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口鎮

松口鎮

松口鎮隸屬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位於區域東北部,梅江下游。是全國重點鎮。自鬆口、松東、松南三鎮合併後,成為梅縣區第一大鎮,總人口7.3萬多人,面積328.6平方公里。

松口鎮是古時嶺南四大古鎮之一,為廣東梅州文化旅遊特色區核心區,鬆口港過去曾是廣東內河港的第二大港口,梅坎鐵路、省道S223線、S332線及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至大埔三河壩國防公路貫穿該鎮,是周邊鄉鎮商貿的重要集散地,是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歷史上的古戰場之一。

鬆口是一個擁有1200年歷史的古鎮,保存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因地處閩粵要衝,舊時水路發達,松口鎮也成為明末清初閩粵贛地區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宋末元初,來自福建汀州府各縣的漢人大量遷入鬆口,這些漢人來自福建寧化縣石壁的居多。遷居鬆口的漢人在這塊熱土上安居樂業繁衍發展得很快,明末清初以後,鬆口人口暴滿又紛紛遷移外地謀生,其中有部分外出南洋群島謀生。而今松口鎮約7萬人,而旅居海外的僑胞有8萬多人,是箇中國著名的僑鄉之一。

鬆口蘊藏著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到處都有著客家文化的芳香,是一個文風極盛教育發達,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松口鎮圍繞“建設新區,整治老區,塑造鬆口新形象”的目標要求,加快發展步伐,將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政府、梅州市梅縣區第二人民醫院、派出所、法庭、地稅、國土、交管等部門新建於寺坑新開發區,並加大老區整治力度,整治中山路、老愛群樓和法政路等,城鎮化建設已初具雛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松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 地理位置梅縣區東北部
  • 面積:328.6平方公里
  • 人口:7.3萬多人
  • 方言客家語-粵台片-梅州話-嘉應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梅州客都機場
  • 火車站梅州站梅州東站梅州西站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文資源,經濟狀況,人口,教育,鬆口中學,松南中學,領導機構,名勝古蹟,

歷史沿革

松口鎮歷史悠久,自古有“鬆口不認州”的說法,明清時期已經是嘉應州(今梅州)最繁華的鄉鎮之一。人口密度和商業繁華程度超過了嘉應州(今梅州)其他鄉鎮、地區。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
建國以後,松口鎮迎來一個全新的階段。公社化時期,鬆口本鎮分為鬆口公社和松口鎮,松口鎮包括了圩鎮及周邊5個管理區,而其他地方則劃入鬆口公社。改革開放後,鬆口公社改為松北鄉,即為今天松口鎮前身。松北鄉圩鎮設定在大塘管理區、石盤村管理區,後增加寺坑開發區。90年代中期,松口鎮併入松北鄉,松北鄉正式更名為松口鎮,新鎮政府設在大塘村,後遷至松北鄉寺坑村。進入21世紀後,松口鎮周邊的松南鎮松東鎮先後併入松口鎮組成新松口鎮,至此松口鎮正式成為梅州第一大鎮。

行政區劃

松口鎮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北部,總面積92平方會裡,鎮政府設在鬆口圩,距梅州市區54公里。轄17個村和3個圩鎮居委,總戶數8726戶,總人口38332人。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古窯遺址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古窯遺址
居民委員會:繁榮居民委員會、光明居民委員會、愛群居民委員會、松東居民委員會、松南居民委員會
村落:
441421130001 121 繁榮社區居委會
441421130002 121 光明社區居委會
441421130003 121 愛群社區居委會
441421130004 121 松南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30005 220 松東圩鎮社區居委會
441421130200 122 鎮郊村委會
大塘村、大力村、石盤村寺坑村下坪村到車村梅教村盤龍村洋坑村、山口村、泰東村車田村大澗村官坪村銅琶村松郊村介溪村中江村澗田村、富坑村、下井村、中井村、上井村、三塔村、上畲村中畲村、桃寶村、南下村、南上村、圳頭村、大黃村、小黃村、橫東村橫西村梓育村、德化村、四社村徑礤村、逢上村、逢下村、小金村

