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

章惇

章惇(1035~1105年),字子厚,號大滌翁,建寧軍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銀青光祿大夫章俞之子。

出身世族,博學善文,相貌俊美,高傲自負。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及第,任職地方,政績顯著。經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規模開發湖南,設立州縣,開拓西南,統一內地割據勢力,對江南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入閣參與熙寧變法。舊黨掌權後,章惇反對廢除新法,出貶汝州。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執政,嚴刑峻法,控制言論。在政治上,貶斥舊黨,流放諸臣;在地方上,設定晉寧軍與隴右節度軍;法令上,恢復熙寧舊法,加以完善;文化上,廢除詩賦,代以二經;軍事上,征服西夏,攻滅唃廝囉;外交上,簽訂元符和議,招降吐蕃諸部;水利上,治理黃河,溝通水系;吏治上改革官制,罷免非治科、進士、上捨生而仕官之人。

作為北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章惇一生的政治作為對北宋政治造成深遠影響,強硬態度導致遼軍南下,幾乎引發宋遼戰爭。然而,聯合于闐並命章楶、王愍出兵西夏、和蕃,收復失地,開疆拓土,驅逐西夏並以沙漠為界,為北宋取得對西夏戰爭的優勢奠定了一定基礎。

崇寧四年(1105年),章惇去世,享年七十歲,累贈觀文殿大學士、太師、魏國公,葬於長興。紹興五年(1135年),追貶昭化軍節度副使。

基本介紹

  • 本名:章惇
  • 別稱:章子厚、章申公 
  • 字號:字子厚
    號大滌翁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浦城
  • 出生時間:1035年
  • 去世時間:1105年
  • 主要作品:《章子厚內制集》
  • 主要成就:熙寧變法,開疆拓土,出將入相
  • 官職左僕射、上柱國、觀文殿大學士
  • 爵位:豫章郡開國公→申國公→魏國公
  • 追贈:太師、魏國公
人物生平,官宦世家,參與變法,經略江南,出任地方,回京任職,新舊黨爭,獨相執政,欲廢兩後,北伐西征,反立端王,貶死湖州,為政舉措,政治,軍事,經濟,文化,藝術造詣,個人作品,人物評價,總評,歷代評價,軼事典故,年少輕狂,京城遇險,臨險書壁,擊石震虎,反駁王珪,士不可辱,明察秋毫,施行舊例,親屬成員,家世,同輩,兒子,旁系,孫輩,史料記載,後世遺蹟,滄浪亭,章惇墓,藝術形象,文學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於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的官宦世家,父親章俞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章惇小的時候,其族父章得象驚異章惇的性情品格,認為章惇將來一定地位優越。
章惇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舉止文雅灑脫。才智出眾,學問廣博精深,善於寫文章,才識超人。年輕時,喜歡修養,服氣辟穀,飄然有仙風道骨
章惇與章楶因為名望明顯,被介紹在貴族之間,讚揚於一時。與王觀友善,俱以疎散稱,時號觀三、惇七。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狀元,章惇恥於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名列第一甲第五名,開封府試第一名。歷商洛(陝西省商洛市)縣令、雄武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節度推官。

參與變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惇受到參知政事歐陽修的賞識和推薦,召試館職,考試合格,卻遭到知制誥王陶攻擊,未任館職,知武進(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知縣。
治平四年(1067年),章惇任著作佐郎,御史呂景、蔣之奇說章惇佻薄穢濫,向以擢第不高,輒丟敕誥於廷。所以不除館職。
熙寧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參知政事王安石推薦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開始變法後,讓章惇進入集賢院
二月,王安石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任命章惇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加集賢殿校理、中書檢正。參與制定新法,監修國史,編撰實錄。
熙寧四年(1071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慶)夷事,並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務。
制置三司條例司撤銷,章惇改任檢正中書戶房公事,兼詳定編修三司令式,及諸司庫務歲計條例,參與制定財政機構的法規。
章惇被派往邠州(今陝西彬縣)調查處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陝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況。
章惇提出採取糧價低時,官府大量收購,以備時用;邊境無事時,將軍隊移往豐收地區就糧,以解決軍需,得到宋神宗的採納。

經略江南

熙寧五年(1072年),章惇拜兩湖察訪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戶、田二十六萬畝。改硤州為安江寨,富州為鎮江寨,累遷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判軍器監等職。
張頡說南江殺戮過多,無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屍體遮蔽江,人不吃魚幾個月。章惇痛恨張頡的言論。
熙寧六年(1073年),章惇在荊湖北路建立屯田務,授涇原路經略安撫使、高陽關路經略安撫使,判軍器監、知制誥再兼直學士院。
宋神宗下令對審訊宮廷衛士的開封府判官梁彥明、推官陳忱進行嚴肅處理,各罰銅十斤。
熙寧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惇就軍械監置司,立專案,審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呂惠卿又令中書戶房統計治平、熙寧財賦收支之數,統計結果,與曾布所說皆不同。章惇辦理此案,曾布不再請求奏對。九月,章惇深得宋神宗賞識,拜為三司使。

出任地方

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呂惠卿外調為陳州知州。
中丞鄧綰說:呂惠卿執政超過一年,所立朋黨不相同,然而與呂惠卿共同作惡,互相幫助,沒有比得上章惇。
現在呂惠卿雖然已經斥逐,而尚留章惇在朝廷,也尚且醫療疾病,四體而止治其一邊,糞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穢啊。章惇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寧九年(1076年)十月,峽州、辰州(湖南省沅陵縣)、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發生騷亂。
朝廷任章惇為荊湖北路首府荊南(今湖北省荊州市)知府,兼提舉本路兵馬巡檢,詔令親自前往辰州和沅州,安撫叛蠻。章惇設定誠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五月,朝廷改任章惇為杭州知州。沒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學士。因為母親去世,辭官服喪。服除,歷任判三館秘閣、知審官院兼翰林學士。
元豐三年(1080年),章惇擔任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元豐四年(1081年),章惇的父親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攔路向章惇告狀,章惇把他抓到開封。
大理寺彈劾章惇的父親太子賓客致仕章俞、弟弟潁州沈邱縣主簿章愷,侵占民田。開封府官,各懷觀望,害怕躲避僉書。
章惇奏事,及報上,不符實際,又按察裁決所開始時,追治堂吏王冕等,證實周之道等人的話。
章惇以為有司不當信王冕等語,想虛構捏造次數,強迫執政,以此報制勘所,仍稱請盡情徹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謬說,坐不適當指揮制勘院,固有是責。
章惇被罷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陳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撫使。

回京任職

元豐五年(1082年),章惇被召任門下侍郎,為副相之首。
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時,有人企圖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趙顥或四弟曹王趙頵
章惇與以宰相王珪為首的宰執們一起決議立宋神宗長子趙傭為皇太子,章惇寫在紙上,王珪拿給已不能說話的宋神宗看,經神宗點頭同意;請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簾聽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趙傭即位。
五月,章惇任知樞密院事。

