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黏膜脫垂

直腸黏膜脫垂

直腸脫垂是指直腸黏膜、直腸全層、肛管甚至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脫出肛門處的一種疾病。本病可以發生於各年齡段,但以幼兒、經產婦及年長體弱者多見。

基本介紹

症狀,早期症狀,不同階段,病因,分類,不治的危害,治療方法,預防,飲食,危害,疾病引發,易發病人群,小兒脫肛護理,術後護理,

症狀

三大症狀
直腸脫出肛門外、便秘、腹瀉、粘液便、局部水腫,甚至表面有潰瘍出現等。
一、脫出
直腸脫出肛外是直腸脫垂的主要症狀。輕者在排便增加腹壓時直腸脫出肛門外,初起能自行還納,以後漸漸不能自己還納,需用手還納;重者直腸壁黏膜和肛門括約肌鬆弛,除大便時直腸脫垂,在打噴嚏、咳嗽、排氣、工作勞累、走路時、久立久坐時直腸都能脫出肛門之外。
二、排便異常
可有便秘、腹瀉、大便失禁里急後重等。其中便秘最多,約占50%-70%,直腸黏膜出血和粘液便也頗常見。
三、局部症狀
由於直腸黏膜長期受到異物刺激,使直腸黏膜充血、水腫,嚴重時表面潰瘍,出現粘液分泌多、出血、肛門部墜痛、酸痛尿頻、腹脹等症狀。

早期症狀

直腸黏膜鬆弛作為直腸黏膜脫垂的初期階段,症狀並不是很明顯,無非就是排便異常、腹部下墜感強烈等,但是直腸黏膜鬆弛發展成為直腸黏膜脫垂後,就會出現脫出等症狀。臨床上,像內痔外痔等很多疾病都可以導致直腸黏膜鬆弛的發病。
直腸黏膜脫垂的早期症狀直腸黏膜脫垂的早期症狀
臨床上,引起直腸黏膜鬆弛的疾病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內痔,便時內痔脫出肛門外,便後痔團自行回納者為Ⅱ期內痔;便後痔團不能回納,需用手法復位者為Ⅲ期內痔。痔團紫紅或鮮紅色,似草莓狀,黏膜菲薄易出血。
(2)外痔,常因糞便乾結,排糞用力後肛緣外突發生腫物、疼痛明顯,局部為圓形腫物,觸痛明顯,皮下有紫藍色結節,多為血栓性外痔;濟南肛泰肛腸醫院介紹肛門皮膚反覆輕微損傷和感染,炎症消退後,遺留成皮贅,為結締組織性外痔,僅有便後肛門部不適,不易清潔或瘙癢等症狀。
(3)直腸息肉,直腸下端息肉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能自行回納,息肉表面為黏膜,黏膜發炎時呈草莓狀,脫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4)肛乳頭肥大,除小的三角狀、米粒狀肥大的肛乳頭外,較大的肛乳頭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部分能自行回納,有的需用手托回復位。
脫垂症狀的

不同階段

(1)I度脫垂:為直腸黏膜脫出,脫出物呈淡紅色,長3~5cm,觸之柔軟,無彈性,不易出血,便後可自行回納。
(2)II度脫垂:為直腸全層脫出,脫出物長5~10cm,呈圓錐狀,淡紅色,表面為環形而有層次的黏膜皺襞,觸之較厚,有彈性,肛門鬆弛,便後有時需用手回復。
(3)III度脫垂: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長達10cm以上,呈圓柱形,觸之很厚,肛門鬆弛無力。

病因

關於直腸脫垂的發病原理學說眾多,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滑動性疝學說,認為直腸脫垂的發病初期,指診可以摸到疝,直腸脫垂是疝的發生過程,開始是直腸膀胱或子宮凹陷沿直腸向下通過盆底成為滑動性疝,當腹內壓力增大時直腸前壁沿這個凹陷向下滑動,以至脫出到肛門外。
另一種學說是腸套疊學說,認為由於直腸、乙狀結腸連線處發生腸套疊而引起,這種套疊與一般腸套疊不同,套疊起點無固定部位,因反覆下脫,逐漸向下移位,如乙狀結腸末段下脫,然後直腸末段外翻。
臨床上常見的直腸脫垂套疊的形式較多。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以上兩種學說基本上是一回事。因為直腸前壁陷入直腸壺腹處也可以看作是部分腸套疊,只不過是程度上的差異。