人文資源

千年古鎮鬆口人文資源豐富,有“百姓雜居”的現象和“鬆口八景”或“鬆口十景”之說。有甘露亭、五顯宮、王明宮等15個古老宮廟;有建造400年保存完好的元魁塔;有明末遺留下來72個天井、200多間房子的“世德堂圍龍屋;有歷經300多年3個人都抱不攏現在還枝繁葉茂的“五月紅”荔枝樹等等。特別是有孫中山下榻過的“愛春樓”,孫中山作過演講的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建造了70多年的中山公園等天然風景區和文物古蹟。
鬆口文化昌盛,人才輩出。鬆口人崇尚教育,歷代人才輩出,是個名符其實的人文秀區。明清兩代就出了4位翰林、9位進士、27位舉人。如明末在皇宮任侍讀學士的李二何、清代經史學字的吳蘭修、《光緒嘉應州志》總篡溫仲;現代革命詩人的溫流、革命賢達謝逸橋梁密庵謝良牧等;近百年間英才輩出,遍布海內外,如全國政協委員、絲寶集團董事長梁亮勝,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裕華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國春等。鬆口新民國小、鬆口中學先後被授予省一級學校,在全省的鄉鎮中也是不多見的。
鬆口民俗風情更具客家味。當地的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它有農曆三月十九日的太陽生日、端午節龍舟競賽、八月半的山歌擂台等均別開生面。“自古山歌從(松)口出,鬆口人民愛唱歌”。鬆口山歌行中人才輩出,出現了許多聲名遠播的優秀歌手,如饒金星、梁帶英(女)、梁錦遠、廖佛蓮(女)等歌手。

經濟狀況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4.05億元,比上年增長2.7%;工農業總產值3.1億元,比增6.%,其中工業產值2.億元,比增7.%,農業產值9046萬元,比增5.%;鎮級機動財力176.3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85.萬元,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2個,8-10萬元的3個,5-8萬元的3個,3-5萬元的6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288元,比上年增加85元。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蓬上村果農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蓬上村果農
農業 :松口鎮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村,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糧經比例為50:50。全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2.6萬畝,糧食總產9107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7萬畝,稻穀總產8111噸,平均畝產433公斤;水果種植面積2.6萬畝,其中梅州金柚1.2萬畝,水果總產2.8萬噸,人均水果收入1978元;全年生豬飼養量2.2萬頭,出欄1.9萬頭,“三鳥”飼養量16.8萬隻,水產養殖面積2760畝,水產品產量1462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莊園3913個,占總農戶的61.%,其中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種養場2個。全鎮有千頭豬、萬隻鴨、2萬隻雞示範點6個,並引進長白、太約克、杜洛克及一、二元瘦肉型豬近10個品種,以梅教村百畝養鰻場、洋坑村百畝河魚養殖場基地為示範點,促進和帶動畜牧養殖漁業的發展。同時,在下坪村辦起500畝優質西瓜示範點和百畝優質玉米示範點,梅教村百畝淮山示範點,官坪村大棚蔬菜示範點,以點帶面,使經濟作物的面積不斷擴大。全鎮種植蔬菜、玉米、西瓜等經濟作物1.3萬畝,比上年增2726畝,增長17.%。
2008年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增長8 %以上;工農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本級財政收入增長8%以上;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2.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招商引資優勢,松口鎮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梅坎鐵路、省道S223線、S332線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大埔縣三河壩國防公路貫穿該鎮,是周邊鄉鎮商貿的重要集散地。松口鎮曾是廣東內河港第二大港口,經千年孕育,具有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享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松口鎮堅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創新招商方法,以情招商,以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吸引鄉賢返鄉投資。
松口鎮成功引進了多家企業:廣東寶麗華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梅雁吉祥水電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威彪編織帶有限公司、梅州市杉維種植有限公司、深圳天地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喜多多超市、梅州市豐盈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萃彩田塑膠包裝有限公司、梅州市梅縣區鬆口展飛石油氣罐有限公司、五豐行有限公司、嘉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製衣廠等等,投資總額1.8億元,已投入資金4300萬元。已建成投產6家,在建6家,意向2家,企業全部投產後可為全鎮提供近1000多人的就業機會。

