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材

黃材 古名黃木、黃才。湖南寧鄉縣黃材鎮人民政府駐地。黃材是寧鄉西部山區的一個重鎮,鎮域面積220平方公里,人口6.43萬,轄24個村,1個居委會。唐司馬陀頭有記,“潢才江曰客民廣集”。明崇楨(長沙府志》:黃材市,舊名黃才、黃木,黃木江,因安化、桃江、益陽等地的名貴“黃木”集中於此通過姜公橋下的溈河運往全國各地而得名“黃木市”。當寧鄉通安化驛道,明、清設有公館。歷為區、鄉、鎮機關駐地,曾置大溈鎮。解放後一度置黃材鎮,1958年改黃材公社,1983年復置黃材鎮。地處河谷平原。主街瀕臨溈水東岸,沿公路略呈“丁”字形。黃材大橋西端有小街。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6310人。有省屬716礦及機械、農機、低壓瓷、電石、塑膠、燈泡、散熱器、羽絨等廠,鑄鍋業久負盛名。周圍幾十里豬、茶葉、魚、蝦、禽、蛋及竹木製品在此集散,集市規模僅次於縣城,為縣西部工商重鎮。寧鄉第三中學和716礦子弟學校均設鎮內。公路通縣城。黃材大橋連線溈水東西岸。黃材水庫、黃材林場均在鎮西。1949年春,湘中游擊隊在黃材、唐市同時起義,稱黃唐起義。解放後,在鎮西2公里寨子、栗山等地出土寶鐘、九乳鐘等西周文物。1973年在鎮西3公里炭河裡發現古文化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材
  • 別名:黃木;黃才;黃木江等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627
  • 面積:220平方公里
  • 人口:6.43萬
  • 方言:寧鄉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千佛洞;黃材水庫;
  • 車牌代碼:湘A
旅遊資源,四羊方尊,千佛洞,黃材水庫,歷史名人,民風民俗,地理位置,

旅遊資源

四羊方尊

出寧鄉黃材,2006年新增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炭河裡古城遺址,就坐落黃材鎮。炭河裡古城始建於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復建於隋末唐初,重修於南宋,擴建於明朝成化年間,興盛於清代乾隆年間。因歷史久遠具有重大考古價值,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但‘炭河裡文化遺址’這一文化資源尚未能開發利用,有著很好的開發前景”。
比“炭河裡古城遺址”更吸引世人眼球的是黃材鎮出土的“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於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黃材鎮內)的“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是我國現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這個方尊,以其精美絕倫的工藝雄居全國十大青銅重器之首,成為寧鄉歷史文化的標誌。
與此同時,黃材鎮還保留著部分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古街、古民居等。“寧鄉應利用這些特有的文化資源,在中部地區打造類似南方麗江古城、北方平遙古城這類具有特色的古城。”
黃材水庫位於湘水一級支流偽水上游黃材鎮以西3.5公里的鐵山里,下距寧鄉縣城52.5公里。集雨面積240.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36.4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83億立米,水庫總庫容1.53億立米,正常水位166米,相應庫容1.26億立米,有效庫容1.24億立米,庫容係數0.68,為 全國50大土壩工程之一。

千佛洞

