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堂鎮

齋堂鎮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位於北京郊區-門頭溝區的西部永定河畔,這裡山高谷狹,溝壑縱橫,東連京城,西通大漠,古往今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有“京西重鎮”之稱;這裡青山綠野,碧水藍天,風景秀麗,氣候怡人,是北京的綠色屏障。

這裡還是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歷史悠遠,資源豐富的齋堂古鎮,是門頭溝西部山區的發展中心。諸多人類文明在這裡交匯、融合,人稱“京西歷史文化古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齋堂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北京市門頭溝區
  • 下轄地區:黃嶺西村、雙石頭村、爨底下村、沿河城村、東胡林村
  • 政府駐地:東齋堂村
  • 電話區號:010
  • 郵政區碼:102309
  • 地理位置:北京城區正西偏南
  • 面積:392.4平方公里
  • 人口:17089
  • 方言:齋堂話(明代北京古方言)
  • 氣候條件: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降水,冬季寒冷乾燥
  • 著名景點:東胡林人遺址、雙龍峽、爨底下村、沿河城與敵台、靈水舉人村
  • 火車站:沿河城東站、沿河城西站
  • 河流:永定河、清水河
基本概述,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經濟發展,歷史古蹟,土特產品,旅遊概述,紅色旅遊,自然地理,旅遊發展,古村旅遊,爨底下村,東胡林人遺址,周邊景點,野三坡,黃草梁,雙龍峽,靈山風景區,

基本概述

齋堂鎮為北京市門頭溝區轄鎮,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西部深山區,鎮政府駐地東齋堂村。該鎮東南距區政府駐地30多公里,東北與雁翅鎮相接,北部與河北省懷來縣毗鄰。西部是清水鎮,南部與房山區大安山鄉接壤,東南部與大台辦事處相連。
下轄2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面積為392.4平方公里,略呈長方形,共 7786戶,1708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708人。
齋堂鎮轄1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小城鎮社區居委會、西齋堂村、東齋堂村、馬欄村、火村、高鋪村、青龍澗村、黃嶺西村、雙石頭村、爨底下村、柏峪村、牛戰村、白虎頭村、新興村、向陽口村、沿河城村、王龍口村、沿河口村龍門口村、林子台村、西胡林村東胡林村、軍響村、桑峪村、靈水村、法城村、楊家村張家村呂家村楊家峪村)。門頭溝齋堂鎮是個距京100公里的山區古鎮,有13個村莊較完整地保留著明清時期風貌。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

行政區劃

齋堂鎮原轄3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西齋堂居委會、東齋堂居委會、角樓居委會、西齋堂村、東齋堂村、馬欄村、火村、高鋪村、青龍澗村、黃嶺西村、雙石頭村、爨底下村、柏峪村、牛站村、白虎頭村、新興村、向陽口村、沿河城村、王龍口村、沿河口村、龍門口村、林字台村、西胡林村、東胡林村、軍響村、桑峪村、靈水村、法城村、楊家村、張家村、呂家村、楊家峪村)。
齋堂鎮齋堂鎮

歷史沿革

齋堂鎮是一座美麗的古山城。古樸的原野養育著深沉、古老的文化,這裡的山峰、河流、古村、寺廟,每一塊土地都有著獨特迷人的風采,有著奇特動人的傳說。
給人以甜蜜、壯美和希望,春山如笑,夏水如妝,秋色如錦,冬日如夢——在現代化的腳步中,齋堂鎮日日奏響著一支靜澀、渾厚、高遠的交響曲,呼喚著遠方的客人。
齋堂古鎮齋堂古鎮
齋堂古稱“靈桂川”。齋堂村原是唐代古剎靈岳寺供僧侶和香客吃齋的地方,因而得名齋堂。此地成村及建成後,仍一直沿用此名。齋堂鎮依山控河,是北京西上塞外的交通要道,
古代為兵家必爭之地。元代在這裡修建了要塞天津關;明代修建了沿河城和齋堂兩座戊守城池,以及12座敵台和隨山起伏的內長城;清代齊家莊巡檢司遷至齋堂城,沿河城設四品都司駐防,使齋堂鎮成為當時京西山區的政治和軍事中心。
齋堂鎮境內文物古蹟眾多,象美麗發光的珍珠散布在鎮域內的各個村落。全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京西靈水舉人村東胡林人遺址和眾多文物古蹟讓齋堂具有了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齋堂鎮是西部地區的中心,地域廣闊,地形複雜,資源豐富,被稱為:“京西重鎮”。永定河、清水河穿境而過,109國道貫穿全境。全鎮大多是山地淋溶褐土,植被有楊、柳、櫟、榆、桑等林木和荊條、秀線菊等灌叢。人工植被有松、柏、蘋果、核桃、杏等。
氣候屬溫帶季風型,氣溫低而多變,多風沙,夏季最高氣溫在37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無霜期170天。