人口

2007年全鎮人口出生率為9.22‰,自然增長率為2.3‰,計畫生育率達到94.24%。繼續完善“三欄二室一校”建設和各項配套設施的建設,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逐步規範。我鎮計生工作通過縣考核組的檢查,全鎮的計畫生育工作已形成規範化、經常化、制度化、科學化、法制化管理的良好格局。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街景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街景
一、年初規劃合計:1013人其中:一孩657人,二孩356人(34人不孕抱養,136人未取環)。
二、城鎮總人口至2008年9月全鎮總人口70029人,現有已婚育齡婦女13934人,已婚未育650人。
三、出生合計674人(政策內649人),男347人,女327人。性別比106:100,出生率9.64‰,計育率96.29%。其中一孩548人,性別比為150:100,政策內一孩545人;占規劃83.95%。二孩124人(男66人,女58人)性別比114:100,政策內二孩102人,占規劃28.7%。三孩2人。
四、完成“四術”合計713例,其中結紮123例(純二女扎30例),放環572例,補救措施18例。
五、“四術”庫存1.一孩夫婦未放環529人,其中取環待孕236人,不宜放環66人(更年期7人,不孕抱養34人,有禁忌症25人),實際庫存227人(未到期138人,已到期38人,炎症51人)
2.二孩以上未結紮合計97人,其中不宜結紮人數34人(禁忌症23人,更年期3人,不孕抱養8人);實際庫存63人(外出6人,雙胞胎2人,再婚12人,無特殊3人)。

教育

鬆口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坐落在梅江之濱,松口鎮郊,創辦於1906年12月18日 ,是梅州僑鄉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農村完全中學。

松南中學

坐落於松口鎮圳頭村烏石崗上,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學校校占地三萬多平方米,現有18個教學班,教職工80人,在校學生998人。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高級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3人,區級骨幹教師5人,學歷達標率為100%。

領導機構

章廣潤書記:負責黨委的全面工作。
巫達雄副書記、鎮長:負責政府的全面工作。
馮行山副書記:分管黨群、信訪、機關作風、政法、人口與計生工作。
劉永輝黨委委員、常務副鎮長:分管企業、環保、招商辦、消防、財貿、安全工作。
黃偉城黨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工作。
周章雄黨委委員:分管僑務、統戰、宗教工作。
張惠文黨委委員:分管教育、體育、食品、衛生、協管人口與計生工作。
劉孟隆黨委委員:分管城管、環衛、畜牧水產、生協、防疫工作。
黃慶玲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委、監察、綜合政務、民政工作。
張鼎賢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林業、應急工作。
謝英強黨委委員:分管國土、城建、交通、公路工作。
陳瑞芳黨委委員:分管黨政辦、機關內務、婦聯、檔案工作。
溫曉峰黨委委員:分管宣傳、文化、旅遊工作。
劉浩副鎮長:分管科技科協、烤菸、協管國土、城建工作。
吳昌增副鎮長:分管農業、扶貧工作。
饒偉榮副鎮長:分管水利、社保、農村合作醫療、氣象工作。
巫瑞珍人大專職副主席:分管人大、政協工作。
何耀文正局級幹部:協管交通、公路、文化、旅遊工作。

