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

2013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

2013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由2013年工作總體要求和2013年奮鬥目標及主要工作兩大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南寧市政府工作計畫
  • 性質:政府工作計畫
  • 地點:南寧市
  • 時間:2013年
2013年工作總體要求,2013年奮鬥目標和主要工作,

2013年工作總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自治區黨委十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南寧作為自治區首府,有責任、有條件、有信心走在全區前列,爭當廣西科學發展排頭兵,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此,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力爭提前兩到三年,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要我們堅持“十二五”規劃既定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和13%的發展任務,就一定能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複雜,我國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勢頭,但也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南寧市正處於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發展的攻堅時期,正處於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廣西“首善之區”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把南寧發展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面向東協前沿城市、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大優勢中,放在西部省會城市、全國大中城市競爭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自治區對南寧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思考和謀劃,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趕超意識,牢牢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創造輝煌!2013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和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深化改革開放,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以更大的力度推進現代產業、現代生態文明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保障“四大建設”,做好“綠、水、新、舊、通”五篇文章,建設美麗南寧,保持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
做好今年工作,關鍵要突出“六個堅持”:一是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工作總基調。穩定經濟成長和物價總水平,保持近年來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和社會和諧穩定大局。推進調結構轉方式,確保“四大建設”有新突破、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區比重有新提升。
二是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創新引領驅動、投資拉動、消費帶動的多重推動,實現經濟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
三是必須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大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突出加快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形成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四是必須堅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依靠外資、國資和民資等多元投資,推動外在投入和內生增長共同發展。
五是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重點推動國有企業等改革不斷深入;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六是必須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協調“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在發展的過程中改善民生,在發展的基礎上惠及民生。

2013年奮鬥目標和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財政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技改投資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16%(出口總額增長15%),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按自治區下達的目標完成,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新增就業7.2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1‰以內。
實現今年目標任務,我們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實現經濟質量和效益新提升。
提高現代工業發展水平。一是全面落實《南寧市關於加快現代工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做大做優做強鋁深加工、電子信息、輕工食品、現代裝備製造等產業,年內實現鋁深加工業產值超13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超230億元,輕工食品產業超800億元,現代裝備製造產業超400億元;二是大力實施工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投資10億元,完成技術創新及工業化信息化融合項目300項,認定新產品110個;三是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多渠道籌措3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發展資金,推進南南鋁加工、百威啤酒、中恆製藥、統一、康師傅、雙匯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富士康(沙井)項目二期建設,將富士康南寧公司打造成第一家百億元企業;四是繼續實施“抓大壯小扶微”工程。年內新增10億元企業4家、億元企業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五是狠抓工業園區發展。重點抓好新興產業園、現代工業園規劃建設,加快“三城兩中心”、“中國糖城”規劃建設。繼續安排7億元工業園區土地和3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滾動資金,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市管開發區實行特區式封閉管理,市直有關部門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充分授權或委託,確保審批事項在開發區辦結。推進高新區、經開區採取託管、代管、合作共建等形式,加快“一區多園”發展。大力支持高新區申報“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示範園區”,爭取南寧—東協經開區成功申報國家級開發區,力爭18個工業園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以上;六是做好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安排“兩台一會”專項配套資金,努力幫助企業實現貸款25億元。
