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3年

1083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癸亥年(豬年);遼大康九年;北宋元豐六年;西夏大安九年;越南英武昭勝八年;日本永保三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083年
  • 年代:北宋
  • 紀年:元豐六年
  • 在位皇帝:宋神宗趙頊
  • 大事記:宋夏永樂城之戰,宋軍大潰
歷史大事,阿里骨繼位,蒲宗孟知汝州,曾鞏逝世,通鑑記載,

歷史大事

阿里骨繼位

元豐五年(1082)五月,宋神宗下詔冊封西蕃邈川(今青海樂都)大首領董氈為武威郡王,冊封董氈養子阿里骨為肅州團練使董氈大將青宜結鬼章為甘州團練使,其於欺丁為伊州刺史。阿里骨本是于闐人(今新疆和田),並非唃廝囉後裔,其母掌牟瞎遭曾經為董氈妃子,因而董氈把阿里骨當作養子對待,董氈患病後,將內外政事交給阿里骨處理,並非常信賴阿里骨。阿里骨在董氈之妻喬氏面前孝順之極,深得喬氏歡心,阿里骨將此事處理得井井有條,其地位威信也逐漸提高,於是陰謀篡位。董氈本來有一個兒子,名叫欺丁,西夏人。回鶻人曾經將公主許配給他,但欺丁本人向來輕佻,喜歡變易服裝,微服察訪,阿里骨暗少派人將欺丁假作盜賊殺害。次年十一月,董氈死後,阿里骨與喬氏秘不發喪,突然將全族各部首領召集到青唐城(今青海西寧),謊稱董氈遺詔將王位傳給阿里骨。各部首領只好承認既成事實,擁立阿里骨繼承王位。阿里骨繼位後,貢奉宋朝和董氈在世時完全一樣,宋神宗也就承認了阿里骨的地位。

蒲宗孟知汝州

元豐六年(1083)八月,宋神宗召見執政大臣王珪王安禮蒲宗孟等。宋神宗在交談之中流露出朝廷上下缺乏具有真才實學的大臣的感嘆.尚書左丞蒲宗孟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朝廷內外人才均為司馬光的異端邪說所迷惑,成為司馬光一夥的人才了。宋神宗很不高興,談話進入了僵局,雙方都十分尷尬。蒲宗孟甚是恐懼,宋神宗憤憤道;蒲宗孟敢看不起司馬光嗎?自從他辭去樞密副使職務後,司馬光從來未曾上書言事,也不曾向我要求過什麼條件,自從本皇帝即位至今,只有司馬光一人如此高潔。還有一次,宋神宗又與執政大臣談論古今偉人,蒲宗孟盛讚漢代揚雄如何偉大,宋神宗嗤之以鼻。從此以後宋神宗對蒲宗孟就很反感了,想找藉口趕走蒲宗孟。恰在此時,有人告訴宋神宗尚書左右丞蒲宗孟、王安禮違法修繕樞密院辦公的房屋。宋神宗大怒,貶蒲宗孟為汝州(今河南臨汝)知州,工部郎中王克臣、將作少監鐘浚罰銅二十斤,工部郎中范子琦、工部員外郎高遵惠、將作監丞韓玠各罰銅十斤。宰相王珪蔡確嚇得不敢上朝辦公,在家中聽候發落,結果被各罰銅八斤、王安禮罰銅十斤。其後宋神宗派宦官通知王珪等人前去辦公,他們才到中書上朝。

曾鞏逝世

曾鞏(1019—1083)字子固,世稱“南豐先生”,南豐(今屬江西)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進士第,兒童時代的曾鞏,就與兄長曾布一道,勤學苦讀,自幼就表現出良好的天賦。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狀》中稱其“生而警敏,不類童子”,而且記憶力超群,“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 嘉祐二年(1057年),39歲的他才考取了進士,被任命為太平州司法參軍,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編校史館書籍,遷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熙寧二年(1069年)先後在齊、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頗有政聲。元豐三年(1080年),徙知滄州,過京師,神宗召見時,他提出節約為理財之要,頗得神宗賞識,留三班院供事。元豐四年,神宗以其精於史學,委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元豐五年,拜中書舍人。次年卒於江寧府理宗時追謚“文定”。 曾鞏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現並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貢獻在於學術思想和文學事業。

