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骨部分切除術

上頜骨部分切除術是將上頜骨病變部分切除,保留牙齦、牙及硬齶,即可達到清除病灶的目的;適於鼻腔外側壁、上頜竇內壁的腫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頜骨部分切除術
  • 外文名:partial maxillectomy
  • 別名:部分上頜骨切除術
  • ICD編碼:76.3901
拼音,英文參考,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適應症,禁忌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

拼音

shàng hé gǔ bù fēn qiē chú shù

英文參考

partial maxillectomy

手術名稱

上頜骨部分切除術

別名

部分上頜骨切除術;partial resection of maxilla

分類

耳鼻喉科/鼻和鼻竇手術/上頜竇癌手術

ICD編碼

76.3901

適應症

上頜骨部分切除術適用於:
1.上頜竇惡性腫瘤局限於竇腔內壁或侵及鼻腔外側壁,而未累及竇底及牙槽突者。
2.篩竇腫瘤累及上頜竇部分內壁者。
3.因炎症外傷致部分上頜骨壞死者。
4.篩竇或上頜骨良性腫瘤而未累及牙齦,牙或硬齶者。

禁忌症

1.病變範圍廣,侵及上頜竇底或外後壁者。
2.高血壓、心肺功能不全者。

術前準備

1.目前上頜竇癌均主張術前局部放療(40Gy),以促使癌腫瘤範圍縮小,淋巴管封閉。放療後休息3~4周再手術。放療時上頜竇前壁須造孔,放入橡皮管以利於上頜竇分泌物排泄。放療結束取出橡皮管。
2.術前給以抗生素控制口腔、鼻腔感染
3.如有齲齒應先拔除再手術。
4.術前必須活檢,明確診斷及癌的類型。
5.若有貧血,術前補血200~400ml。術中備血800ml。
6.清潔面部、剪鼻毛、鼻腔滴入氯麻合劑
7.心、肺、肝、腎功能檢查。
8.一般為全麻手術,由麻醉科術前給藥。

麻醉和體位

1.靜脈麻醉,經口腔氣管插管,下咽部填塞。
2.取仰臥位

手術步驟

1.切口 同側鼻切開,但須延長切口(沿鼻唇溝繞過鼻翼向中達鼻小柱),切口深達骨膜
2.分離骨膜 暴露上頜竇前壁及梨狀孔。
3.暴露鼻腔 自鼻底部沿梨狀孔邊緣向上剪開鼻腔外側壁黏膜,暴露鼻腔。
4.沿鼻骨及上頜骨額突的骨縫咬去該部骨質,咬至眶內緣,保留眶底,鑿開上頜竇前壁,緊靠鼻腔外側壁,暴露鼻腔,檢查腫瘤範圍,竇腔外側壁、頂部、後壁及底部,如未被腫瘤累及,或僅累及上頜竇內側壁及鼻腔外側壁,即將鼻腔外側壁連同鼻甲組織全部切除;篩竇若有腫瘤也應清除,使上頜竇與鼻腔相通,便於觀察竇內情況。
5.術腔填以碘仿紗條,自鼻腔引出。
6.傷口逐層縫合,鼻翼處應對合整齊。

術中注意要點

1.手術前應在術側眼內敷以眼藥膏,將眼瞼縫合,避免損傷角膜。
2.切除中鼻甲以上骨質及病變時,用力切勿過猛,切除範圍不宜超過兩內眥連線,以免損傷篩板,用咬骨鉗咬骨時不能扭折,否則損傷過大。
3.切口時刀刃與皮膚保持垂直,避免將切口切斜。
4.若為血管瘤惡性腫瘤,手術時出血較多,應儘快切除病變,並予以輸血,切除腫瘤後徹底止血
5.手術範圍接近鼻腔深部,填紗條時逐層由後向前填塞,並觀察有無血液自齶垂及咽側索流下,如有須重新填塞。

術後處理

1.術後病人取平臥位,頭向患側,注意呼吸、血壓脈搏及傷口滲血情況。
2.若為全麻應隨時清除咽部分泌物,如有新鮮血液,要判斷是否有繼續出血。
3.術後套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輸液或輸血,以維持血容量及水電解質平衡
4.鼻腔紗條於術後48h分次抽出,傷口縫線於5~7d間斷拆除。
5.術後若發現鼻腔有清水樣分泌物滴出,病人有頭痛發熱,應做鼻腔液體的生化檢查,確定為腦脊液鼻漏者,抽淨鼻內紗條,給以大量廣譜抗生素,取半坐位,數日後未自行修復者應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6.術後鼻腔滴入薄荷石蠟油或2%鏈黴素,若有結痂,可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