新舊黨爭

參考:新舊黨爭
十月,范純仁朱光庭蘇轍等人擔任諫宮。
章惇對宣仁太后說:諫官全部令兩制以上奏舉,然後宰執進擬。現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從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薦,此門不可以漸漸開啟。
宣仁太后說:全部大臣所推薦,不是左右。
章惇說:大臣應該公開張揚,為什麼秘密推薦。現在皇帝幼沖,皇太后同聽萬機,應該遵循以前的制度。
門下侍郎司馬光對章惇說:范純仁、范祖禹等人任諫官,是眾望所歸,不能因為我的緣故,而擋住賢臣晉升之路,倘若必須如此,那么我寧願辭職。
章惇說:我也知道韓縝呂公著、司馬光不會徇私舞弊,但如果將來有一天奸臣執政,以這為例,提升諫官以親疏為標準,台諫官就失去意義了,這會造成政治的昏暗,國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詔取消詔令,范純仁被改任為天章閣待制,范祖禹為著作佐郎,其餘三人依舊。
元祐元年(1086年),章惇被監察御史王岩叟、朱光庭彈劾。
司馬光要割地給西夏,得到舊黨的支持。章惇很生氣,說議者可斬。說他們是無見識的不逞之徒。甚至說司馬光村夫子、無能為。
高太后垂簾聽政,以司馬光為門下侍郎、宰相,全部罷廢新法,舉朝沒有敢說話的人,章惇多次與司馬光爭論。
章惇說:現在天下政事,比熙寧元年以前,變更數也數不過來,事既與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檢用熙寧元年現行條貫,不知雖是差役一事,官司關連上下,事物目極多,條貫相互干涉,豈可單獨用差役一門,顯見施行未得。
今天更張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須詳審,不可輕易,今天只限五天,諸縣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變更草率,反而更加為害。
章惇獨自上疏,逐條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駁斥司馬光對免役法的攻擊,同司馬光在簾前爭論。
章惇說:像役法,熙寧初,用雇代差,實行太快速,所以有現在損害,現在重新以差代雇,應該詳細議論,經常討論,或許可以實行,而限止五天,其損害將越來越多啊。
諫官多次彈劾章惇,章惇居位如故。章惇駁斥司馬光所改的役法,積累數千言。司馬光的建議施行後,章惇憤恨地在太后面前爭辯,有以後怎么能奉陪吃劍之語,章惇的話十分不恭敬。
宣仁後很生氣,御使中丞劉摯等人接連攻擊他,他被貶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祐元年(1086年),舊黨辯論失敗,利用台諫官,對章惇進行攻擊,章惇被貶官知汝州(河南臨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擔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惇請求罷職,提舉洞霄宮(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道教宮觀),不斷受到攻擊。因為父親死亡,於是守喪,仍不斷受到舊黨攻擊。
元祐更化時期章惇被貶到嶺南。

獨相執政

參見:紹聖之治、元祐案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親政,章惇被啟用為相,專門以繼承為國家的重要事務,凡是元佑所改,全都恢復。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職位、擔任言官。
大小官僚,沒有倖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詆毀宣仁太后,說元佑初年,老奸擅國。章惇請求掘司馬光、呂公著的墳,砍他們的棺材。宋哲宗沒答應。
章惇請求編輯、分類元佑時,大臣們的章疏,處治劉安世、范祖禹勸諫宮中雇乳母的事,用文及甫陷害別人的文書引導蔡渭,讓蔡渭告發劉摯、梁燾有反謀,興起同文館案,命令蔡京、安惇、蹇序辰窮究到底。
紹聖元年(1094年),章惇執政,首先議論修復水磨。乃詔即京、索、大源等河為之,以孫迥提舉,重新命令兼提舉汴河堤岸,改差役制為雇役制,章惇逐步恢復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
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農田水利、保甲,類著其法,總為一書,定名為《常平、免役敕令》,頒行全國,熙寧新法基本恢復。
章惇薦引名士彭汝礪、陳瓘、張庭堅等,乞正所奪司馬光、呂公著贈謚,勿毀墓仆碑。劉奉世等三十一人,或貶官奪恩,或居住安置,輕重有差。其彬州編管秦觀,移送橫州。

欲廢兩後

參見:宣仁案、孟後案
章惇用邢恕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齊婁太后,宮名叫宣訓,曾廢她的孫子少主,而立兒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託司馬光,對范祖禹說:“如今主少國疑,北齊宣訓事仍可憂慮。”
章惇引誘高士充上書,說高士充的父親高遵裕臨死時,屏退左右,對高士充說:宋神宗彌留之際,王珪派高士充來問:不知皇太后想立誰為帝。我斥責高士充離開。章惇追貶司馬光、王珪,贈高遵裕為奉國軍留後。再追貶呂公著、司馬光,又責呂大防、劉摯、梁燾、范祖禹、劉安世等過嶺,意猶未慊,仍用黃履疏高士英狀,追貶王珪,皆誣以圖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皇后,帝頗惑之。最後起同文獄,將全部誅殺元祐大臣。
章惇讓宦官郝隨幫助自己,章惇想追廢宣仁後。皇太后、太妃都極力同章惇爭辯。哲宗感悟,燒了章惇的奏疏,被郝隨偵知,秘密告訴章惇和蔡卞。次日,章惇、蔡卞上奏,宋哲宗生氣地說:你們不想讓我進英宗廟嗎。章惇、蔡卞才作罷。
紹聖三年(1096年),章惇以孟皇后是高太后所立,迎合郝隨,勸哲宗在後宮興起獄案,假託邪門旁道,廢掉孟皇后,讓孟皇后居住瑤華宮。章惇請求立哲宗專寵的劉賢妃(劉清菁)為皇后。孟皇后所生的福慶公主重病不治,孟皇后的姐姐拿道家的符水入宮醫治。符水之事,為宮中禁忌,孟皇后大驚,命將符水藏之。言官鄒浩上疏斥責章惇,請求停止廢后。
公主病逝後,孟皇后養母燕夫人等人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劉賢妃趁機將前後兩件事情聯繫起來,說孟皇后這是在詛咒哲宗。哲宗聽說後,開始懷疑,令梁從政、蘇珪調查此案。在章惇和劉賢妃的授意下,孟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數十人都被逮捕,嚴刑逼供,甚至有被斷舌的人。
太監、宮女們不願誣衊孟皇后,個個被打得體無完膚,割舌、斷肢者不在少數。梁從政等人造供詞,孟皇后的後位被廢,被安置在被廢妃嬪出家所居的瑤華宮。

北伐西征

參見:紹聖北伐、元符西征、元符和議
夏軍攻陷金明寨,主帥張興戰死。章惇大怒,要把全軍四千人全部斬首。李清臣說:“現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殺掉,以後出現主將戰死的情況,必然會全軍降敵了。”他於是只殺了親兵十六人。
自金明寨失陷後,哲宗命西部各路加強防守。熙河將王文郁等,築汝遮為安西城,以通秦鳳援師。梁太后懼宋朝聲討,派遣使者獻俘遼國,以為應援。
元符元年(1098年),邊廝波結等以河州(今屬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岷州(今屬甘肅省岷縣)、溪哥城(今屬青海省貴德縣)及吐蕃兵六千餘人歸順宋朝,邈川諸酋相繼亦求內附。章惇命王愍進攻吐蕃,吐蕃主隴拶出降。
西夏接連上表,請求遼朝出兵,遼朝徵集大軍駐紮宋遼邊境,作出大舉南下之勢,派蕭德崇到開封勸和,提出讓宋朝歸還攻占西夏的領土。眾人大多同意談和還地,哲宗也認為如此。章惇拒絕了遼朝的要求,認為:“夏國作過未已,北方使者雖來勸和,也需要討伐,若能服罪聽命,雖北朝不來勸和,亦自當聽許。”宋夏和談,西夏臣服宋朝。
河東方面奏稱:“遼國人過天澗取水,已令地分婉順止約去訖。”章惇說:“這是邊吏畏縮而已,若過界者,直接斬殺,他們一定不敢來。”
章惇請求哲宗下詔,在各地探察百姓有謊言的人,按律論罪。章惇立下賞格,告密之風,日益興盛。有個酒醉胡說的人,哲宗下詔免去死罪,章惇按律殺之。

反立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去世,向太后向章惇等宰相告知此訊後,認為應該早立儲君。章惇起初想立簡王趙似,但向太后堅持立端王趙佶,樞密使曾布、尚書左丞蔡卞、中書侍郎許將也都附議。章惇只得奉命召端王入宮。章惇見到端王后,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但曾布厲聲說:“章惇,聽皇太后安排。”儲君之議才最終確定。
端王趙佶繼位,即宋徽宗,章惇請求向太后同權處分。

