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

宋慶齡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鬥,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慶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893年1月27日
  • 逝世日期:1981年5月29日
  • 職業:政治家、社會活動家
  • 主要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人物生平,大事年表,家庭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宋慶齡7歲時入上海中西女塾讀書,1907年,15歲時偕妹妹宋美齡赴美國留學。先在新澤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學校學習英語,次年考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文學系。宋慶齡聰敏好學,思想活躍,經常參加學校的活動。聽到辛亥革命勝利的訊息,熱情歡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
1913年,宋慶齡大學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她懷著滿腔愛國熱情和振興中華的理想毅然回國,投身於“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鬥爭。
宋氏三姐妹合影(左一)宋氏三姐妹合影(左一)
歸國途中經過日本,拜會了她早已崇敬的孫中山先生。隨後擔任了孫中山的秘書,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感情,她不顧家人的反對,設法從上海重返日本,於1915年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她淡漠名利、權勢和闊綽優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願地為孫中山一起分擔流亡之苦。她積極參加和支持孫中山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
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樑。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鬥、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陳炯明因反對孫中山北伐而叛變革命。在叛軍企圖炮轟大元帥府及住所的危急關頭,孫中山請宋慶齡先行撤離,而她卻對孫中山說:“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堅持讓孫中山先安全撤離。後來,幾經危難才死裡逃生,次日於永豐艦(中山艦)會合。
此後,孫中山、宋慶齡在上海與共產黨人李大釗等中共代表以及列寧派來的特使進行多次交流,總結經驗教訓,磋商國共合作,著手改組國民黨。1924年1月20日,有共產黨人參加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通過了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
1924年年底,宋慶齡隨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為和平統一全國犯難北,直到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孫中山病重期間,宋慶齡日夜守候在病榻旁。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宋慶齡堅決維護、忠實執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違反孫中山革命原則的勢力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五卅”慘案發生後,她極為憤慨,呼籲“凡中國國民皆當負此救國重任”。繼續同共產黨緊密合作支持北伐。1926年1月,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北伐軍攻克武漢,國民政府準備遷都,宋慶齡與先遣人員一同抵達武漢。
讀書中讀書中
1927年上半年,正當大革命蓬勃高漲的時刻,國民黨內的右派勢力背叛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反對“三大政策”,結成“寧漢合流”,大肆屠殺共產黨人、愛國進步人士和勞苦大眾。對此,宋慶齡義憤填膺,毅然發表了《為抗議違反孫中山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與“寧漢合流者”決裂,“暫時隱退”。
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在南昌發動了武裝起義,當時她雖然不在南昌,但仍然與周恩來等25人組成革命委員會並被推選為7人主席團成員。繼而為了進一步探求革命道路,實現孫中山的遺願,赴蘇聯訪問。在蘇聯,她受到了史達林和其他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與加里寧夫婦結下了濃厚的友誼。
從歐洲回國參加孫中山的奉安大典後,在與戴季陶的談話中,嚴厲指出:“我對於政客的生活不適合,況且我在上海都沒有言論自由,難道到了南京可以希望得到嗎?”並宣告:“使我不說話的唯一辦法,只有槍斃我,或者監禁我。”
在這一時期,宋慶齡積極參加了一系列重要的國際反帝活動,1927年12月和1929年8月兩次被選為國際反帝同盟名譽主席,之後又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九一八”事變後,宋慶齡再度從西歐回國,無情揭露蔣介石“欲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她確信:“只有以民眾為基礎並為民眾服務的革命,才能粉碎軍閥、政客的權力,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枷鎖,才能真正實現社會主義。”1932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十九路軍奮起反抗,宋慶齡高度評價十九路軍抗日將士的愛國行動。
1932年12月,宋慶齡與蔡元培魯迅楊杏佛等人在上海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以自己的崇高威望,通過廣泛的社會活動和各種形式的鬥爭,營救了許德珩、羅登賢、鄧中夏、鄒韜奮、陳賡、廖承志、丁玲和救國會的“七君子”等一大批革命者和愛國進步人士。在魯迅先生病重時,宋慶齡給他寫信說:“你的生命並不只是你個人的,而是屬於中國和中國革命的!!為了中國和中國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體的必要,因為中國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和魯迅、胡愈之合影(右一)和魯迅、胡愈之合影(右一)
1933年9月宋慶齡在上海領導召開了“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會議。
“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宋慶齡於1938年在香港創建“保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的醫療救濟和兒童保健工作。她通過各種方法和渠道向海外華僑和國際社會宣傳抗戰真實情況,並向愛國華僑和國際友人募集了大量資金、藥品、醫療器械和其他物資,支援抗戰。許多物資是通過她的精心安排,運往抗日根據地。她團結和組織國際友人和國際醫療隊到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去考察和工作。斯諾史沫特萊白求恩柯棣華馬海德等記者和醫生都是經她安排進入解放區的,其中白求恩、柯棣華、哈立遜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斯諾訪問陝北後寫下了著名的《西行漫記》。