千佛洞又名石龍洞、十三洞,位於寧鄉縣長沙西部寧鄉縣黃材鎮崔坪鄉石龍庵村,距寧鄉縣城62公里,距長沙95公里。千佛洞(石龍洞、十三洞)因處於風景秀美的石龍山下,相傳由十三個連環洞組成,故名十三洞,後因旅遊開發改為“千佛洞”。“千佛洞”是距今3億6千萬年前形成的溶洞,地貌複雜,並有罕見的洞內峽谷,垂直高度近100米。境內山清水秀、古木參天,奇峰峻岭,石龍洞、峽溪、猴公大山,少年水庫四大景點同勾勒出崔坪的秀美和壯麗。千佛洞是長沙地區景觀最集中的石灰岩溶洞,據專家分析其全長達2300米,洞谷幽深,迂迴曲折,神秘莫測。洞洞相連,洞內有洞,大的洞可容納數千人,狹窄處僅容納一人通過。洞內的石鐘乳、石筍、石柱千姿百態,陰河、瀑布暗地橫生,奇景迭出。洞內冬暖夏涼,是供人避暑、休閒的好去處。從神奇的石龍洞出來,乘車1公里便進入懸崖壁立的天然峽谷——峽溪,溪長5.6公里,兩岸青山對峙,如刀削斧劈,瀑布飛流,似銀鏈直掛;溪間怪石奇異,美不勝收;其溪曲折迭宕,深谷幽潭,是漂流的好去處。穿峽溪,登林蔭石道,上猴公大山。其主峰海拔1100米,處寧鄉、安化、桃江三縣交界處,登上頂峰放目遠眺,頓感心曠神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境由然而生。自猴公大山西下便可達國家小一型水庫——少年水庫,其蓄水量為165萬立方米,庫內水清如鏡,魚類繁多,四周蒼松翠竹,倒映其中,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青羊湖青羊湖

黃材水庫

黃材水庫又名青洋湖(因位於長沙至安化古驛道青洋鋪而得名),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溈水上游,主壩壩址位於黃材鎮以西3.5km的鐵山里,距寧鄉縣城52.5km。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Ⅱ)水利工程。
1概述
1.1水庫範圍
黃材水庫位於湘江一級支流——溈水中上游,位於東徑111°52’25”—112°06’51",北緯28°03’56"-28°09’47"。水庫控制水域面積240.8km。溈水在千金坪以上為東北流向,至壩址上游100—200m則轉為東流,延延伸至下游1.5 公里的炭河裡。壩址處河面寬度為60m,兩岸地形不對稱,相對高差140m,右岸山坡平緩,坡度為28°,左岸山勢宏偉,坡度在137m高程以下為50—70°,以上為40°。
竹山坳副壩是樞紐最南端建築,處竹山坳低矮分水嶺上,最低標高為153.20m。井坡里副壩山坡坡度為30°—35°,左側山頂高程300m,右側頂高程240m。溢洪道位於獅牛沖埡口,地面標高159m,兩岸山坡為30°—40°,右岸連竹山坳副壩,左岸連線井坡里副壩右岸山頭,洪水經大坪一條溪水匯入溈水。
1.2自然環境
1.2.1地貌地質
黃材水庫及周邊在地質構造上位於雪峰山弧型構造的北段,洞庭湖凹陷的南緣,出露地層大都是古生代的古考岩系,先後經歷了加里東期至燕山期多期構造運動的影響,褶皺斷裂複雜。區域內出露地層岩性主要有寒武系地層,奧陶系地層,奧陶—志留系地層和泥盆系地層。泥盆系地層出露於壩址附近,傾向NE,傾角在50°以下,與志留系以前地層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在壩址下游廣泛分布白堊系中統和第三系的紅色泥質粉砂岩和泥岩。庫區及大壩右岸山頭尚有零星出露燕山晚期花崗岩斑岩,花崗閃長班岩,呈岩脈產出。第四系除沖積在河床及兩岸不同階地上分布外,在山坡上尚有不同厚度的殘留坡積物,溢洪道進口左岸及第三消力池左側尚有地滑堆積物。區內構造以近東西向斷裂和褶皺為其主要特徵,代表性構造有溈水斷裂帶和雞侖山背斜,區內地下水類型與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關係十分密切,在基岩出露的碎屑岩區主要為基岩裂隙潛水,灰岩內有溶洞水,花崗岩區還有斷層承壓水,但一般流量小,且為降水補給,鬆散沉積物區則為孔隙潛水。
黃材水庫壩址區地震基本裂度小於Ⅵ度,但處於Ⅵ度邊緣地帶。
1.2.2水文氣象
黃材水庫流域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乾濕明顯,四季分明,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461.3mm,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流域多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39.7℃(1971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0.3℃(1972年2月9日)。水庫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370.1mm,7月份蒸發量最大247.8mm,占全年的18.09%、;2月份蒸發量最小42.9mm,僅占全年的3.13%。
1.3水庫來水來沙特徵