貶死湖州

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徽宗以章惇為特進,封為申國公,拜山陵使。章惇請求去職,宋徽宗不允許。途中突遇大雨,宋哲宗靈車陷於泥沼。過了一宿,才走出來。言官彈劾章惇不恭。左正言陳瓘趁機請求罷免章惇,並進一步商議對他的刑罰。
九月,章惇五次上表,請求免去政事,聖詔不允。章惇從小道出去,居於僧舍。第二天,再次上表,宋徽宗仍不允許,派中使跟隨看管,章惇再次從小道出去。宋徽宗對輔臣說:“我如此對待章惇,各方面都考慮到了,禮貌可以說是尊敬到了極致。”眾人說:“恩禮的確過厚。”徽宗說:“章惇請求知越州,應該答應他。”
台諫豐稷陳師錫陳瓘多次彈劾章惇。於是,宋徽宗罷免章惇的特進,出授越州知州。陳瓘等人認為責罰太輕,再上章彈劾章惇,重提紹聖時期設定看詳元祐訴理局,一切對於先朝言語不順從的人,加以釘足、剝皮、斬頸、拔舌之刑的行為。經此彈劾,章惇貶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於潭州安置。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諫官任伯雨八次上章彈劾章惇,宋徽宗不理。陳瓘、陳次升等人再次極言此事。任伯雨稱章惇有謀反之心,輕視徽宗、想追廢宣仁太后。於是,宋徽宗再貶章惇為雷州司戶參軍。其子章援上奏時,徽宗頗稱其孝,略有哀憐之意。但經曾布請求,徽宗又下詔:章惇親子孫,允許在外指定差遣,不得總是到京師及上章疏。
崇寧元年(1102年),章惇調為舒州(安徽省安慶市)團練副使,睦州(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居住。
崇寧四年(1105年),移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團練副使,遷湖州團練副使。同年,章惇在貶所逝世,享年七十歲,葬於長興(今浙江省長興縣)。
大觀三年(1109年),恢復特進、申國公。
政和(1111年—1118年)年間,重贈觀文殿大學士、太師,追封魏國公。
紹興五年(1135年),宋高宗納任伯雨的諫章,下詔追貶章惇為昭化軍節度副使,章惇命其子孫永不得仕於朝。

為政舉措

政治

恢復新法
1、紹聖元年(1094年),改差役制為雇役制,恢復免役法,規定各地富人繳納免役錢在一百貫減收三分,即三十貫,以此減少恢復免役法的阻力,同年恢復保甲法。
2、紹聖二年(1095年),恢復青苗法,規定借青苗的錢完全自願,禁止強制,只收一分息,給散本錢,不限多寡,各從人願,仍勿推賞,其出息至寡,則可以抑兼併之家,賞既不行,則可以絕邀功之吏,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
3、紹聖四年(1097年),置市易務,規定商販向市易務購買貨物一律用現錢交易,收息不超過二分,不許賒購。
4、元符元年(1098年),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農田水利、保甲,類著其法,總為一書”,定名為《常平、免役敕令》,頒行全國。至此,熙寧新法基本恢復。
章惇恢復熙寧新法,並修正新法的諸多弊端,從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熙寧新法的缺陷,沒有一味的排斥元祐時期的政策而是學習其好的政策。
章惇任三司使期間, 提出天下財賦汗漫,無以察其耗登之數請選置才士,刪修為冊,每年校其增虧,以考驗諸路當職之官。
設定三司會計司,把天下的戶口、人丁、場務、坑冶、房園、租額、年課之類,重新登記,使有無相通,以省察國家大計。
貶斥舊黨
章惇籍文彥博等三十人,揭榜朝堂。
次年八月,皇帝下詔:呂大防等永遠不得引用及恩赦。范純仁上疏,請將呂大防等原放。范純仁因此落職,徙知隨州。
追究司馬光等人割地給西夏的罪責,剝奪司馬光的追封,勸諫宋哲宗下詔掘墓鞭屍,以朋黨的罪名驅逐保守黨大臣,株連甚眾。
紹聖四年(1097),追貶司馬光、呂公著及王岩叟等已死諸人官。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范純仁等流放到嶺南。文彥博由太師貶為太子少保,被貶官者共三十餘人。
章惇建議派呂升卿、董必去嶺南訪察,將流放的人全部殺死,宋哲宗說:朕遵循祖宗遺制,不曾殺戮大臣,釋放他們不要治罪。
當時有種說法即蔡卞心、章惇口,凡是章惇所主張的人物,大多出於蔡卞,凡是紹聖以來竄逐諸臣,全部都是由蔡卞開口之後施行。
重修實錄
紹聖年間,中央機構上疏皇帝,指責實錄院前後所修先帝實錄,其中很多都是道聽途說,憑空捏造,只是想詆毀熙豐以來的政事。
章惇說:不僅很多材料是從傳聞中得來的,即使有些材料是從臣僚家中取得的,也不可以相信。但竟敢根據傳聞來修史,造假騙人的膽子也夠大。
先帝盛德大業,卓越出千古之上,發揚休光,正在史策,而實錄所記載,很多類似沒有根據,請求驗索審定,重行刊定,使後世研究審察,無所迷惑,宋哲宗詔從之。
章惇命蔡卞等人根據王安石的日錄重修神宗實錄。
設定看詳訴理文字所
安惇等人提出元祐初守舊派設訴理所,對變法期間因反對改革而被貶逐的守舊派官逐一審查平反並對有關的改革派官員進行貶逐。他們請求設看詳訴理文字所對元祐初的訴理案件進行複查。
章惇未應,蔡卞以二心之言迫之,章惇沉默不敢對,即日置局,士大夫得罪者八百三十家,重罪者千餘人。
用人方針
章惇下令中外學官,不是治科、進士、上捨生而入官的人全部解除官職,解除所有憑藉私人關係而任官之人的官職。章惇獨相七年,從來不利用宰相的權利贈送官爵給自己的親信。
章惇執政時期被任用的官員
官職人物
尚書左丞
蔡卞
尚書右丞
黃履
同知樞密院
林希
刑部侍郎
來之邵
中書舍人
張商英
言官
周秩、翟思
工部員外郎
上官均
權戶部尚書
蔡京
知樞密院事
曾布
中書侍郎
李清臣
知樞密院
安燾
吏部尚書
許將
御史中丞
刑恕
設立州縣
原新化縣屬地,包括現新化縣、安化縣、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漣源市、新邵縣、隆回縣,漵浦縣、桃江縣的一部分。幾乎囊括了湖南的中心地盤,面積達幾萬平方里。
宋朝控制了東起寧鄉縣(今湖南寧鄉)司徒嶺,西至邵陽白沙寨(今湖南邵陽),北到益陽(今湖南益陽)四里河,南至湘鄉(湖南湘鄉縣)佛子嶺的廣大地區。
章惇等人開拓西南,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貴州東北、廣西西部被納入宋朝版圖。
經略取得設定
湖北
硤州
誠州
湖南
懿、鼎、五溪、辰、以硤、中勝、雲、鶴、繡、衡、古、顯、敘、硤、中勝、富、瀛、繡、允、雲、洽、俄、獎、晃、坡、宣、上溪、中溪、下溪、龍賜、天賜、忠順、保靜、感化、永順、懿、安、遠、新、給、富、來、寧、南、順、高、辰、兩江
長沙、隆回、大馬、石馬、永寧、龍潭、藍田、姿江、東平、豐樂、常安、下溪、黔陽城、新化縣、安化縣、蒔竹縣、盧陽縣、麻陽縣
西夏
洪州、宥州、會州、鹽州、蘭州等
西安州、晉寧軍
吐蕃
邈川、青唐等
鄯州、湟州、廓州、隴右節度軍
地方政績
章惇修汴河,治黃河,開楚州支家河,導淮河與漣河相通,擴大手工業生產的規模。