加速服務業轉型提升。一是著力發展商貿業。出台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編制專項規劃,完善商業中心區、商貿服務業集群布局。結合水街片區、老南寧·三街兩巷舊城區改建和軌道交通建設,繼續改造提升朝陽商圈,發展埌東—鳳嶺商圈,培育發展相思湖商圈、五一路商圈、安吉商圈、邕江商貿帶、快速環道沿線商貿帶,打造特色商業街,加快青秀萬達廣場、大和平商貿批發城等一批項目建設,發展專業市場,努力將南寧打造成在西南地區乃至東協具有更大影響力的區域消費中心城市;二是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全面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及相關配套措施,繼續提升中國—東協國際物流園、安吉綜合物流園、江南綜合物流園、金橋綜合物流園四大物流園區建設,推進南寧空港物流產業園、中國—東協商品交易中心等項目,加快華南城二期、青啤·海爾(東協)商貿物流項目、西南超市配送中心建設,力爭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和糧油白糖倉儲配送中心年內開工。全力推進“流通領域現代物流示範城市”建設,繼續發展第三、四方物流,優先發展城市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港口物流、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力爭年內實現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向綜合保稅區轉型過渡;三是積極培育會展、信息、金融結算、保險、中介諮詢等現代服務業。扶持服務外包、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態,推進“電子商務示範市”建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逐步將南寧打造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繼續推進南寧國家高技術生物產業基地、“三城兩中心”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工業設計、節能環保、創意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創建“新能源示範市”,力爭2013年生物醫藥工業產值突破100億元、清潔新能源產值突破20億元。
(二)著力做好“綠、水、新、舊、通”五篇文章,推進現代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努力建設美麗南寧。
統籌做好城市規劃。編制或修編19個專項規劃。重點完善中心城區、五象新區、相思湖新區控規修編及邕江沿岸、南寧火車東站周邊地區城市設計,編制武鳴城市大道、崑崙大道及延長線、金陵大道兩側用地發展控規,編制空港經濟區、公交都市、公共腳踏車交通系統及城市綠道(慢行)系統等專項規劃,完成“三舊”改造專項規劃和邕寧區蒲廟鎮歷史文化街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提升“中國綠城”內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提升“中國綠城”水平。承辦好第三屆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繼續實施“綠滿南寧”造林綠化工程,植樹造林24萬畝,村屯綠化128個。加快推進“綠滿邕江”工程,完成3個精品綠化項目,造林綠化美化1600畝。啟動城市園林綠化美化彩化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畫,2013年計畫投資28.6億元,實施項目64項,重點實施會展路邊坡、會展中心中軸線及民族大道、竹溪大道、白沙大道、五象大道延長線和機場路邊坡綠化、美化、彩化改造提升工程,建設一批城市園林精品景觀及濱水景觀廊道。力爭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比上年穩步提高。
推進“中國水城”建設。實施項目69項,計畫投資51.75億元,抓好“一江、兩庫、三湖、五工程”建設。“一江”即邕江綜合整治和開發利用,上半年完成3.44公里精品示範段(民生碼頭—凌鐵大橋)建設,實現邕江34公里嚴管段(石埠三津渡口—三岸大橋)長效管理。“兩庫”即續建老口航運樞紐工程,開工建設邕寧水利樞紐主體工程。“三湖”即加快“五象湖、南湖、相思湖”三大核心區域環湖水系建設,完成良慶河綜合整治工程三期,確保五象湖工程8月交付使用;推進南湖—竹排江水系環境綜合整治二期工程,加快推進茅橋東、西湖建設;相思·紅豆風情街、歐洲風情小鎮建成開街,相思湖公園(大學路—江北大道)主體工程完工,相思·風雨橋工程開工建設。“五工程”即“截污、補水、清淤、河道整治、防洪”五項工程,重點推進相思湖—可利湖—明月湖截污工程和江北引水乾渠工程,完成鳳凰江等多條內河、多個節點清淤清障及設施改造和朝陽溪、二坑溪等重點河道整治,改善提升內河水質、景觀;加快推進邕寧區防洪堤建設,年內建成石埠防洪堤。加強水政綜合執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加快五象新區開發建設。成立五象新區管委會,創新與完善新區建設模式及招商引資、籌融資、項目審批、征地拆遷、回建安置、綜合管廊建設等政策,並在新區先行先試。加快自治區重大公益性項目、總部基地·金融街、龍象谷、新興產業園、現代工業園等九大板塊的規劃和建設。實施項目120項,計畫投資151.62億元,全力推進五象新區百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百項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為實現“五年新突破”目標奠定基礎。實施15個農民回建安置房項目,力爭完成征地2.38萬畝。加快廣西體育中心三期建設並完成投資額80%,推進金融街超高層地標項目(南寧中心)、五象廣場、中國—東協創意樂園(錦園)、智力運動中心、龍象谷水世界等一批重大項目。重點推進新區主幹路網、市政管廊和五象大橋、英華大橋、良慶大橋等跨江大橋建設。
實施“三舊”改造。以歷史文化街區、邕江兩岸、城市主幹道兩側、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為重點,改造建設一批騎樓街、特色商業街、美食街,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突出“古、文、商”等元素,保護和修繕歷史文化街區,加快水街片區舊城區改建項目,力爭年內開發建設西關路片區,動遷解放路片區及高峰路片區,完成三街兩巷項目城市設計和招商引資,開工建設望火樓片區。開展舊改項目土地“熟化人”試點工作,推進陳東村、位子淥社區等城中村及北湖北路2號、北際路二輕構件廠等片區“三舊”改造試點項目。力爭年內完成投資30億元以上,房屋拆遷30萬平方米以上。
