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層

黏膜層

黏膜層位於人體器官內部,緊緊粘於器官壁上,起到保護器官的作用。

相關研究
2003年
鄭州大學2003年碩士學位論文(綜述)阻塞性黃疽病理學診斷的現狀與研究進展乳頭狀腺癌,常為多發性,為灰白色或粉紅色腔內類圓形占位性團塊,表面可見乳頭狀結節,瘤體較大,組織脆弱,腫瘤可沿黏膜層環繞膽管擴展而形成狹窄和局部鄰近組織浸潤,癌之基底部膽管局部纖維化,罕見侵犯膽管周圍組織,也不侵犯血管和神經周圍淋巴結間隙,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占肝外膽管癌的10%。
2003年5月無誘因出現腹痛、腹瀉,每日7~8次,糞便呈西紅柿蛋湯樣,尿常規陰性,手術探查診為“腸壞死”截除迴腸一米左右,術後病理診斷:腸壁各層均水腫,血管擴張出血、壞死,中性粒細胞浸潤,黏膜層為主,部分區域形成膿腫,符合“出血壞死性腸炎”
2002年,sakata等研究表明大鼠胃腸道ghrelin細胞定位於黏膜層,不存在於肌間神經叢中;在胃中主要為閉合型細胞,且數目最多,而腸道中存在開放和閉合型兩類細胞,且開放型細胞數目由胃沿後段消化道方向逐漸增加。
1993年10月23日行食管鏡檢查見食管全程充血明顯,黏膜層逐漸修復,未見異物存在。
1985年,Mccormarckls;等證實,門靜脈高壓胃的活檢標本、手術標本和屍體標本均顯示黏膜下靜脈迂曲擴張,黏膜層血管擴張的程度超出了炎性浸潤的程度,因此主張摒棄“炎症性胃炎”的概念,改稱充血性胃病。
1985年Cormack等證實門脈高壓胃的活檢標本、手術標本和屍檢標本均顯示黏膜下靜脈迂曲擴張 黏膜層血管擴張的程度超過了炎症浸潤的程度 因而主張改稱充血性胃病。
1985年Carrasco製成第一個可擴張的金屬膽道支架,3一4周新黏膜層包埋支架,與之融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川,我國也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開展。
手術所見:1979年3月29日手術見胃體前壁大彎側有一直徑2 6厘米的扁園形腫物,漿膜層、肌層與黏膜層均完整。
於1976年住重慶某醫院,經胃鏡檢查發現:胃底黏膜層光薄,腺體大部消失,診為萎縮性胃炎。
1973年Livolsl比較詳細地敘述了食管克隆氏病的病理組織特點:黏膜下水腫、肌肉纖維化、肌肉把大、食管瀰漫增厚、有竇道從黏膜層延伸到肌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