軍事

開疆拓土
(一)征服西夏
紹聖二年(1095年),西夏多次犯邊,章惇中止宋朝與西夏邊界問題進行談判的一切行動,用淺攻撓耕之說,斷絕每年給西夏的歲賜,進築汝遮等城,命宋軍進攻討伐,陝西諸道五十多個地方開戰。宋軍進攻西夏,除硬探斬獲首級更不計數外,斬首一萬六千級以上。
紹聖三年(1096年),梁太后以地界不定,數肆憑陵。哲宗用宰相章惇議,罷諸邊分畫,令督眾乘勢進討。梁太后憤怒,發兵入綏德界,攻義合寨,義合與保全軍德靖寨綿亘七百里,中間堡壘參差,烽燧疏遠,延州軍不能應,大掠而還。
九月,梁太后命右廂一帶首領遣使從間道至環慶路,詐言願舉族歸漢。宋將章楶遣鐘傳、折可適率兵援接,夏軍四面圍困,聯合進擊,力戰不勝,宋軍全師撤退。宋軍出擊西夏,大小十餘戰。
十月,夏崇宗李乾順率五十萬人親征,即將以全軍圍困延安,呂惠卿修繕米脂諸寨迎敵。西夏軍至延州,想進攻卻無法靠近城寨,想搶掠則一無所得,想叫陣則諸將按兵不動,想南下則怕腹背受敵。停了兩天夏軍就拔營而去,趁機攻陷了金明寨,斬殺宋將張興,宋軍兩千五百人惟五人得脫,西夏獻俘於遼國。
不久,宋朝置五十餘寨。在章惇的指揮下,涇原路經略安撫使章楶率軍進攻西夏。宋夏雙方多次展開大規模的攻防戰,互有勝負。涇原軍戰死三千人,三次出擊,斬首八千級以上。西夏人說:唱歌作樂田地,都被漢家占卻,又雲奪我飯椀。章楶以夏兵猖獗,議守涇原的靈平會,命鐘傳與苗履統率三萬精兵築城,夏軍力爭,章楶進擊夏軍,打敗了它。宋軍圍洪州,進擊夏將嵬名濟的軍隊,打敗了它,攻破洪州。
紹聖四年(1097年),宋將鐘傳率四萬宋軍於白草原進擊夏軍,打敗了它,糧竭,飢死者半。
章楶陰具板築守戰之備,帥四路師,五路之兵夫,七十餘萬人,出胡蘆河川,築二城於石門峽江口好水河之陰。二旬有二日成,賜名平夏城、靈平砦。十餘萬夏軍進攻平夏城,宋軍與夏軍交戰,宋將姚雄率熙河兵赴援,進擊夏軍,打敗了它,斬首三千級,俘虜數萬人,沒藥降宋。剛開戰時,夏軍來乘,章楶進擊夏軍,打敗了它。既而環慶、鄜延、河東、熙河皆相繼築城,進拓其境,夏人愕視不敢動。宋軍諸路出擊,進擊夏將賀浪羅的軍隊,大破之,追擊二十餘里,斬首五百級以上,三戰夏軍,兩勝一卻。
宋軍數次出擊,包圍夏州,斬首兩萬級以上,阿燕率數千人降宋。涇原軍三次出擊,嵬名藥默降宋。宋將王舜臣出熙河,張世永出河東,折可適出涇原,苗履大敗夏將嵬名濟。章楶親自部署對西夏的作戰計畫,命郭成為平夏城守將。涇原路落蕃兵士歸報,西夏點集一百五十萬人,欲入宋界十程打劫。諸路投降的西夏人及俘虜,全部說西夏大點集,決趨涇原。詔章楶多方措置備御。章楶以書遺曾布言,賊不來則已,來,必墮吾策中。
元符二年(1099年),梁太后與李乾順親征平夏城,並部署軍隊,以防備諸路宋軍赴援。夏軍四十萬人進攻平夏城,章楶率軍抵禦。平夏城被圍後,宋將種朴統率環慶兵一萬人,苗履統率熙河騎兵兩萬人,李沂統率秦風步騎兩萬人赴援,並聽章楶節制。宋將王恩統率一萬宋軍,在夏軍歸路上設伏。章楶派遣折可適等進攻西夏,進擊多支夏軍,都打敗了它們,縱掠八百餘里。宋將呂惠卿派劉安等進攻西夏,大破嵬名特克濟沙統率的五千騎兵,其後,四戰四勝,斬殺招降四千二百人以上。王愍斬殺俘虜一千六百人以上。張世永、張誠斬首一千級以上。
十月,夏軍疾攻平夏城十二日,建高車臨城,填塹而進,戰死數千人,受傷的人加倍,不能克,聞宋軍斬罔羅,敗嵬名濟等,軍中於是沒有鬥志。宋軍出戰,將領、佐吏全部開門迎擊夏軍,時出挑戰,夜以輕兵劫寨,夏軍頗驚擾。一夜,大風起西北,衝車全部震折,糧竭,夏軍大潰,宋將姚雄、姚古合兵力戰卻之。夏軍一夕遁去。郭成追擊夏軍,打敗了它。章楶率軍反擊,斬首兩萬級以上。夏軍撤退,王恩大獲。宋軍包抄反擊,大破夏軍,梁太后裂面而還。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西夏御史中丞仁多楚清降宋。章楶命郭成、折可適率兩千精騎襲擊天都。俘虜三千人以上,獲得牛羊十餘萬頭,擒西夏六路統軍嵬名阿埋,宋將李忠傑進擊西夏右廂卓羅監軍仁多保忠的軍隊,仁多保忠僅以身免,夏主震駭。
經章楶反擊之後,夏軍屢敗,投降北宋的人人數眾多,接連不斷。遼朝毒殺梁太后。李乾順以北宋並建城寨,多次遭到襲擊,部族離散,歸北宋的人越來越多,令訛遇率數萬人於神堆及波濟立、魯遜埋諸險要駐營扼之。宋軍進攻西夏,遭遇三支一萬五千人以上的夏軍騎兵,都打敗了它們,斬首四千級以上。吳名革、革瓦娘、賞羅訛降宋。
宋軍三戰三勝,一戰擒令王皆保、二戰擒勃羅,札實、淚丁訛遇,三戰殺仁多洗忠。宋夏和談,西夏向宋稱臣。
(二)攻滅吐蕃
元符二年(1099年),章惇命宋軍出兵吐蕃,大將王愍率軍進攻吐蕃,以王贍為先鋒,王愍督促王贍。王贍自密章渡過河,吐蕃人密戩等三人違背盟誓,聚眾抗拒。王贍夜間渡水,奪其險要地方,擒密戩,斬殺了他。宋將李澄擒郎阿章。宋軍進擊多支吐蕃軍,大小數十戰,都打敗了它們,攻取了隴朱黑城、邈川(今屬青海省民和縣)、宗哥城(今屬青海省樂都縣)、安兒城(今屬青海省平安縣),招大小首領、蕃僧三千餘人。宋軍從河州進入湟水流域,進擊進犯的五千夏軍騎兵,打敗了它。章惇說,青唐有二十萬精兵,今朝廷三分有其二,他們還有七八萬人,我以數萬兵欲必取之,未可易言之也。宋軍到達青唐(今屬青海省西寧市),吐蕃主隴拶與諸族首領及契丹、夏國、回鶻公主全部出降,宋朝設定鄯、湟、廓三州。
