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C(品管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QC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 Circles的縮寫,漢譯過來名為“品管圈”。品管圈又名質量控制圈、品管圈、質量小組、QC小組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QCC
  • 外文名:Quality Control Circles
綜述,概念,企業引入方法,職能以及展開,評語,

綜述

品質圈概念源自於美國,在日本發揚光大。在過去的36年中,品質圈概念被引入了多達100多個國家。其特點是由基層員工組成的小組,通過適當的訓練及引導,使小組能通過定期的會議,去發掘、分析及解決日常工作有關的問題。品質圈是一種工作小組,其中,在第一線工作場所工作的人們,持續提高並維護產品、服務、工作的質量。該小組推動這種行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質量控制概念和技術或其他技術,展示創造力,形成自我發展和相互發展。該活動目的在於:發展他們的能力,實現品質圈成員的自我實現,使工作場所充滿生機和活力。增加客戶滿意程度,做出社會貢獻。為了使品質圈活動成功,領導和經理親自為發展企業,組成、實施公司範圍的TQM或類似的活動貢獻力量。本著對人性的尊重,他們提供活動的環境,並持續地進行適當的指導和支持,旨在人人參與,並將活動定位為對人力資源發展和工作場所利用非常重要。
最早是美國的一個博士於1950年提出的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理論,即用統計的手法進行品質管理,最初也有許多企業把它作為提高品質管理水平的方法套用。但是這種手法只有搞QC的專業人員才能套用,對現場生產的作業人員難以理解掌握。 後來,東京大學石川馨( いしかわかおる)教授,把SQC的理念與日本的風俗、文化相結合,於1962年在日本的季刊志上發表了《現場與QC》的文章,系統地介紹了QC的理論和套用。之後,在日本不斷得到普及與推廣。特別是從70年代開始,在日本的鋼鐵、電機、汽車、化學等基礎工業部門,被廣泛引入。後來,又在金融、服務性行業等非製造業也得到了廣泛套用。

概念

品質圈的概念大致分為兩個方面:
a.與工人相關聯的方面:
1.持續改進、維護產品、服務、工作等的質量。
2.自主管理。
3.利用質量控制概念和技術,即利用基本的統計系統和計畫工具等。
4.通過發展基層被僱傭者的能力來實現他們的自我發展,相互發展,達到自我實現。
5.使工作場所更好,充滿活力。
6.使他們獨立工作,從而增加客戶滿意度
7.客戶的滿意來自於物美價廉、沒有缺陷的產品,及時的送貨與快速的服務。 8.社會貢獻。
b.與管理責任以及需要管理層執行的方面:
1.經理應當具有推行TQM或類似的觀念,以便他們能夠實現他們對企業的主要責任。
2.獲得的這類知識有助於向品質圈行為提供所需的環境。
3.不斷地給予恰當的支持與指導。
4.這類情況有助於創造對人性的尊重。
5.同時能夠使每個人都參與進去。
6.這類情況對於人力資源發展和工作場所利用非常重要。
品管圈概念現今對企業的發展有何關係?技術與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地球變越來越小,國界也更加的模糊。但隨之而來的是競爭加劇。隨著人們的發展、需求和期望值的提高,昨天是奢侈品的東西,今天可能已經是必需品。如今,產品和服務的發展令人頭痛,沒有一個組織能夠輕鬆下來。持續的警惕,產品、服務的精益求精和新發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這就要求有新的機制方法。傳統的方法不再有用。警覺並跟隨這些變革是企業高層管理的責任,他們將對組織產生影響,並應據此做出決定。他們應當決定未來的工作路線。然後,去把這些想法變成工作計畫和系統將是中層管理的責任。在此之後,進行所需的變革並適應新系統將是初級管理和工人的責任。這將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沒有人能負擔忽視這個系統造成的損失。這意味著企業應當創造一個環境並採取一種方法來保證所說的事情變成一種功能方法。在此處起決定作用的人工將必須拉近這個組織。最好、最簡便的達到這一點的辦法是在組織內實施品質圈概念。品質圈的組織結構對於任務執行來說,結構是必須的前提。對於任何有意義的結構,它應當首先開始於高級管理層的政策,這種政策的制定應當是與組織的目標和目的向關聯的。下一步就是制定出通過結構和系統達到目標和目的,這些結構和系統要明確指定來實現結果的共同努力的作用。

企業引入方法

一個組織如何來引入這些概念呢?正確的引入品質圈的方法是TQM的一個部分。
1.進行機構調查。
2.與高層管理討調查結果。
3.向決策者執行特殊計畫。
4.從各個部門挑選主管人員進行特別深度的培訓計畫。
5.要向對此問題擁有最好能力的人員進行培訓。
6.在訓練有素的管理人員的幫助下進行培訓後,在高級管理層中形成質量改進小組,解決主要的組織機構問題。
7.通過協調部門,由培訓者對所有工人進行質量概念的意識培訓。
8.協調部門保持自願組成品質圈的工人的記錄。
9.組成部門級別、班組級別品質圈,並進行培訓。

