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chow

foochow

福州,中國福建省省會,簡稱榕城,別名三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沿岸,來福鐵路終點。轄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縣。市區面積1043平方千米。市區人口約130萬。多歸僑、僑眷,主要有漢、畲、滿、回、苗等民族。漢初為閩越王都“冶城”所在地。西漢置冶縣。東漢改名侯官縣。隋改原豐縣,後改為閩縣,為建安郡治所。唐置閩州,後改為福州。五代改為長樂府,為閩都。宋為福建路治所。元末以後為福建省會。有被列為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如建於964年的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立於906年,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陽冰親書的馬石山摩崖題刻;閩侯縣的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等。主要遊覽點有鼓山、烏山、于山、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州
  • 外文名稱:Foochow/Fuzhou
  • 別名:三山、榕城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轄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縣、一個縣級市——福清
  • 政府駐地:鼓樓區
  • 電話區號:0591
  • 郵政區碼:350000
  • 地理位置: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沿岸
  • 面積:1043平方千米
  • 人口:約130萬
  • 方言:閩東語-侯官片-福州話
  • 氣候條件:年均溫19.6℃,1月均溫10.5℃ ,7月均溫28.7℃
  • 著名景點:鼓山、烏山、于山、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三坊七巷等
  • 機場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福州義序機場
  • 火車站福州站福州南站
  • 車牌代碼:閩A
城市概述,基本概況,經濟狀況,發展戰略,工業發展,縣域經濟,現代流通,開放水平,各項改革,服務功能,社會事業,民俗風情,

城市概述

中國福建省省會。簡稱榕城,別名三山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沿岸,來福鐵路終點。轄閩侯、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平潭6縣。市區面積1043平方千米。市區人口約130萬。多歸僑、僑眷,主要有漢、畲、滿、回、苗等民族。漢初為閩越王都“冶城”所在地。西漢置冶縣。東漢改名侯官縣。隋改原豐縣,後改為閩縣,為建安郡治所。唐置閩州,後改為福州。五代改為長樂府,為閩都。宋為福建路治所。元末以後為福建省會。1912年置閩侯縣,1946年設福州市。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低山丘陵,南部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市內溫泉廣布,有溫泉城之稱。年均溫19.6℃,1月均溫10.5℃ ,7月均溫28.7℃,年降水量1342.5毫米,無霜期326天,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秋常受熱帶風暴(颱風)襲擊。境內有閩江、西湖等河湖。擴建後的馬尾港與世界20多個港口通航,與50多個國家與地區開展經濟貿易往來,年吞吐量達500 萬噸。有高等院校12所,中等專業學校35所。1984年,被列為全國沿海14個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85年,馬尾被列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礦產有葉蠟石、矽砂、明礬、高嶺土、花崗岩等。郊區產水稻、甘薯、小麥、茶葉、蔬菜、油菜籽等;工業以輕工、手工業、機械製造、基本化工為主。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150億元。
有被列為國家、省、市三級文物保護單位52處。如建於964年的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大殿;立於906年,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政王德政碑;李陽冰親書的馬石山摩崖題刻;閩侯縣的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遺址等。主要遊覽點有鼓山、烏山、于山、西禪寺、閩王祠、林則徐祠堂、西湖公園等。

基本概況

福州市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是福建省省會。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20℃,年降水量900~2100毫米,平均日照數1700~1980小時。全市總面積1.20萬平方公里,轄5區2市6縣和1個經濟區,總人口660萬人,其中市區人口243萬人。福州盛產龍眼、荔枝、橄欖、福桔、花卉、食用菌等,壽山石、溫泉久負盛名。主要礦產資源有葉臘石、石英砂、花崗石、高嶺土、明礬石等;主要旅遊資源有鼓山、西湖、華林寺等旅遊景點。

經濟狀況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548.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財政總收入達167.6億元,增長2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107.1億元,增長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514.26億元,增長23.1%。實際利用外資13.6億美元,增長15.8%。出口總值達86.67億美元,增長7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80.38億元,增長18.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4.5%。全部工業總產值達2289億元,增長18.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670.90億元,增長25.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69.97億元,增長5.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36元,增長13%,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815元,增長9.4%,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4.7%。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7‰。