經濟發展

該鎮有鎮辦企業20個,村辦企業56個,煤炭產業曾經是齋堂的主導產業,也促進了齋堂各項事業的發展,隨著國務院關井壓產政策的實施和煤炭資源的枯竭,該鎮及時調整了產業結構,確定了以綜合開發、旅遊為經濟的發展的重點,培養一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

歷史古蹟

齋堂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其中"東胡林人"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寒嶺關城、靈水村龍王廟戲台及"柏抱榆"、"柏抱桑"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唐朝的靈岳寺、明清古居山莊、沿河城敵台、土城門更是遠近聞名。後桑峪天主教堂是北京郊區建立最早,規模較大的一座教堂。

土特產品

火村紅杏 
京西齋堂鎮火村台上的大紅杏,為光緒年間從山西引進。栽培中灌以山泉水,施以農家肥,科學剪枝,果樹健壯,適量疏果,合理負載。單果重量達35—40克。果形端正,色澤鮮艷,酸甜適宜,屬水果中佳品。火村紅杏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火村,現已開發紅杏基地1000畝,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火村紅杏因原產於門頭溝區齋堂鎮火村而得名。該品種生長旺盛,抗逆性強,栽培容易。
杏果圓形,色澤鮮艷。果個整齊,平均單果重32—40克果實肉細多汁,纖維少,酸甜適口,香氣濃郁,風味極佳。紅杏採摘最佳時間在6月20日~7月15日
紅杏基地緊鄰雙龍峽景區,可坐小火車進峽谷,觀爆布(落差30米)、聆聽高山流水、划船垂釣、滑草滑沙、回歸自然放鬆心情。)娛樂項目有:划船、劃草、劃沙、騎馬、騎驢、山地機車等。)
大棗 
大棗,果肉肥厚,色美味甜,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尤以糖類和維生素C含量高,在鮮棗中含糖類達20—36%,在乾棗中含糖類高達50—80%。至於維生素C,每百克鮮棗內含300—600毫克之多,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因此大棗歷來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失眠、貧血等病人都很有益,亦是護膚美顏的佳食。
養血美顏每日吃大棗三次,每次10枚,有養血美顏功效。大棗配銀耳燉食或煮粥食用,效果更佳。這也是由於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鐵等礦物質,能促進造血,防治貧血,使膚色紅潤。加之大棗中豐富的維生素C、P和環-磷酸腺苷能促進皮膚細胞代謝,使皮膚白皙細膩,防止色素沉著,達到護膚美顏效果。
蘋果 
北京九龍頭農場位於京西門頭溝區西部深山區齋堂鎮境內的九龍頭山地,距北京市區80公里,全場面積5000畝,海拔450米,山緩土厚,年平均降水量600-700毫米,平均氣溫7-14度,尤其是進入九月份以後,晝夜溫差大,為果樹生產、發育、培育特色果品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北京九龍頭農場在果樹管理上堅持科技為先導,現在北京九龍頭農場有果樹專業技術人員10名,聘有高級農藝師作技術顧問,普通職員80%以上持有綠色證書。在土壤改良上,堅持採用農家肥,果樹定果後採用套袋技術,一是可提高果實品質,二是提高果實好果率和耐貯性,三是防止果面污染,四是可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採用反光膜技術,使蘋果著色均勻,色澤鮮亮,誘人食慾,現北京九龍頭農場一級果單果重0.4-0.5公斤,特級果單果在0.5公斤以上,且清脆甘甜,果汁豐富、上口,是饋贈親友,家庭食用的優質綠色食品且經濟實惠。

