熟悉的音樂時,尤其需要牢記這一點。
聖詠必須反覆諦聽和詠唱,直至習慣它們。可我們的困難比較大。只是到了二戰以後,二十世紀西方的音樂學家開始注意中世紀音樂和古代音樂,這時才開始有一些學術成果。後來錄了很多唱片,有一大部分是在天主教堂,各種教堂裡面錄的。音響效果很好,有一些回聲很有意思。聽了那些以後,才會知道當時的音樂是怎樣一種音樂。我們所將的中世紀教會音樂是從七世紀開始形成一直到1960年代的聖詠情況。聖詠的保留曲目及其所從屬的禮拜儀式均系經過許多世紀的發展而得。即使有些儀式正臻穩定,聖詠仍不斷的擴充和變化。大部分聖詠源自中世紀,自那以後不斷詠唱,留存至今,往往訛誤百出,所以說素歌聖詠是一種歷史制度,是早期音樂會上演唱的曲目,也是仍在詠唱的儀典音樂。因此比較審慎的做法是通過近代所遵守的儀典常規來琢磨聖詠曲目,即使這樣會模糊風格和實踐的時間順序。下面我們只好不顧古今之間的時間落差,按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恢復的模樣,也是直到不久前還在廣泛採用的模樣。鑽研這些曲目,至少可以領略中世紀僧侶俄人等的感受。
基督教音樂起源於猶太教音樂。後者受到了希臘藝術的影響。希伯來人的宗教音樂由有樂器伴奏的歌舞組成。它很少沉思默想的意味,具有強烈的甚至粗暴的氣息尤其顯得響亮熱烈,它完全適用於讚美詩篇中洋溢的激情。
最初的基督教徒很少唱歌或者根本不唱,由於遭受迫害,他們躲藏起來,而歌聲會暴露他們,如果有時他們敢於哼幾句旋律,那也總是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此外他們的教義擯棄異教音樂中的情意主義,至少把半音階和四分音階看做過於頹廢而加以否定。然而在東方則不總是這樣,當地傳統勢力勝過任何對宗教的考慮。在基督教教堂歌曲中,後來徹底永久地取消了一切非自然音階的調式,這應歸功於圭多。

音樂類型

基督教與中世紀的音樂

中世紀時代的歐洲,教會比國家或其它社會集團,都有更強大的統治權力。在那個時代,包括哲學的各種學問和藝術都為教會服務,中世紀的音樂由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在教會音樂中,開創了復調音樂的形式並完成了對位法。最初印刷樂譜,是教會為了作彌撒而用的。鍵盤樂器的興起以至其教授法,沒有一件事能夠離開教會而產生。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以至合唱、合奏,多半都是中世紀教會的遺產。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的內容雖然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也不能說與中世紀的教會無關。
教會音樂,最初大概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可以想像是純粹的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得以發展起來的。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羅馬式音樂

羅馬風格”一詞主要來自那個時代的建築用語。羅馬式音樂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偉大的紀念碑式遺物之一。這種音樂既無和聲也無伴奏,其特徵是以齊唱形式為主,通過教堂天井的回音產生莊嚴的和聲感,其純樸、清麗的宗教感情與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是完全一致的。
羅馬式音樂是中世紀這一時期的重要音樂形式之一,其代表當首推格里高利聖詠(Gregorian Chant),這是典型的天主教音樂。在漫長的中世紀裡,音樂方面起了最重要作用的正是格里高利聖詠,它是純粹的單旋律的歌唱。在格里高利聖詠中,已經有多利亞調式、弗利幾亞調式、里第亞調式、混合里第亞調式等四種教會調式及其變格調式。到了十六世紀,出現了伊奧尼亞調式及愛利亞調式,進而形成今日的大、小調音階。在格里高利一世時代,已經在羅馬設立了稱為“歌唱班”的教授聖詠的學校,這可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音樂學校之一。
安普羅修斯(Ambrosius,340-397)聖詠則收集了在教會中所唱的歌曲,為教會音樂制定了由七音組成的四種教會調式音階,還創造了對唱的形式等。在聖詠中,歌詞與語言的語勢、聲調的高低和節奏的關係以極為理想的形式得到解決,它們非常自然而完善地表現了宗教感情,可以看作是到這一時代為止的音樂藝術的總結。