分類

臨床醫學上,直腸脫垂分類有多種方法,我國的標準直腸黏膜脫垂分類具體可分三度。
Ⅰ度:黏膜脫垂型,是不完全脫垂,成年人常伴有內痔外痔。排便時或增加腹壓時直腸黏膜脫出肛門外,便後自行還納,脫出長度3~6cm。
Ⅱ度:完全性直腸脫垂,不合併肛管脫垂。排便時,長期反覆脫出,使直腸黏膜充血,水腫,潰瘍,因而常有血液及粘液分泌物流出肛門外,此期直腸全層脫垂,需要用手還納,脫出長度8cm左右。
Ⅲ度:在Ⅱ型的基礎上並有肛管及乙狀結腸脫出。不僅在排便時直腸脫出,而且在咳嗽、打噴嚏、排氣、行走、久站、久坐時直腸都脫出肛門外,此期直腸全層或肛管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肛門外,自己根本不能還納,脫出長度12cm以上。

不治的危害

直腸黏膜脫垂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又稱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於肛門外。在臨床上,根據直腸黏膜脫垂脫病史及其病例,直腸黏膜脫垂可分為三度,其每一度都會對身體造成許多危害,可是很多患者,卻對此不重視,認為直腸黏膜脫垂是一種小毛病,也不急於治療,有人說直腸黏膜脫垂不治自己能好,要知道直腸黏膜脫垂久拖不治,危機四伏。
患有直腸黏膜脫垂就要及時做治療,不然病情越來越重,只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而且也會在無形中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小兒由於盆骨質比較疏鬆,會出現直腸黏膜脫垂現象,一般長大就會自動消失。如果是成年人和老年人,那么直腸黏膜脫垂不治療危害相當大。
直腸黏膜脫垂不治療危害主要有一下幾點:
1、直腸黏膜脫垂一般在前期都會有便秘症狀。
2、直腸黏膜脫垂導致腸黏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3、直腸黏膜脫垂不治療逐漸加重,稍微用力排便揮著咳嗽都可能引起直腸黏膜脫垂,且不能自行收回肛門,需要用手將脫出物送回肛門,大家知道這樣極不衛生,只會加重病情。
4、直腸黏膜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
5、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治療方法

近年來,學者們對直腸黏膜脫垂的成因研究及其對直腸黏膜脫垂本質的現代概念已達成了初步共識。因此,其治療方案的選取是現今研究的一個熱點。
非手術治療
幼兒直腸脫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即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骶骨彎曲度的形成,直腸脫垂將逐漸消失。如糾正便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應縮短,便後立即復位。如脫出時間長,脫垂充血、水腫,應取俯臥位或側臥位,立即手法復位,將脫垂推入肛門,回復後應做直腸指診,將脫垂腸管推到括約肌上方。手法復位後,用紗布卷堵住肛門部,再將兩臀部用膠布固定,暫時封閉肛門,可防止因啼哭或因腹壓增高而於短期內再發。若患病時間較長,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見效,可用注射療法。方法:將5%石炭酸植物油注射於直腸黏膜下或直腸周圍一圈,分4~5處注射,每處注射2ml,總量10ml。注射途徑可經肛門鏡在直視下將藥物注射到黏膜下層,使黏膜與肌層粘連;或經肛周皮膚,在直腸指診下做直腸周圍注射,使直腸與周圍粘連固定。
手術治療
成人不完全脫垂或輕度完全脫垂,若括約肌張力正常或稍弱,可行類似三個母痔切除術或膠圈套扎治療,也可使用硬化劑注射治療。若括約肌鬆弛,可考慮做肛門環縮小術或括約肌成形術。成人完全型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手術途徑有經腹部、經會陰、經腹會陰及骶部4種。手術方法較多,但各有其優缺點及復發率,沒有哪一種手術方法可用於所有的患者,有時對同一患者需要用幾種手術方法。過去手術只注意修補盆底缺損,復發率較高,近年來對直腸脫垂的腸套疊學說進行研究,手術注意治療直腸本身,現多使用下列手術。
小兒直腸黏膜脫垂
中國醫學認為:小兒氣血未旺、皆易脫肛。 5歲以下兒童發生直腸脫垂非常多見,由於小兒體質嬌嫩,發育不完全成熟,元氣不實,骶骨彎曲未長成,直腸黏膜下組織也較為疏鬆,直腸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腸與骨盆幾乎筆直,即垂直的狀態,比較活動,不利於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門括約肌的負荷量,兒童時期又易患營養不良、百日咳、腸炎、腹瀉等疾患。長期腹內壓增大,失去對直腸的牽拉固定作用,就易發生直腸脫垂,這就是小兒易患直腸脫垂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還常見到小兒排便、排尿坐盆時間過久而誘發本病。小兒隨著骨盆的發育、骶骨彎曲形成,多數直腸脫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套用非手術治療。
老人直腸黏膜脫垂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老人氣血已衰,易患脫肛即老人直腸黏膜脫垂。老年人患直腸黏膜脫垂則多因年老體弱、氣血不足中氣下陷、氣虛不能收攝而引起。"虛 "是老年人發病的主要原因。由於老年人全身組織衰退、肌肉鬆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氣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難等。頻繁增加腹壓,同時隔肌下降,壓迫腹腔臟器推壓乙狀結腸和直腸向下移位,又由於老年人體弱無力,括約肌鬆弛,骨盆直腸窩、坐骨直腸窩脂肪量減少,這也是老年人易發生不完全性直腸脫垂的原因之一。故對老年人患直腸脫垂的治療,既應重視局部的致病因素,更應重視全身整體的狀況。