宋慶齡宋慶齡
1941年1月,宋慶齡與何香凝、柳亞子、彭澤民聯名致函蔣介石及國民黨中央,憤怒譴責當局發動的“皖南事變”。這期間,宋慶齡堅持“保盟”工作,直至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班飛機去重慶。到達重慶後,她不顧環境險惡,繼續開展“保盟”工作,不計前嫌,宋氏三姐妹牽手共赴困難,支持抗戰。
抗戰勝利後,宋慶齡將“保衛中國同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主要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福利救濟事業。此時的國民黨又發動內戰,宋慶齡雖然身在國民黨的心臟地區,卻繼續募集大批醫藥物資,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運往解放區,支援共產黨領導的解放戰爭,為建立新中國立下了特殊的功勳。
1949年6月,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毛澤東、周恩來親筆寫信邀請宋慶齡赴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宋慶齡見信後,非常感動,欣然同意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第一屆政協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從此,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多年裡,她一如既往,言行一致,為祖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經常同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商籌大計方針,參加了大量的國務活動,並深切關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希望儘早實現祖國統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
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宋慶齡的一生始終是和人民民眾聯繫在一起的。她不辭辛苦去全國各地視察,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和少數民族地區,關心人民民眾的生活,和人民心連心。她謙遜和藹,平等待人,興辦實事,是真正的人民公僕。她一生熱心婦女解放事業,是中國婦女界的傑出領袖之一,歷任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她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她畢生致力於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
1951年被選為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直到逝世。她創辦的《兒童時代》雜誌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一直為少年兒童所喜愛,是他們的良師益友。宋慶齡經常為少年兒童題詞和撰寫文章,鼓勵孩子們健康成長。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宋慶齡從早年就投身於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的鬥爭,享譽世界。新中國成立後,她又組織和參加了許多國際性的反侵略戰爭,世界和平會議和工作。在1950年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她當選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執行局委員。榮獲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和平獎,並將全部10萬盧布的獎金捐獻創建“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1952年與郭沫若等人發起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並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區域和平會議,被選為聯絡委員會主席。
與加里寧夫人合影(右)與加里寧夫人合影(右)
宋慶齡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後出訪了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結交朋友,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貫關心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僑胞,關懷台灣的前途、盼望早日實現祖國統一。
建國初期,宋慶齡主持創辦了《中國建設》英文版本雜誌,把中國人民的真實情況傳達給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國建設》(現名為《今日中國》)從英文一種版本增加到7種文字版本,發行到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中國革命長期艱苦的鬥爭中,她堅定地和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同志一向把她作為自己的親密的戰友、同志、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
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誕生於上海。
1907年
在上海與家人合影(右三)在上海與家人合影(右三)
美國留學。
1908年
考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學院。
1913年
獲文學士學位畢業。8月離美國途經日本。冬,任孫中山秘書。
1915年
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
1916年
5月,隨孫中山離日本回國,抵上海。
1917年
7月,隨孫中山離滬赴穗,進行“護法”運動。
1918年
5月21日,第一次“護法”失敗,隨孫中山離廣州,6月26日抵上海。
1920年
11月,粵軍攻克廣州,隨孫中山離滬返穗,再次組織“護法”軍政府。
1922年
6月16日,陳炯明叛亂。勇敢的掩護孫中山脫險。翌晨轉赴黃埔與孫中山會合於永豐艦。後轉居上海。
8月23日,在上海寓所陪同孫中山與李大釗等會晤,商討國共合作等問題。
1923年
2月,隨孫中山再次赴穗。
8月,在永豐艦紀念蒙難一周年。
1924年
6月16日,隨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出席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
11月13日,隨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離穗北上。17日經上海。28日途經日本神戶,發表了關於婦女解放問題的演說。
12月4日,抵天津。31日抵北京。
1925年
年初,孫中山病重,在病榻旁侍侯。
3月11日,接受孫中山遺囑,並應允代孫中山訪蘇。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此後經常向國內外介紹孫中山遺囑和三大政策。
4月,從北京回上海。
8月,對廖仲愷在廣州被暗殺,深感悲痛和憤慨。