發展戰略

2004年安排在建重點項目、計畫新開工重點項目、預備重點項目及前期重點項目160項,總投資1199.94億元。其中:2003年結轉續建的46個市級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65.67億元。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閩侯閩江大橋、洋嶼台泥碼頭、二環路三期、火車站站房改造、浮法玻璃一期、金山生活區三期、金山文體中心二期、肺科醫院擴建等22項市級重點項目年內先後建成或基本建成。56項計畫新開工重點項目全年完成投資51.15億元,開工率達60.7%。溫福鐵路福州段、灣邊大橋及接線工程、浦上大橋、松下港區康宏碼頭、華擎發動機、華映TFT-LCM項目、福州軟體園三期、金山工業集中區福灣片、金山生活區七期、福州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八一七路橫街舊屋區改造、福州大學軟體學院等34項正式或部分動工建設。

工業發展

2004年全市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位居全省首位,工業對全市經濟成長貢獻率達56.4%。一是著力化解瓶頸制約。針對工業用地偏緊的問題,在全市範圍內著力盤整存量土地、盤活閒置廠房,鼓勵引導縣、鄉兩級儘量利用房雜地、灘涂地、山坡地引進項目、發展工業,從存量土地中深挖潛力,推進集約高效利用土地,有效緩解了用地供求矛盾,促進了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動建。堅持以項目定用地、以投資額定用地量,依照法律法規,依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安排項目用地,穩妥推進項目交地工作,全力推進項目落地動建。針對資金緊張問題,拓寬融資渠道,千方百計用好金融貸款、民間資金和外(台)資,想方設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04年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不降反升,新增各項貸款近200億元,信貸增量占了全省34.4%。針對用電緊張問題,堅持科學限電,在保障居民生活用電的前提下,對出口大戶、納稅大戶、產值大戶、用工大戶加大傾斜力度,並通過引導企業避峰錯峰生產、中小企業自備電源發電等辦法,把缺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減少到了最低限度。二是加強工業載體建設。發揮標準廠房作為工業園區啟動器、項目落地跳板和外商投資過渡房的作用,集中力量推進市級工業集中區建設,形成產業低成本集聚的“窪地”效應。同時,積極鼓勵縣鄉因地制宜發展工業、壯大特色產業,永泰的馬洋,福清的龍田、鏡洋、城頭,長樂的兩港、營前、漳興,閩侯的南嶼、南通、甘蔗,連江的敖江、江南,閩清的梅溪工業走廊等一批縣鄉工業載體也蓬勃發展。三是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汽車及配件、輕工紡織、建築建材等為支柱的綜合性產業格局,產業集聚規模、產業配套能力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產業年產值近500億元,已形成福清、馬尾兩個“百億電子城”,擁有華映光電、冠捷、捷聯等一批知名龍頭企業,是全球最重要的顯示器生產基地之一。汽車產業已形成閩侯青口百億汽車城,擁有東南汽車這一龍頭企業與110多家配套企業。四是推進名牌戰略實施和企業技術進步。認真實施名牌戰略,2004年福耀、福輝、飛毛腿等3家企業產品首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實現了福州名牌產品“零”的突破;“西瓜太郎”商標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加大企業技改力度,2004年全市工業技術改造項目共立項131項,總投資271億元,當年完成投資46.15億元,增長23.2%。紮實推進工業技術創新,全市25項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新產品榮獲省、市優秀新產品獎。加強質量管理,2004年全市新有159家企業通過國際管理體系的質量標準認證。五是強化對企業的服務。加強工業調度和監測分析,各級領導幹部掛點幫助做好轄區內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對企業生產經營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