藝術特徵

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的權力高於國家和其它社會集團。
當時,一切社會意識形態,包括各種藝術 以及哲學在內的各方面都要為教會服務,因此中世紀的音樂藉助於基督教而取得了不尋常的發展。
可以說從音樂的全部理論到記譜法,從合唱、合奏到鍵盤樂器的興起及教學,無一不是與中世紀的教會 休戚相關的。今天的交響樂和歌劇雖然在內容上絕大部分是描寫世俗的,但它們與中世紀的教會也有著 千絲萬縷的聯繫。
教會音樂,最初是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從猶太王國傳來的形式,即歌唱聖詩、朗誦聖經,是純粹的 聲樂。宗教音樂歷來以聲樂為主,這是因為聲樂有歌詞。與此相反,器樂主要是作為世俗音樂而 得以發展起來的。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從原始的單音音樂過渡到復調音樂,是中世紀音樂的重要特徵。此外,中世紀音樂在理論上 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完成了對位法和線譜記譜法。樂器的發明與製作也有了不小的進展,長號、小號和 圓號等樂器在當時已廣為流行,弓弦樂器(如維奧爾琴)也有了普遍的套用。
據說,公元六世紀末,羅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Pope Gregoryl,590--604年間在位)為了統一教會儀式,將各教會所用的教會歌曲、讚美歌等收集選編成《唱經歌集》,稱為格里高利聖詠
格里高利聖詠的特徵來自與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慾、有節制,因而聖詠也呈現出樸素風格。歌詞為拉丁文,大部分為聖經內容,音樂要服從歌詞,因而旋律為無伴奏,無固定節拍,平穩進行(以級進和三度為主,偶爾四五度跳)的單聲部音樂,即興式的,而且是純男聲。(聽)
格里高利聖詠的歌唱方式有四種:獨唱(少),齊唱,交替式(交替聖歌)和應答式(應答聖歌)。演唱內容主要為誦經祈禱和禮拜歌唱,就如同歌劇中的宣敘調和詠嘆調,前者為半唱半說的朗誦風格,似和尚念經,後者旋律感稍強,突出莊嚴之感。格里高利聖詠旋律根據歌詞與歌聲的結合關係分為三種類型:音節式(syllabic style)——一字對一音;紐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對一個紐姆符號(多音);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一字對若干音,突出"花唱性"。

三種音樂類型

概括

下面幾種重要的格里高利聖詠音樂形式體現了這三種音樂類型:

詩篇歌調(psalm tone)

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聖詠旋律,內容是《聖經·舊約》中的150首詩篇,這些詩篇格律不嚴格,每句長短不一,僅有上下句為一節的框架,以平穩均勻的同音反覆為主,屬於"音節式"聖詠。它的形式基本包括,引入的"起"(只用於第一詩節),吟誦音(同音反覆的音,快速歌唱一詩節或句子),中間的"轉"(半終止)和結尾的"合"(是心旋律性最強的部分)。

交替聖歌(antiphon)

原來為詠唱詩篇的方式,詩篇每一節的上下兩句分別由二個唱詩班交替輪唱,後來這個交替的部分獨立出去成為"交替聖歌",它屬於"紐姆式"聖詠。

應答聖歌(responsory)

格里高利聖詠中最富藝術性的形式,它與交替聖歌一樣,最初是指演唱形式——獨唱者領唱一節詩篇,後唱詩班重複該節的前半部分。之後,唱詩班部分選用其他內容為唱詞,而且旋律越來越花俏,成為獨具特色的'應答部'。它屬於"花唱式"聖詠。

讚美詩(hymn)

是早期格里高利聖詠中唯一的詩體形式,屬"音節式",有嚴格格律

聖歌(canticle)

