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長沙市下轄縣)

長沙縣(長沙市下轄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沙縣,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別稱“星沙”,自古為“三湘首善”。長沙縣位於長沙市中部,湖南省東部,地處東經112°56′15″~113°36′00″,北緯27°54′55″~28°38′55″之間,東接瀏陽市,西、南連長沙市城區,北達岳陽市平江縣汨羅市瀏陽河撈刀河貫穿境內;總面積1756平方千米,下轄13個鎮5個街道,常住人口94.6萬(2016年)。

長沙縣處於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核心地帶,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8萬元,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排名中,分別躍居第7位、第6位,獲評“2016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2017年,在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第6位。

長沙縣哺育了黃興李維漢楊開慧柳直荀許光達繆伯英廖沫沙田漢等仁人志士,還是原國家領導人朱鎔基李鐵映的故鄉。縣域有眾多名勝古蹟,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2018年10月,長沙縣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中國工業百強縣(市)。2018年,長沙縣挺進全國百強縣五強。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沙縣
  • 外文名稱:Changsha County
  • 別名星沙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湖南省長沙市
  • 下轄地區:13個鎮、5個街道 
  • 政府駐地星沙街道
  • 電話區號:0731
  • 郵政區碼:410100
  • 地理位置:長沙市中部
  • 面積:1756平方千米
  • 人口:94.6萬(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湘語(長沙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左宗棠墓楊開慧故居田漢故居陶公廟白鷺湖石燕湖
  • 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 火車站:長沙站、長沙南站
  • 車牌代碼:湘A
  • 行政代碼:430121
  • 地區生產總值:1280.3億元(2016年)
  • 人均生產總值:13.8萬元(2016年)
  • 縣委書記:沈裕謀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交通運輸,綜述,水運,航空,鐵路,公路,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衛生,文化事業,體育事業,人民生活,社會保障,旅遊資源,綜述,主要景點,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長沙縣歷史悠久,其開拓時間可追溯至遠古石器時代,據考古工作者從縣域內發掘的暮雲鎮“大塘古文化遺址”和黃興鎮“月亮山古文化遺址”考證,前者距今約7000年,即有先民定居,繁衍生息;後者距今約4000多年,已進入原始農業時期。
商周時,長沙縣為荊州之城,古三苗國地。春秋晚期,屬楚國黔中郡。
長沙郡,其附廓之縣名湘,亦稱湘縣。
西漢改長沙郡為長沙國,改湘縣為臨湘縣。王莽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長沙國為填蠻郡,改臨湘縣為撫睦縣。東漢復置長沙郡,改撫睦縣為臨湘縣,仍為郡治。
西晉荊州、江州的長沙郡等八郡置湘州,州治臨湘縣。
隋朝采州縣兩級制,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長沙郡改潭州,臨湘縣改長沙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潭州改名長沙郡。
唐朝改長沙郡為潭州,長沙縣為州治。
五代十國時期,馬殷“以潭州為長沙府”,作為楚國都城。
後漢間,劃長沙縣地置龍喜縣(又名新縣)。
宋朝在地方設定路,潭州為荊湖南路治所,州治長沙縣。宋乾德中,罷龍喜置常豐縣,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並常豐縣入長沙縣。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劃長沙縣5個鄉、湘潭縣2個鄉置善化縣,與長沙縣同城而治。
元朝天曆二年三月癸亥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潛邸所幸”,潭州路改天臨路,長沙、善化兩縣依郭。
明朝將潭州府更名長沙府,府城設於長沙、善化兩縣。
承明制仍設長沙府,府城依舊設於長沙、善化兩縣。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裁府並縣,撤銷長沙府,善化縣併入長沙縣。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析城區設立長沙市,市、縣分治。
1949年,成立“長沙專區”,長沙縣隸長沙專區。1949年7月25日,縣人民政府在金井易家祠堂成立。8月,遷榔梨市梨江學校(園通寺)。
1950年3月,長沙縣遷長沙市北區(開福區)潘家坪。
1951年5月,劃出縣境內湘江以西及東部部分地區置望城縣。
1952年9月24日,長沙專區改稱“湘潭專區”,駐湘潭市,長沙縣隨隸。
1958年12月24日,中共湖南省委作出調整縣市行政區劃若干問題的決定,原屬湘潭專區的長沙縣劃歸長沙市管轄。
1959年3月,望城縣和長沙市郊區併入長沙縣,劃出縣內的龍頭鋪公社入株洲縣,長沙縣改隸長沙市。
1962年元月,恢復長沙市郊區。
1977年12月,復置望城縣,同時將長沙縣所轄的大托,洞井、黎托、望岳4個公社劃入長沙市郊區管轄。
1996年1月30日,長沙縣政府遷星沙鎮;同年7月,將長沙縣撈刀河鎮劃入長沙市開福區
2015年1月14日,跳馬鎮劃歸長沙市雨花區,暮雲街道、南托街道劃歸長沙市天心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0年設定長沙市郊區辦事處,領導長沙市外四區。
1977年12月,復置望城縣,同時將長沙縣所轄的大托,洞井、黎托、望岳4個公社劃入長沙市郊區管轄,全縣轄9區41個公社1個鎮。
長沙縣行政區劃圖長沙縣行政區劃圖
1984年5月,撤銷農村人民公社,建立鄉鎮,全縣轄9區1個區級鎮40個鄉。
1995年5月,撤區並鄉建鎮,全縣撤9個區,將41個鄉鎮合併為14個鎮7個鄉。1996年7月,將長沙縣撈刀河鎮劃入長沙市開福區後,長沙縣轄13個鎮7個鄉。
1997年,撤銷廣福鄉、北山鄉,建立青山鋪鎮、北山鎮。
2002年撤銷雙江鄉,建立雙江鎮。
2004年9月,全縣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有的494個行政村合併成238個行政村,38個居委會調整為36個社區居委會。
2011年,撤銷跳馬與開慧兩鄉建立跳馬鎮開慧鎮,撤銷星沙鎮設立星沙、湘龍、泉塘3個街道。
2012年,從黃花鎮析置長龍街道,行政區劃範圍包括原黃花鎮茶塘村、長龍村、湘峰村三個整村和華湘村在長永高速以北的區域,總面積29平方千米。㮾梨鎮調整為㮾梨街道
2013年12月,撤銷暮雲鎮,設立暮雲街道和南托街道。
2015年11月,撤銷金井鎮和雙江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金井鎮;將開慧鎮和白沙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開慧鎮;將黃興鎮和乾杉鎮成建制合併設立黃興鎮。

