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哲(農工黨、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丘哲(1885~1959年),原名競榮,字映芙,曾用名引夫、獨放、閩生等。廣東梅縣松口鎮坑美村人,1885年9月生於福建漳州,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解放後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丘哲
  • 別名:原名競榮,字映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漳州
  • 出生日期:1885年9月
  • 逝世日期:1959年1月5日
  • 職業: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等職 
  • 畢業院校梅州中學日本早稻田大學
  • 信仰中國農工民主黨
  • 代表作品:《斷金零拾》
  • 籍貫:廣東梅縣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個人作品,

人物簡介

丘哲(1885~1959年),原名競榮,字映芙,梅縣松口鎮坑美村人,著名愛國民主人士,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建人和領導者之一。丘哲幼隨父讀書,12歲便能熟讀《史記》、《左傳》等書籍。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考入梅州務本中學堂(今梅州中學),一年後轉讀鬆口初級師範講習所,畢業後任鬆口公學教員。
丘哲先生丘哲先生
丘哲在學期間,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傾向革命,立志挽救中華。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謝逸橋、溫靖侯介紹加入同盟會,積極進行革命活動。次年,參加孫中山謀劃的饒平黃崗起義。事敗,回鬆口與謝逸橋等開辦鬆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幹人才的場所。他利用鬆口公學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開設“公裕源”米店,作為同盟會秘密聯繫的據點。宣統元年(1909),赴香港與梁鳴九、謝良牧等籌設革命的秘密機關,聯絡同志,運送武器,經常往來於廣州、香港之間,謀劃武裝起義事宜。次年春,參加黃興為首的廣東新軍起義,失敗後返回鬆口。次年,由香港轉赴廣州,參加黃花崗之役。失敗後仍往返香港、南洋等地,籌集經費,支持革命,並在印尼等地組織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不久,回國參加光復潮州之役。
民國建立後,丘哲因對革命有功,被派往日本公費留學,補習日文。二年後,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時袁世凱陰謀稱帝,丘哲深表憤慨,在日組織學術研究會,聯絡志士,進行反袁活動,創辦《民鋒》雜誌,自任主編,撰文討袁,被日本警視廳扣押。後經留日學生及僑領多方設法營救,才得以獲釋。
民國6年(1917),丘哲從日返滬,轉赴福建漳州,出任漳州警務處長。後來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援閩粵軍。收復廣東後,丘哲任廣東省金庫主任,後調任廣東省銀行行長。由於陳炯明叛亂,他不願與陳炯明合作而離任去上海,在滬開辦啟智書局和啟智印刷公司,發行《自衛》雜誌。民國16年(1927),鄧演達在莫斯科函約丘哲與黃琪翔同赴歐洲考察農民、工人生活,研究土地問題等。游歐兩年後,經美返國,在上海與鄧演達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當時,鄧演達在南京被蔣介石殺害,丘哲極為憤慨、悲痛,決定繼承鄧演達之主張,堅決進行反蔣活動。民國22年(1933),十九路軍在福建反蔣,組織人民政府,丘哲出任人民政府經濟委員等職。反蔣失敗後,回鬆口,倡議把辛亥革命前同盟會的秘密機關“公裕源”米店改建為鬆口圖書館,以紀念同盟會及辛亥革命烈士,得各界人士贊助。落成後,丘哲自任館長,並撰文立碑誌其事。
抗戰前夕,丘哲去香港,與章伯鈞彭澤民等共商恢復革命組織,回響中共號召團結抗日的“八一”宣言,並徵得在德國的黃琪翔同意,於是年冬,在香港將“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組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抗戰開始,丘哲經常與周恩來、葉劍英以及各黨派人士往來,共同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等錯誤主張。丘哲還與黃炎培等組織“統一社”,主張民主、團結、抗日。並與章伯鈞等創辦《前進日報》。後來,丘哲為發展南方盟務及協助籌辦《光明日報》前往香港。1945年春,在梅縣召開的中國民主同盟廣東省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民盟東南幹部會議”副主委。抗戰勝利後。任中國民主同盟南方總支副主任、香港《人民報》董事長、香港達德學院董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兼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1949年,參加籌備並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省農林廳廳長、民盟南方總支副主委、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主委、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副市長、政協廣州市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副省長、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丘哲在各部門任職期間,積極擁護和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聯繫各黨派、各界人士、海外和港澳同胞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
1957年,丘哲被錯劃為“右派”,撤銷了一切職務。1959年1月5日病逝,終年72歲。1979年落實黨的政策,改正了對丘哲錯劃的右派,恢復了他的名譽。

