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口腔黏膜下纖維變性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是一種可侵犯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慢性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 外文名:oral submucous fibrosis
  • 類別:慢性疾病
  • 發病原因:咀嚼檳榔
概述,病因,臨床表現,病理,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

概述

口腔黏膜下纖維變性 (oral submucous fibrosis) 是一種可侵犯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的慢性疾病。50年代初期印度首先發現此病,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亦有發現。本病由於黏膜固有層的纖維組織發生變性和上皮萎縮,引起黏膜硬化,最終導致牙關緊閉,妨礙口腔各種功能的發揮。本病還有發展成癌的危險性,屬癌前狀態。

病因

咀嚼檳榔是導致本病的原因。1985年~1987年我國湖南湘潭的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在有咀嚼檳榔習慣的人群中,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患病率是30.3%,並存口腔癌4例。

臨床表現

本病好發於40歲以上患者,女性比男性多發。口腔黏膜表現為顏色蒼白,血色喪失;發生在唇部時,唇紅顏色消失。黏膜下形成纖維條索,嚴重者黏膜呈板狀,運動受限。

病理

黏膜固有層及黏膜下層纖維變性,膠原纖維粗大、紊亂或均質化,玻璃樣變;血管狹窄、消失,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在此同時上皮增生或萎縮,部分出現上皮異常增生。組織變化分四個階段:①最早期有明顯水腫,並有中性多形核白細胞浸潤;②早期在上皮下出現一條玻璃樣變性帶,炎症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③中期,中等程度的玻璃樣變性,炎症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④後期,完全成玻璃樣變性,纖維結構消失,血管狹窄或完全閉鎖,炎症細胞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

診斷

可根據患者的咀嚼檳榔史,黏膜蒼白、黏膜下纖維條索形成或呈板狀,以及病理表現出現膠原纖維玻璃樣變性等特點作出診斷。

鑑別診斷

黏膜澱粉樣變:病損單發於舌或在口腔黏膜其他部位同時發生。黏膜蒼白,可能出現淡黃色斑塊或結節,出現潰瘍,舌體可胖大、僵硬。全身其他器官、淋巴結也可受累。病理表現澱粉樣物質沉積於黏膜乳頭層、血管周圍、舌肌之間。剛果紅染色呈黃紅色,有別於玻璃樣變性。

治療

停止咀嚼檳榔的不良習慣,密切追蹤觀察,是本病防治的重要措施。
有人主張用外科手術切除纖維性條索,但也有人認為此法無效。另有人主張 在病變局部注射纖維素溶解酶,全身給予維生素A和維生素E。還有人主張全身或局部套用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亦有人試用過安本碸治療本病。但以上治療的效果均不理想。最近,有人採用高壓氧治療本病。

預後

Pindborg報告本病約有6%合併為口腔癌,27%合併為白斑。另有人報告咀嚼檳榔患頰癌的危險性是不咀嚼檳榔者的7倍。WHO口腔癌前病變研究中心把本病列為癌前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