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年內分配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在4—7月份,4—7月份的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總量的56.6%,多年平均徑流量1.83億m。
洪水:黃材水庫自建庫以來,實測最大洪水為2100m/s(1969年8月),歷史調查最大洪水為1080m/s(1938年)。
泥沙:根據流域侵蝕模數165/km.q推算,入庫泥沙量為每年3.97321萬噸,泥沙主要來源於流域暴雨侵蝕,故暴雨出現瀕最多的4-6月份來沙量較大,占全年的78.2%。
1.4開發目標和主要效益
黃材水庫是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養殖、供水,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及灌區工程建成以後,結束了經年洪水泛濫,灌區作物靠天吃飯的歷史。
1.4.1防洪。
按照水利部頒發的《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確定,黃材水庫屬大(Ⅱ)型工程,主壩為土壩,一旦失事將對下游近百萬人口,64萬畝農田及20萬人口的寧鄉縣城,八個小市鎮構成直接威脅,將中斷毀壞洛堪鐵路、長石鐵路、長常高速和319國道等交通幹線。水庫樞紐工程的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設計,2000年一遇校核。
1.4.2發電。樞紐工程含壩後式電站一座,總裝機4720KW(2*1560KW+1600KW),年發電量1288萬KWH,已併入湘中電網。
1.4.3養殖。黃材水庫總面積12000畝,其中養殖水面7000畝,養殖以鰱、鱅魚為主,野生鱖魚、鱤魚較多,水庫四面環山,山上植被豐富,給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水庫年產鮮魚30萬斤以上。
1.4.4灌溉。黃材水庫是以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35. 9萬畝(歷史最高曾達42.7萬畝),灌溉寧鄉、益陽、望城三縣23個鄉鎮342個自然村,其中寧鄉18鄉鎮、益陽3鄉鎮、望城2鄉鎮;黃材灌區含高灌區22.913萬畝,低灌區12.349萬畝,提灌6.982萬畝,現實際灌溉面積32.405萬畝。
1.4.5旅遊開發。
黃材是南中國青銅文化之鄉,四羊方尊出土於此。水庫周邊有宋代名將張浚、張拭之墓,佛教宗師靈佑坐化塔,唐代詩僧齊己的庵堂,共和國司法奠基人謝覺哉定祖墓等景點,人文厚重。寧鄉縣人民政府將青洋湖與溈山,千佛洞整體包裝開發,與湖南泰禹集團簽訂了青洋湖旅遊開發契約,工程總投資2.5 億元,現一期工程正在實施,建設項目主要有遊艇俱樂部會所、接待中心、青銅文化博物館、會議中心、遊樂中心等。
1.5水庫特徵。
黃材水庫正常蓄水位166m,正常庫容1.26億m,設計洪水位167.08m,校核洪水位168.69m,水庫總容1.53億m,防洪庫容1.26億m,興利庫容1.26億m,,水庫總面積12000畝。
1.6主要建築物
樞紐工程主要由主壩、副壩、溢洪道、泄洪輸水洞等,電站及引水壩等建築物組成。
2.紀實
黃材水庫建成以後,設立黃材水庫管理站,1976年更名為黃材水庫管理局。行政上隸屬於寧鄉縣人民政府,業務上由省水利廳、市水利局共管,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黃材水庫跨黃材、溈山(原屬祖塔,2005年併入溈山)、巷子口(原屬官山,1994年併入)。壩址位於黃材鎮,大壩以西庫尾屬溈山鄉,大壩以北達官山(巷子口)。
黃材清洋湖黃材清洋湖
樞紐大壩、竹山坳副壩、井坡里副壩位於寧鄉縣黃材鎮,處於水庫以南。主壩為粘土心牆土壩,1982年至1984年,通過水利“三查三定”,鑑定為病險水庫,被水利部列為“七五”期間全國進行加固的43座重點病險水庫之一,1987—1990年投資910萬元對其進行了除險加固。完成了主壩防滲、竹山坳副壩防滲、井坡里副壩填築、獅牛沖溢洪道擴建和加固、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建設、溢洪道滑坡體處理、設備安裝工程、啟閉台加固、公路橋、上壩公路建設等項目,除險加固工程完成以後,水庫“病險”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2000年8月,湖南省水利廳對黃材水庫進行大壩安全鑑定,定為(Ⅳ)類壩,2001年3月通過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核查,2002年5月通過國家計委、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准實施處險加固,2003年元月8日動工,2004年4月8日全局竣工。樞紐除險加固工程總投資5369.02萬元,其中國債資金2680萬元。主要完成工程項目為:1、竹山坳副壩除險加固;2、溢洪道進口左岩滑坡體處理;3、溢洪道加固;4、主壩加固;5、泄洪輸水洞加固;6、防汛公路硬化。
