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回

王回,字景深,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生,莆田仙遊縣折桂里汾莊(今榜頭鎮雲莊村)人。開閩王氏在閩中顯赫達五十五年,審知裔孫遍八閩,民間俗云:王氏“騎馬來,騎馬去。”王回曾祖尋,官駕部郎中。尋傳子惠,讀書能文,俊潔端嚴,勤儉明敏,官大理寺丞,綽有賢聲。惠傳子回,廉靜好學,少事親孝,為善節愛,出於至誠。熙寧六年(1073),王回赴京應試,擢余中榜進士,授江陵府松滋縣令。邑多淫祠,荊沔俗用人祭鬼,謂之采生,商旅不敢過,民生凋敝,回捕治甚嚴,其風為之變(見《莆陽比事》引《國朝寶錄家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回
  • 別名:景深
  • 出生地:莆田榜頭鎮雲莊村
  • 出生日期:1048年
  • 逝世日期:1101年
  • 職業:官員
宋代疆域宋代疆域
人物簡介
王回監陳留縣酒,提點刑獄羅適以回不自表襮(謂沒有自我表現,以炫耀於人前),率尹顧臨等共薦之,改知鹿邑縣。回任上存心以公,蒞事以勤,寬恤甲里,滯獄積案為之一清,政績顯著,有父風。年余旋將調任他職,邑人聞訊,爭向朝廷狀其治行,乞留者萬餘人。回入京除宗正寺主簿
紹聖三年(1096),劉賢妃在哲宗面前進饞言,不斷誣陷孟後,哲宗也不問真相,竟廢黜孟後,出居瑤華宮。元符二年(1099),劉賢妃生皇子趙茂(按:茂僅存活二個月,便死去),九月丁未,詔立賢妃劉氏為皇后。其時右正言鄒浩將論之,以告其友宗正寺簿仙遊王回,回曰:“事有大於此乎?子雖有親,然移忠為孝,亦太夫人素志也。”鄒、王、田(晝)三人素來友善,“心有靈犀一點通”,君子因譽而情疏,因諍而友密,可謂“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元符中(1099),給事中葉祖洽知回賢,向哲宗舉薦王回充任睦宗宅講書,回自是與鄒浩交往情篤。時章惇獨相,浩上章露劾,數惇不忠侵上之罪,未報而劉後立。浩上疏曰:“臣聞天子與之後,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成;則立後以配天子,安得不審!今陛下為天下擇母,而所立乃賢妃劉氏,一時公議,莫不疑惑,誠以國家自有仁祖故事,不可不遵用之耳。……孟後罪廢之初,天下孰不疑賢妃所為?及讀詔書有別選賢族之語,又聞陛下臨朝慨嘆,以為國家不幸,於是天下始釋然不疑。今竟立之,豈不上累聖德?……望不以一時改命為甚難,而以萬世公議為足畏,追停冊禮,別選賢族,如初詔施行。”哲宗謂浩曰:“此亦祖宗故事,豈獨朕耶!”鄒浩對曰:“祖宗大德,可法者多矣,陛下不之取而效其小疪,臣恐後世之責無已者紛紛也。”哲宗聞語變色,猶不怒。明日,宰相章惇入對,極力詆浩狂妄,遂有此責。章留中不下。
初,陽翟田晝,為人剛直,議論慷慨,與浩居官以氣節相激勵。浩除右正言,田晝適監廣利門。一日前去拜會鄒浩,席間語曰:“平日與君相許者何如?今君為何官?”浩謝曰:“上遇君臣,未嘗假以辭色,獨於浩差若相喜。天下事固不勝言,意欲待深相信而後發,貴有益也。”既而田晝謝病歸故里,邸(高級官員居住的處所)狀報哲宗立劉賢妃為後,晝謂人曰:“志完不言,可以絕交矣!”志完,浩字也。浩得罪,晝迎諸塗,二人流連三日。臨別,浩出涕,晝正色責之曰:“使志完隱默官京師,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死人哉!願君毋以此舉自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浩茫然自失,嘆曰:“君之贈我厚矣!”
九月甲子,右正言鄒浩除名,南遷,遣新州羈管。平時與鄒浩同朝為官者,皆不敢顧,尚書右丞黃履言:“浩犯顏納忠,不宜遽斥之死地。”坐罷,知亳州。浩友王回龐博堅凝,斂交遊錢與浩治裝,往來經理,且安慰其母。鄒浩初除諫職時,入白其母張曰:“有言責者不可默,恐或是以治親憂。”母曰:“兒能報國,我顧何憂!”及浩兩被竄責,母不易初意,人稱其賢。邏者以聞,逮詣紹獄,眾為之懼,獨回居之晏如(安然),御史詰問王回,回曰:“實當預謀,不敢欺也。”因誦浩所上章,幾二千言。獄上,除名停廢,回即徒步出都門,行數十里,其子渙追及,問以家事,不答。其時,都官員外郎仙遊人朱紱亦“以鄒浩貶贈金特厚,追一官,勒停。”給事中葉祖洽坐舉王回獲罪,出知濟州,徙洪州
建中靖國元年(1101),徽宗趙佶立,左司諫陳瓘上疏力言:“翰林學士承旨蔡京,當紹聖之初,兄弟在朝,贊導章惇,共作威福。……哲宗晚得鄒浩,不繇進擬,置之言路,浩能忘身徇節,上副聖意,京又因其得罪而擠毀之。七年之間,五害言者,掩朝廷之耳目,成私門之勢利。言路既絕,人皆鉗默,凡所施行,得以自恣,遂使當日之所行,皆為今日之所蔽。”鄒浩以諫立後被謫,王回仗義助浩被罷官。徽宗召浩入朝,獎嘆再三。回擢監察御史,數日,卒,年五十三,葬墓築縣北建功里雞足山下保福院後,其裔孫在榜頭雲莊建有王回祠堂一座,以祀其賢。《莆陽郡學鄉賢祠諸賢考證序》云:“夫大節不可不謹,大義不可不明,勿謂有其舉之莫之廢也。若王回、方軫、徐復、陳淬……諸賢或遺直、或遺愛、或事功、或戰功,亦有潛心聖賢之學者,是固與群公先正之翹楚者。”所論極是。
常言道:“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侍從、台諫岑象求、王覿賈易上章朝廷,乞錄回子恤其家,以獎勸忠義。詔除子王渙老郊社齋郎。及蔡京為相、忌浩,欲擠之,遂使其黨偽為浩奏,徽宗見疏大怒,遂下詔治浩之罪,貶衡州別駕,永州安置。京命奪回之子王渙官職,仍列回名於黨籍。
俗云:“賴有忠信存,波濤敦敢侮,何以保貞堅,贈君青松色。”回之為人忠信存,晚節不改青松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