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f-85戰鬥機

xf-85戰鬥機

XF-85小鬼式戰鬥機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長程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問題而委託麥克唐納飛機公司設計的寄生式戰鬥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Xf-85戰鬥機
  • 英文名稱:McDonnell XF-85 Goblin 
  • 研製時間:1944 年 
  • 定型時間:1948年
  • 國家:美國
  • 研製單位:麥克唐納飛機公司
  • 又名:子母機
  • 類型:寄生式戰鬥機
  • 終止時間:1949 年 10 月 24 日
簡介,發展沿革,護航難題,寄生飛機,飛行雞蛋,發動機外身,試飛,設計特點,技術參數,總體評價,

簡介

戰雲密布的天空中,龐大的轟炸機群正排成整齊的隊形朝目標飛去。突然,一批敵方戰鬥機急速撲來。儘管機槍手們奮力反擊,但編隊中仍不時有轟炸機拖著火焰和濃煙墜向地面……這是二戰影視片中常見的一幕,也凸顯了當時擺在各國空軍面前一個頗為棘手的——護航難題。這種戰鬥機,是用轟炸機的彈艙運送,當遇上敵方戰鬥機就放出,戰鬥完畢後又可以回收進轟炸機內,但由於解決不了再回收問題,再加上長程戰鬥機和空中加油技術的出現,XF-85項目,唯一的兩架XF-85分別被放在俄亥俄州戴頓博物館和內布拉斯加州戰略空軍博物館。

發展沿革

護航難題

早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前,美國就已著手大力發展戰略轟炸力量。正式向軸心國宣戰後,B-17“空中堡壘”、B-24“解放者”等重型轟炸機在對敵方縱深目標的打擊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在大規模戰略轟炸初期,載油量有限的戰鬥機還無法進行全程保護,轟炸機在大部分航程中只能依靠自身火力對付敵機的攔截。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甚至還嘗試在少量 B-17 上加裝更多的防禦槍炮,改成專門的“護航轟炸機”YB-40。但實戰證明 YB-40 比投彈後的 B-17 更笨重,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美機在歐洲腹地的晝間轟炸往往遭到慘重損失。比如在 1943 年 8 月 17 日,第 8 航空隊對德國的施魏因富特軸承廠和雷根斯堡飛機製造廠的雙重轟炸中,所派出的 376 架 B-17 就被擊落 84 架,大多成為德軍戰鬥機的犧牲品。
XF-85 戰鬥機的歷史還要追溯到二戰中的 1944 年 1 月29日,美國陸軍航空軍邀請航空工業界著手設計能為未來重型遠程轟炸機護航的噴氣戰鬥機。但是第一代的噴氣戰鬥機是聲名狼藉的油老虎,航程不足以為還在製圖板上的 B-35 和 B-36 護航。陸軍航空軍想藉助 1930 年代早期的寄生戰鬥機概念來解決這個問題。

寄生飛機

所謂“寄生機”(Parasite)是指用大型航空器搭載小型飛機,以彌補後者航程不足或執行特定任務的做法,也稱為“子母機”。早在 1930 年代,蘇聯就將轟炸機與戰鬥機組合進行過一系列名叫“連環”的子母機試驗。其中最大膽的舉動是在一架 TB-3 轟炸機的兩邊機翼上各安裝一架 I-5 戰鬥機,翼下分別吊裝兩架 I-16,機身下還有一架 I-Z,由母機把 5 架子機帶上空中進行分離和回收。同一時期美國海軍也曾用兩艘充氦飛艇掛載寇蒂斯的 F9C-2“雀鷹”戰鬥機實施偵察,因此為解決護航問題重提“寄生機”概念也就不足為奇了。

飛行雞蛋

受轟炸機內部空間的限制,這一公司編號為 Model 27 的設計方案儘可能壓縮了飛機的“三圍”,其滾圓的外形看上去就像一顆長著翅膀的雞蛋。除了機體袖珍,帶有 36° 後掠角的主翼還可向上折起,尾翼部分也被設計成多片 X 形布局,便於收入狹小的彈艙內。既然是由轟炸機帶上天,這種飛機自然無需傳統的起落架,而是在座艙前面安裝一個可收入機身的掛鈎桿供吊放和回收用。當然為了保險起見,機身下還設有可收放的鋼製滑橇用於意外情況下的緊急著陸,對主翼翼尖也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

發動機外身

儘管從二戰後期到結束,隨著可深入敵境的 P-47“雷電”和 P-51“野馬”等戰鬥機大量參戰,加上德國和日本的防空能力也被大為削弱,美軍轟炸機的損失明顯減少,但慘痛的教訓仍使得軍方高層繼續關注護航問題。此外,冷戰已初現端倪,考慮到今後可能要對付實力更為強大、幅員更為廣闊的蘇聯,所以護航機項目並未因二戰結束而暫停。經過評估後,USAAF 於 1945 年 10 月 9 日向麥克唐納公司訂購了兩架原型機,型號定為 XP-85,根據原型機完成試飛之後的結果還打算預定 30 架生產型樣機。同時,軍方也計畫從投入服役的第 24 架 B-36 開始進行轟炸機上的相應改裝。
xf-85戰鬥機