水庫灌區有總乾渠一條,長78.5km,渠首設計流量17m/s,上游段沿線有攔截五大溪流共160km,集雨面積的五處平交道引水工程,下游段有設計流量6.5m/s,長98m的鋼絲網 殼砂漿結構渡槽——養漁塘渡槽。總乾渠沿線有大小泄洪閘16處,大小灌溉涵閘600餘處,除總乾渠外,另有灌溉2萬畝以上農田的峽山、太陽壩、南、北、煤衡乾渠,溈豐壩左、右等七大幹渠(直灌自條長127.95km,補水灌區渠道3條長67.5km)其中峽山乾渠上有長218m,設計流量2.5m/s,內徑1.0m的培基倒虹吸,南乾渠上有長213m的柯斗渡槽,北乾渠上有長198m 雙塘沖渡槽,這兩處渡槽均為“U”型鋼絲網薄殼砂漿結構,設計流量均為3m/s,另有灌溉2000畝以上的支渠36條,共長22km,沿線5萬m以上的小型水庫及山塘河壩97座,其中溈豐壩與黃泥湖相連通,共同攔截溈水上游2200km集雨面積,灌田13萬畝,太陽壩灌田3。0萬畝,小型提灌站24處,總裝機1238kw,有總裝機4720kw的壩後式電站一座,跌水電站2座(煤炭壩1座3*125kw;沙河左乾渠一座2*125kw)。
黃材灌區2000年被水利部審查批准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計畫,自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項目實施以來,灌區工程得到有效改善。

歷史名人

黃唐起義
抗戰結束後,在中共湖南省工委的領導下,湖南人民的愛國民主運動蓬勃興起,各地武裝鬥爭風起雲湧。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決戰的勝利,更加激發了湖南人民的革命鬥志。1949年春節剛過,富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寧鄉人民在姜亞勛、饒孟虎、陳仲怡、李石、譚蔭南等人的領導下,發動了黃材、唐市兩地農民的武裝起義。
姜亞勛是寧鄉黃材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遵王凌波之囑,打入國民黨軍隊,抗戰期間國民黨反動派掀起的幾次反共高潮,使他同黨組織失掉了聯繫。因不願打內戰,於1948年春回到家鄉,和同窗好友饒孟虎、黃絹鄉鄉長陳仲怡(何叔衡的外甥)一起秘密策劃發動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並與灘山鋪的“湘中人民解放委員會書記室”(簡稱解書室)及其負責人李石等取得聯繫,相約一同舉行武裝暴動。
1949年2月10日凌晨,大雪紛飛,進攻黃材警察所的隊伍,在姜亞勛的率領下乘著雪的光亮,化裝成報案的村民,喊開了警察所的大門。正在睡覺的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行動嚇懵了,眼睜睜地看著游擊戰士們把槍拿走。攻打大溈鄉公所的隊伍,在陳仲怡的率領下,天未大亮,即達到該所門口。門崗見是陳鄉長,立即開門讓路。起義戰士一齊擁入,繳了鄉公所的全部武器彈藥後,迅速撤離黃材鎮。
在姜、陳等攻打黃材的同時,李石等20多人,以從張晝榮那裡借來的6支短槍為武器,以護送新兵為名,襲擊了唐市警察所。
姜陳起義後的當天晚上,召開了民主會議,公推陳仲怡為司令員,姜亞勛為副司令員,喻邁常為參謀長,饒孟虎負責政治工作,部隊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第三縱隊”。次日,又召開民眾大會,宣布: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號召廣大民眾抗丁、抗糧、抗稅,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並以湘中人民行動委員會名義散發《告湘中人民書》和《致程潛的公開信》。遠近民眾聞訊,無不歡欣鼓舞,要求參軍者紛至沓來,兩日之間,起義隊伍發展到300多人,一時聲勢大振。3天以後,李石派譚蔭南送來“毛澤東縱隊”番號。
黃唐起義發生在距省會僅百餘里的寧鄉,因其“顯具濃厚的政治背景”,使全省各界大為震動,引起了國民黨湖南當局的一片恐慌。長沙警備司令部派出保全部隊兩個營及益陽、湘鄉、安化、寧鄉四縣自衛總隊進行圍攻,起義部隊被打散。