縣域經濟

堅持把發展縣域經濟與解決“三農問題”有機結合起來,緊緊抓住推進農村地區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三個重點,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著力從根本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一是深入開展“六賽六比”活動,激發各縣(市)區爭發展、謀發展、比學趕超促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2004年,福清市長樂市、閩侯縣已躋身全國百強縣(市)行列。二是大力發展“飛地工業”,有效地促進項目向市、縣、鄉鎮各級工業集中區聚集,緩解部分條件較差地區發展工業的瓶頸制約。同時,把發展鄉鎮企業、建設工業商貿小區與大城關、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八縣(市)城關、12箇中心鎮和18個特色鎮建設,以工業化帶動發展第三產業,匯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三是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步伐。認真落實鼓勵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對種水稻的耕地免徵農業稅,對訂單收購糧食實行財政直補,對優質品種實行良種補貼及最低收購價,有力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全市糧食生產出現恢復性發展。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水產、畜牧、果蔬、食用菌、花卉等農業五大產業。目 前全市已有136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重點基地,年產值達145億元,帶動農戶40多萬戶,戶均增收300~400元。通過鼓勵農產品生產基地與中心城區生鮮超市對接、發展農村中介組織與流通機構等措施,積極推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農民個體經營貿易的農副產品已占全市農副產品總量的80%左右。四是全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防災減災能力,“六千”水利工程和年千公里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全面完成。五是積極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004年當年轉移8.5萬人。

現代流通

注重發揮省會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相對密集這一優勢,立足於“建設大市場、發展大商貿、搞活大流通”,促進各類生產要素的集聚,著力構建帶動全省、輻射東南的區域性現代流通市場體系。一是以做大做強現代連鎖業為載體,不斷推進商貿流通現代化,年銷售額約30億元,約占全省連鎖銷售額的60%。沃爾瑪、麥德龍、百安居、歐倍德、歐尚和好又多、世紀聯華、三聯、國美、永樂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商貿企業已在福州落戶。永輝超市、超大集團等本土大型連鎖集團也不斷發展壯大。二是以各類批發市場為先導,著力建設帶動全省、輻射東南的區域性流通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北面的連江路生產資料批發走廊,東面的鰲峰路生活資料批發走廊,南面的汽車車輛調劑市場,西面的木材交易市場、文化體育用品市場,中部的家用電器和服裝鞋帽市場。年商品交易成交額達430億元。三是以省會中心城市物流平台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構建對台和區域性物流中心。依託海港、空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加快引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福州保稅區等現代物流園區,啟動建設江陰工業集中區公共保稅倉庫、金山閩運物流中心、鼓山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倉儲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同時,支持永輝超市、超大集團、好又多等連鎖企業發展物流配送。四是以大力發展現代會展業為契機,積極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增強福州在區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成功承辦了第三屆世界化纖協會理事長會議、第十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第十四屆中國廚師節暨中國海峽西岸美食節等一批層次高、規模大、影響廣的重大活動。

開放水平

2004年內資實際到資268億元,比上年增長23.4%;新批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含增資)74項,工業項目在新引進內外資項目中的比重達70%以上;東南汽車公司、冠捷電子公司、莎莉公司相繼在福州市設立研發中心。成功舉辦“5?18”活動。第六屆中國(福州)海峽經貿交易會、首屆中國(福建)商品交易會、首屆世界閩商大會和第四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四會聯辦”,41個兄弟省市代表團、37個國家駐華使領館官員、202個海外華僑社團、34個台商團組、近百個著名跨國公司和上市企業代表以及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海內外客商應邀參加了“5?18”系列活動,盛況空前,簽約成果創新高。參加第二屆中國?福建項目成果交易會和第八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簽約成果均位居全省設區市首位。加快推進以產業、項目合作對接為重點的區域經濟合作。榕台、榕港、榕澳交流交往更加密切,對台產業合作成效明顯,兩岸海上直航試點、“兩馬”交流取得新進展。積極參與第八屆世界福州十邑同鄉大會、首屆福建省國際友好城市大會、首屆泛珠三角省會城市市長論壇、閩浙贛皖福州經濟協作區會議、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等活動,簽訂閩東北五市區域經濟合作協定,區域經濟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大力改善最佳化投資軟環境。加強口岸大通關工作,江陰港區通過國家一類口岸正式驗收,“就近報關、口岸放行”通關新模式啟動實施。

