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徹

黃徹(1093—1168),字常明,號太甲,晚號鞏溪居士,行元十七。宋哲宗元佑八年八月十五日生。宋進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諡文正黃中庸長孫、宋特奏進士侍御史長春令黃偊長子,游洋龍溪令黃龍兄。宋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北宋宣和進士。歷辰谿縣丞、沅州軍事判官、嘉魚令、知平江縣等,忤權貴棄官歸里。宋孝宗乾道戊子年九月廿一日卒,年七十五。以子黃府貴,誥贈光祿大夫太師。宋乾道四年(1168)二月,黃徹論詩主張作詩,其去取以“輔名教”、“存風雅”為準繩;以風教為本,不尚雕琢。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徹
  • 字號:字常明
    號太甲,晚號鞏溪居士
  • 所處時代:宋代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興化軍莆田縣(今屬福建
  • 出生時間:1093年
  • 去世時間:1168年
  • 主要作品:《鞏溪詩話》
人物生平,代表著作,人物家族,

人物生平

黃徹(1093—1168),宋進士太常寺卿黃中庸孫、宋特奏進士侍御史黃偊長子。南宋興化軍莆田縣人。朱彝尊《詩話序》謂家本莆田人,而占籍於邵武
宋元祐八年(1093)癸酉年八月十五日,黃徹誕生。
宋宣和六年(1124)甲辰,黃徹登狀元沈晦榜進士第,授辰州辰谿縣丞。
靖康元年(1126)丙午,黃徹就升辰谿縣令。在辰谿縣任令五年,以才諝稱。
宋紹興元年(1131)辛亥,黃徹辟差沅州軍事判官,攝倅事。郎將汪長源與猺酋有隙,酋鼓眾數萬,聲言“渡江乘城”,人心洶懼。黃徹奮不顧身,入其巢穴,曉以禍福,悉愧悔謝罪。一州賴以全。
宋紹興五年(1135)乙卯,黃徹繼權麻陽縣令,遭巨寇曹成之擾,率群猺千敵。黃徹擒其將。賊眾宵遁。宋紹興九年(1139)己未,黃徹歷嘉魚縣令,會同官軍平湖賊楊麼。連餉亦有功。
宋紹興十二年(1142)壬戌,黃徹遷平江縣令,任職半年,帥漕司轉運判官,處之賓幕。邑士民千餘人,到都督行府申請還任,丞相張浚應允其事,乃復任。紹興十五年(1145),有權貴寄產於縣境,侵奪民眾利益,黃徹不畏強暴,立案嚴查。因得罪權勢,反遭誣陷、打擊,憤而棄官歸里,終老於家。在平江居官四年,所至人愛,所去見思。
宋紹興十五年(1145)乙丑,黃徹忤權貴棄官歸時,丞相張浚帥閩,招致幕下數月,黃徹竟不肯留,遂終老於家。黃徹學問優於人。志度宏深,調護不虞,不動聲氣。遇倉卒州縣,常倚以為重。居官,所至人愛,所去見思。一時大吏,爭相辟置(節左使楊邦墓誌)。黃徹在寓居興化跫溪的五年間,著有《鞏溪詩話》十卷。入載《四庫全書》,《宋史·藝文志》、《福建通志》有載。
宋淳熙元年(1168)戊子六月廿一日,黃徹卒宋乾道四年(1168)九月,陳俊卿在拜相前夕,為此書作了序。配安人宋直秘閣學士兼廣東提刑林孝澤妹,繼配興化郡人宰相正獻陳俊卿姐俱封渤海縣君。
長子隆興元年(1163)特奏進士黃豐官至潭州知府、次子黃廓鄉薦官五經博士旌表孝子、季子隆興元年(1163)進士黃府官通奉大夫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光祿大夫太師、四子黃廙宋處士。黃徹以子黃府貴,贈通奉大夫、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累贈光祿大夫太師。有惠政,士民德之。致仕歸,囊無金、宅無華閣,調育兒孫。由是孫曾雀起,皆承嗣公家學淵源之德,克濟其美之行。黃徹非常注重詩歌的思想性。他在自序中明確表示自己喜愛的是“有誠於君親、厚於兄弟朋友、嗟念於黎元休戚及近諷諫而輔名教者”,捨棄的是“嘲風雪、弄草木而無與於比興者”。
他在具體評述詩歌時,以“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為準繩。很明顯,黃徹的文學理論批評思想是受到白居易與元九書的直接影響的。因此他在李杜優劣論的爭論中,很自然就傾向於揚杜抑李一派。《四庫總目》論詩“以風教為本,不尚雕華,然能不失風人之皆。”
宋嘉泰三年(1203)癸亥,黃徹孫從政郎黃燾,官沅州教授,刊刻《鞏溪詩話》十卷於沅州學宮。
宋淳祐十二年(1252)壬子,澧陽聶棠知沅州,復序《鞏溪詩話》十卷而付梓。又朱輔通判沅州,著有《溪蠻叢笑》。顧志州郡官師者,均不及載,今又遺之,可惜也。宋有後裔翰林學士黃桂,明有賢裔狀元黃觀、黃鉞;尚書黃光升、黃鳳翔、黃汝良,到清朝,康熙時有裔昆大學士黃機、黃錫袞;朱彝尊、乾隆時有後裔黃模、黃叔琳、黃彥鴻以及盧文弨、張宗泰、丁丙寫的兩篇《跋》。
黃徹自序云:“投印南歸。……至於嘲風雪、弄草木,而無預於比興者皆略之。”郭紹虞先生有云:“此書(《鞏溪詩話》)有另一特點。莆田史學專家朱維乾教授曾說:涵江人史學家康修其所蒐集到的《鞏溪詩話》一書。[1]《鞏溪詩話》一書,是宋進士平江令興化軍城步雲書院山長黃徹的著作。
宋乾道四年(1168)九月,其年弟陳俊卿在拜相前夕,為此書作了序。配闊口正獻俊卿姐陳氏、九牧林氏安人,俱封渤海縣君。探花黃叔琳,以及盧文弨、張宗泰、丁丙寫的兩篇《跋》。黃徹自序雲“投印南歸。……至於嘲風雪、弄草木,而無預於比興者皆略之。”
郭紹虞先生有雲“此書(《鞏溪詩話》)有另一特點。”《鞏溪詩話》十卷,。莆田史學專家朱維乾教授曾說涵江人史學家康修其所蒐集到的《鞏溪詩話》一書。《鞏溪詩話》目錄《鞏溪詩話》序《鞏溪詩話》自序鞏溪詩話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附錄鞏溪詩話跋(九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輯評黃徹子孫後裔