區劃詳情

2015年11月,長沙縣轄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龍街道㮾梨街道長龍街道5個街道,開慧鎮金井鎮黃興鎮江背鎮黃花鎮春華鎮路口鎮果園鎮高橋鎮福臨鎮青山鋪鎮安沙鎮北山鎮13個鎮;縣政府駐星沙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沙縣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岸。東鄰瀏陽市,南接株洲市湘潭市,西南濱湘江,西毗天心區雨花區芙蓉區開福區望城區等市轄區,北靠平江縣汨羅市;地處東經112°56′15″~113°36′00″,北緯27°54′55″~28°38′55″,東西寬約55.9千米,南北長約81.85千米,總面積175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長沙縣屬長衡丘陵盆地的北部,地處幕阜山連雲山與大龍山余脈的南端,株洲隆起帶的北緣。龍華、烏川諸山雄峙於東,陶家排、炭盆坡橫亘於南,影珠、明月兩座大山蜿蜒於西北,興雲、飄峰兩山聳立於北。北山鎮境內的明月山為最高峰,海拔659米。地勢由北、東、南三面逐漸向中西部傾斜,形成一個不規則的“畚箕”形狀。境域內有變質岩、沙礫岩、灰岩、紅岩、紅土、砂頁岩、花崗岩等七種岩層及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類地貌,以崗地平原為主。其中崗地集中於縣境南部、中東部和中北部地區,占全縣總面積的51.34%;平原主要分布在湘江東岸和瀏陽河、撈刀河及其支流兩岸,占全縣總面積的23.42%;丘陵分布在縣內東部和南部,占全縣總面積的12.17%;山地分布在縣境西北、東北及東南邊境地帶,占總面積的8.35%;水面分布在全縣各地,以河流、水庫、溪港、山塘為主,占全縣總面積的4.27%。