建設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實施項目124項,計畫投資205億元,大力推進鐵路、高速公路、航空、黃金水道、軌道交通“五位一體”立體交通體系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鐵路方面,重點推進南寧火車東站、雲桂鐵路(南寧至昆明鐵路新線)等項目,全力保障柳州至南寧客運專線、南廣高鐵年內開通,南欽高鐵實現運營。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桂林至南寧高速公路改擴建、來賓至馬山高速公路、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等項目,實現南寧外環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民航項目方面,重點推進南寧吳圩國際機場新航站區及進站高速公路連線線等配套設施建設。港口方面,加快推進南寧港一期工程建設,儘快開工建設六景港區覃寨村作業區、鶴筍作業區一期工程。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加快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爭取2號線年內開工,加快推進3號線、5號線、7號線及機場輕軌線的前期工作。路網及場站方面,積極配合自治區推進國道和主要省道改擴建,加快南寧新江至崇左扶綏一級路、崑崙大道延長線(三塘至賓陽段)、大王灘一級路等高等級公路項目建設。推進羅文大橋、仁義大橋、五合大橋等一批跨江橋樑建設。啟動建設建成區東西向、南北向快速路。完成白沙—星光、白沙—友誼、白沙—壯錦立交橋及金湖廣場下穿工程,推進南站—沙井、中華—園湖等立交橋建設。開工建設10座人行過街天橋。加快推進長堽路二期工程、鳳嶺北片區路網。打通一批斷頭路,力爭2年內完成建成區主、次幹道及小街小巷“白改黑”工程。加快鳳嶺綜合客運樞紐站、南寧貨運南站等樞紐站場建設,力爭年內完成三岸收費站外移。
加強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國綠色照明先進城市”。按照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評價要求,完善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建立空氣品質預警預報體系,進一步加大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力度,確保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按AQI評價達75%以上。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備用水源建設,繼續推進市靜脈產業園、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廠等項目實施。加大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設施建設力度,力爭3年內完成建成區污水截污及管網改造。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加強農村污水垃圾集中處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加油(氣)站點建設,積極推進清潔能源車輛使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推進六景工業園區內的火電行業循環經濟建設,支持南寧—東協經開區、六景工業園區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嚴格集約節約用地。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優先發展公共運輸,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完善公交站點設計和布局。採取交通信息平台建設、道路路網完善、停車體系最佳化、交通管理最佳化等措施,在青秀區、興寧區啟動公共腳踏車租賃建設試點等辦法,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推進市政管網“三同步”及綜合管廊建設,破解馬路“拉鏈”問題。加大城市綜合執法力度,建立健全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堅決遏制“種房”現象。加快建設信息交流展示中心,開展社區信息化建設規劃和試點,推動信息化新技術在城市各領域套用和發展,推進市民卡工程建設,力爭年內發卡。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推進“綠地工程”,進一步強化施工工地和建築垃圾密閉化運輸管理,加強建築噪聲、道路揚塵、機動車尾氣污染等整治工作,提升現代生態宜居城市品質。
(三)著力實施農民收入倍增計畫,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水平。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助增收。加強農業基地建設,中國—東協現代農業產業園年內實現開工。毫不放鬆糧食生產,糧食播種661萬畝以上,總產量214萬噸以上。按照“一縣一品”要求,優先發展優質糧、糖料蔗、桑蠶、果蔬、花卉以及畜禽、羅非魚、奶水牛等優勢特色種養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建設2個自治區級、12個市級林下經濟示範點,發展7萬畝林藥、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經濟。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種源企業,引進、研發和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100項(個),建設和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平台100個。提升農機化水平助增收,力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4%。推進農業產業化助增收,鼓勵龍頭企業採取參股、合作等方式,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都市農業、休閒農業,培育農民增收新增長點。推進產業扶貧,扶持發展種植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10萬畝,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連片開發示範帶動和“百村千戶”能人示範帶動等形式,發動5萬戶以上扶貧對象戶參與扶貧產業開發。
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鼓勵和幫扶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深入開展“陽光工程”、“雨露計畫”、水庫移民教育培訓工程和大石山區教育移民入學工程,強化就地就近就業服務,引導農民進城務工。力爭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年內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5萬人次以上。
強化政策支持保護,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各項直補政策。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確保我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高於自治區平均水平,新農合籌資標準由人均290元提高到340元。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辦法。
完善產權制度,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利用5年時間,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以轉包、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讓更多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
深化農村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堅持自願原則,對失地農民及進城就業、創業、務工農民辦理城鎮居民戶籍手續,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繼續推廣“朝南模式”、“金穗模式”,年內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0家。不斷提升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能力。加快推進農村氣象信息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與能力建設,提高農業防災減災水平。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民增收基礎。加強村莊規劃和農村建房指導,建設農民美好家園。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60座,繼續加快大中型水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區配套設施與節水改造,解決35萬農村人飲安全問題。整體推進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加快縣鄉道路聯網和通村水泥路建設,力爭3年內實現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完善“三位一體”扶貧大格局,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全面實施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加強基礎設施扶貧,修建貧困村通屯硬化路189公里。