代表著作

《鞏溪詩話》
黃徹在中國古代文學詩話中占據了獨特而重要的位置。著有《鞏溪詩話》十卷存世,《四庫全書》有載。 按:黃徹棄官寓居興化莆田鞏溪的五年間,寫成《鞏溪詩話》十卷。宋乾道四年(1168)九月,陳俊卿在拜相前夕為之作序。黃徹早已去世矣。陳俊卿在《序》有云:“公少負才,取名第,宰劇邑,藉甚有能聲。一旦當路軒不得,棄官而歸,優遊里閈,其中然,未嘗戚戚於外物,而其用志不衰如此”。
又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有云:“徹論詩大抵以風教為本,不尚雕華,然徹本工詩,故能不失風人之旨,非務以語錄為宗,使比興之義都絕者”。《詩話》版本較多。有《學海類編》本、《歷代詩話續編》本、《七子話話》本、《說郛本》(不全)、《詩人玉屑》本(部分條目)、清乾隆甲申吳城抄本、吳興抱經堂曹岱抄本,還是以清乾隆《知不足齋叢書》本最佳。
附錄1:《鞏溪詩話》序作詩固難,評詩亦未易。酸鹹殊嗜,涇渭異流。浮淺者喜誇毗,豪邁者喜遒警,閒靜之人尚幽眇,以至嫣然華媚無復體骨者,時有取焉,而非君子之正論也。夫詩之作,豈徒以青白相媲、駢儷相靡而已哉!要中存風雅,外嚴律度,有補於時,有輔於名教,然後為得。杜子美詩人冠冕,後世莫及,以其句法森嚴,而流落困躓之中,未嘗一日忘朝廷也。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以聖人之言,觀後人之詩,則醇醨不較而明矣。頃予暇日摳衣於鄉先生黃公之門,公出所為《詩話》十卷,謂予曰:〔吾生平嗜詩,頗有佳句傳在人口。今老矣,不復自作,時取古人詩卷,聊以自娛。因筆論其當否,且疏用事之隱晦者以備遺忘。日往月來,不覺成編。君其與我評焉。〕予退伏而讀之,皆前輩論議所未到。若嘲煙雲、媚草木等語,率略而不取;惟是含風雅而中律度,有補於時,有輔於名教者,如璆琳琅玕,森然在目。得詩人之關鍵,窺作者之閫奧,詳而正,諷而不刻,使人心開目明,玩味不能去手,斯可謂難得也已。公少負才,取名第,宰劇邑,藉甚有能聲。一旦與當路軒輊不得,棄官而歸,優遊里閈,其中浩然,未嘗戚戚於外物,而其用志不衰如此。嗚呼!觀其取與,可以知其能詩;觀其議論,可以知其為人。降嘆之餘,未及請益,而予赴館職,後數載,公亦云亡。因循十年,未暇追述。今閱舊集,不勝掛劍之情,因以鄙詞題其首。公諱徹,字常明。乾道四年九月二十七日,陳俊卿序。2.《黃徹自序》予遊宦湖外十餘年,竟以拙直忤權勢,投印南歸。自寓興化鞏溪,閉門卻掃,無復功名意,不與衣冠交往者五年矣。平居無事,得以文章為娛,時閱古今詩集,以自遣適。故凡心聲所底,有誠於君親,厚於兄弟朋友,嗟念於黎元休戚。未幾,鈔錄成帙,而以《鞏溪詩話》名之。至於嘲風雪、弄草木而無與於比興者,皆略之。嗚呼!士之有志於為善,而數奇不偶,終不能略展素蘊者,其胸中憤怨不平之氣,無所舒吐,未嘗不形於篇詠、見於著述者也。此《說難》《孤憤》《離騷》《國語》所由作也。予賦性介潔,嫉惡如讎,不忍浮沈上下。甘老林泉,實其本心,何所哉!故詩話之集,皆因前人之語而折衷之,不敢私自有作焉。