試飛

第一架 XF-85 原型機(46-523)在加州莫非特機場進行風洞測試時損壞,所以只能使用第二架原型機(46-524)進行了飛行測試。這一切開始於 1948 年 8 月 23 日,在慕洛克機場的乾湖床上空,XF-85 由 EB-29 攜行飛至 6,096 米高度,但沒有投放。8 月 28 日進行了首次投放自由飛行,脫離了 EB-29B 後試飛員操縱 XF-85 自由飛行了 15 分鐘,測試新飛機的操控性,但在返回母機時出了麻煩。XF-85 受到 EB-29B 機腹下強烈的亂流影響無法穩住,試飛員幾次努力想鉤住吊架,但 10 分鐘後 XF-85 撞向吊架,座艙蓋被打碎。幸運的是試飛員沒有受傷,並設法脫離母機迫降在下方的乾湖床上。
修理之後,1948 年 10 月 14 日及 15 日,46-524 又進行了三次飛行,都成功回收,但每一次進行得十分艱難與危險。在第五次飛行時,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煩。由於維修時拆掉了 XF-85 掛鈎底部的整流板,導致在 EB-29 機腹下飛行時機體擾動嚴重,方向安定性也不足,迫使飛行員做了另外一次緊急降落。此後在 XF-85 的翼尖處加上垂直端板以增加在 EB-29B 機腹下強烈的亂流中的方向安定性,但似乎沒有多大作用,第 6 次飛行又是在湖床上的緊急降落中結束。1949 年 4 月 8 日,修復後的 46-523 在它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飛行中也遭遇了相同的命運。
空軍不情願地得出結論,XF-85 即使在經驗豐富的試飛員的操縱下,回收也是個困難的工作,那么也許遠遠超過了普通中隊飛行員的技能水準。除此之外,XF-85 的性能也比不上即將服役的國外截擊機,並且 1949 年秋國會消減預算,導致數個空軍項目資金短缺。所以,空軍在 1949 年 10 月 24 日終止了 XF-85 項目。

設計特點

聖路易斯市的馬克唐納公司是回應此計畫的唯一一家公司,麥克唐納[1]提出的是一架可以部分裝載進 B-36 或 B-35 轟炸機彈艙內的小型戰鬥機,但陸軍航空軍 1945 年 1 月否決了這個構想,強調戰鬥機必須能完全裝載入 B-35 或 B-36 的機體內。1945 年 3 月 19 日,麥克唐納提交了修正後的設計——一架極小的有著蛋形機身的飛機,具有三重的垂尾,平尾有著顯著的上反角,發動機是 1,360 千克推力的威斯汀豪斯 J34-WE-7 軸流渦輪噴氣發動機,機頭進氣,進氣道短直,飛行員就像坐在發動機上方。
麥克唐納的方案被陸軍採納,1945 年 10 月 9 日訂購了兩架原型機(一架用於靜力試驗,一架試飛),型號定為 XP-85。陸軍還同時簽署了首批30架生產型樣機的意向訂單,根據試飛結果而定。但是謹慎起見,原型機完成之前訂單被陸軍取消,結果只生產了兩架原型機。
作為寄生戰鬥機,XF-85 是由載機機腹下的伸縮吊桿投放和回收,所以沒有傳統的起落架,取而代之的座艙前方的一個可伸縮的鉤子。回收時,XF-85 從下方接近母機,鉤住吊桿,隨後飛機被拉入轟炸機機腹內。XP-85 機身下也安裝了可收放的鋼質滑橇,翼尖也有鋼製滑道,可供緊急降落時使用。
因為沒有多餘的 B-36 可以作為實驗載機,陸軍航空軍提供了一架貝爾亞特蘭大製造的B-29B-65-BA(44-84111),型號重定為 EB-29B,後部彈艙內配備有特殊的投放——回收吊架。

技術參數

翼展:6.43 米
機長:4.53 米
機高:3.35 米
重量:空重 1,807 千克 最大 2,540 千克
最高速度:922 千米/小時(高度 12,200 米)
爬升率:3,810 米/分鐘
滯空時間:32 分鐘
實用升限: 14,691 米

總體評價

先天不足的“惡鬼”只能在博物館裡找到棲身之所,不過這一另闢蹊徑的思路後來又被美國戰略空軍司令部用在 B-36 掛載 RF-84K 偵察機的“戰鬥機搬運者”(Fighter-Conveyor)項目中。隨著噴氣動力和空中加油的技術不斷成熟,戰鬥機自身的航程和作戰能力已今非昔比,“寄生機”逐漸失去用武之地。如今我們看到的用大型運輸機背運太空梭,或是把小型太空飛行器帶上高空發射,也算是這一概念的一種延續吧。
展覽館中的XF-85戰鬥機展覽館中的XF-85戰鬥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