人物生平

晚清時期
1885年生,年幼時隨父在福建漳州讀書,12歲便能熟讀《史記》、《左傳》等書籍,在學期間,受民主革命思想影響,傾向革命,立志挽救中華。
1896年返回原籍。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考入梅州務本中學堂(今梅州中學),一年後轉讀鬆口初級師範講習所,畢業後任鬆口公學教員。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由謝逸橋、溫靖候介紹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積極進行革命活動,力圖推翻滿清統治;
1907年間,參加孫中山先生在越南河內策劃的饒平黃崗起義;事敗,回鬆口與謝逸橋等開辦鬆口體育學堂,把學堂辦成為宣傳同盟會政治主張、訓練骨幹人才的場所。他利用鬆口公學任教的機會,在松口鎮開設“公裕源”米店,作為同盟會秘密聯繫的據點。
1909年(宣統元年),赴香港與梁鳴九、謝良牧等籌設革命的秘密機關,聯絡同志,運送武器,經常往來於廣州、香港之間,謀劃武裝起義事宜。
1910年春,參加黃興為首的廣東新軍起義,失敗後返回鬆口。
1911年,由香港轉赴廣州,參加黃花崗之役。失敗後仍往返香港、南洋等地,籌集經費,支持革命,並在印尼等地組織同盟會,進行革命活動。
1911年9月,回國參加光復潮州之役。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建立後,丘哲因對革命有功,1912年被派往日本公費留學,補習日文,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時袁世凱陰謀稱帝,丘哲深表憤慨,在日組織學術研究會,聯絡志士,進行反袁活動,創辦《民鋒》雜誌,自任主編,撰文討袁,被日本警視廳扣押。後經留日學生及僑領多方設法營救,才得以獲釋,繼續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
1917年(民國6年),從日返滬,轉赴福建漳州,出任漳州警務處長。後來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援閩粵軍。收復廣東後,任廣東省金庫主任,後調任廣東省銀行行長。由於陳炯明叛亂,他不願與陳炯明合作而離職去上海,在滬開辦啟智書局和啟智印刷公司,發行《自衛》雜誌。
1927(民國16年),鄧演達在莫斯科函約丘哲與黃琪翔同赴歐洲考察農民、工人生活,研究土地問題等。游歐兩年後,年經美返國,在上海與鄧演達創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即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當時,鄧演達在南京被蔣介石殺害,丘哲極為憤慨、悲痛,決定繼承鄧演達之主張,堅決進行反蔣活動。
1933年(民國22年),十九路軍在福建反蔣,組織人民政府,丘哲出任人民政府經濟委員等職。反蔣失敗後,回鬆口,倡議把辛亥革命前同盟會的秘密機關“公裕源”米店改建為鬆口圖書館,以紀念同盟會及辛亥革命烈士,得各界人士贊助。落成後,丘哲自任館長,並撰文立碑誌其事。
1934年3月21日,臨委會負責人在香港舉行臨時會議,決定按鄧演達的主張繼續戰鬥。圖二為與會者合影,前排右起:楊逸棠、郭冠傑余心清、章伯鈞、李健生(章伯鈞夫人)、譚芝軒(彭澤湘夫人);後排右起:杜冰坡張文黃琪翔、彭澤民、丘學訓、丘哲、彭澤湘(余心清、張文是當時臨委會所聯繫的人士)。
圖二:1934年3月21日的丘哲(後排左二)圖二:1934年3月21日的丘哲(後排左二)
抗戰前夕,丘哲去香港,與章伯鈞彭澤民等共商恢復革命組織,回響中共號召團結抗日的“八一”宣言,並徵得在德國的黃琪翔同意,於是年冬,在香港將“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組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
抗戰開始,丘哲經常與周恩來、葉劍英以及各黨派人士往來,共同反對投降、分裂、倒退等錯誤主張。丘哲還與黃炎培等組織“統一社”,主張民主、團結、抗日。並與章伯鈞等創辦《前進日報》。後來,丘哲為發展南方盟務及協助籌辦《光明日報》前往香港。
1945年春,在梅州召開的中國民主同盟廣東省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民盟東南幹部會議”副主委。抗戰勝利後。任中國民主同盟南方總支副主任、香港《人民報》董事長、香港達德學院董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常委兼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
1949年,參加籌備並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1949年以後
建國後,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省農林廳廳長、民盟南方總支副主委、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主委、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副市長、政協廣州市委員會副主席、廣東省副省長、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7年,丘哲被錯劃為“右派”,撤銷了一切職務。
1959年1月5日病逝,終年72歲。
1979年落實黨的政策,改正了對丘哲錯劃的右派,恢復了他的名譽。

成就及榮譽

丘哲在各部門任職期間,積極擁護和貫徹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特別是聯繫各黨派、各界人士、海外和港澳同胞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方面,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對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貢獻。

個人作品

《斷金零拾》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破壞孫中山先生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不久,汪精衛又反對共產黨,與蔣合流。鄧演達乃由武漢到莫斯科,與宋慶齡陳友仁聯合發表宣言,斥責蔣、汪叛變革命的罪行。隨後鄧演達到德、法、奧、匈等國考察,並函約丘哲、黃琪翔赴歐洲考察農民、工人生活,研究他們的土地分配情況,為中國革命戰爭蒐集有益的參考資料。丘哲游歐時,與鄧先生函電往返,共論國內外局勢和政治經濟情況,以及對中國革命的見解。
解放後,丘哲曾將此次游歐時與鄧先生的通信,編成《斷金零拾》一書出版,取“二人同心,其義斷金”之意,以為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