人物家族

祖父黃中庸(1030—1110),字長行,號軍城居士,行金二十,宋進士大理評事黃寵之子。自興化縣游洋鞏溪遷興化軍驛前街城府西巷(莆田城西雷山瑞龍庵西側侍中樞密第尚存),為莆田興化軍城始祖。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癸巳,登狀元鄭獬榜進士,歷官北海縣令,太常博士,故相馬溫薦其才,除浙江提刑,入為中奉大夫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賜謚文正。其孫曾聲名鵲起,簪纓世濟,績學多才,其後多以甲第顯名,時羨四世聯登八進士、實八代聯第十六進士。宋仁宗天聖庚午(1030)年正月初四日生,宋徽宗大觀庚寅(1110)年九月初七日卒。居官忠公廉平,為蔡京所惡,名入元祐黨禁碑。有詩選在《莆風清籟集》。配淑人理學名儒周氏敦頤妹,封北海郡君。葬永福梧桐潼關教忠寺山北,年弟閩縣狀元宰相許將為銘其墓,祠祀郡鄉賢,《福建通志》、《興化郡志》、《莆陽比事》皆有傳。子五長特奏進士侍御史長春令諱黃偊、次侍郎諱黃仲、季翁源令諱黃修、四承事郎諱黃佃、五迪功郎諱黃伸。黃徹的父親黃偊,特奏進士,官侍御史。宋進士大理評事黃寵之孫,宋進士浙江提刑中奉大夫太常寺卿、光祿大夫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之長子。
黃府
(1130—1210),字大方,又字用藏,號東美,晚號廉伯。行火二十一。宋進士平江令黃徹季子。與理學大儒朱熹同。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與兄黃豐同年登第,官潭州長沙知縣,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從政郎,轉知楊州江都縣令,晉階平海軍僉判,加一品銜,副都統,南宋紹熙元年(1190),府公在浙江省紹興臥龍山剿匪征倭戰功赫然,帝下詔書誥授光祿夫太師,士民德之,亦易名臥龍山為府山。黃府清慎廉介,有惠政,士民德之,仕至年老,以疾疏請終養,致政歸。自福建興化軍城西黃太常寺卿第,徙莆田黃石水南之金墩,為世界江夏金墩之始祖。黃府官曆孝宗、寧宗、哲宗三朝。欽賜廟號為“金墩”,詔賜太尉謚“清惠”。《郡志》有傳。其生前親筆崖書遺蹟“宋石煙靈”今尚存。宋建炎四年(1130)庚戌正月初四日生,宋嘉定三年(1210)庚午八月十王日卒。贈太尉謚清惠。其子孫簪纓世濟、績學多才,聲名鵲起,出將入相。其金墩祖祠聯載曰“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鞏溪軍城四代聯登八進士,閩浙金墩出將入相兩狀元”實闔古興化縣全邑科第之冠。配浙江台州臨海塘南(今屬溫嶺東海)陳良翰侍講長女,封長沙縣君宜人累封正一品夫人,欽賜御葬莆田城西北磨雞峰華岩寺東南麓,坐壬兼丙向子午喝形金鳳煦卵穴。年弟浙江秘書郎張淵為之銘。《郡志》有傳。子一安石,宋進士翰林院館閣校勘翰林院掌院學士承旨卒贈學士承旨。孫二新州府教授黃近,居莆田黃石金墩;校書郎黃遠,居黃石清江境之下墩。
黃安石
(1168—1255),字公介,晚號文衍,行土三十九。通奉大夫、平海軍僉判、節度判官、副都統、光祿大師夫太師贈太尉謚清惠黃府子。宋紹熙四年(1193)癸丑,登狀元陳亮榜進士、歷官朝請郎、南陽縣令、翰林院館閣校勘朝奉大夫官至朝議大夫翰林院掌院學士承旨。簪纓世濟、績學多才,惟公為最;時羨四代聯登八進士。《莆陽比事》有載。贈學士。配五候山長城裡禮部侍郎艾軒林光朝女,封南陽縣君淑人。合塋莆田城西雷山巷太平山之東,子二長教授如輕黃近、次校書郎敬之黃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