數萬吐蕃軍攻城,王贍進擊吐蕃軍,打敗了它,俘虜斬殺很多,全部誅殺城中首領。王贍縱所部剽兌攵,吐蕃眾攜貳,心牟等結諸族帳謀復青唐,其在山南者先發。王贍遣將李賓領二千騎掩襲心牟以下,自守西城進擊吐蕃軍,李賓逾南山入保敦谷討盪,進擊吐蕃軍,打敗了它,吐蕃軍戰敗奔北,四山皆空。王贍戮心牟等九人,全部捕斬城中吐蕃人,積級如山。吐蕃反宋,宋軍進擊吐蕃將森摩的軍隊,打敗了它。十餘萬吐蕃軍進攻青唐,宋軍進擊吐蕃軍,打敗了它。籛羅結等人擁立溪賒羅撒為吐蕃主,號召吐蕃各部反宋。數千吐蕃軍包圍邈川,又包圍湟州。西夏派遣仁多保忠等人率十餘夏軍助戰,先斷炳靈寺橋,燒星章峽棧道,四面急攻,分兵破南宗堡,獲宋將劉文珪,讓王愍交城,被王愍拒絕。夏軍攻城十六日,宋軍防守越堅固,斬首一千級以上。宋軍援軍到達,在青唐進擊夏軍,打敗了它。宋軍五戰皆勝,斬首六千級以上。吐蕃軍及夏軍潰散,夏軍撤退時溺死數千人,宋軍討盪餘眾。吐蕃軍攻湟、鄯,姚雄與苗履援之。王贍進擊吐蕃軍,斬首四千級以上。
邈川當時急,姚雄適至,吐蕃軍望見塵起,驚而潰。圍既解,遂趨鄯州,苗履後期才至。王贍言蘭溪宗有遺寇,宜悉蕩平之。苗履即往,姚雄諫不聽,戒所部嚴備以待。短時間而苗履師退,吐蕃軍追及,宋將姚雄進擊吐蕃軍,打敗了它,俘虜二千人。詔同王贍取青唐,與姚雄合兵討峗羌籛羅結。宋將李忠戰敗,羅結大集眾,宣言欲圍青唐。苗履、姚雄將至,吐蕃軍列陣以待,勢甚盛。苗履大聲呵斥宋兵納弓於鞬,拔刀而入。吐蕃軍依靠當地殊死戰,梟將陳迪、王亨輩全部退卻,苗履獨駐馬不動。有酋青袍白馬突而前,手劍擊苗履,部下王拱以弓阻止,才逃避災難。吐蕃軍復繞出苗履背,欲斷軍為二,宋將高永年率軍力戰,吐蕃軍退,乘勝圍蘭宗堡,不能攻破。日暮,收兵入營,吐蕃軍宵潰。明日,縱兵四掠,焚其族帳而還。
沒有多久,吐蕃人郎阿章叛,拒宋軍。胡宗回派遣王吉率五百騎兵進擊吐蕃軍,全部戰死。宋將魏釗進擊吐蕃軍,也戰敗死亡。胡宗回又遣鈐轄種朴往。詔苗履與種朴過河討盪,辭以兵少,種朴於是陷。種朴知河州,會湟州一公城為吐蕃軍所圍,於是自河北出兵,自己統率救援。有蕃僧二人為邊帥探事者十餘年矣,種朴將行,僧告種朴曰:羌人雖畏旗幟之多,益畏大將之旗鮮明光采者。種朴信其言,別制新旗數百竿,文采甚絢。建旗而出,以蕃僧為嚮導,使夾馬而行。吐蕃軍知種朴來,伏以待。俄行六十里,忽於澗道中有騎百餘成隊而出,種朴甚忽之,俄見種朴旗,忽賓士直衝種朴軍,至旗下以槍刺種朴,即死,以馬負其屍去,宋軍於是潰亂。
宋軍遭遇埋伏,首尾不相應,吐蕃軍乘勝追北。宋軍還遇隘,壅迮不得行。宋將王舜臣善射,以弓卦臂,獨立敗軍後。吐蕃軍來了一萬騎兵,有七人介馬而先。王舜臣引弓三發,射殺三人,全部中面,剩下四人反走,矢貫穿其背。一萬騎兵莫敢前,王舜臣因得整眾。須臾,吐蕃軍復來。王舜臣自申及酉,抽矢千餘發,無虛者。指裂,血流至肘。薄暮,才得逾隘。苗履、姚雄不能救,趙吉、王舜臣突圍而出,轉戰百里,宋兵獲免十之二三。
王贍派遣李忠、郭勝率騎兵進擊吐蕃軍,不利,又派遣李忠、高永年等進擊吐蕃軍,打敗了它。
(三)開拓西南
熙寧初,湖北提點刑獄趙鼎,上書說峽州峒首苛刻盤削百姓沒有節制,蠻部眾人都想歸中原;辰州一名百姓張翹也上書說南北江的利害。當時宋神宗與王安石正想用兵以威懾四方民族,於是在熙寧五年七月,派遣章惇任察方荊湖北路,經制蠻事。
十一月,章惇就招降梅山峒蠻蘇氏。梅山過去與中原不通,他的地域東與潭州相接,南與邵州相接,西接辰州,北接鼎灃。
章惇招降了他們。登記他們的百姓共一萬四千八百戶,土地二十六萬四百餘畝,都為他們定了稅額,每年交一次。修築武陽、開峽兩個城,設定安化縣,就是長沙府的安化縣與寶慶府的新化縣。
熙寧六年十月,南江的向永晤、舒光銀,各自獻出土地投降章惇。只有田氏有勇猛的人,非常不好馴服。章惇進兵懿州、南江州峒,都加以平定,於是設定沅州,將懿州新城作為治所。
誠徽州的楊光富,也率領他的族姓二十三州峒歸附,於是設定誠州。沅州就是沅州府,誠州就是靖州,而徽州就是靖州屬下的綏寧縣。
熙寧九年正月,章惇又招降下溪的彭師晏。這之前,彭氏世代住在五溪,自封刺史,沿襲幾代,朝廷都不敢過問。
章惇平定了江南,彭師晏恐懼,章惇招降了他。屬於他的二十州都歸入宋的版圖,就是辰州府。於是下詔修築下溪城,賜名為會溪,在那裡駐紮軍隊,屬於辰州,使他們和漢民一樣繳納租賦。
章惇做制蠻事這一職務,三年多,所招降的大酋長有十幾個,地域有四十多個州,現在的四個府。章惇又從廣西融州開通道路,到達誠州府,增設當江等堡。融州就是柳州府融縣。
元祐初,傅堯俞、王岩叟請求將熙寧間所置新州全部廢除。因為蠻人已經習慣風俗很久,不便都廢除,於是廢除誠州而留下沅州,所開通的道路,所設定的砦堡,都毀壞了。從這時五溪郡縣,就放棄不再過問了。
鞏固邊防
章楶說:若得橫山、天都亦非常不世之功也。朝廷出師,常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既無水草,又無人煙,未及見敵,我師已困矣。
西人之來,雖已涉沙磧,乃在其境內,每天橫山聚兵就糧,因以犯塞,稍入吾境,必有所獲,此西人所以常獲利。今天都、橫山盡為我有,則遂以沙漠為界,彼無聚兵就糧之地,其欲犯塞難矣。
西安建州,包括天都,自天都至秦州甘谷城,南北一直五百里,幅員殆千餘里。涇原進據天都,熙河自汝遮建城寨至會州,故兩路邊面相通接,而秦州遂為腹裏。
諸路所築,凡四十餘壘。皆曰未論諸路,只天都與熙河邊面相接,所包括幅員蓋千里,河東、鄜延、環慶邊面亦各相通。
改進軍械
章惇判軍器監期間,注意改進兵器的生產,號召吏民獻器械技藝,使北宋的武器日趨精良。章惇與沈括一起管理軍器監,受命討論兵車制度,研究出新式戰車,神宗很高興,在延和殿親自考查,藏於武庫。