通鑑記載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元豐六年(遼太康九年)
春,正月,丁丑朔,御大慶殿受朝,用新樂。先是帝以朝會儀物敝,當改為,詔合門、御史台詳定朝會儀,更造仗衛、輿輅、冠服,至是始陳於殿。儀鸞司幕屋壞,毀玉輅。
辛巳,遼主如春水。
乙未,詔修周、漢以來陵廟。
乙巳,御崇政殿閱武士。
丙午,封楚三閭大夫屈平為忠潔侯。
二月,丁未朔,夏人圍蘭州,數十萬眾奄至,已據兩關,李浩閉城距守。鈐轄王文顧請擊之,浩曰:“城中騎兵不滿數百,安可戰?”文郁曰:“賊眾我寡,正當折其鋒以安眾心,然後可守。此張遼所以破合肥也。”及夜,集死士七百餘人,縋城而下,持短刃突之,賊驚潰,爭渡河,溺死者甚眾。
丙辰,以夏人犯蘭州,貶李憲為經略安撫都總管。以王文郁為西上合門使,代李浩知蘭州。
甲子,三省言:“御史台六察按官,以二年為一任。欲置簿,各書其糾劾之多寡當否為殿最,歲終條具,取旨升黜,事重者隨事取旨。”從之。
三月,辛卯,夏人寇蘭州,副總管李浩以衛城有功,復隴州團練使
丙申,河東將薛義敗夏人開葭蘆西嶺。
己亥,河東將高永翼敗復人於真卿流部。
夏,四月,丙午朔,遼境大雪,平地丈餘,馬死者十之六七。
辛亥,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知延州種諤卒。諤善馭將士,然殘忍好殺,左右有犯者,立斬之;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敵亦畏其敢戰,故數有功。自熙寧初,諤首興邊事,再舉西伐,皆其始謀,終致永樂之敗,每恨為徐禧、沈括所抑,疽發背而卒。議者謂諤不死,邊事不已。
甲子,禮部郎中林希上《兩朝寶訓》。
李浩敗夏人於巴放溪。
辛未,雨土。
是月,中書舍人曾鞏卒。鞏為文自成一家。少與王安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遂與之異。帝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呂公著嘗言於帝曰:“鞏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故不至大用。
五月,庚寅,以旱慮囚。
夏人寇蘭州,圍九日。甲午,大戰,侍禁韋定死之。
癸卯,詔賜資州孝子支漸粟帛。
是月,遼主如黑嶺。
夏人寇麟州神堂砦,知州訾虎督兵出戰,敗之。詔虎自今毋得輕易出入,恐失利損威以張虜勢,遇有寇邊,止令裨將以兵扞逐。
六月,乙巳朔,詔御史台六察各置御史一員。
癸丑,以禮部尚書黃履為御史中丞。履以大臣多因細故罰金,遂言:“大臣罪在可議,黜之可也,可恕,釋之可也,豈可罰以示辱哉?”時又制侍郎以下不許獨對,履言:“陛下博訪庶政,雖遠外微官,猶令獨對,顧於侍從乃弗得邪?”遂刊其制。御史翟忠言事,有旨詰所自來。履諫曰:“御史以言為職,非有所聞,則無以言。今乃究其自來,則人將懲之,台諫不復有聞矣。”
先是詔大理兼鞫獄所承內降公事,意必傅重;少卿韓晉卿獨持平核實,無所上下,帝知其才,尚書省建,擢刑部郎中。天下大辟請讞,執政或以為煩,將劾不應讞者,晉卿適白事省中,因曰:“聽斷求實,朝廷之心也。今讞而獲戾,後不來矣。”議者或引唐日覆奏,欲令天下庶獄悉從奏決,晉卿曰:“法在天下,而可疑、可矜者上請,此祖宗制也。今四海一家,欲械繫待朝命,恐罪人之死於獄多於伏辜者矣。”朝廷皆從之。
己未,遼主駐散水原。甲子,以耶律阿蘇為契丹行宮都部署,以耶律慎思為北院樞密副使。