與詩篇歌調相似,但唱詞是聖經中其他內容,旋律裝飾性略強

短詩曲(versicle)

以應答形式演唱,唱詩篇以外的內容。

器樂樂器

概括

中世紀早期教會對器樂是排斥的,隨著中世紀後期世俗文化的繁榮,出現了一些器樂體裁,樂器種類也增多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撥弦樂器

從羅馬流傳下來的里拉琴、索爾特里琴(psaltery)、琉特琴(lute)。

弓弦樂器

提琴(vielle或fiedel)和輪擦提琴(organistrum)。

吹管樂器

豎笛(recorder)、橫笛、雙簧管類的肖姆管(shawm)、風笛、小號、圓號。 鍵盤樂器:大型管風琴、攜帶型管風琴、固定式(桌式)管風琴。

打擊樂器

鼓、缽、響板等。

疏失點評

中世紀的音樂發展無疑是整個音樂史發展中禁錮最多、最灰暗的一段。
連年的戰爭加上宗教的禁慾主義,音樂內容與形式以宗教為前提,在通俗音樂與宗教音樂夾雜抗爭中發展。
這一時期最為顯著的音樂的發展:以聖詠為持續聲部的平行八度的平行奧爾加農到融入節奏模式的二聲部的第斯康特,一直到13世界經文歌發展到頂峰,並且體現了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之間的相互影響。14世紀的法國“新藝術”是通俗音樂發展在中世紀的巔峰,無論是新的記譜方式等節奏的出現還是以馬肖為代表世俗復調音樂的創作在三種“固定形式”中的體現,為人文主義音樂與重視接到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雖然在西方音樂史的發展中,中世紀音樂的發展略為灰暗,但是它的藝術成就依然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相關問答

1. 什麼是"新藝術"?其音樂有什麼特點?
新藝術(ars nova)一詞是由法國人維特里(Vitry,1291-1361)在其《新藝術》一書中提出的,所謂"新"是與12世紀末-13世紀以巴黎聖母院樂派為代表的"古藝術" (ars antiqua )風格相對照而言。其音樂追求情感的表現,因此變得比過去生動多了。主要代表人物是紀堯姆.德.馬肖(G.Machaut,1300-1377),作曲家、詩人。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2. 法國新藝術的主要世俗音樂體裁是什麼?
法國尚松(chanson),這是為法語世俗詩歌譜寫的復調歌曲,多半是迴旋詩模式,帶有疊歌。
3.14世紀的義大利世俗音樂體裁有哪些?
牧歌(madrigal):以抒情詩、田園詩、戀歌或諷刺詩為歌詞,一般為兩聲部復調織體合唱。(註:16世紀牧歌雖體裁名稱相同,但實質很不同,其歌詞是自由體,織體為五聲部模仿式復調。)
狩獵歌(caccia):採用二聲部卡農式演唱方式(caccia),音樂風格活潑幽默。
巴拉塔(ballata):與舞蹈有關的歌曲,較抒情,每節都有疊歌。大多為二聲部或三聲部。
4.義大利14世紀的重要作曲家是誰?
弗朗切斯科.蘭迪尼(Landini,約1335-1397),盲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世俗歌曲。
5.
5.14-15世紀上半葉的英國作曲家
鄧斯泰布爾(Dunstable,約1390-1453)。他的經文歌不用傳統的定旋律,而是按照歌詞意境自由創作。通常為三聲部主調和聲織體,有大量三和弦結構。
6.關於布艮第樂派
15世紀上半葉活躍在布艮第(相當於荷蘭、比利時、法國東北部、盧森堡等地)宮廷的音樂家群體。該樂派音樂風格的形成直接受到英國作曲家鄧斯泰布爾的影響,音響上趨於優美細膩,悅耳和諧,尤以三度音程為主要的旋律音程。布艮第樂派也被稱作第一尼德蘭樂派
7.14世紀歐洲出現了哪種新樂器?
楔槌鍵琴(clavichord)和羽管鍵琴(harpsichord;[英]clavicybal),今稱古鋼琴,雖然在14世紀已經出現,但真正盛行是在15世紀。