旅遊概述

齋堂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其中“東胡林人”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寒嶺關城、靈水村龍王廟戲台及“柏抱榆”、“柏抱桑”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唐朝的靈岳寺、明清古居山莊、沿河城敵台、土城門更是遠近聞名。後桑峪天主教堂是北京郊區建立最早,規模較大的一座教堂。為了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充分利用好旅遊資源,齋堂鎮正在大力開展旅遊事業。成立齋堂旅遊公司,並推出“品味古鎮齋堂,打造七色山城”的七色旅遊項目。“七色”分別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為主題的赤色旅遊;以代表皇權的長城、關隘為主題的橙色旅遊;以觀賞黃草梁為主的黃色旅遊;以品嘗野兔、小河魚等綠色食品為主的綠色旅遊;以青堂黛瓦的爨底下和京西靈水村為主的青色旅遊;由永定河、清水河藍色水帶引出的藍色旅遊和以當地地質礦藏紫石為旅遊資源推出的紫色旅遊。
齋堂鎮以旅遊業作為帶領地區民眾致富的切入點。通過對老景區的科學化、規範化管理,與新景點的開發,形成旅遊網路,逐步成為全區的旅遊中心,激活旅遊消費市場,帶動齋堂鎮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

紅色旅遊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座落在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一所普通的兩進四合院內,該館落成於1997年7月7日,是我國第一個農民發起舉辦的村級革命題材陳列館,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市首批命名的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北京市註冊的唯一一個村級博物館。挺進軍司令部是當時平西抗日鬥爭的軍事指揮中心。陳列展覽,用大量的實物和歷史圖片資料表現了我黨領導下的冀熱察挺進軍,在老一代共和國軍事將領肖克等將軍的帶領下,充分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武裝鬥爭,建立平西抗日根據地,實現“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戰略意圖,打擊日本侵略者的生動歷史畫卷;同時也展示了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積極支前、英勇鬥爭、送子參軍、奮勇殺敵,拋頭顱、灑熱血,不惜任何犧牲,配合挺進軍進行游擊戰、破襲戰地雷戰、伏擊殲滅戰的史實。
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陳列館
宛平縣八年抗戰烈士紀念碑 
1946年7月7日,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為了紀念宛平抗戰烈士,在齋堂村修建了抗戰烈士紀念碑,是北京市最早修建的抗戰紀念碑,她不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市級德育教育基地。
宛平縣八年抗戰烈士紀念碑宛平縣八年抗戰烈士紀念碑
碑樓方形重檐四角攢尖式,頂部須彌座上飾黃色寶珠,南側一層檐下飾鮮紅的五角星,四面辟券洞嵌碑石。南為正文,額書“豪氣長存,英名萬古”雙勾楷書。碑正中豎刻楷書陽文“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落款“宛平縣政府縣長傅萬睦暨全縣人民公立,民政科長王海如撰文,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七月七日穀旦”。餘三面鐫刻烈士英名及所在村莊,共記載了98村,472位烈士。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自1946年建立以來,有很多戰功卓著的老戰士,來此憑弔親密的戰友;有無數少先隊員在此宣誓:好好學習,絕不辜負為國捐軀的烈士;無數黨團員在此上黨課,重溫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烈士紀念碑發揮了強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宛平縣人民八年抗戰為國犧牲烈士紀念碑”,是市、區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前往憑弔的人多,齋堂中學場地狹窄,門頭溝區委經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將烈士紀念碑遷移到地勢高聳、場地寬敞的齋堂鎮九龍頭
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展館 
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展館,設展於門頭溝區齋堂,是門頭溝區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面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而精心設計布置的展覽陳列。是有著光榮革命鬥爭傳統的門頭溝人民向社會奉獻出的珍貴的紅色記憶。是“走抗戰路,游齋堂川”紅色之旅的重點內容之一。
平西抗日根據地 
京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的足跡,無數烈士長眠於京西這方熱土,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鬥爭史展覽展出的諸多實物和照片,向遊人講述了那段真實、可觸摸的歷史。展覽分前言、點燃火種、建立根據地、浴血齋堂川、走向勝利、結束語六部分。占地500餘平米的展覽,用500餘幅歷史圖片,2萬餘說明文字,生動地再現了這裡的英雄兒女在反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革命鬥爭中的輝煌業績;展示了烽火歲月中從這裡成長的60餘位共和國將軍的彪炳戰績;謳歌了數以千計門頭溝優秀兒女舍家從軍、奔赴全國各地抗日戰場,800多人為民族解放壯烈犧牲的悲壯凱歌。是組織黨、團員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場所。
平西抗日根據地平西抗日根據地
齋堂川是北京著名的革命老區,具有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地區之一。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就在門頭溝宣傳馬克思主義,創建了黨的組織;成立了北京郊區最早的民主政權——宛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尤其是193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齋堂地區開創了平西抗日根據地,成為北京郊區抗日的中心。這裡還是我黨我軍的重要交通線。抗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許多青年學生、愛國志士和國際友人就是經由平西抗日根據地前往延安和奔赴全國各地的抗日戰場。抗戰期間,延安軍民所用的槍枝彈藥、生活物資的三分之一,都是由這裡運送過去的。在這條紅色交通線上,我黨帶領平西抗日軍民,同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為民族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捍衛了民族尊嚴,為全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譜寫了壯麗永恆的史詩。