庚午,遼主命諸路檢校脫戶罪至死者原之。
閏月,乙亥朔,夏主秉常遣使來貢。永樂之役,夏人亦以是困敝,其西南都統昴星嵬名濟移書涇原劉昌祚,乞通好如初。昌祚以聞,帝諭昌祚答之。及入寇屢敗,國用益竭,乃遣使來貢,上表曰:“臣自歷世以來,貢奉朝廷,無所虧,迨至於近歲,尤甚歡和。不意憸人誣間,朝廷特起大兵,侵奪疆土城砦,因茲構怨,遂致交兵。今乞朝廷示以大義,特還所侵。倘垂開納,別效忠勤。”帝賜詔曰:“比以權強,敢行廢辱,朕令邊臣往問,匿而不報。王師徂征,蓋討有罪。今遣使造庭,辭禮恭順,仍聞國政悉復故常,益用嘉納。已戒邊吏毋輒出兵,爾亦慎守先盟。”
戊寅,詔陝西、河東經略司,其新復城砦徼循,毋出二三里;夏之歲賜悉如其舊,唯乞還侵疆不許。
遼主知庶人浚之冤,悔恨無及,追謚為昭懷太子,以禮改葬玉峰山
丙戌,汴水溢。
丁亥,準布貢於遼。
己丑,遼以知興中府事邢熙年為漢人行宮都部署;以漢人行宮都部署王績為南院樞密副使。
丙申,守司徒、開府儀同三司韓國公富弼卒,諡文忠。
弼年八十,懷不能已,上疏論治道之要曰:“臣聞自古致天下治亂者,不出二端而已:諛佞者進,則人主不聞有過,惟惡是為,所以致亂;讜直者進,則人主日有開益,惟善是從,所以致治。臣自離朝廷,退居林下,間亦仰知時政,大率諛佞者競進,讜直者居外,雖有在朝者,蓋恐觸忤奸邪,亦皆結舌不敢有所開陳。”疏奏,帝謂輔臣曰:“富弼有疏來。”章惇曰:“弼言何事?”帝曰:“言朕左右多小人。”惇曰:“盍令分析孰為小人?”帝曰:“弼三朝老臣,豈可令分析!”王安禮進曰:“弼之言是也。”罷朝,惇咎安禮曰:“右丞對上之言失矣。”安禮曰:“吾儕今日曰‘誠如聖諭’,明日曰‘聖學非臣所及’,安得不謂之小人?”惇無以對。
弼既上疏,又條陳時政之失以待上問,手封以付其子紹庭。及卒,紹庭上之。其略曰:“今日上自輔臣,下及庶士,畏禍圖利,習成弊風,忠詞讜論,無復上達,致陛下聰明蔽塞。天下禍患已成,尚不知警懼改悔,創艾補救,日甚一日,殆將無及。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納說圖治之際,聽受失宜,自謂能拒絕眾人,不使異論得行,然後聖化可運,事功可成。此蓋奸人自謀,利於苟悅,而柄任之臣,欲專權自肆以成己志,遂誤陛下,放斥忠直,進而邪佞,忠言杜絕,諂諛日聞。去歲納邊臣妄議,大舉以討西戎,師徒潰敗,兩路騷然。當舉事之初,執政大臣、台諫、侍從,苟能犯顏極諫,則聖心自回,禍難自息矣。臣不知是時小大之臣,有為陛下力爭其不可者乎?今久戍未解,百姓困窮,豈諱過恥敗不思救禍之時?天地至仁,寧與羌夷校曲直勝負!願歸其侵地,休兵息民。朝廷之事,莫大於用人。夫輔弼之任,論議之職,皆當極天下之選。彼貪寵患失,柔從順媚者,豈可使之?事一出於上,則下莫任其責,小人因得以為奸,事成則下得竊其利,事不成則君獨當其咎,豈上下同心,君臣一德之謂邪?”又曰:“宮闈之臣,委之統制方面,皆非所宜。在外則挾權怙寵,陵轢上下。入侍左右,寵祿既過,則驕怨易啟,勢位相及,猜奪隨至,立黨生禍。”又曰:“興利之臣,虧損國體,為上斂怨。至若為場以停民貸,造舍而蔽舊屋,榷河舟之載,擅路糞之利,急於斂取,道路嗟怨,此非上所以與民之意也。”
弼恭儉好禮,與人言,雖幼賤必盡敬,氣色穆然,不見喜慍。其好善疾惡,蓋出於天性。常言:“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君子不勝,則奉身而退,樂道無悶。小人不勝,則交結構扇,千岐萬轍,必勝而後已;迨其得志,遂肆毒於善良,求天下不亂,不可得也。”弼忠義之性,老而彌篤,家居一紀,斯須未嘗忘朝廷。