1926年
1月,在廣州召開的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說。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11月,北伐軍攻克武漢後,率國民政府先遣人員抵武漢,籌備遷都。
12月,與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領袖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臨時聯席會議”,作為遷都前的臨時黨政最高權力機關。
1927年
2月,在武漢開辦婦女政治訓練班。
3月,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同月,國民政府在武漢成立,任國民政府委員。
7月14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與當局決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義。2日,被選為南昌起義的革命委員會主席團成員。
8月23日,離上海赴蘇訪問
9月6日,抵莫斯科
12月,在比利時召開的國際反帝同盟大會上,被選為名譽主席。
1929年
5月,離歐洲回國,參加南京的孫中山國葬儀式。行前發表《關於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8月10日,以英文發表《與戴傳賢的談話記錄》。同月,國際反帝同盟在德國開會,再度被選為大會名譽主席。
9月21日,離滬赴法國。
1930年
旅居歐洲,多在柏林
1931年
7月,從德國回國。
12月19日,為鄧演達被害發表《國民黨已不再是一個政治力量》一文。
1932年
1月,與楊銓、何香凝等創辦“國民傷兵醫院”,為抗日救濟傷病人員。
12月,與蔡元培、魯迅、楊銓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933年
1月,在上海成立“民權保障同盟”分會。
3月8日,在上海“國民御悔自救會“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說,號召民眾團結抗日。
5月13日,到德國駐滬辦事處遞交抗議書,譴責法西斯恐怖統治。
6月18日,楊銓被暗殺。為此發表聲明,抗議當局殺害進步人士,並親自參加楊銓的葬儀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大會,並發表《中國的自由與反戰鬥爭》的演說。是年,領導“民權保障同盟”營救羅登賢陳賡等人。
1934年
4月20日,與何香凝等1779人聯名發表《中華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
秋,在上海成立中國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任主席。
1935年
資助旅費給上海的共產黨幹部赴陝北聯繫工作。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的陝北之行。
5月底,在沈鈞儒等於上海成立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上,被選為執行委員。
11月26日,為沈鈞儒等“七君子”被捕,發表聲明。
12月,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1937年
2月,同何香凝、馮玉祥等聯名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並在會上發表《實行孫中山的遺囑》的演說。
6月,同胡愈之等16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7月5日,親率12人從上海到蘇州監獄探視“七君子”,並要求同服“愛國罪”。
7月,在上海寓所接待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擁護共產黨共同抗日的主張。
8月,發表《中國是不可征服的》一文。
11月,發表《關於國共合作的聲明》。
12月,移居香港。
1938年
在香港和路易艾黎等合影(中下)在香港和路易艾黎等合影(中下)
1月23日,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在漢口成立。和蔡元培、吳玉章等被選為出席倫敦代表大會代表,但未成行。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
9月,參加保衛廣州的鬥爭。發表《華僑總動員--慶祝華僑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一文。
1939年
在香港開展“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
12月12日,在香港電台發表演說,支援抗戰。
1940年
在香港繼續“保盟”的工作。
1941年
1月,與何香凝等聯名通電:斥責當局破壞團結抗戰,製造“皖南事變”。
12月,日軍侵占香港。在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班飛機離港赴渝。
當年,支持路易·艾黎等發起工業合作社運動。
1942年
繼續“保盟”的工作。冬,在重慶與周恩來、鄧穎超等歡送董必武離渝返延安
1943年
與保盟會部分成員合影(左四)與保盟會部分成員合影(左四)
5月,以中華全國兒童福利協會主席名義舉辦國際足球賑災義演,將全部所得捐贈河南災民。
9月18日,發表《給中國在海外的朋友們的公開信》,呼籲大家繼續支持人民的鬥爭。
1944年
2月8日,發表《致美國工人們》一文,呼籲美國工人支持中國的抗日民主鬥爭。
3月12日,為在美國舉行的孫中山紀念日,發表《孫中山與中國的民主》的廣播演說。
10月1日,在重慶同72人發起各黨派各階層舉行追悼鄒韜奮大會。
1945年
9月,在重慶上清寺張治中住所與毛澤東會見。
12月,離渝回上海。將“保盟”改為中國福利基金會,繼續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支持人民解放鬥爭。並從事婦幼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發表聲明,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
1947年
9月16日,發表聲明,否認參加“競選”。
1948年
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立,被推選為名譽主席。同月,發表《給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的信》,呼籲保衛世界和平。
冬,遷居上海淮海中路1843號住宅(即今上海宋慶齡故居)。
1949年
7月1日在上海發表《向中國共產黨致敬》一文。同月7日,在上海各界紀念“七七”慶祝大會上發表題為《帝國主義,滾開吧!否則將與反動派同歸於盡》的談話。
9月,應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上海與毛澤東合影(右)在上海與毛澤東合影(右)
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
12月11日出席亞洲婦女代表會議。同月被推選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今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救濟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委會主席。
8月宣布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為中國福利會,繼續任該組織執委會主席。
11月23號,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上,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度加強國際和平史達林國際獎金”。將全部獎金獻給中國福利會,創辦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