經濟

章惇廣泛設定博易場。在梅山,章惇“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植稻輸緡錢”;在沅州,章惇實行屯田,鼓勵外地民遷入蠻地經營田土,如“分道路甚至地里遠近並附入州縣圖籍。令縣邑城寨,常切開廣,於新城地買官田,及許庶民置田。”調配土地的情勢為,“峒丁皆計口給田,多寡闊狹,疆畔井台,擅鬻者有禁,私易者有罰。”不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得到官田的峒丁,“每丁歲納三斗三升,謂之身丁米。” 隨著“給牛貸種使開墾,植桑種稻輸緡錢”政策的推動和大量漢民的遷入,山區耕地面積大幅上升,山地稻作農業得到很大發展。使這些地區原始的刀耕火種經濟走上了以牛耕農業為基礎的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道路。

文化

章惇廢除進士學習詩賦,專門研究二經。蘇軾說:“章子厚(章惇)曾說想恢復以詩賦取士,等到後來作了宰相,被蔡卞挾持,而不能明了裕陵(神宗)的志向。”

藝術造詣

書法
章惇對自己的書法相當自負,自謂“墨禪”。
黃伯思評論章惇的書法說:“近百年來,書法家中惟有章惇能表達筆意,雖然精巧方面不如唐人,但筆勢上超過了唐人,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暮年愈妙,神采像王羲之。”
元朝陶宗儀在《書史會要》中評價道:“作書意象高古,莫年一以魏晉諸賢為則,此其正書,殊類王逸少(王羲之)。”
明朝趙順《石墨鐫華》云:“章子厚《草堂寺題記》用臥筆,間作渴筆遊絲法,亦遒勁。”
章惇存世書跡有《草堂寺題記》石刻、《會稽尊候帖》,其《會稽尊候帖》被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個人作品

體裁作品名稱
詩歌
《紫閣》《清明日赴玉津園宴》《游虎丘次韻》《和蒲宗孟游虎丘因書錢塘舊遊》《句》《栽桐竹》《題李邦直蒙江初雪圖》《樓觀》
古文
《章子厚內制集》《元符敕令格式》《熙寧新定孝贈式》《熙寧新定服飾》《熙寧新定皇帝錄令》《司農寺敕》《式》《熙寧將官敕》《導洛通汴記》《章申元九事》
書法
《草堂寺題記》《會稽尊侯貼》

人物評價

總評

王夫之的評價:①章惇是功是過,清清楚楚,胡人為什麼喜歡說他的不好,卻從來不反思呢?你若以大義討論,那么他的功不僅這而已。章惇故意遇到皇帝製造事端用來邀功,真心不夠到這裡。已經做完事情,因為他有功;既然有功,終究不可以成為罪。直到今天,他所建的州縣,存在的仍然在眼裡。他沿著設立,好像城步、天柱的許多城市繁密如棋子似地分布,看在眼裡。但是他沒有獲得評定,異族侵略郡邑,也可以看到。誰安誰危,誰治誰亂,誰得誰失;徵求許多事情,問許多思想,為什麼遮蓋呢?說他是個小人,那么功也是罪,是也是非,自古都是公正的議論,不能剝奪。他的功多,品行正直,仁愛非常大啊。②章惇經制湖北蠻夷,揣摩神宗用兵的想法而希望得到功賞,應被天下所反對,然而灃、沅、辰、靖這些地方,蠻人不再攪擾內地,而安化、靖州等州縣,至今都是文治之地,和湖北湖南的其他縣唇齒相依,他的功績可以埋沒嗎?章惇的事還沒有做完,而麻陽以西,沅漵以南,苗人不再收斂,至今還是禍患。住近蠻人的百姓,性命妻子,牛馬糧食,都不能自保,那么章惇是有功還是有罪,就已經很明顯了。為什麼喜歡去找別人的錯誤,而自己不去反思呢?如果用大義來說,那他的功績就不僅在此了。
梁啓超的評價:《宋史》章惇的傳中所講大概就是這樣。以此來看,足可以讓他是奸臣嗎?就拿他不肯把官位給自己的親友一件事來說,他潔身自好的品格已經可以影響世俗了。哲宗死後與太后爭論要立的人,最終也因此被貶出以至於死去。即使他主張所立的簡王和申王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的人,像徽宗這樣荒淫無道的國君,最終使宋滅亡,這是世世代代人們所共同看到了。怎么知道不是章惇平時觀察他這個人不適合做國家的君主而故意阻攔呢?即使不是這樣,也不足以加罪給章惇。如果認為紹述在熙豐年間為奸,那么也是以奸上加奸罷了。最為世人所詆毀的,莫如驅逐元祐大臣和請求廢宣仁太后這兩件事。請求廢除太后確實有罪,說到驅逐流放元祐的那些大臣,則又是以元祐間的大臣用來對待熙豐的方法來做的。如果元祐的那些人做的對,那章惇做的也對;如果章惇做的不對,那么元祐間的人所做也不對。議論者肯定要說:元祐的那些人是君子,所以可以驅逐小人;章惇是小人,所以不可以驅逐君子。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君子和小人是怎么來區分的?如果按私德來論,章惇的耿直,恐怕是元祐間的那些賢人比起來也是有愧的;如果按政見來論,我沒有聽說有用政見來判別君子和小人的。攻擊新法的人既然可以把奉行新法的人認作小人,那么奉行新法的人也可以指責攻擊新法的人為小人,他們之間能差多少呢?