起義受挫後,姜亞勛等在一個名叫九虎洞的山洞裡隱蔽了一個星期。2月23日晚上,姜亞勛從九虎洞出來時,已是滿臉鬍子,一身黃泥。隨即到灘山鋪找到李石,提出重整旗鼓的主張,得到了劉美夫、譚華一、張伯倫等人的積極支持。於是發動骨幹,聯絡失散的戰士,並指派專人籌備糧食、經費,準備再戰。
3月5日,姜亞勛在范家沖張詞重新集結了一支200多人槍的隊伍。陳仲怡因年老體弱,主動讓賢,由姜亞勛出任司令員。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敵人,姜亞勛將這支不到300人的隊伍編為4個大隊,並指定各大隊的活動地區,然後分途進行。四方誌士相繼來歸,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至5月初發展到數千人。張祠整編是起義部隊的一個新的起點。
敵人獲悉姜部恢復活動,十分惱火。國民黨湖南省當局成立“寧(鄉)益(陽)安(化)湘(鄉)四縣清剿總指揮部”,指揮四縣警察隊、自衛隊,再次興師圍剿。起義部隊同敵周旋的同時,不斷捕捉有利戰機。4月底5月初,在橫市殲敵保全旅一個營,繳獲各種槍枝彈藥無數。
5月中旬,根據省工委全省武裝工作會議精神,湘中各縣黨所領導的以姜亞勛的游擊隊為主的革命武裝力量,統一編為湖南人民解放總隊湘中第一支隊,姜亞勛為司令員。
部隊整編後,情緒十分高漲,但鬥爭卻更加艱苦。6月上旬,湘西匪首尹立言(綽號尹落殼)率其所謂“西南民主聯軍”3000餘人,向寧鄉、安化邊境推進,企圖吃掉湘中一支隊。經過周密計畫和部署,部隊於6月底在鳳凰侖將尹部主力全殲。
6月底以後,白崇禧拼湊反動武裝5萬餘人,向湘中游擊隊發動了大規模的瘋狂圍剿。姜亞勛率部同敵人巧妙周旋,進行了機智、勇敢而又頑強的戰鬥。7月下旬,反“圍剿”取得勝利。此後,游擊隊投入迎接解放的戰鬥,發揮了重要作用,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整編。
黃唐起義發生在湖南解放前夕的國民黨湖南統治的心臟地區,給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以重大的打擊,有力地配合了湖南人民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在湖南人民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民風民俗

婚、喪、生兒、生日習俗
結婚:俗稱“紅喜事”。“五·四”前,婚姻是由父母包辦,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親時揭開新娘紅綢頭蓋才相見。“五·四”運動之後,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見面,稱之“相親”,家長去對方了解情況,稱之為“察親”。再經過“合八字”、“傳庚”、“報日子”、“啟媒”、“迎親”、“接親”、“拜堂”等程式,方成大禮。舊時接親用花轎,且有鬧轎風俗,即轎夫抬轎子搖擺得厲害,若新娘給了紅包或禮物,則轎子抬得很平穩。因此,新娘上轎前,一般在轎頂掛上瓷器,作為贈轎夫的禮物,預防轎夫擺轎。在黃材等集鎮仍有可能看到花轎迎娶的盛況。婚禮之時有鬧“家爺”即“家翁”的習俗,“家爺”俗稱“燒火佬”,戲鬧時將家翁臉畫成大花臉,頭上帶著特製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銅鑼,由好友們押著遊街,邊走邊敲鑼邊喊“燒火佬”宣言,其氣氛熱鬧非凡。洞房花燭夜,客賓談笑取樂,俗稱“鬧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婦(俗稱“四眼人”)忌進洞房外,不拘禮節,但忌說不吉利的話。鬧洞房時,有“贊茶”節目,新郎、新娘抬著茶盤送茶,俗稱“抬盤茶”,賓客須贊茶後才能接飲,如:“要我贊,我就贊,來年生個胖娃娃……”。舉行婚禮俗稱“辦喜事”。親友備禮祝讚謂之“吃喜酒”。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稱之為“大親”,由新娘父母坐主賓席,俗稱“坐大邊”、“坐上頭”,任何尊長都須讓位作陪,俗稱陪“大親”,俗有“娘親舅大”之稱,因此新郎舅舅也要坐大邊。婚宴菜餚不能上草魚。婚禮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親,叫“回門”,“回門”時娘家備酒席宴請親朋,新郎稱之為“新客”被讓入上坐。舉行婚禮之時,茶水也非常講究,有專門泡茶的人,“大親”進門第一道茶為紅薑茶,第二道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為紅棗喬餅芝麻茶,第四道為桂圓煮雞蛋。新中國成立後婚禮舊俗基本廢除,只要兩情相悅,便可登記結婚。
