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普足

陳普足,人稱“清水祖師”,福建永春人,宋慶曆七年(1047年)生。自幼出家於大雲院,講經求懺。及年長,結庵高泰山。後聽說大靜山明禪師道行高深,進山參拜,以師禮事之,精研大、小乘,深有體會。辭歸時,明禪師授以法衣,囑其今後行事需以利物濟民為志。離大靜山後,初歸高泰山,不久移居麻章庵。謹遵師教,多次募款,修造橋樑數十處,又廣施醫藥,救死扶傷。每遇天旱,則設壇祈雨,其至誠感人。由是名聲大著。

基本介紹

  • 本名:陳普足
  • 別稱:人稱“清水祖師”,
  • 出生地:福建永春
  • 出生時間:宋慶曆七年(1047年)
元豐六年(1083年),清溪(今福建安溪)大旱,普足應邀赴張岩祈雨,果沛甘霖,鄉人大悅,懇請普足長期駐錫。於是,鄉紳劉公銳獻張岩山林田地,鄉人集資,為其構屋數椽,供其居住。普足見張岩石泉清冽,改名清水岩
普足駐錫清水岩後,當年便募款建造通泉橋與谷口橋。10年後,又建汰口橋。為方便鄉人就醫,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經常在亭中義診施藥。還不辭辛勞,遠赴汀州及漳州所屬各縣,為人治病驅疫,效驗甚著。岩寺本較簡陋,經與徒弟楊道、周明等三度修葺、擴建,並在周圍廣植竹木,十餘年間蔚然成蔭。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在清水岩坐化。生前,曾以後事囑劉公銳:“形骸外物,漆身無益。”鄉人葬普足於清水岩後,運石建真空塔,又以沉香木刻像供殿中。
普足死後,事跡在安溪一帶廣為流傳。台灣和東南亞各地的安溪籍鄉親、僑胞聚居之處,多建有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其建築模式也多仿原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