歷代評價

兩宋
王禮:章子厚以仕宦顯其隱德,弗耀可師仰者,具於景行。
王安石:①有機略,勝王韶。②章子厚才極高。
時人:承天一柱,判斷山河。
魏泰:骨氣清粹,真神仙中人。
曾布:蔡卞最陰巧,而章惇輕率。
蔡絛:章丞相惇性豪邁,頗傲物。
趙煦:①章惇器博而用遠,寶茂而聲宏。②內有論道經邦之實,外有開疆復宇之休,無壅爰及叩關之請,坐臻偃革之期疇成効於一時。③器博以大,志剛而明,才之所施,則酬酢萬變而無窮,學之所造,則貫通百家而不惑,蚤席華問,寖登近班,自結聖神之知,薦登丞弼之地,佑我昭考,格於丕平,肆予纘服之初,身任受遺之託,定策社稷,底寧邦家,方政令出於簾幄,權柄歸於廊廟,善政良法,多所紛更,正色危言,不憚強御,十年去國,一德保躬,雖風波並起乎畏途,而金石不渝於素履。
邵雍:天下聰明過人唯程頤,其次則章惇。
蘇軾:子厚奇偉絕世,自是一代異人,至於功名將相,乃其餘事。
趙頊:卿以舊輔,填撫北陲緬,懷俊能入議,幾政令訓迪,有位服於官,成倡予猷為良,在近弼宜副延矚,亟覲闕庭。
岳珂:①公才偉矣,而用之者背馳,使英邁之姿與翰墨俱郁,悲夫!欲後之世因其跡而識其人猶不可勿錄也。②張無盡嘗謂公奇男子,夢中劇談若或見之矧予於,手跡之遺,猶足以覿,百年之風姿,仕系於時才高用,違覽者未嘗不三嘆息於斯。
邵伯溫:內翰、忠宣、子厚雖賢否不同,皆聰明曉吏治,兼知南北風俗,其所論甚公,各不私於所主。
孫覿:雄俊魁磊,豪傑偉異之人出,於是宰相郇公、申公、樞密秦公仍世為將相,高牙巨轂,尊顯三朝。
韋驤:惟相公濟時碩德,命世巨賢,熙載猶稷契之功,致主以唐堯之道學,探聖微而充之以正勛,著王室而守之以謙鈞。
李綱:方子厚當軸,士大夫喜詆訶其失,然自今觀之,愛惜名器,堅守法度,諸子雖擢第,仕不過筦庫州縣,豈不賢哉?語曰:善人,我與子厚亦云。
趙佶:章惇弼亮三世,勸勞百為,上以贊乎天工,下以定乎國是,廟堂鯁議操守一心,帷幄深籌,決勝千里,當昔受遺之際,綏定我家逮居述,事之時,克篤先烈,茲繼猶於津渙方,宏濟於囏難。
王鞏:章子厚為蘇子瞻辯此心惟有蟄龍知詩意雲龍者非獨人君,人臣皆可以言龍也,此語足以為蘇子辯誣,遠小人之謗,釋人君之惑。此事猶可見章子厚亦非僅行險心狠之小人,與蘇子尚有故交在也。
李新:相公質文全粹,聲實保和,道觀昭曠之原化,執慘舒之柄大熙,庶績以為百工師,時顯諸仁,所謂萬世利臻,符瑞之眾至懋功德以兼隆式,丁亞歲之辰,宜受王明之福。
蘇轍:左僕射蔡確,憸佞刻深,以獄吏進。右僕射韓縝,識闇性暴,才疏行污。樞密使章惇,雖有應務之才,而其為人難以獨任。門下侍郎司馬光,尚書左丞呂公著,雖有憂國之志,而才不逮心。至若張璪、李清臣、安燾,皆斗筲之人。
劉弇:自有生民以來,天下未嘗無宰相居焉者,幾何人成就之者,幾何時計其大,不計其細,問其人,不問其取,充位而已,一日得志,澤朝下而暮滲漉,變天閎之民,為期頤耊艾,至不旋踵宰相,事業大率如此,皐夔稷契之稱,美於典謨也,自是開闢中,一時稀闊盛事。
常安民:以大臣為紹述之說,實假其名以報復私怨,一時朋附之流從而和之,遂至已甚。故凡勸陛下紹述者,皆欲託先帝以行奸謀,他事難惑聖睿,若聞先帝則易為感動,故欲快私讎陷良善者,須假此以移陛下心意。至引王鳳亂漢,林甫亂唐,以比惇擅作威福。
留正:章惇、蔡卞、張商英之徒,既謫貶范純仁以下三十餘人,又追貶司馬光、呂公著一十餘人,竄呂大防、劉摯、梁燾,皆已致之死地而欲盡殺元祐諸賢。既廢孟後,且又欲追廢宣仁,章惇之罪,可勝誅哉。
龔夬:昔日丁謂當國,號為恣睢,然不過陷一寇準而已,及至於惇,而故老、元輔、侍從、台省之臣,凡天下之所謂賢者,一日之間,布滿嶺海,自有宋以來,未之聞也。當是時,惇之威勢震于海內,此陛下所親見。蓋其立造不根之語,文致悖逆之罪,是以人人危懼,莫能自保,俾其朽骨銜冤於地下,子孫禁錮於炎荒,忠臣義士,憤悶而不敢言,海內之人,得以歸怨先帝,其罪如此。
崔鶠:光忠信直諒,聞於華夷,雖古名臣,未能遠過,而謂之奸,是欺天下也。至如惇狙詐兇險,天下士大夫呼曰惇賊。貴極宰相,人所具瞻,以名呼之,又指為賊,豈非以其孤負主恩,玩竊國柄,忠臣痛憤,義士不服,故賊而名之,指其實而號之以賊邪。京師語曰大惇小惇,殃及子孫,謂惇與御史中丞安惇也。小人譬之蝮蠍,其凶忍害人,根乎天性,隨遇必發。天下無事,不過賊陷忠良,破碎善類。至緩急危疑之際,必有反覆賣國、跋扈不臣之心。
陳瓘:章惇獨掌政柄,首尾七年,隨其喜怒,恣作威福,助尊私史,則至於薄神宗,矜伐己功,則至於累宣仁。樂於用兵,大開邊隙,陝西之民怨矣,而進築不已,內府之財竭矣,而輦運不休,忘祖宗積累之艱,輕朝廷根本之地,謂人之怨怒為當爾,謂天之譴戒為流俗。殺張天悅之徒以箝眾口,廣鄒浩之獄以絕言路,天下震駭,人多自危。賴宗廟之靈,不廷不虞之變幸未發爾。哲宗一於委任,何負於惇,惇負哲宗,乃至於此。雖陰謀密計發於蔡卞,而力行果斷,惇實主之。用春秋誅惡之法,則罪卞可也,任扶危持顛之責,則非惇而誰。
豐稷等:①昔在相位,變亂名實,顛倒是非,拔擢群小,布列中外,陰邪慘酷,更相唱和,流毒四方,感動天變。伏遇大明繼照,群陰廓開,俊傑勷征,奸回竄伏。②章惇當國七年,竊持威柄,禍及天下,勇於害賢,敢於殺人,臨大變,訂大事,包藏陰謀,發為異議。陛下尚優容之乎,祖宗怒惇久矣,今付陛下震之,上帝怒惇久矣,今命陛下誅之,陛下何憚而不果邪。
李清臣:章惇為相,朝廷屬以政事為之,不置次輔,而惇不念體國,其所以開導上聽者,莫非忮忍殺伐之事以己之平日仇怨,或託謗訕宗廟,或稱謀危上躬,竄逐南方,投之死地。故貶人及骨肉死者不得歸葬,存者悉為囚徒。又因編類章疏,看詳訴理,受禍者一千餘家。自古奸臣,少惇比者,今既罷去,尚以特進守藩,天下人心鬱抑不快,盍加誅殛,以慰民望。
元朝
脫脫等:章惇敏識加人數等,窮凶稔惡。
明清
李贄:惇性剛狠,膽麄才贍,以眾人攻擊不得伸其氣,輒爾乘時報復,使有聖主賢相愛而用之,亦足建功定國,非邢恕、蔡確比也。
張燧:章惇曾開梅山,有詩一篇,專誦其利,而濟北晁無咎賦詩,則言不必開,蓋因章惇小人專其事,為清議所不與耳。然梅山地為今長沙府之安化縣五寨,自熙寧至今,永無蠻獠之患。則惇之此舉,不為無當也。不然,長沙之害,豈減於廣西之瑤僮哉。
王夫之:迨及白馬之禍,凡錦衣珂馬、傳觴挾妓之習,熸焉銷盡。繼以五代之凋殘,延及有宋,羶風已息。故雖有病國之臣,不但王介甫之清介自矜,務遠金銀之氣;即如王欽若、丁謂、呂夷甫、章惇、邢恕之奸,亦終不若李林甫、元載、王涯之狼藉,且不若姚崇、張說、韋皋、李德裕之豪華;其或毒民而病國者,又但以名位爭衡,而非寵賂官邪之害。此風氣之一變也。
李慈銘:溫公、荊公皆早貴,未歷州縣,故狃於一偏,章子厚雖賢否不同,而性聰明,深知吏事,故於溫公改役法時,言往日行免役法以行之太驟,故多弊,今日改法,宜詳酌而緩行之,庶幾無弊,而溫公不聽,此則萬世之公言也。

軼事典故

年少輕狂

章惇與蘇軾關係非常好。一天,章惇坦腹躺在床上,剛好蘇軾從外面回來,章惇摸著肚子問蘇軾:“你說這裡面有什麼東西。”蘇軾說:“都是謀反的家族內部事務。”章惇聽罷大笑。

京城遇險

章惇要到東京汴梁去參加進士考試。章惇長得很英俊,風度翩翩。到達京城的當天晚上,閒來無事,章惇便一個人在街上閒遊,忽然看見好幾頂富麗堂皇的轎子,隨從和侍衛穿的也很漂亮,最後一頂轎子裡有個婦人,長得很漂亮,轎子裡的女人總是盯著章惇看,挑逗章惇,章惇不知不覺地一直跟著轎子。
婦女向章惇招手,讓章惇坐進轎子,兩人在轎子裡一起坐著,被抬到了一座豪門裡,那個婦女讓章惇扮作隨從,混了進去。大院很豪華氣派,但似乎沒有人居住。
當晚,章惇就和婦人睡在一起了。這位婦女不但自己服侍章惇,還介紹了很多和她一樣的美貌女子和章惇縱情淫樂。這些婦女都長得很漂亮,章惇問他們的情況,婦女都不告訴他。
婦女們折騰完後,於是用鎖把章惇鎖在屋子裡,不讓他出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把章惇折騰的精疲力竭,這時候,章惇才感到害怕了。
後來,一位歲數較大的姬妾問章惇,你怎么來這裡了呢?我們主人雖然有很多妻子,但都不能生孩子 ,所以,主人才允許她們勾搭年輕英俊的男人,和主人的小妾們同房,指望能懷上孕,但是日子久了則會斃命,已經死了好幾個人。
章惇很害怕,問這個歲數較大的姬妾,怎么才能逃脫。這位婦女說,看你的長相,不是庸碌無為的人,一定能夠解脫,主人明天一早上朝,你穿我的衣服出去,出去後,不用鎖門,到五更的時候,我給換套男僕的衣服,你混在僕人中間出去,就不會有危險了,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否則你就大禍臨頭。章惇按照她的計策,逃了出去。
後來章惇顯貴,才把這件事說了出來,雖然查到了這家主人姓名,但是不想說出來讓別人知道。