喪葬:舊時稱“白喜事”。辦理喪事,有報喪,入殮、祭奠、出殯、送葬等程式。孝子必須披麻帶孝,迎接弔唁的親友時,孝子必須雙膝下跪。請道士做法事稱做“道場”。親友備奠禮弔唁稱“打道場”。治喪期間,就餐不請客,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弔唁,以豆腐為主菜,俗稱弔喪為“吃豆腐”。送葬稱“上山”,靈樞上路做上山道場,有樂隊、獅子等相送,鼓樂、鞭炮齊鳴,旗幡飛舞,熱鬧非凡。送葬隊伍不走捷徑,而是繞路而行,沿途眾多親友鳴炮相送,有的甚至設路祭,此時孝子要下跪,並備手巾等禮物答謝。新社會移風易俗,提倡葬事從簡,提倡火葬。
生兒:嬰兒出世都要到神龕前燃放鞭炮,向祖宗報喜。鄰居女眷聽到鞭炮響,會趕來慰問祝賀,並分別送以雞蛋、紅糖、乾刀豆絲、乾豆角等以催乳。分娩後胎衣要用陶罐盛著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統與家鄉土地永不分離。嬰兒父親即日要帶著鞭炮和一隻雞到岳父家報喜,生男孩帶公雞,生女孩帶母雞,岳家無需問便知生男生女了。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稱“湯餅會”。外公外婆帶去早已準備好的嬰兒搖窩、坐欄等,一般還備有嬰兒棉襖、夾襖、單衣、棉抱裙、夾抱裙、鞋、帽等各一對,人嘆“外婆難做呀”!有的還留下照顧產婦,叫“伴月”。三朝日,長輩婦女將艾葉、楓球、雞蛋等熬湯為嬰兒洗澡,叫“洗三朝”。洗畢,用雞蛋滾擦嬰兒全身,以祛風,祝福健康。親友賜紅紙包封祝賀,赴湯餅會,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雞蛋,上紅,分贈眾人,叫吃紅蛋,又叫吃滾屁股蛋。還有辦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的。嬰兒百日用鯉魚給嬰兒親嘴並餵湯的習俗,叫“開葷”,周歲時,有的將文具、針線、口紅、書畫之類擺於盤中,讓嬰兒去抓,以測其志趣,名曰“抓周”。
生日:以後每歲生日都叫“長尾巴”,父母總要維以荷包蛋,所謂“大人生日一餐飯,細伢子生日一個蛋”。10歲、20歲等叫“總生”、“整生”,當地做壽講“男進女滿”,即男做虛歲,女做實歲,做60大壽被認為是重開花甲,特別隆重,稱為壽星公、壽星婆。有的搭壽台、陳壽桃、點壽燭、唱花鼓戲,此時鞭炮燃放時間越長越好。開筵時,先吃壽麵,麵條細長,象徵長壽,故當地叫生日飯為吃麵。50歲以前就慶壽的,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說,即男滿29歲,女滿40歲不做壽。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
其它習俗
清明:清明踏青掛山是一種古老習俗。當地風俗,清明前幾天,由長輩召集家庭成員,用紅綠彩紙滾掛山簽,或做彩幅。至清明,帶祭品鞭炮,由長者帶領至先祖墓前,一一剷除墓上荊棘雜草,加固培土。每人在墓頂插一根掛山簽,然後在拜坪擺放三牲祭品,點香燭,燒錢紙,燃炮祭祀。這叫清明掛山。掛山歸來,有的還舉家聚餐紀念。
立夏:當地有吃立夏粳之習,立夏粳,又名粳坨子,用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吃起來清香柔軟。
夏至:《荊楚歲時記》有“夏至節日食棕”之載。
起伏:當地有起伏吃雞之俗。
冬至:開始炕臘肉,將豬肉用鹽醃四五天后掛當風之處,叫“冬至肉”,簡稱“至肉”,也叫風吹肉。然後用木屑、谷糠、桔皮、花生殼等燒煙薰烤,或掛在柴灶、火爐上方薰煙,至其色金紅,別具風味,可留至下年夏日。當地有冬至日吃狗肉和紅棗豬油糯米飯,或殺雞宰鴨之習,叫冬至進補。
三月三:當地有“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之俗。地菜子即薺菜,有明目、理脾胃之功能。
端陽節:當地過端陽,家家戶戶大門邊都掛菖蒲、艾葉以避邪,同時準備很多包子、粽子、鹽蛋,飲雄黃酒,飯後將酒撒牆邊屋角,塗抹兒童額頭、肚臍。出嫁女兒向娘家送蒲扇、粽子、包子等,男女換上節日盛裝,到外婆或其他親戚家送節、看龍船。午飯後,將龍王接上船頭,競渡開始。船上健兒隨著鑼鼓節奏,忽弓身下撓,忽振臂揚波,越劃越猛,奮勇爭先,兩岸如體育場之看台,人頭攢動,幾無隙地,銃炮喧天,喊聲動地,老幼男女,雀躍踴動。賽事至傍晚猶酣,當地習慣在端陽薰蚊香、蒼朮、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銀花、士茯等等藥物煮蠶豆或雞蛋吃,黃材水庫曾主辦過幾屆“龍舟節”,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