(四)著力實施城鎮居民收入倍增計畫,促進就業和保障,改善城鎮居民生活條件。
促進城鎮居民更高質量的就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建立健全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機制,開發社區服務、公共服務崗位。積極開展專場招聘會、“一站式推薦崗位”、“送崗下鄉”等活動,建立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就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增長。健全勞資共決、兼顧並重、調高保低、同工同酬、公平公正的企業工資分配機制。加快完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加強勞動者工資水平與企業經濟效益有機銜接。
完善事業單位收入增長機制。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進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提高城鎮社會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確保我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高於自治區平均水平,城鎮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提高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加強對城鎮低保對象、困難職工再就業培訓,對有創業意向的低保對象提供引導和幫扶。繼續實行對城鎮低收入群體直接補貼政策,擴大補貼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大力發展微型企業。落實財政扶持、稅收扶持、融資擔保、行政規費減免等政策,力爭新增微型企業3500戶。
(五)著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實現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逐步構建統籌城鄉發展的政策框架和制度體系。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的落戶條件,引導農村居民向城鎮轉移落戶,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繼續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土地制度、社會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及城鎮建設、投融資體制等改革取得新突破,實現農民進城“進得來、穩得住、有事乾、能增收”的工作目標。
突出發展縣城和中心鎮。推動縣域產業發展,擴大縣城規模,最佳化縣城功能,增加縣城人口,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強化城鎮化發展基礎,將武鳴、橫縣、賓陽縣城發展成為副中心城市,將上林、馬山、隆安縣城發展成為小城市。加快一批重點鎮發展,開工建設興寧區三塘鎮十里花卉長廊等產業項目,加快推進江南區揚美古鎮廣西特色名村建設與旅遊綜合開發等,增強縣(區)中心鎮產業功能,以產業集聚資源和人口。
做大做強縣(區)域經濟。加快推進縣與中心城區暢通工程,提級改造縣域、園區與高速公路連線,打造半小時經濟圈、一小時經濟圈。全面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城區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按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要求,確定各縣(區)經濟主體功能定位,完善與主體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分類績效考核體系。突出“一縣(區)一產業”,支持相關縣(區)工業園區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激發縣(區)工業園區活力,推進縣(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六)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和投資,致力內需主導經濟成長,夯實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基礎。
以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在項目融資上,發揮財政性資金引導作用,鼓勵民間投資進入市政、交通、能源、金融、衛生、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等領域;力爭所有政府平台公司“摘帽”,支持城建集團、威寧公司、建寧水務等平台公司發行企業債;推動南城百貨、博世科環保、綠城水務公司上市。在投資重點上,突出實體經濟主導,加快推動轉型升級的產業類投資、改善民生的社會類投資、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類投資。在投資載體上,把各類產業投資向園區集聚,努力把園區建設成為產業投資的重要載體,積極組織申報更多重大項目列入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確保全年投資完成3100億元。
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中的“10項措施”,最佳化消費環境。繼續開展消費購物節等各種綜合性促銷、節慶促銷和專業促銷活動,擴大商貿、餐飲等傳統消費,開拓會展、文化體育、康體保健等高層次消費市場,扶持“貓撲網”、“南百美美購”等電子商務企業加快發展,培育一批有影響、上規模的商貿流通企業。平衡全市保障性住房與商品房建設比例,引導房地產開發向縣城和重點鎮延伸。以青秀山、大明山等大型景區及龍象谷國際旅遊區引領旅遊業發展,啟動南寧國際旅遊中心項目,推進青秀山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及民歌湖、相思湖濕地公園等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繼續開展“南寧月月旅遊節”活動,進一步開發大明山等養生休閒旅遊資源,提升上林縣“中國長壽之鄉”品牌。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00億元。
(七)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釋放改革紅利,構建推動在全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體制機制。
深化國企改革發展。進一步盤活國有企業存量資產,做優做強國有企業。堅持開放重組和內部整合併舉,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國有經濟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升發展質量。
繼續強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進一步落實企業“三重一大”決策制度。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清理規範基礎上,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現有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政府和事業單位關係,深化政府職能轉變。