職能以及展開

高級管理層由主席,總裁,職能總監以及其他董事會成員組成。它制定形成品質圈的政策將其作為TQC功能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負責實施該政策,進行指導,審查政策的實施以及其結果。它同時清楚的闡明實現成就或結果的策略與系統。一個包括由組織執行長領導的小組所組成的籌劃指導委員會也是高級管理層的一個部分。
籌劃委員會(SteeringCommittee)的職能:籌劃委員會是一個由組織領導人帶領的監控小組,對品質圈職能進行指導,檢查與提高。通過定期與經常性的檢查,委員會使得各職能領導對各自領域內品質圈健康地行使職能負有責任。各職能領導隨後使得各輔導員負起責任。
協調員(Coordinator)的功能:
1.提供品質圈註冊。
2.召集籌劃委員會會議。
3.保持記錄,組織系統的檔案。
4.組織各種培訓計畫。
5.組織定期考察。
6.協助委託人員進行研討會,內部會議,外部會議,發表會等。
7.安排內部發表會。
輔導員(Facilitator)的職能:他/她是某個區域的指定高級人員,他/她應當催化並促進品質圈。他/她的作用是象父母一樣照顧自己的孩子。即使沒有品質圈,一個高級人員的作用也是要發展與他/她一起工作的人員,使他們能夠成功並給他們成功的自豪感。他/她應當是一個行為模範,是一個價值觀塑造者。
圈長(Leader)的職能:一個領導應當是由該領域成員一致挑選的人員擔任。一個領導若想發揮有效的作用,他應當具備基本的領導教育和培訓,並且能夠發揮領導的素質與技巧。由於品質圈從概念上講也是基層的“套用管理”,這些人同樣要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訓。
除了輔導員之外,品質圈的成功還取決於領導人如何領導這個群體。領導人的其他重要職能:
1.定期舉行會議。
2.會議中保持平和。
3.讓所有成員參與。
4.保持小組的凝聚力。
5.協調。
6.帶領小組向目標前進。
7.兼顧到:a.小組的任務行為;b.團隊維護;c.小組內破壞性或消極性行為。
圈員(Members)的職能:對於品質圈概念擁有充分理解之後,並在自願基礎上,成員加入小組。如果他們希望得到發展,他們應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全心全意參與的渴望。只有當一個人充滿熱情與團隊其他成員一道進行努力時,他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刺激。品質圈(QualityCircle)的功能原理品質圈成員應為多少?理想的成員人數是八到十位,但最多也可達到十五個成員。成員太多將造成沒有足夠的時間參加每一個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言。成員太少也會使整個圈失去活力。輪值工作的工人能否成為品質圈的成員?理想條件是他們與同一班的人員構成一個品質圈。如果數目不夠,看看是否能於甚至其他部門的成員形成一個結合圈。這要認真去做。其他部門應為相聯繫的部門,功能至少要被全體工人知道。它不應是一個工程和生產小組。但如果有一些工程人員附屬於部門,也要將他們考慮進去。指導思想是,成員必須找到自己的身份,不應在那個組內感到陌生。如何對待不同班值的成員?這是自願的,如果成員們不感到受此不便的影響,毫無疑問他們是可以組成一個品質圈的。但公司要保證在任何有必要時,為班值外的人員方便。品質圈要在工作時,還是在下班後碰面呢?品質圈主要是為了雇員的提升,但它也是通過工作地點的提升來達到的。因此,作為一個原則,此類活動應在工作時間內進行。然而,如果由於某種原因,程式使得組織不允許品質圈在工作時間內碰面,他們就要在工作時間以後碰面。畢竟是自願的如果工人們願意下班晚一些,是不能反對的。但應進行諸如合適的會議地點,運輸工具等必要的安排。品質圈如何運作?品質圈要定期見面。會議周期視情況而定,每次一至兩小時。輔導員(Facilitator)不必每次都參加,但他要與成員保持聯繫,特別是要在會前,會後與領導人聯繫。至少偶爾有一次當會議正進行時,他要參加一會兒,以顯示他對成員們的關心。
品質圈如何使用A,B,C分類來解決問題?以腦力激盪法,產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利用A,B,C的分類來依次優先考慮這些問題。A類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是,涉及的其他部門最少。B類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是,一定要涉及其他部門。C類問題:解決此類問題是,需要管理層的核准和支持。當品質圈活動在一個組織中開始以後,所有的人都會對他產生很大的興趣,並期望迅速產生結果。即使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它也會有助於所有的人。他們從A類問題開始。一般它們都是一些簡單的問題,所需的技術知識最少。解決此類問題會使他們很有信心。然後他們開始解決難度要大一些,所需技術知識也要多一些的B類問題。到他們解決C類問題時,他們已非常有信心,並掌握了所有的技術。如果在起始階段就匆匆忙忙地選擇主要問題,最終會證明品質圈是無用的。解決問題所涉及的步驟在一個領域中,通過腦力激盪法找出一系列問題。將問題分為上述的A,B,C類。從A類中選出一個問題。一但問題選出之後,品質圈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藉助流程圖表,對問題進行定義。
2.通過蒐集數據,來分析問題。確定原因。
3.通過數據的蒐集與分析,來找到最深層的原因。
4.確定解決辦法。選擇合適的解決辦法。
5.預見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6.在試驗的基礎上實施解決辦法,並檢查其實施情況。
7.定期實施。
8.追蹤/回顧品管圈解決問題的工具。
品質圈使用下列簡單的解決問題所需工具:腦力激盪法(Brain storming)、流程圖表(Flow Diagram)、蒐集數據(Data Collection)、曲線圖(Graphs)、柏拉圖分析(Pareto Analysis)、因果分析圖/魚骨圖(Cause and Effect Diagram)、分層(Stratification)、散布圖(Scatter Diagram)、直方圖(Histogram)、控制圖表(Control Chart)等新舊QC七大手法。 以及5W1H,PDCA,還有新七大QC手法