臨險書壁

蘇軾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惇為商州令,一起擔任考官,主持考試的劉原父認為他們都是國家中才能最優秀的人才,十分尊敬他們。章惇與蘇軾相處融洽,非常快樂,一起遊玩南山諸寺,寺有怪物害人,人們不敢住宿。章惇住下後,怪物不敢出來。
到達仙遊潭,下臨絕壁萬仞,岸很狹窄,橫木架橋。章惇推蘇軾過潭書壁,蘇軾不敢過去。章惇平步而過,用索掛著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用漆墨濡筆大書石壁說:“章惇、蘇軾來游。”蘇軾撫摸章惇的背說:“您一定能殺人。”章惇說:“為什麼啊?”蘇軾說:“能夠自己拚命的人,能殺人啊。”章惇大笑。

擊石震虎

章惇為商州推官,蘇軾為鳳翔幕僉,在山寺里喝酒。聽聞報告有老虎,二人酒狂,勒馬同往觀看。離老虎還有數十步,馬受驚不敢往前。蘇軾說:“馬都這個樣子了,來乾什麼?”於是轉頭。章惇獨自鞭馬向前去,說:“我自然有道理。”已經接近,取銅沙羅,在石頭上攧響,老虎隨即受驚逃跑。回去對蘇軾說:你一定不如我。

反駁王珪

在“烏台詩案”中,蘇軾被捕下獄,宰相王珪說:“蘇軾對於陛下有不臣之意。”宋神宗改容說:“蘇軾的確有罪,但對我還不敢這樣吧?你怎么知道的。” 王珪說:“有蘇軾的詩為證。他曾作《》詩:根至九泉無曲處,歲寒唯有蟄龍知。龍本在天上飛,蘇軾卻要求地下的蟄龍,還要在九泉之下去求,這不是詛咒陛下,要造反嗎?”
章惇說:“龍並非專指人君,大臣也可以被稱為龍。”神宗說:“諸葛孔明被人稱作‘臥龍’,東漢潁川有‘荀氏八龍’,難道他們都是人君嗎?對於詩人的作品,怎么能這樣議論?他自己詠嘆檜樹,與我有什麼相關呢?”因為章惇等人的搭救,神宗僅對蘇軾做較輕的處分。
退朝之後,章惇對王珪說:“相公為什麼要這樣?想夷滅蘇氏一族嗎?” 王珪說:“這是舒亶說的。”章惇譏諷說:“舒亶的口水也可以吃嗎?”

士不可辱

宋神宗在陝西用兵失利,下令處死一個漕官。第二日,宰相蔡確奏事,神宗說:“昨天下令處死某人,現在已經完成了嗎?”蔡確說:“正想上奏。”神宗說:“對這個人有什麼疑問嗎?”蔡確說:“自從祖宗以來,從來沒有殺過文官,我們不願意從陛下開始。”神宗沉默很久之後說:“可以將他刺面發配到偏遠險惡的地方。”
時任門下侍郎的章惇說:“與其這么做,不如殺了他。”神宗說:“為什麼?”章惇說:“士可殺,不可辱。”神宗聲色俱厲,說:“一件快意的事情都不能讓朕做嗎?”章惇說:“這樣的快意,不做也好。”

明察秋毫

章惇為相時,齊州奏稱孫耿鎮的監官私自蓄養官奴,其實是鎮裡富民所養的。一天晚上,遇到了那個惹事的官奴,富民馬上結客,毆打他,官奴傷重逃走,富民暗地遣人,去向州里申訴。
州中上奏監官的罪,請將其依法處置。章惇明察秋毫,將富民斬殺於鎮市中,而監官無罪釋放。

施行舊例

按舊例,翰林學士向執政官奏事時,都身穿公服、腳踏靸鞋坐在官署中,讓屬官告知宰相,宰相親出迎接。但到了北宋中期以後,已經許久沒有施行這個禮節了。章惇任知制誥、直學士院,堅持想行此禮。一天,翰林學士、中書舍人一同向宰相奏事,學士們都踏靸鞋、手執朝笏,只有章惇漫不經心地系鞋。翰林院的舊例已是“十廢七八”,章惇忽然施行此禮,眾人都大為驚訝。尤其以御史中丞鄧綰攻擊章惇最為激烈,不久後章惇就被罷去直學士院之職。系鞋的禮儀,從此之後便廢棄不用。

親屬成員

家世

四世祖:章及,康州刺史。
五世祖:章修,福州軍事判官。
六世祖:章仔鈞,武寧郡開國伯,北宋年間,追封琅琊王。
高祖:章仁徹,檢校工部侍郎、建州節度推官,官至參知政事、尚書右僕射、觀文殿學士。
曾祖:章文炎,太師、楚國公。北宋年間,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少保、太子太師。
祖父:章佺,進士,大理寺丞,拜太師、冀國公。北宋年間,贈工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太保、太尉。
族父:章得象,官至宰相,京兆郡公。北宋年間,贈太尉兼侍中。
父親:章俞,進士,蘇州吳縣主簿,職方郎中,太常少卿,銀青光祿大夫。北宋年間,贈太師、陳國公。

同輩

弟弟:章愷,承奉郎,潁州沈邱縣主簿,北宋年間,贈奉政大夫。
族兄:章楶,北宋名將,北宋年間,贈右銀青光祿大夫、太師、秦國公。
妻子:張氏。
章孚、章會、章閱、章慶、章崧、章棠、章恢、章忱、章慥、章珪、章局、章弼、章淳、章華、章達、章怡、章革、章惲。

兒子

長子:章擇,進士,奉議大夫。
次子:章持,進士第十名,承奉郎。
三子:章授,進士,通奉大夫。
四子:章援,進士第五名,朝散大夫、校書郎,曾為父刺血上書,北宋年間,贈金紫光祿大夫。

旁系

章抃:主簿。
章振:朝議大夫、通判。
章揆:宣議郎。
章擴:承德郎。
章衡:嘉佑二年狀元。
章縡、章綜、章綡、章綰、章綖、章縯、章縝,皆為蔡京傾覆。

孫輩

孫子:章佃、章依、章仿、章儋、章倧、章侁、章俲、章僅、章億、章傑。
曾孫:三十八人。

史料記載

作者篇目
脫脫等
《宋史.卷四百七十一.列傳第二百三十》
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
畢沅
《續資治通鑑》
《辯誣論》

後世遺蹟

滄浪亭

在郡學之南,積水彌數十畝傍有小山,高下曲折,與水相縈帶,《石林詩話》以為錢氏時廣陵王元璙池館,或雲其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佑所作,既積土為山,因以瀦水。
慶曆間,蘇舜欽子美得之,傍水作亭,曰滄浪。歐陽文忠公詩云: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買四萬錢。滄浪之名始。
子美死後屢易主,後為章申公家所有,廣其故地為大閣,又為堂山上亭,北跨水有名洞山者,章氏並得之,既除地發其下,皆嵌空大石人,以為廣陵王時所藏益,以增累其隙兩山相對,遂為一時雄觀。
紹興間,韓世忠統兵過吳,脅奪之,章氏獻園,百口一朝駭散。

章惇墓

北宋宰相章惇的墓,位於浙江省長興縣九龍山,章惇的父母亦葬於九龍山,章惇的不少後裔也葬於此山,章惇墓屬長興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影視形象

2012年電視劇《蘇東坡》:劉長純飾演章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