自然地理

齋堂鎮是西部地區的中心,地域廣闊,地形複雜,資源豐富,被稱為:“京西重鎮”。永定河、清水河穿境而過,109國道貫穿全境。全鎮大多是山地淋溶褐土,植被有楊、柳、櫟、榆、桑等林木和荊條、秀線菊等灌叢。人工植被有松、柏、蘋果、核桃、杏等。氣候屬溫帶季風型,氣溫低而多變,多風沙,夏季最高氣溫在37℃,冬季最低氣溫在零下2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無霜期170天。
齋堂鎮風景齋堂鎮風景

旅遊發展

“齋城旅遊”的股份合作制公司成立投資開發旅遊資源,包括13個古村在內的17個村,以村落資源為不動產入股,成為該公司持股55%的控股方,而一家民營旅遊開發公司—中坤投資集團以資金入股,持股45%。根據雙方簽訂的30-50年合作協定,不論是否贏利,各村根據具體情況,每年享有一定金額的利益分紅,此外,還享有門票的提成額。

古村旅遊

爨底下村

歷史上,這裡曾是北京通往陝、晉和口外的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飛揚著八路軍打擊日寇,保衛家鄉的炮火硝煙。經歷了700年滄桑巨變的明清古蹟山莊——爨底下村,在2004年被國家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稱號。全村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76套,錯落有致四合院整體精良,布局合理,建築風格既有江南水鄉窗、樓、室等細節、局部處理上的風韻,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體的氣勢。石牆山路、門樓院落、影壁花牆,仍能看出當年的精工細作,磚雕、石雕、木雕蘊育著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飛檐、石壘的院牆凝重厚實中透著威嚴、恬淡平和中積澱著深厚的文化,是中國北方最完美的城堡式古代民間建築組團,被稱為“京西的布達拉宮”。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起,有500多年歷史。從橫貫村南的古道上仰望全村,村莊依山而建,層層升高,頗為氣派。村里建築以清代四合院為主,也有明代風格,與北京的四合院並不相同。這裡的大門都設在院子的東南角,各家的正房東山牆均有泰山柱支撐,取東邊為長為大之意。爨底下的屋子蓋得精緻,那磚砌的垂花門門樓,循規蹈矩,和北京城裡有錢人家的宅門一樣講究。下有門墩,上有門簪,旁邊有供鬥神的神龕,牆上是“福壽祿”的壁畫,腳下鋪著青紫兩色石(取“平步青雲、紫氣東來”之意)。再看依山而建的四合院,雖然受地形和空間的限制,但該按規矩走的絕不苟簡,走進門樓,必是雕磚鑲嵌的影壁。牆壁上有很多花樣,從清朝時期望子成龍、闔家歡樂、喜鵲登枝等象徵吉祥富貴的壁畫到紅色年代的領袖語錄和大幹快上的躍進標語,都很齊全,詳細記錄了村落歷史的整個進程。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
院裡雖然空間狹小,但每家的院落仍然錯落有致,布局嚴謹。講究的院子大都分為前後兩座,左側有小通道相連。前院正房住長子,左右兩側房住庶子。後院正房住老太爺,側房為小姐閨房。不同的房間主人,連窗欞的圖案都各不相同。整個院落主次分明,長幼有序。這一點,很體現爨底下的文化,即使僻居深山,也決不失了體面,亂了規矩。村中家家提供農家飯菜餐飲服務,隨便走進每戶人家,主人會問你要不要吃飯,若徵得同意他們便會欣然生火搭灶;即便你不想在這裡吃,他們也會熱情地擺上茶水,和你一起拉拉家常,決不會因一頓飯的生意而冷落你。
靈水村 
靈水村自古崇尚文化,追求名祿,更藉此地靈山秀水,人地肥,物產豐富,商貿發達之勢;自中國科舉制度盛行以來,靈水人不斷有人考取功名,據說此村共有22名舉人,2名進士。特別是“名舉”劉增廣、劉懋衡,官職四品,德行雙馨,影響了這方土地,由此產生了靈水村舉世駭俗的舉人文化。而今為旅遊發展的需要,所以冠名於靈水村“北京靈水舉人村”,村前所立影壁上村名就是全國著名的書法家楊再春老先生書寫。京西門頭溝齋堂鎮的靈水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最晚在遼代,就已經有相當規模了。其時經濟相當發達,商號十幾家,最著名的有八家,號稱“八大堂”。
靈水村靈水村
從村南的南嶺上看,村形狀似龜,而龜是“四靈”之一,是吉祥、長壽的象徵,過去村裡有36盤石碾,72眼井,風水好,人傑地靈。這大概是村名的由來。
靈水村號稱“京西舉人村”,是因為村民文風很盛,明清以來村中取得功名的人層出不窮。靈水八景,有許多說法,現在主要是:東苓石人,南堂北眺,西山蓮花,北山翠柏,柏抱桑榆,靈泉銀杏,舉人宅院,飄雨山莊。
這裡物產豐富,民風淳樸,遺留不少文物古蹟,是民俗文化游的佳處。村裡的旅遊項目一直沒有開發,只是近年在區鄉文化部門、專家的勘查和指導下,開始逐步發展旅遊。2001年秋天(8月6日)恢復了傳統的“秋粥節”,2002年的“秋粥節”是8月8日。“共喝秋粥”是村裡的風俗。清康熙七年(1668)齋堂川水災,靈水劉應全同其子舉人捐谷1700石,賑濟災民,後又多次由此義舉。為紀念此事,村民將立秋節改“秋粥節”,集資置辦大鍋,你出一把米,我出一把豆,你添水,我加柴,大夥共喝“舉人粥”。
京西舉人村京西舉人村

