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T

QIT是英文Quality Improvement Team 的縮寫,中文翻譯為“質量改進小組”,是質量管理活動小組的一種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改進小組
  • 外文名:Quality Improvement Team
  • 縮寫:QIT
基本概述,基本步驟,常用工具,和QCC區分,

基本概述

QIT指管理幹部及工程師針對製造現場所發生或可能發生的問題,協調相關單位的專業技能人員,匯集眾人腦力,運用改善手法共同研究分析,將不良現象排除或加以預防,達成目標標準,落實作業標準,在作業過程或資源管理都達到穩定狀態後,為求得持續不斷進步提升目標,進行重複實驗與觀察,再分析、再決策,從而提升現有質量水平標準的活動。
QIT包括三個部分:Quality(質量),Improvement(改進)Team(團隊),QIT正是以質量為核心,通過持續的改進過程,綜合眾人的智慧與技能來實現提高質量水平的活動。QIT以顧客的需求為最終目的,從改善產品的特性和提高用於生產和交付產品的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入手,整合團隊整體的技術和經驗,向著一個統一的目標,共享資源,各司其職卻又協調努力,以期達到最終目標。
QIT組織形式:QIT適用範圍為高級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管理人員、工程師、生產組長;其餘技術人員也可以成員方式參與。
首先是設立QIT小組管理委員會,由主要領導(如廠長)擔任主任委員,各部主管擔任委員,確定QIT活動辦法、要領、手續規定,建立制度及活動目標。
然後由執行幹事負責執行委員會決議的行動措施,並負責成果發表會事宜。
最後是基層領導負責該進行中改善方案的實際推行,包括審查可行性及後續稽核。

基本步驟

1.現況說明:用“5W1H”來具體描述問題詳細狀況,綜合考慮成本以及預期效果等因素,根據“效益悖反”原
則,選定值得進行分析的問題。
2.目標設定:現況的分析以及目標的設定,準確把握現狀以及合理制定目標至關重要,目標設定是否得當用
smart原則進行衡量。
3.原因分析:可以用運魚骨圖來形象的表述問題的存在和其可能的各種原因的關係。
4.改善對策:這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腦力激盪法”,即集思廣益,發揮團隊力量。對策的實施,這個過程中監
督很重要。
5.效果確認:通過數據來說明對策的正確性。
6.殘留問題處理:通過效果的確認的數據層別出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並對殘留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確認
是否需要再進行擬定對策改善或是建立其他的QIT改善專案進行改善,或是以成本和效果的考量
決定不做改善。
7.效益評估:計算評估出QIT改善專案帶來的經濟效益;
8.標準化:建立或修正相關標準,以使得生產過程能夠以一定的標準持續進行。

常用工具

QIT是QC的一種活動形式,所以其常用工具即為QC的工具,如“七種工具”——分層法、檢查表、柏拉圖、要因圖、散布圖、直方圖、控制圖等。
QIT和TQM的關係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即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全員、全過程、全企業的品質經營。它指的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組織內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持續經營的一種管理途徑。
TQM的中心思想:[2]
1.高層管理的領導及參與---全面品質管理,非要由高層管理直接領導不可。通常需要由總經理親自領導,由高層人員組成的小組來策劃及推動。
傳統意義的品質管理可通過授權給品質部門去進行,但全面品質管理則絕不能如此,必須由最高層的管理人員親自統籌。任何公司若不能做到此點,大概可以無須推行全面品質管理。
2.全體員工上下一心、群策群力---這是很關鍵的一點。要注意的是“上下一心”並非只是口號,而是必需條件。這裡說“上下一心”,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上下各級都充分明了公司的目標、方向和策略;二是上下各級充分認同及投入;三是上下各級明確地知道公司能達致目標對他們會有什麼好處,即是說,要能把公司的利益與各級員工的利益結合起來。
3.具競爭力的成本---這一點是全面品質管理的關鍵概念。很多人有這樣的一個錯覺,以為推行全面品質管理,必是費用驚人,導致成本上升。其實,絕大部分成功地推行了全面品質管理的企業,都是一方面為全面品質管理作了重大投資,提供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另一方面顯著降低了成本。
4.提供高質量且不斷改進產品及服務---一方面要“高質量”,另方面要不斷改進,尤其是後者,更是全面質量管理的焦點。
由此可以看出,QIT正是在TQM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跨部門的,由不同層次的技術、管理人員組成的改進生產過程的有機組合。

和QCC區分

QIT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品管圈,或者譯為“質量小組”、“QC小組”。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補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的小團體(一般6-10人左右),然後整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式,靈活運用質量管理相關工具,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小組通過定期的會議,去發掘、分析及解決日常工作有關的問題,使得在第一線工作場所工作者可以持續提高並維護產品、服務、工作的質量。該小組推動這種行為的方式是自主管理,利用質量控制概念和技術或其他技術,展示創造力,形成自我發展和相互發展,是一種比較活潑的管理形式。[3]
從以上看,QIT和QCC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處:
1.都以TQM為根本指導,圍繞現場存在的問題,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
2.都是由在生產或工作崗位上各個層次從事各種工作的職工組成,同時都要求企業決策層及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參與。
3.都強調持續改進,注重循環過程。
4.都運用質量管理的科學思想和常用數理統計方法為主要手段來開展活動的。
但是從定義上還是可以看出二者有所不同:QCC是個活動小組,主要通過日常的小組活動(如定期的小組會議)來開展改進活動,強調成員的自我培養,自我發展,注重形成持續質量改進的氛圍,活動形式較為活潑;而QIT則是為了某個特定存在的問題而專門建立起來的有著較為嚴格制度的組織,是為了解決這個特定的問題,集合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來共同尋求解決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