時代劃分

概括

而今有關西洋音樂的起源,更多的人把目標集中在了格雷高里奧聖歌所誕生的時代。也就是公元七世紀初羅馬格雷高留斯一世(其在位年代為:590-604)的時代,目前的所謂格雷高里奧聖歌的稱呼也就是一個俗稱,正是的名稱應該是羅馬聖歌。這樣稱呼無外乎就是表明了這樣的聖歌是得到了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天主教最高層的認可的一種教堂音樂的緣故。不過更多的學者們傾向于格雷高里奧聖歌較完整的出現於8-9世紀的阿爾卑斯山北方地域的說法。其實當時各地的天主教教會的典禮音樂也比較混亂,羅馬教堂正是考慮了這樣的現狀最終考慮了一個具有統一性的歌唱方法。這樣的話,格雷高里奧聖歌也就算是正是的成立了。不過,還不能說在此之前教堂里就沒有音樂了,只不過是在羅馬教會統一了格雷高里奧聖歌之前更多的教堂音樂呈現出各不相同的形式和風格。當然這就是所謂正式的音樂的情況下,同時民間都有各種類型的通俗音樂存在,根據地域的不同其內容自然各不相同,按照當時交通的狀況來看,地域之間的音樂具有更大的獨立性。而這些民間存在的音樂也無時不刻的影響著當地的教會音樂,羅馬教會統一的格雷高里奧聖歌出台之前,經應該是這樣的狀況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影響我們追溯更加遙遠的音樂。這就是音樂賴以得到紀錄的媒體。這裡說的記錄媒體並非對音樂的聲音加以保留,而說的是採用什麼方式將音樂媒體記錄下來的問題。到了現代的話就是我們用的五線譜,不過那個時代不但是沒有五線譜,即便是各地及在音樂的樂譜書寫格式和方法完全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即便在格雷高里奧聖歌之前有一些記錄音樂的手段的話,這樣的手段是否還能夠為現代的學者們所判讀。音樂的記載信息量到底有多少、能夠流傳到今天的記錄到底能夠有多少等等。教會還算是一個當時具備了各種書記能力的地方,如果離開了教會的話,所能夠找到的早於格雷高里奧聖歌地記錄更是少之又少了。
中世紀音樂中世紀音樂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整個過程就是約700年的歷史,特別是中世紀的情況下,音樂形式的風格和形式形成一種主流的或幾種流派的說法還是相當少見的。原因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交通和文化發展程度決定的,還有一個就是音樂載體本身的問題。儘管如此,大多數學者們還是認同下面的劃分法:未得原作者授權嚴

中世紀

早期(公元8世紀-10世紀):這是一個通過教會和修道院發展教會音樂的起步時期,在這個時期內天主教會在羅馬天主教的指導下統一了教會的典禮音樂,各地相對獨立的教會典禮音樂被統一了起來,如著名的格雷高里奧聖歌。
中期(11世紀-13世紀):民間的音樂作品有了更多地記錄,並有一部分傳到了今天。注意並非說在此之前民間沒有音樂,而是說沒有留下多少記載。當時的貴族們就有一些通俗的民間的作品被保留了下來。當然,主流的音樂依然來自教會,此時距有代表性的教會音樂就來自於巴黎的聖母院教會團體。
後期(14-15世紀):音樂的記譜法在這個時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和現代的記譜方法有密切聯繫的定量記譜法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記譜法的流行本身才是至關重要的,假設這種定量記譜法晚出現100年的話,我們可能會遺失更多的歷史音樂作品呢。所謂的定量記譜法就包括了在後期格雷高里奧聖歌中採用的紐瑪譜(neumaticnotation。不過早期的格雷高里奧聖歌用的還是更原始一些動機譜。如埃克弗耐替克譜,Ekphonetic)。此時的ARS NOVA和後來的ARSSUBTILIOR都已經開始盛行了起來。當然,此時在義大利民間的音樂已經有相當大的部分被記錄並保留了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