東胡林人遺址

東胡林人”遺址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東胡林村西側。該遺址的發現是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也讓世人更加意識到北京地區的遠古時代還有很多可探究的地方。遺址地處更新世馬蘭黃土台地間。該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1萬年,它是在1966年發現的。文化遺址內出土物品有人骨化石,經鑑定屬兩個成年男性和一個少年女性個體。在少女遺骸的頸部位置有用小螺殼串制的項鍊,腕部佩戴有牛脅骨製成的骨鐲。這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的審美意識已開始萌動,雖然這些在我們看來,都顯得粗糙,但確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該處文化遺址,是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舊石器文化遺址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又因為發現於東胡林村,故被命名為“東胡林人”。
通過二次發掘,已基本搞清楚整個遺址的地層堆積狀況。以前只知道東胡林人的墓葬,這次在遺址中發現的燒火遺蹟,從多種跡象分析來看,應是當時人類使用的火塘,這是人類在此活動的重要證據;大量的石製品、骨製品、獸骨、燒火遺蹟及石器製造場的發現,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東胡林人當時的生活狀況,說明在距今1萬年前後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東胡林人的經濟活動仍以採集狩獵為主,狩獵對象主要為鹿類動物。遺址出土的遺物主要有石製品、骨製品、陶片、動物骨骼和果殼等。以石製品為大宗,包括有打制的石核、石片、砍砸器、石錘、刮削器、尖狀器和細石葉、石片、石屑等;還有琢磨而成的石磨盤、石磨棒等;骨製品有尖狀器、骨錐、骨笄等;陶器僅見少量殘片,多為器物腹片及底片,偶有口沿殘片。陶片多為紅褐色,均為夾砂陶,質地疏鬆,火候不均,有的陶片外表紅褐色,內壁則為黑色;除個別有附加堆紋外,均為素麵陶。從斷面觀察,有的陶片內外成片脫落,似為泥片貼築法製成。整體來看,多為罐類器物殘片。
動物骨骼數量較多。多為鹿類動物的肢骨及顎骨、牙齒等,也發現有豬的遺骸。另發現大量的蚌殼、螺殼和蝸牛等。其中極少蚌殼有鑽孔和磨痕,應為裝飾品。

周邊景點

野三坡