11月26日,在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該委員會主席
1952年
年初,創辦《中國建設》雜誌。
3月21日,與郭沫若等發起召開亞洲即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
10月,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區域和平會議,被選為亞太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2月11日,率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同月下旬訪蘇。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見史達林
4月25日,在第二屆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954年
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2月,在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1月,被選為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
8月20日,出席紀念廖仲愷先生逝世30周年大會,並發表講話。
12月,率廖承志等訪問印度。
1956年
1月-2月,率廖承志等訪問緬甸巴基斯坦。接受達卡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8月,率中國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
9月,應邀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並致辭。
11月,發表《孫中山-中國人民偉大的兒子》和《回憶孫中山》兩文。
1957年
9月,在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
11月,隨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40周年慶祝活動,(並列席)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
1958年
6月14日,參加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二十周年大會,並發表講話。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0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會見毛澤東。
9月,任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1962年
1月17日,在上海會見錫蘭總理班拉達奈克夫人。
11月12日,發表《孫中山和他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一文。
1963年
4月,遷居北京後海北沿46號新住所(今宋慶齡故居)。
6月,在北京住所舉行慶祝中國福利會成立25周年招待會。
12月21日,出席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並任會議執行主席。
1965年
1月,在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0月,任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籌委會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參加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並發表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的演說。同月,《宋慶齡選集》出版。
1972年
1月10日,與毛澤東、周恩來等參加陳毅追悼會。
9月5日,在北京參加何香凝追悼會,並致悼詞。
1975年
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副委員長。
6月14日,參加中國福利會成立40周年大會。
9月17日,在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並致閉幕詞。
1979年
6月,接見美國知名婦女訪問團、美國夏威夷各界訪華團。
10月12日,在北京住所宴請西哈努克親王和夫人。
1980年
元旦,與鄧小平等出席全國政協的茶會。
3月5日,主持紀念蔡元培逝世40周年大會,並致祝詞。
5月17日,參加劉少奇追悼會。
10月7日,任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動籌委會副主席委員。
1981年
5月8日,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並發表講話。
同月15日,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接收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同月16日,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同月29日晚8時18分 在北京寓所逝世。
6月3日,在北京舉行宋慶齡追悼會。6月4日,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寓宋氏墓地(今宋慶齡陵園)。

家庭生活

父親宋嘉樹,字耀如,原名韓教準,早年漂泊美國,中年回國興辦實業,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和親密戰友。
母親倪桂珍是中國較早接受文明,反對封建的進步婦女之一。
丈夫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
宋慶齡一生酷愛讀書。書,書,到處是書,證明了宋慶齡對知識的渴求。無論是參觀孫中山與宋慶齡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還是孫中山逝世後宋慶齡個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們都會驚奇得看到這一事實。他們的藏書可以看出他們的現代化以及他們廣泛的興趣。
宋慶齡養鴿子不只是因為他喜歡這種文雅的飛禽,還因為紀念孫中山——他喜歡鴿子,重要的是鴿子象徵著和平
她愛鴿子,每天親自餵它們、看著它們。她學會鴿子的叫聲,鴿子一聽到就都飛回來。她去世後,這群鴿子還留在花園裡,總共有100多隻,常在過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組成美觀和充滿生氣的隊形上下翱翔。
宋慶齡還利用工作之餘繪製花卉、動物小品。宋慶齡喜愛音樂,尤其彈鋼琴,直到八十高齡,在一天辛勤工作之餘,也常在臥室里一面彈鋼琴(她從不在公眾面前彈)一面哼著她小時候聽父親唱的一些歌曲,作為休息。在上海和北京的宋慶齡故居中,同一些新的愛國革命歌曲放在一起的有她父親留下來的不少歌曲書,其中有《納什維爾第一衛理公會身聖公會教堂青年讚美詩歌》(1907年印製、上有“C.J.Soong,Shanghai.”[宋查理,上海]的簽名)、《合唱及獨唱歌曲集》(福音傳教士艾拉·桑基作)。宋慶齡對烹飪情有獨鐘,宋慶齡的媽媽(倪桂珍)把做美國飯的竅門和樂趣都傳給了她。在漫長而卓越的一生中,宋慶齡有時繫上圍裙,照著國外朋友寄來的新食譜試製;在北京時她會問來訪的外國朋友喜歡吃什麼,然後是出人預料地是自己下廚去做些“家常菜”來款待它們。在北京的故居書架上至今仍然放著《紐約時報》出版的百科全書式的食譜以及其他各種風味的食譜。甚至有猶太食譜和在美國被稱作“賓夕法尼亞州荷蘭菜”的食譜。

人物評價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