六月六:古稱天販節,俗稱“杯官生日”。讀書人曝曬書畫,婦女翻曬珍貴衣服。寺廟祠堂翻曬經書族譜和菩薩袍服,故是日又名曬譜節,諺云:“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叫中元節,又稱鬼節、祖宗節,是一個大規模的祭祖節日,民間傳說,七月初一至十五,閻王大開鬼門關,陰間鬼魂悉回陽間享受祭祀,故有俗語:“七月半,鬼亂竄”。當地不論貧富,七月初十開始,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門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有的將神龕上的祖宗牌位請下,每日三餐奉祀。十四日晚燒包“送老客”,叫“薦包”。抬至水濱行禮焚燒。沿河還盛行放河燈,河燈用皮紙或竹葉製成船形或蓮花狀,上置油燈。
中秋節:當地中秋吃月餅、落花生,賞月等,還有“偷瓜送子”之俗。月光下,青少年到人家菜園偷南瓜或冬瓜,送到相好的新婚夫婦或久婚不育夫婦床上,叫“摸秋”,取瓜內多子之義。
重陽節:古人認為九屬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同屬陽,故名重陽。此日多釀酒,稱重陽酒或菊花酒。當地有就近登高採花之舉。重陽節的種種風俗與長壽聯繫在一起,故此節也被視為敬老的節日。密印寺後的毗廬峰,曾進行過“百叟重陽登高”活動。
春節: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
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舉家休息聚餐,辭灶。人們在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打揚塵”。個人的清潔衛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農曆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當地管除夕這—頓吃的飯叫“團年飯”,一般是指晚餐。吃完除夕晚餐,全家在家裡,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候新年的到來。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當地鞭炮齊鳴,煙花四起,震耳欲聾,洋溢著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氣氛。
拜年是春節的又一習俗。當地拜年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到了初七初八,長沙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八不歸”,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諺云:“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當地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這一天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頑童則持彩燈相戲。更熱鬧的是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在此時達到高潮,常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常有鄉下舞龍的隊伍到城裡來表演,“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多賜以包封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黃材鎮地處寧鄉縣西部,距縣城50公里,距省會長沙市90公里。它東接長沙,西通漣源,北鄰桃江、安化。境內有橫雷公路、灰黃旅遊公路東西貫通,黃月公路可直抵桃江,黃祖溈旅遊專線直通溈山,南崔公路連線千佛洞和峽溪漂流,黃月公路直達龍泉漂流和城大林場,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利。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黃材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