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築

教堂建築

教堂常聳立於鬧市中心,幾乎隨處即可望見,教堂建築細節喻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參觀的教堂,最令人讚嘆、無法忘懷的就是它們的建築之美。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維也納斯特凡大教堂、巴黎聖母院和科隆大教堂等著名的教堂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們氣度恢弘,身姿偉岸,是歐洲各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是各國興衰變遷的見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堂建築
  • 聳立於:鬧市中心
  • 大教堂: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
  • 屬於:各國興衰變遷的見證
簡介,著名教堂,建築細節,中世紀教堂,形式,作用意義,羅馬式教堂,總述,外形,內飾,哥德式教堂,總述,特點,

簡介

 在世界各地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定選擇之地。有意思的是,歐洲教堂常聳立於鬧市中心,幾乎隨處即可望見,歐洲教堂建築細節喻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參觀歐洲的教堂,最令人讚嘆、無法忘懷的就是它們的建築之美。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維也納斯特凡大教堂、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等著名的教堂在世界建築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們氣度恢弘,身姿偉岸,是歐洲各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縮影,是各國興衰變遷的見證。
教堂建築

著名教堂

德國的科隆大教堂是歐洲哥德式建築的豐碑,盪魂攝魄的繁複尖塔和眼花繚亂的彩繪玻璃窗是其最獨特之處。教堂頂部尖塔林立,遠遠望去如一座巍峨的石林,直刺天宇。踏進教堂,仿佛一步跨入了幽深浩渺的蒼穹,碩大的圓柱支撐著巨大的拱型穹頂,拓展出一個仙境般遼闊而高遠的空間。當你站在高達50米大廳中央環顧一圈,你會發現,在高大牆柱之間幾乎看不到牆壁而只有同樣高大的窗子。在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的窗戶上,全部鑲著彩繪玻璃,在陽光的映射下異彩紛呈,人猶如走進了一個巨型的萬花筒。彩色玻璃上描繪的全是《聖經》故事中的人物及場景,每一幅畫面都是那么生動傳神,仿佛隨時會跳出畫面向你走來,給人恍入天堂聖境之感。
教堂建築教堂建築

建築細節

根據心理學移情原理,外界的形式感會影響人的心理活動,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使人也有飄然欲升的意向。建築學家指出,這種高大拱型穹頂、繁複的尖塔及彩繪玻璃窗無不體現著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閉空間、彎曲的圍閉形成的穹頂及尖塔的筆直通道暗示著上一層空間的存在,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難的,只有天堂才是樂土。建築的每處細節無不用心良苦地表達出天國與人間兩個世界的對立。

中世紀教堂

形式

中世紀教堂建築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早出現的一種叫“羅馬式”,它是由更早的“巴西里卡式”演變而來,其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其堅固、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如義大利的比薩教堂。較後一種稱為“哥德式”,它的形式比“羅馬式”輕巧而更富於裝飾意味,採用很多矢狀卷的構造和尖塔式的裝飾,以其高聳入天與上帝接近的感覺,控制人們的精神感情。如義大利的米蘭大教堂和法國的巴黎聖母院。中世紀的美術基本上就是宗教美術,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是教堂。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爾馬斯曾說過“教堂是塵世之天國,神們在這裡生息活動”。在這個歷史時期教堂建築和美術融為一體,成為基督教美術的最高代表。
中世紀教堂建築中世紀教堂建築

作用意義

中世紀的歐洲教堂,是建築結構和裝飾藝術效果融為一體且高度統一,具有實用和象徵意義,起到宣揚基督教教義的目的,能更深地控制、麻醉信徒們的思想感情,使人威懾於宗教神權之下,做一個順從的“上帝的臣民”。初期的教堂建築是在傳統的巴西利卡式建築上展開的,這種建築物是長方形的,周圍有列柱和迴廊。但是到後來人民奉獻給教會的億萬顆赤誠的心和智慧,突出地體現在他們所創造的羅馬式和哥德式建築藝術之中。
基督教美術主要表現在教堂建築裝飾,因為教堂是基督教唯一的活動場所,所以從教堂建築風格,教堂內外的雕塑、壁畫鑲嵌畫玻璃窗畫等裝飾都貫穿著宣揚和解釋教義的功能。

羅馬式教堂

總述

自公元1096年開始的十字軍東侵,使歐洲興起宗教的熱潮,封建主對宗教的狂熱達到如醉如痴境地,他們全力為自己領地興建規模壯觀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而這個時期的其他造型藝術如雕塑、繪畫等都成為與教堂不可分割的裝飾部分,因此在美術史上統稱為“羅馬式”。

外形

羅馬式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
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鐘塔。屋頂上設一採光的高樓,從室內看,這是唯一能夠射進光線的地方。教堂內光線幽暗,給人一種神秘宗教氣氛和肅穆感及壓迫感。

內飾

教堂內部裝飾主要使用壁畫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牆和內部柱頭多用浮雕裝飾,這些雕塑形象都與建築結構渾然一體。羅馬式時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氣魄,較多運用變形誇張手法,但又不同於古代的寫實風格,這是因為“蠻族”藝術摻入的影響。這些被變形的形象在濃厚的宗教氣氛下產生一種陰鬱和怪異感,具有解釋教義的意義,體現中世紀人的世界觀。
公元12世紀羅馬式建築樣式遍及全歐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區又有其獨特的表現。在法國有各種地方學派;德國以形式質樸為特色;英國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國羅馬式的;義大利的羅馬式發展對西歐建築樣式的發展有巨大影響。

哥德式教堂

總述

自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大發展的產物——哥德式藝術。 “哥特”是指野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義詞。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哥德式教堂建築哥德式教堂建築
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
哥德式有人專指建築,哥德式雕刻最初附屬於建築,公元13世紀後與建築分離;哥德式繪畫巔峰在公元14—15世紀。

特點

哥德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體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大教堂中廳高達48米;從教堂的鐘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頂是尖的,而且建築局部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 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么哥德式則以蠻族的粗獷奔放、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聖精神。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界,給人以神秘感。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德式建築則是天堂里的神宮。
哥德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
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德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衝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誌,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獲得一點有限的自由,人們會發現一絲現實世界的陽光透進了黑暗的中世紀。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
哥德式教堂建築哥德式教堂建築
哥德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擬,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德式建築上多採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
哥德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布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德式風格。晚期的哥德式藝術已明顯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