野三坡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自古有“世外桃源”之稱,地勢北高南低,氣候差異明顯,分上中、下三坡三坡之名始於此,區內懸崖深谷,榛莽古林,雄、險、奇、秀、藍天、碧水、綠蔭無污染,有數十種天然野生綠色食品及野兔、山雞,河蝦及農特色佳肴可野餐;有少數民族風格的各式客房及家庭旅館的傳統火炕可野宿;有天然浴場,日光浴,游泳,滑沙,劃竹筏,也可騎馬賓士,乘驢車遊蕩,采核桃,杏仁,伏花椒,登野山,觀野景等,故“三坡”以“野”定名。野三坡主要包括6個景區:百里峽拒馬河佛洞塔白草畔原始森林、龍門峽金華山景區。百里峽景區全長105華里,由三條幽深的峽谷:海棠峽、蠍子溝、十懸峽組成,峽谷中最窄的地方不足10米,兩側陡峭的絕壁直插雲天,十分幽深、神秘。峽谷中還有各種不同的石景和溶岩景觀,在北谷內分布有“一線天”、“龍潭映月”、“摩耳崖”、“鐵頭崖”、“老虎嘴”、“回頭觀音”、“上天橋”、“下天橋”等68個景點,是我國北方罕見的幽谷。
野三坡——佛洞塔野三坡——佛洞塔

黃草梁

黃草梁風景區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北14公里,沿河城西。
黃草梁,被譽為古道明珠,是京西古道上一個極好的旅遊驛站,與靈山百花山妙峰山遙遠相望。
天津關:關隘踞山峰黃草梁,敵台叢密,城牆連級,有沿字6—11號敵台。另有一巨大方形石砌敵台一座:稱“七座樓”。
黃草梁,位於門頭溝區西北部齋堂鎮境內,距市區90公里,主峰海拔1737米。這裡的十里坪,山高草深,一馬平川盛夏時節,萬畝草場黃花遍地,在陽光照耀下金光燦爛。登臨其上遙望四野,層巒疊嶂、山嶺相連,山風拂面,綠海疊浪,有天蒼蒼,野茫茫之感。明萬曆年間修築的古長城,依山據險,綿延數十里,七座敵台矗立於高山之顛,雖經歷400餘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保存完好。舉目望去一派邊塞風光。
邊塞風光——黃草梁邊塞風光——黃草梁
黃草梁自古就是北京通往沙北的軍事通道,傳說蚩尤黃帝戰於涿鹿,曾通過於此;王翦滅燕經過於此;元滅金、明抵蒙古都曾在此激戰,留下了諸多歷史遺蹟。抗戰時期,八路軍曾在此與侵略者進行過殊死的博斗——日寇在一個月內十九次燒毀村莊,八路軍、民兵與日寇進行過幾十次戰鬥。至今,這裡仍保存著當年的斷壁殘垣,炮樓遺址,戰爭時期敵我雙方的標語、抗美援朝、互助合作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標語也清楚地保留在大牆壁上,如同一道歷史文化的長廊。黃草梁海拔1732米,登山遠眺,靈山、百花山、妙峰山山連山、峰連峰,峰巒疊翠,連綿起伏。這裡有一座山峰,酷似灕江象鼻山”,為游者所樂道。
黃草梁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歷史古蹟集於一身的魅力,成為京西古道上的一顆明珠。周末走進農家小院,嘗嘗老鄉家的山貨,坐在炕上扯扯家常,居住農家院感受悠靜、簡樸的農家生活,還可順路探訪明清古蹟山莊———川底下村。
邊塞風光——黃草梁邊塞風光——黃草梁
這裡平均海拔860米,夏天比城裡氣溫要低近10攝氏度。當一天山里人,呼吸一下山裡的新鮮空氣,也是很愜意的