各項改革

2004年完成市屬68家國有企業改革,分流安置職工2.5萬人,支付解除勞動關係補償金等費用約6億元。完成了全市政府系統機關事業單位幹部交流輪崗工作和193家市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調整,在市屬事業單位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

服務功能

至年底福州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165.4平方公里,按照“拉開建設、突出重點、新區先行”的思路,實施城市發展“東擴南進西拓”戰略,加快開發建設具有未來鮮明時代特徵的新城區,推動城市沿江向海組團式、跨越式發展。新區的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同時,協調推進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2004年拆除了120萬平方米舊屋區,天華、橫街、程埔、首山、南江濱等大型舊屋區改造全面啟動。二是著力增強省會中心城市保障服務功能。2004年完成西二環提速改造工程,二環三期、閩江二橋建成通車,新建或拓寬改造國貨東路等20條主次幹道和20個交叉路口,市區路網不斷完善,基本形成與國道緊密銜接的環城快速公路網路體系。至2004年末,城市道路總長1021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10.17平方米,城市供水能力達150.9萬噸/日,全年全社會用電量達127.47億千瓦時,液化氣供氣總量達11.05萬噸,城市氣化率達96.65%。三是以創模、創園為載體,狠抓污染防治、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化。金山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建成使用,基本完成城區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搬遷、內河“連家船”清理等工作,新(擴)建金山公園、閩江口公園、龍山公園等生態休閒公園。2004年獲得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國前列,閩江兩岸生態環境建設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四是加強城市長效管理。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部門職能分工,深入開展交通秩序、環境衛生等專項治理和火車站地區綜合整治,城鄉結合部、支路街巷“髒亂差”回潮現象得到遏制,拆除各類違法建築11萬平方米。完成了在城區禁行人力三輪車和殘疾人代步車置換工作。

社會事業

2004年,金山科技企業孵化器、863軟體專業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25項科技成果獲省科技進步獎,5家企業新評為全省製造業信息化套用示範企業。新組建成立了文化藝術、環保、交通等職業教育集團和福州國際學校,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20.3萬平方米。至年末,市、區兩級人才儲備中心已累計儲備人才5800多人,研究生培訓服務工作總站內已有8所著名高校掛牌設點。在全省率先完成烈性傳染病專用病房建設,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提高。依法依規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古蹟保護。特別是發掘、塑造曇石山文化、船政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壽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取得實質性進展。閩劇《紅豆緣》榮獲第十六屆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福州電視台少兒頻道開播。舉辦第二十一屆市運會。 2004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數達1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3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8.5萬人。適時提高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和統籌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標準,城鎮低保應保盡保,農村低保全面實施。清理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10.5億元,超過當年清欠計畫5%;清償拖欠農民工工資1.8億元,基本完成中央、 省確定的清欠任務。