名勝古蹟

鬆口山川靈秀,有獅(山)象(山)守水口之贊。由於風景優美,故素有“鬆口八景”或“鬆口十景”之說,但眾說不一。如今可供遊覽的鬆口名勝古蹟按景區劃分,把各處的旅遊景點簡略介紹。
1、涼傘岌景區
獅象把水口
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國小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國小
涼傘岌附近的梅江河兩岸,沿江南北各有一個小山包。在元魁塔順江而下約1公里處眺望酷似獅、象扼守著鬆口的大門,此處是鬆口的一個景觀。獅子伏於南,叫獅山。象在北岸(溪北)北鼻伸向江心,叫象山,獅象協同把守梅江水,李二何贊“獅象灘頭浪滾雷”,何等壯麗。
元魁塔
元魁塔由邑人李二何倡建築於明末,公元1619年動工,歷十年始竣工。李二何親自題刻門聯門聯,門聯僅數字描繪塔的形象而又表達了李二何自已的抱負。塔高九層,高約五十多米,聳立於岌頂,以懸崖作基座,以潭水作基腳,崖高塔更高,雄偉秀麗,游者不絕。元魁塔是粵東一勝景。廣東省郵局於1982年以十大名塔作郵資票花,元魁塔為其中之一。
元魁塔下,稱塔下潭。當江水漲滿,崖下江水滿潭,水漲時捲起千堆雪,洶湧澎湃,萬馬奔騰,景色極為壯觀。
謝逸橋紀念碑
謝逸橋紀念碑建在元魁塔附近。1905年,愛國僑賢謝逸橋,謝良牧昆仲協助孫中山籌組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為首批會員。逸橋被派遣回粵東開展活動,發展組織。逸橋先生,愛國愛民愛家鄉,在他逝世後人們在此立碑紀念.。
赤面石
涼傘岌正面,峭壁懸崖,呈赤褐色,長數里,稱“赤面石”,是“丹霞地貌”。懸崖山頂,卻又綠樹成陰,更描畫了涼傘岌的雄偉壯麗。此地還是古戰場遺址。
2、銅琶橋景區
磐安橋北,有歷四百年風雨的世德堂,再北走,有孫中山視察鬆口的住地愛春樓,磐安橋西有鬆口最古老的石拱五龍橋,附近有一座五顯宮。現分別敘述如下。
磐安橋
磐安橋建於松源河進入梅江的出口處,用花崗石條砌成,全橋有8墩9孔,每孔由9條各長8米,寬厚各近半米的花崗石條排列而成。81條巨重的長石條,在當時只能手提肩挑的生產力下,怎樣才能從河面抬上6米高的橋墩上,而且整齊得線縫直對呢?現在橋面鋪了水泥,到橋底下才可以觀看這巧妙的工藝。這些花崗石建材,一般產自鄰縣大埔,人力運送,艱苦也是難以想像的!建橋費用由華僑謝益卿、謝夢池父子首倡,張榕軒、張耀軒兄弟贊助而建成。
世德堂
世德堂建於明末,距今四百多年,規模巨大,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三堂四點金式,三圍城的半圍龍屋,此屋有72個天井,24個門樓,二百餘間房子,裡面分為各個獨立住宅區,有門相通,正堂上中下3個大廳連成一體,可擺150張桌,供千人就餐。外圍二層,設有崗樓,。這又是抵禦外侵,可以節節退守的軍事堡壘。此屋蘊藏著豐富的客家人文資源,是研究客家建築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許多中外專家學者和遊客前來考察參觀。
愛春樓是清末華僑巨商謝逸橋謝良牧兄弟故居,兄弟倆協助孫中山推翻封建王朝立功至偉。孫中山先生於1918年5月末,專程到鬆口視察,看望謝氏兄弟,住在愛春樓。他親為愛春樓題一副對聯:“博愛從吾志,宜春有此家”和“愛國愛民,玉樹芝蘭佳子弟春風春雨,朱樓畫棟好家居”。題詞給謝氏兄弟。
五龍橋
五龍橋(俗稱五顯宮橋)為清康熙九年李椅所建,是鬆口最早的石拱橋之一,橋長17米,寬3米,為雙層上下單孔,建築至今三百多年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仍完好無損。
五顯宮(顯光寺)