江、淮等路發運司歲漕谷六百二十萬,副使蔣之奇領漕事,以是月至京師,入覲。帝問勞備至,賜三品服,且曰:“朕不復除官,漕事一以委卿。”之奇辭謝,因條畫利病三十餘事,多見納用。
秋,七月,乙巳,遼主獵於馬尾山。
乙卯,祔孝惠、孝章、淑德、章懷皇后於廟。
丙辰,孫固引疾求去,遂罷為觀文殿學士、知河陽。以同知樞密院韓縝知樞密院,戶部尚書安燾同知樞密院。
丁巳,遼主謁慶陵。癸亥,禁外官於部內貸取息,及使者館於民家。
八月,己卯,太白晝見。
乙酉,前桐城縣尉周諤上書,詔中書省記姓名。帝日閱匭函,小臣所言利害,無不詳覽如此。
辛卯,蒲宗孟罷。先是宰執同對,帝有無人才之嘆,宗孟曰:“人才半為司馬光邪說所壞。”帝不語,直視宗孟久之。宗孟懼甚,無以為容。帝復曰:“蒲宗孟乃不取司馬光邪?未論別事,其辭樞密副使,朕自即位以來,唯見此一人。它人雖迫之使去,亦不肯矣。”又因泛論古今人物,宗孟盛稱揚雄之賢,帝作色曰:“揚雄劇秦美新,不佳也。”罷朝,王安禮戲宗孟曰:“揚雄為公坐累。”至是御史論其荒於酒色及繕治府舍過制,遂守本官,知汝州
尚書右丞王安禮為尚書左丞吏部尚書李清臣為尚書右丞。
九月,癸卿朔,日有食之。
戊辰,起居郎蔡京言:“舊修起居注官二員,不分左右,故月輪一員修纂。今起居郎、舍人分隸兩省,所以備左右史官,則左當書動,右當書言。乞自今,起居郎、舍人隨左右分記言動。”從之。
己酉,遼主射熊於白石山,加圍場使尼噶為左金吾衛大將軍
辛未,五國部長貢於遼。
壬申,遼主召北南樞密院官議政事。
冬,十月,癸酉朔,夏國主秉常遣使上表,請復修職貢,乞還舊疆。安燾言:“地有非要害者,固宜予之。然虜情無厭,當使知吾宥過而罷兵,不可示以厭兵之意。”帝乃賜秉常詔,言:“地界已令鄜延路移牒宥州施行,其歲賜候地界了日依舊。”
丁丑,遼主謁觀德殿。
己卯,遼南院樞密使劉筠卒。
戊子,封孟軻為鄒國公,以吏部尚書曾孝寬言孟軻未加爵命故也。
壬辰,遼混同郡王耶律伊遜在萊州,私藏兵甲,且謀奔宋;事覺,遼主命縊殺之。
癸巳,會稽郡王世清薨。
庚子,尚書省成。
十一月,癸卯,加上仁宗謚曰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英宗謚曰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神富孝皇帝。甲辰,朝獻景靈宮。乙巳,朝太廟。丙午,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以太祖配,始罷合祭天地。還,御宣稈門,大赦。
遼進封梁王延禧為燕國王,大赦。
以南院宣徽使蕭謨噶為南府宰相,以三司使王經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
甲寅,判河南府潞國公文彥博,以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庚申,幸尚書省,召六曹長貳以下,詢以職事,因誡敕焉。
是月,遼定諸令史、譯史遷敘等級。
十二月,丁亥,遼以邢熙年知南院樞密使事。辛卯,以王言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先是高麗王徽殂,遼命其子三韓國公勛權知國事,至是勛復殂。
是年,遼放進士李君裕等五十一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