雙龍峽

雙龍峽自然風景區是京西新開發的一個景區,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火村南2.5公里的青山翠谷中,景區水資源豐富,小流域氣候溫暖濕潤,林木繁茂,動植物品種豐富多樣。整個景區植被覆蓋率達到95%。最高峰老龍窩海拔1646米,形成29米以上的大瀑布兩個,幾米以下的小瀑布近百個,天河、水潭、綠谷、紅岩組成一幅幅靚麗的美景。被喻為“小九寨”、“百瀑谷”。春天山花爛漫,幽香撲鼻;夏日滿谷清涼、小溪潺潺、泉水涌流,背陰處冰肌綠樹相映成趣,古楊、古柳、百年彌猴桃、山葡萄林遮天蔽日、纏繞其間,宛如熱帶雨林一般;金秋時節秋高氣爽,滿山紅葉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更是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在這裡,您還可以體驗驚險刺激的原始森林登山探險;乘坐獨特的森林小火車,徜徉于山間,花香迎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猶如仙境。
雙龍峽雙龍峽
可以欣賞的主要景點有:玉龍湖、清幽湖、望湖亭、青石潭、坐聽雙琴、仙女灣、梅花潭、九石守潭、第一瀑布(高29.7米、寬5米)、七音瀑、三疊潭、雙龍入水、藤蘿谷、琴玉潭、小九寨溝、三百年野生彌猴桃、白樺林(氣候環境與東北大興安嶺相近)、水蕭瀑、蘆潭、鱷魚出水、仙女梳頭、雙龍戲龜、青蛙石、千蛙峰、二百年野生彌猴桃、仙聚柳、送仙松、天池、第二瀑布(高30米、寬10米)、原始森林。
第一瀑布至第二瀑布山谷內,沿溪流、山徑,藤蔓植物與灌木、喬木糾纏盤結,形成約五公里長的天然植物走廊,蔭郁蔥蘢,號為“藤蘿谷”,為雙龍峽一大奇觀。遊人至此恍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無不立覺拔塵脫俗,心清氣爽。雙龍峽還有許多具有觀賞、藥用、經濟價值的植物。如軟青棗、山桃、映山紅、報春、胭脂紅、丁香、野花椒、玫瑰、繡紅菊、黃岑、益母草、六道木、柴胡、桔梗百合、野草莓等。遊人在不同季節可以欣賞。

靈山風景區

靈山自然風景區距京城122公里,其頂峰海拔2302米,是北京的第一峰。西與龍門森林公園毗鄰;東與龍門澗景區相連;南與109國道相通。由於其海拔高度所致,使靈山在方圓25平方公里內形成北京地區集斷層山、褶皺山為一體,奇峰峻俏、花卉無垠的自然風景區。這裡既有暖溫帶植被,又有西伯利亞寒冷地帶親緣植被。生長著杜鵑、丁香、白樺林和榛子、黃花、玫瑰、金蓮花、野韭菜等植物,尤以高山草甸最為著名,似厚絨絨的地毯上嵌繡著千萬朵爭芳鬥豔的鮮花,因此,它是新疆細毛羊、伊犁馬、青藏氂牛在北京唯一的天然繁衍養殖場,也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靈山風景區靈山風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