預防

1、平時要注意增加營養,生活規律化,切勿長時間蹲坐便盆,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防止大便乾燥,便後和睡前可以用熱水坐浴,刺激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對預防直腸脫垂有積極作用。
2、婦女分娩和產後要充分休息,以保護肛門括約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宮下垂和內臟下垂者應及時治療。
3、有習慣性便秘或排便困難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纖維素的食物外,排便時不要用力過猛。
4、經常做提肛運動,促進提肛肌群運動,有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的效果,對預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積極除去各種誘發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瀉、長期咳嗽、腸炎等疾病,嬰幼兒尤其要注意。

飲食

直腸黏膜脫垂指的是胃壁黏膜通過幽門脫垂至十二指腸的球部。這種病主要與胃竇部炎症有關;多見於30-66歲的男性病人。直腸脫垂病人多數因中氣不足,虛證居多。平時宜多食木耳、茄子、山藥、芡實、雞肉、羊肉、無花果、香菜等食物以增加營養,補其不足。

危害

一、初期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二、逐漸加重後,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托入肛門。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污染內褲。
三、導致腸黏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秘。
四、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黏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另外,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

疾病引發

引起直腸黏膜脫垂的疾病
我們知道,引起直腸黏膜脫垂疾病多數是由於一些肛腸疾病。什麼是直腸黏膜脫垂呢?直腸黏膜脫垂是指肛緣有腫物隆起或肛管直腸內腫物脫出肛門外,中醫統稱為脫肛。臨床根據腫物脫出與排便的關係,如便時脫出,便後能自行回納入肛門內;有的便後不能回納或經常性在肛門外,常見引起直腸黏膜脫垂的疾病有:
外痔 常因糞便乾結,排糞用力後肛緣外突發生腫物、疼痛明顯,局部為圓形腫物,觸痛明顯,皮下有紫藍色結節,多為血栓性外痔;肛門皮膚反覆輕微損傷和感染,可使皮膚紅、腫、熱、痛、皮膚皺褶腫大形成炎性外痔;炎症消退後,遺留成皮贅,為結締組織性外痔,僅有便後肛門部不適,不易清潔或瘙癢等症狀。
內痔 便時內痔脫出肛門外,便後痔團自行回納者為Ⅱ期內痔;便後痔團不能回納,需用手法復位者為Ⅲ期內痔。痔團紫紅或鮮紅色,似草莓狀,黏膜菲薄易出血。
直腸息肉 直腸下端息肉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能自行回納,息肉表面為黏膜,黏膜發炎時呈草莓狀,脫出息肉有蒂,常易出血。
肛乳頭肥大 除小的三角狀、米粒狀肥大的肛乳頭外,較大的肛乳頭可隨排便脫出肛門外,部分能自行回納,有的需用手托回復位,臨床僅有肛門不適、無壓痛,很少出血,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數個。
直腸脫垂 不論是直腸黏膜脫垂,還是直腸全層脫垂,排便時均可脫出,便後收縮能回納,有的需用手托回,常因粘液流出染污內衣,伴肛周瘙癢。當黏膜損傷,可發生潰瘍和出血。令患者蹲位用力,黏膜脫垂見腫物中心向外有放射狀溝,指診只是兩層摺疊黏膜。完全性脫垂為全層腸壁翻出,黏膜呈同心環狀皺襞,腫物有層層摺疊,如倒寶塔狀。
肛管癌 可疼痛和出血,腫物呈菜花樣,常在肛門外。腫瘤、直腸腺瘤等疾病也是引起直腸黏膜脫垂的原因,主要的症狀是會在排便的時候隨糞便排出肛門外面。
所以我們在治療直腸黏膜脫垂的時候要注意找出引起直腸黏膜脫垂的疾病,然後採取針對性的治療。