五顯宮,建於康熙九年,年久失修崩塌,1980年後,華僑捐資重建,現仍存刻有“五顯大帝”的石香爐為古物。五顯宮門前約100米處,有一棵古老的木棉樹,樹中又長出一棵榕樹。更顯得古老的風貌。
下店竹林勝景
磐安橋與新銅琶橋(1969年建的公路橋)處的松源河道中有一塊長約1公里寬約50——200米的中心壩。中心壩土質肥沃盛長竹子,豐水期間這裡壩成了“湖心島”。湖心島北面是新銅琶橋,南臨梅江。人們站在松源河與梅江河交匯處磐安橋上觀景,湖心島上一望無際的竹林鬱鬱蔥蔥,風吹竹林綠波蕩漾;江河兩岸綠樹成蔭花果飄香,古今民居夾在綠樹叢中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江中舟楫往返倒影江心,風景如畫。一幅詩情畫意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吸引了眾多遊客留步拍照留念。
3、松口鎮景區
明末,李二何攜太子到鬆口,築一簡易行宮,對外稱“書院”。院前有一橋,太子登岸經過,現叫“燈籠橋”實是“登龍橋”。書院正門前登十一級台階,書院顯得雄偉巍峨。書院前築一門樓,左右置大石鼓。進外大廳,兩側有門衛室。過長廊、登幾級台階,進中大廳,廳後有正門、兩側門。再進長廊,又一內大廳,廳後也設一正兩側的門。
二何書院一角二何書院一角
古街道
鬆口建鎮較早,於今還保留了各時期的街道建築。梅東橋下,沿江一帶的大街,便於貨運,商業繁榮,店鋪多二三層的沙灰木樓,街道則於民國初年擴寬,是改良式的明清建築。在大街北側,還保留著小街小巷、石板地,如世德新街,基本上是原來的明清街道。上世紀30年代初,華僑投資家鄉建設,在火船碼頭一帶建了一批鋼筋水泥店鋪。其中火船碼頭附近,華僑廖舫州、鐘成材等投資建“騎樓式”的歐陸南洋風格的店鋪,很有特色,可說這時期的代表。
中山公園
1933年,為紀念孫中山到松視察而興建中山公園。現進門,建一座孫中山的石雕像,園內有一“密庵亭”亭內保存孫中山在民國初簽發給梁密庵的《旌義狀》,還有抗戰重慶政府首腦林森、蔣介石等手跡,是其他公園罕有的。還建一“洛陽橋”,紀念抗日烈士李藹的,雅致美觀。園內綠樹成蔭,遊人眾多。公園側面還有座民國初年建的鬆口圖書館。
金山頂
梅州市梅縣區鬆口中學老校背,是金山頂。鬆口老“八景”、“金山晚眺”的金山。而今建了一個“晉康園”,自然景觀已為人工景觀所代替了。晉康園中休憩的人甚多。
承德樓名滿鬆口,是一座堂皇富麗的客家三堂四點金殿堂式建築,保存尚為完好。它建於1908年,歷時十年始建成,用銀18萬光洋,建成的此屋有48廳,18天井,108間,是一座兩層樓房,正堂石柱高6米,雕樑畫棟。屋後果園,仍保存幾棵桂綠荔枝,品味俱佳。承德樓名望高,還在於它提供鬆口中學作教室宿舍半個世紀,就讀學生數以萬計數。它又是獲得孫中山《旌義狀》的梁密庵祖居地。
溫氏精廬
溫氏精廬是1907年鬆口同盟會為培養軍事人才創辦的“鬆口體育傳習所”舊址。學校當時招收嘉應五屬學生120人,培養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饒輔庭林修明、周增等人。溫氏精廬還是清末翰林,《嘉應州志》主篇溫仲和故居。溫仲和的兒子溫靖侯是孫同盟會粵東的領導人。
甘露亭
甘露亭在鬆口上行2里許,海運未通前,外出的第一站。亭築於河岸上大榕樹旁,迎來送往者,多在此品茗、談敘別情,行人挑夫在此歇肩,喝大碗茶,納涼,是人們休閒的好地方,既熱鬧,也幽靜。所以說“廿露納涼”又說“廿露品茗”。廿露亭臨梅江,南岸有鬆口老八景的潭頭垂鉤,圳頭的竹林,溪南的?隍渡口,以及遠望在南岸的元魁塔和寶蓋寺。鬆口八景,甘露亭觀其中之一。於今梅江上再架三座大橋,甘露亭觀景,既秀麗又壯觀。旁邊有一棵長在梅江北岸邊的古榕,這棵古榕有300多年的歷史。
劉隍喚渡