加快財政體制改革。強化財政績效管理。重點推進公務卡制度等改革。進一步理順完善市本級與城區、開發區之間的財政管理體制。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構建有效化解潛在風險工作機制。
深化投融資改革。繼續實施“引金入邕”戰略,鼓勵和扶持金融機構入駐南寧。大力引進境內外股權投資機構、股權投資基金。引導各金融機構對重點區域、重要產業和重大項目金融支持。發展壯大微型金融主體,規範發展融資性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鞏固擴大農村金融改革試點。
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國家、自治區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資金、土地等方面加大支持,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加強民營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鼓勵引導民間資本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
加強科技領域創新。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市”建設,力爭獲批“2011—2012年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組織實施市級重大科技專項10項、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計畫項目200項和各級創新計畫項目300項,新增產值100億元。支持有條件園區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
加快集聚和培養經濟社會急需的各類優秀人才。安排7000萬元高層次人才開發專項資金,支持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借力“北部灣人才金港”,深入實施“北部灣人才計畫”,培育一批人才小高地,面向海內外公開選聘一批南寧市特聘專家,選拔培養150名南寧市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加快推進鳳嶺片區人才公寓建設,落實人才稅收獎勵、股權激勵等政策,加速高端人才集聚。加強政、企、校合作,選拔、培養一批現代產業急需優秀人才。
(八)著力擴大開放,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富士康南寧公司、南南鋁等大企業,深入開展鋁深加工、電子信息、輕工食品、現代裝備製造、生物製藥等五大產業鏈招商,爭取引進一個、帶動一批,形成相互配套、優勢互補的產業鏈集群。以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為重點,瞄準有較強對外投資意向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民營百強企業及央企、行業龍頭企業招商。加強項目引進後的跟蹤服務工作,為重大項目建設提供“保姆式”服務,力爭全年區外境內到位資金增長10%,直接利用外資(廣西全口徑)增長15%。
促進對外經貿發展。搭建對外貿易信息平台,落實扶持政策,服務好富桂精密、豐達電機等重點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加工貿易出口。完善口岸設施,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搭建邕港經貿平台,設立“港澳投資者服務中心”,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示範城市建設,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
加強對外交流合作。繼續發揮“南寧渠道”作用,充分利用第十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等重要平台,加強與歐美、東協、泛北部灣經濟區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等交流與合作。深化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的經濟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強與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市在交通、旅遊等方面的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規劃建設。用好用足《廣西壯族自治區關於加快南寧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的若干意見》中的政策,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建設。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創新社會管理,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數。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貫徹落實《教育督導條例》,加快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五項任務和教育發展十大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年內改擴建幼稚園272所,創建自治區級示範幼稚園2所以上、市級示範幼稚園24所以上;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穩妥推進高中課程改革,力爭年內新增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2所,確保2013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86%,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以上。積極實施職業教育攻堅五年計畫,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更加關注農村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在六縣全面實施惠及40萬學生的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畫。著力改善教育基礎設施,重點推進南寧二中鳳嶺校區二期、南寧三中國際學校、邕寧高中遷建、南寧陽光特殊教育學校等18所城市中國小校建設,力爭年內10所學校建成。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以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為重點的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繼續做好10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著力提高服務質量、居民知曉率和滿意度。深入實施愛滋病防治攻堅工程和地中海貧血防治計畫,加快中醫藥壯瑤醫藥發展。抓好人口計生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性別比平衡。抓好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工作,增設一批便捷、實用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繼續做好第四十五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籌備工作。