易發病人群

哪些人易得直腸黏膜脫垂?專家介紹說,從眾多肛腸門診看直腸黏膜脫垂的人群得出的結論是:易得直腸黏膜脫垂的人群主要有小孩和老年人。那小孩為什麼易得直腸黏膜脫垂呢?在我國中醫理論認為,認為小孩的氣血未旺,老年人氣血以衰,是很容易脫肛的。專家還介紹說,小孩5歲以下是很容易發生直腸脫垂的。由於小孩體質是比較嬌嫩的,而且發育也不完全成熟,元氣不實。骶骨彎曲未長成,直腸黏膜下組織也較為疏鬆,直腸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腸與骨盆幾乎筆直,即垂直的狀態,比較活動,不利於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門括約肌的負荷量,兒童時期又易患營養不良、百日咳、腸炎、腹瀉等疾患。長期腹內壓增大,失去對直腸的牽拉固定作用,就易發生直腸脫垂,這就是小兒易患直腸脫垂的主要原因。臨床上還常見到小兒排便、排尿坐盆時間過久而誘發本病。小兒隨著骨盆的發育、骶骨彎曲形成,多數直腸脫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套用非手術治療。
那么,老年人為什麼易得直腸黏膜脫垂呢?這是因為老年人多數因為年老體弱、氣血不足以及中氣下陷、氣虛不能收攝而引起。老年人得直腸黏膜脫垂的原因就是“虛”。老年人因為到了年齡全身租住都開始衰退,肌肉也就變的鬆弛,另外在加上一些慢性疾病,頻繁的增加腹壓,同時,同時隔肌下降,壓迫腹腔臟器推壓乙狀結腸和直腸向下移位,又由於老年人體弱無力,括約肌鬆弛,骨盆直腸窩、坐骨直腸窩脂肪量減少,這也是老年人易發生不完全性直腸脫垂的原因之一。故對老年人患直腸脫垂的治療,既應重視局部的致病因素,更應重視全身整體的狀況。

小兒脫肛護理

小孩直腸黏膜脫垂怎么辦
小孩脫肛一般不需用手術治療,主要是強壯療法。強壯療法就是注意營養,增強體質,找出誘發脫肛的原因,如腹瀉、便秘、咳嗽等要及時進行治療。
除了加強營養和消除誘因外,更要緊的是給孩子訂立衛生及生活制度,如讓孩子養成定時大便,大便時不過度用力、大便時間不可過長,每晚睡前用熱水坐浴(刺激肛門括約肌收縮)等項衛生措施。
每日三餐應適當地多吃些蔬菜,以防便秘。還要防止著涼,尤其在天熱的季節里,應注意飲食衛生,預防腹瀉。要經常進行體育活動,持之以恆,這樣不用手術和藥物,脫肛可以自愈。
無錫肛泰醫院專家說,如果需要用藥物治療時,可採用補中益氣的中藥內服。還可以用中藥研成細末撒少許於脫出的腸管黏膜上,再將其送入肛門內,一般均可痊癒。

術後護理

在直腸黏膜脫垂手術後要給予口服抗生素預防和治療感染併發症約7~10天。術後每日口服液體石蠟,避免長時間蹲踞及用力,如果腹壓增加對直腸黏膜脫垂傷口的癒合不利。
直腸黏膜脫垂病人術後給予低纖維飲食,攝入過量粗纖維食物容易損傷腸壁。術後尤應避免食用辣椒、酒等強刺激性食物。以避免充血水腫影響癒合。
直腸黏膜脫垂術後病人應減少活動,靜躺休息,對術後徹底康復極為有利。如果術後患者活動加強或做其它運動可使腹壓增加,使治療面分離,可並發出血等。雖然經過了雷射手術以後病人可能不會感到太大的疼痛,因而進行激烈的運動,這樣是不行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