梅東橋南端隨江下行幾十米,有一水圳,據傳是劉龔時的“護城河”,溪南學校,有說是他駐地,下走幾十步是劉隍渡口。劉龔在此過渡,溪北上岸地,叫登岸樓。劉隍渡口,古榕濃綠幽靜。當夜深入靜,遊人喚渡,高亢迴旋,震湯江水,盤迴榕林,有如天籟,加上紀念“劉龔皇帝”,情影交融,更為感人。現在已沒有渡船了,但美景還在,而且建一“居士林”,養心修性,為劉隍增色。
馬房坪
馬房坪,傳說是劉龔駐軍築房牧戰馬的地方。現雖無遺蹟,卻是清雍正翰林、乾隆時任監察御史的丘玖華故里,曾以“一本參二相再本御九卿”聞名以時,贊為鐵筆御史。現在還傳著他少年《告倒狗臣公王》的故事。馬房坪也是丘茹雪女士的故里。馬房坪人丘秉敏與德國姑娘結婚,生一女,名茹雪。茹雪頭髮全黃,膚白如雪,混合東西人種之美。小時在家上學,人人喜愛。1957年在日本與蔣偉國結婚,1962年生一子蔣孝剛。而今丘如雪(邱愛倫)故居保存完好。
饅頭庵
松南饅頭坑裡,有一饅頭小丘。林木茂密,流泉淙淙,在山谷里築一庵,名福緣,俗稱饅頭庵。庵場雅致,清靜舒適、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此庵遠近聞名。
4、仙溪景區
仙溪村離松口鎮約4公理,它南向五指峰北倚鰲頭峰,山清水秀,鐘靈毓秀。村中美景引人入勝,蜚聲遐爾。清朝乾隆年間,精通勘輿術的嘉應州州官王者輔曾慕名前來遊覽觀賞,他盛讚這裡是個風景秀麗、地傑人靈的地方。古今文人墨客多到此遊覽。
元代“鯉魚形圍龍屋”
仙口村現還保存一座宋末元初建造的“圍龍屋”,屋名叫“圍里”,它是一座鯉魚形的兩層樓房。據傳,鬆口梁氏開基祖松岡公從福建寧化遷居鬆口時曾住在這裡。此屋結構獨特,大門像城樓。它建在二丈高的河岸上,防禦能力很強。因年代久遠,現只留下一半沒倒塌的還有人居住。
仙口塔
仙口塔(又叫文魁塔)建於清朝鹹豐四年(1854年),地處仙溪村境內的松源河西岸。它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五屋古塔,木質樓梯可通達頂層。塔周圍樹木成蔭,花果飄香,風景幽雅。登上頂層可飽覽松源河沿岸的客家民居和附近的仙溪橋及沿河的竹林秀景。據說,舊時村民為了村中多出文人特集資建塔,以前村中學子考取了功名、學位之後,都要到塔前焚香謝恩。自此塔建成之後,村中考取功名的人逐年增多,據知,科舉時代村中曾有人考取了進士、舉人、秀才,民國年間,仙口村有四人出國留學,四人當過縣長,出了三位將軍。至今為止,約2000人的仙口村,考上大學的有百餘人,這些人中有大學校長、教授、高級工程師、作家、記者、醫生、書畫家等。
仙口竹林
仙口絲竹(竹林)。它在仙溪橋上面的松源河畔,河岸兩邊左邊有一段約1公里長的地帶長滿密密麻麻的楠竹,竹子條條長達數丈,岸上竹林密布,河中水流淙淙。人們站在電站的攔河大壩上眺望竹林和村口的古塔,景致優美壯觀。
5、雲梅景區
雲橋夜月
鬆口八景,只“雲車夜月”在深山中,而且夜間欣賞。在那月明星稀,月光照在崢嶸的龍山虎山和雲車橋上,清靜的隆文水裡又影出一雲車橋一龍虎山和一輪明月。天上一輪月,水中一輪月,橋在月色反射下,水上水下,又成一園月。形成四面險山,三輪明月的奇景。慕名前來觀賞的人很多。前泰國總理他信的母親的祖居屋就在該處。
吳蘭修故居
吳蘭修是雲車橋石闕里人,清嘉慶年間中舉人。他致力於研究學問,攻詩文、擅算學,精考據,著述甚豐,是我國南漢史著名專家。廣州四大書院諸生研習經史的“學海堂”特聘吳蘭修為第一任學長。現他故居里,還保存他的墨寶等遺物。
6、松南景區
橫西古榕
橫西古榕,樹身粗根扎地,群枝指空,龍騰虎躍,綠蔭大地。經考證,古榕樹側,是葉劍英亢帥的父親贊祥公經營“致和”商號舊址,葉帥童年生活的地方。榕樹北面“孔聖棚”,是葉帥啟蒙的學堂。榕樹下的橫西國小,是葉劍英東山中學畢業教一年書的“新群學校”。
三斤狗故居遺址