評語

日本企業界所推動的品管圈,由於其效果顯著,現已受到歐美各國的矚目而予以仿效,因為此一經營管理上的新做法,立可促使產量提高、不良率降低、工作士氣高昂,現已成為一項普遍性運動,而被公認為企業繁榮的有效利器。
世界品質管制權威專家朱蘭(J.M.Juran)曾多次對品管圈發表評論,他說“品管圈的活動幾乎是世界各國無法仿效的優秀辦法。由於推行這個運動,日本在品管方面,必定能在世界上保持領導的地位。”並在EOQC(歐洲品管組織機構)大會上大為稱讚,說日本的品管圈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品管運動。
日本在推行品管圈活動不久後,一次海外派遣考察隊曾與朱蘭博士有過一晚暢談的機會,當時,朱蘭博士曾說:“在美國以往的泰勒時代里,技術人員與工作人員間,能力相差相當懸殊,當時由於工作人員所受的教育極低,技術人員只好訂出作業標準
然後指導他們按部就班的執行。遺憾的是這種作法,至今猶原原本本地被因襲下來,要知道現時代的工作人員中有為數不少曾經受過高國中程度教育的人,在此改變中,猶依然行使舊式泰勒制度是非常錯誤的,更何況現行作業標準中又非個個完善無疵。技術人員即忙於其它事情而無暇顧及各細節的正誤,現場工作人員也無心積極改善。美國實在極有必要擁有一種像諸君現有的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簡稱QCC)制,可是……”可能朱蘭博士是外國人中最了解QCC活動的人,所以才能說出這些話。
品管圈的創始人,東京大學教授石川馨博士亦談及品管圈是最適合東方人的品管運動,且最具人性,最重視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活動,而工廠內推動品管圈活動,可以創造出理想的工作環境,人生會覺得更有趣,生活也會更豐富,如此必能促進員工的工作欲,工作的品質、效率,必能大大提高。
編著者多方收集有關品管圈方面的文獻及品管專家的評語,對“品管圈”得出下列數項結論:
(1)、實施品管圈,可使廠內的“科學管理”和“人性管理”達到更高境界而增強競爭能力,暨適應未來變化的力量。
(2)、在二星期內可以把A項不良率降低一半;在二個月內可以把產量提高20%!這是不是近乎奇蹟?這種奇蹟在實施品管圈的企業內都發生過。
(3)、由於最近各有關經營管理顧問公司倡導“品管圈”的做法,顯已掀起管理革新的熱潮,而造成中國企業經營的新動向。
(4)、成長中的企業經營幹部,無論是高層、中層或基層主管、及全體作業人員,研究品管圈,不但可以吸收管理革新的實際做法,更可獲得寶貴的新觀念與新知識。
(5)、在企業內推動品管圈,可與整體經營計畫結合,配合公司分目標管理之體系,把管理方法延伸至基層幹部,以統一全公司的經營觀念與經營意志,達成廠內品質、數量、交期與利潤的目標。
(6)、全面品質管制是經營管理上的終極目標,而實施目標管理,推動品管圈計畫,用MIC(ManagementofIndirectCost)計畫強化間接部門,則為達成全面品質管制目標的捷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