文化建設更好服務城市發展。把弘揚文化發展與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繼續推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的精神文明建設,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推進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治理,深入開展“創建先鋒示範城”活動、志願者服務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良好的社會風尚,著力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水平。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重點抓好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南寧市城鄉一體化聯合圖書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品牌。推進重大文化項目,加快南寧廣播影視傳媒中心、南寧市圖書館建設,力爭南寧市民族藝術基地、南寧博物館建成使用。實施文化精品戰略,辦好第十五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和2013年民歌大賽,重點打造大型壯族歌舞劇《百鳥衣》、跨國連線晚會《春天的旋律》、電視連續劇《南寧兵變》等。做大文化產業,支持會展節慶、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工藝美術、動漫遊戲、影視廣告、出版印刷、體育健身八大重點文化產業發展,精心打造“天天演”項目,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示範縣(區)、鄉鎮建設。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研究解決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歸國華僑社會保障、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銜接和關係轉移接續等,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範圍。農村五保供養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推進南寧市備災中心建設。發展慈善事業。加快南寧第二福利院等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推進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化。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開工建設橫縣、馬山縣殘疾人康復中心;幫扶2300戶殘疾人困難家庭,財政補助每戶1000元。加強流浪救助工作。提高孤兒養育標準,公辦兒童福利院孤兒養育標準從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1200元,社會散居孤兒養育標準從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800元。全面開展“中國社區”標識啟用推廣工作,力爭年底前實現社區全覆蓋。紮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建設保障性住房19420套(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強化以社區建設為主的基層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平安南寧”、“法治南寧”建設。深入開展社會管理綜合治理,改革和完善信訪制度,建成市人民民眾來訪接待中心。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主動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建成社會管理監控報警聯網系統二期工程,防範、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應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設,進一步完善應急聯動指揮平台,提高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監管,強化安全隱患排查,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保障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強對社會特殊人群的安置、幫教工作。積極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
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完善市場監測信息服務體系、重要商品儲備制度、重要商品和生活必需品應急調控機制,充分發揮價格調節基金作用,平衡產銷和供需,穩定市場運行。繼續實施“綠色通道”政策,重點支持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強流通環節管理,推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扶持一批平價農產品商店或直銷供應點。
繼續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以落實自治區10項和我市2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為主要內容,辦好民眾迫切期待的一批實事好事,更好地改善民生。
開展雙擁共建活動,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繼續做好社會科學、宗教、統計、地震、地方志、檔案等工作。
(十)著力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立法工作。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完善重大項目風險評估機制,強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提高決策質量和執行能力。整合執法資源,加快建立職責明確、行為規範、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依法規範行政權力運行,保障規範、公正、文明執法。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以及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制度,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實提高依法行政科學化水平。
提高行政效能。嚴格落實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自治區有關規定,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調查研究和會風文風,著力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打造一支守紀律、想幹事、會幹事、乾民眾滿意事的團隊。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政放權,最大限度簡化規劃、土地、建設等審批程式,切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加強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繼續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認真解決反腐倡廉中的突出問題。嚴格控制行政經費和“三公”經費支出,堅決杜絕奢侈浪費。
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嚴肅查辦發生在工程建設、土地使用權出讓、國有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案件。堅決糾正教育、醫療、涉農、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等領域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建立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