三斤狗是松南小黃沙石壁渡人。年老貧困,一個除夕半夜,他出南洋的兒子回來了。喜出望外,不覺天將亮了,他又發愁,拿什麼敬祖公。他的兒子拿出三大笸籮花邊(銀元)代替三牲。一進祠堂,眾人吃驚,忙笑臉相迎:“三伯公,恭喜恭喜;”都向三斤狗講好話。三斤狗笑道:“我長得真快,上夜三斤狗,下夜三伯斤(百斤)。”眾人也附和“對對”,圍著他轉。三斤狗建了座大屋,後來被一場火燒掉了,遺址今存。
丹竹窩電站
丹竹窩欄江築電站,梅江出平湖,橫山添景色,沿岸亮明珠。
7、松東景區
松東中井村有座寺廟叫青龍寺,它座落在崇山峻岭中的青龍崗上,有300多年歷史。寺前右側有座山,形似白虎。此處青山綠水風景宜人。青龍寺曾是大革命時期松東蘇維埃政府所在地,管轄九鄉。1950年,中央慰問團曾到這裡慰問。
梯級電站
松東是的幾村莊都是山區,有三井、三塔、三畲等高山深處的村落。從三井、三塔流出的溪水,到中江村合成一條介溪河注入梅江。當地政府利用這條小河建起了大大小小十座電站,形成梯級。值得遊覽的是塔礤角的第一、二站。這裡的水流和岩石讓城裡人看看,確實耐人尋味。澗田村口有兩棵300多年的古櫞樹和山門晨天然石筍奇觀。還有待開發的南山里風景區。
鬆口古街-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經過“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評審委員會初評、公眾投票及專家終評,從20多個省區市申報的近百條街道中脫穎而出的10條街區入選第五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廣東省松口鎮鬆口古街榜上有名。
這10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分別是廣東省廣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靜安區陝西北路、河南省濮陽縣十字街、江西省鉛山縣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績溪縣龍川水街、廣東省珠海市斗門鎮斗門舊街、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永寧老街、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鬆口古街、江蘇省泰興市黃橋老街、四川省大邑縣新場古鎮上下正街。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主辦,自2008年啟動至今,已評選出50條歷史風貌保護較好且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街區。故宮博物院院長、專家評審委員會主任單霽翔在此前的專家評審會上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走過的5年曆程,尤其是權威、公正、公開的評選機制,及其廣泛倡導民眾參與的做法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說,現在城鎮化速度加快,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又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尚存不多的歷史文化街區面臨著重新定位的問題。介紹正確的保護理念和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對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導向作用非常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