民俗風情

新春佳節:是境內最大的傳統節日。通常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祭灶”開始,節日氣氛漸濃,至“除夕”大團圓之夜進入高潮,正月初一後為休閒娛樂時間,到正月十五日鬧“元宵”止春節結束。
祭灶節: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備餅、果餞行,祈求灶君上天多說好話,保佑合家平安。祭灶後,春節氣氛逐漸濃烈。家家戶戶開始備年貨、蒸年糕、貼春聯,送舊迎新。舊俗女婿在此期間多向岳父母送年貨,俗稱“分年”。出外務工從商的人也陸續回家過年。
除夕:連俗除夕分“小同歲”和“大同歲”。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月小為二十八日)為“小同歲”,民間傳說主要敬祀臨水夫人。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為二十九日)為“大同歲”,主要敬祀祖先。是一年中菜餚最豐盛的一天。改革開放後,多一家圍坐一起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守夜待旦以迎新年。
春節:俗稱“過年”。為該縣民眾最隆重的節日。正月初一零點起,燃放鞭炮,開大門,俗謂“開城門”,表示新的一年開始。機關單位多在初一開茶話會、團拜會等活動,互祝互勉。初二日,登門拜親訪友,主人用年糕、糖果、瓜子、福橘、花生、香菸等招待客人,或煮料為點心。長輩並給兒童“壓歲錢”。已婚女子,多在此日伴夫及兒女回娘家探望父母。初三、初四多自行安排遊樂活動或訪友。互道“拜年”、“祝福”、“恭喜”、“發財”等。初五早謂“接神早”,各家於早上即點香放炮喜迎“財神”。並於晚上再一次點香放炮。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亦稱上元節,是該縣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從正月初七、八即開始送燈,十六歲以下兒童所玩花燈由母舅贈送。娘家要給新嫁女第一年送“觀音送子”燈,次年送“蓮盆燈”,第三年送“吉燈”。正月十三日或十四日為“上燈夜”(即上彩夜),十五日“鬧元宵”。
拗九節:正月二十九日,各家早晨以糯米、紅糖、米時、甘薯、花生仁、豆、紅棗、桂圓乾、葡萄千9種食物煮成“拗九粥”,敬祀神祗、祖先,饋送長輩親戚,故又名“孝順粥”。
上巳節:三月初三日謂“上巳”,各家門楔兩旁各插一束:薺菜,俗謂“懿旨菜”,以祓不祥。三月三日又是畲族傳統的烏飯節,每年這一天,畲族男女老少都早起上山採摘烏飯樹葉或果,與大米煮成烏飯,供奉祖先並作早餐,飯後舉行賽歌,甚為熱鬧。新中國成立後多改為蒸煮糯米飯,加上豬油、紅棗、白糖,拌上花生、芝麻等配料,更為香甜可口。
清明節:為傳統祭祖節,家家上墳,掃墓祭祀,刷新墓碑,擺祭品,燒冥錢,壓紙錢,下山時折兩枝松枝帶回,掛在門首,以表哀思。機關單位、學校組織幹部、職工、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掃,以示對革命先烈的緬懷。
立夏節:為傳統二十四節令之一。是日各家以豆芽、韭菜、或紅糖拌米漿煎成鹹、甜“夏粿”。是日起開始撤除床上草墊、棉墊等,以防濕潮生蚤虱。
端午節:是最熱鬧節日之一,內容豐富。一是初五日午時各家門坎兩旁遍插菖蒲、青蒿,以避邪招福;二是沿唐代“益智粽”遺風,以箬竹葉裹糯米、花生、豆、紅棗或瘦肉等做成粽子;三是喝少量“雄黃酒”。並噴灑屋角,以雄黃粉塗抹小孩頭額、耳朵祛毒,也把雄黃放置水井、水缸中祛毒,又燃放“雄黃炮”以禳珍氣;四是貼“午時書”,解放後已極少見;五是炮製“午時茶”。
乞巧節: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七巧節。連俗早晨以黑紅豆、紅糖煮糯米粥,供奉七夕夫人及祖先,祈求保佑兒童聰明平安。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連俗謂“七月半”節,各家任擇一日備酒饌祭祀祖先,以表孝心。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為傳統家庭團圓節。節前親友間互送月餅(多晚輩敬長輩),連俗十六歲以下兒童由娘舅送花餅,八月十五晚,家家戶戶設宴歡聚一堂。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是日男女老幼多作登山活動,城郊外之覆釜、玉華、寶華、玉泉、雲居、石門、獅山及官頭青芝諸山皆為主要登高地點。青年男女及兒童還攜帶風箏(俗稱“紙鷂”),在山頂放飛。
冬節:為傳統二十四節令之一,也是祭祖節。冬至前一天晚,家家戶戶制煮鹹、甜元宵丸(俗呼“油扁”)為主餐,並饋送親戚。冬至晚上,合家團聚,在祖先牌位前擺設福橘、芹菜、青蒜、紅筷等於圓盤或竹籮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