水文

長沙縣境內河道屬湘江汨羅江兩大流域,其中湘江流域面積1913.6平方千米,占95.8%,汨羅江流域面積83.6平方千米,占4.2%。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瀏陽河、撈刀河、東窯港、暮雲港等4條,總長116.64千米;二級河三叉河、沿江山、仙人市、狹山江、榨山港、花園港、榔梨港、雙溪港、千秋壩、胭脂港、泥丸子、金井河、石灰嘴、望仙橋、水渡河、白沙河、觀音塘等17條,總長335.69千米;三級河20條,總長253.97千米;河流總長度722.9千米,河網密度0.36千米∕平方千米,年排澇量0.84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瀏陽河,從瀏陽市至長沙縣境內,長50.68千米,流域面積611.0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72.58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花園港、梨江港、雙溪港、榨山港等。
松雅湖松雅湖

氣候

長沙縣地處東亞季風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由於位居盆地內部,距海較遠,受冬夏季風轉換,地勢向西北傾斜等因素的影響,全縣氣候具有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的特點。有兩個主要特徵:一是水熱充足,生長期長。長沙縣平均氣溫1620℃,全年無霜期260300天,日照時數為16001800小時,熱量充足。年均降水量1877.1毫米,在省內居中等略偏少的地位,降水量集中在春夏兩季。多雨期與高溫期一致,生長期長,對農業生產有利。但降水年際變化大。二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夏冬季長,春秋季短。春季從3月中旬到5月中下旬,為期70天左右,期間氣溫升高很快,對春播有利。春季天氣陰雨潮濕,降水量占全年40%以上。夏季從5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為期約132天,季節長,天氣熱,是夏季突出的特點。秋季從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將近60天,是全年最短的一季。冬季從11月中旬到次年3月上旬,為期3個半月,各月的平均氣溫大多在6.1℃以上。冬季的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6%,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少的季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長沙縣總面積為199665.89公頃,其中耕地58047.08公頃,園地2711.12公頃,林地88161.52公頃,草地516.84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5822.6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6162.1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4611.56公頃,其他土地3632.95公頃。

礦產資源

長沙縣礦產資源經探查境內發現有、鈷、鉬、、矽、高嶺土、石灰石等32個礦種,探明儲量的19種。全縣共發現礦產地236處,其中大型5處、中型10處、小型151處、礦(化)點73處。開採利用的主要與建築材料有關的幾個非金屬礦種,如磚瓦粘土矽石、石英砂、建築石料,占全部礦產地的74%,其餘大多數礦種因產地規模小尚未開發利用。

生物資源

長沙縣野生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48種,蛇類10多種,其中穿山甲、果子狸猴面鷹、白鵡、虎皮蛙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植物有藥用植物120餘種,木本植物80多種。其中銀杏杜仲福建柏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水杉為省一級保護植物。森林覆蓋率42.5%,林木綠化率48.04%,活立木總蓄積371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末,長沙縣戶籍戶數24.1萬戶,戶籍人口76.5萬人,比上年(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加21659人。全年出生13918人,人口出生率18.8‰;死亡5544人,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7。年末常住人口9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59.6萬人,城鎮化率為63%,比重較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民族

長沙縣以漢族為主,2014年,全縣有37個少數民族,總計1.2萬餘人。超過1000人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504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9%;苗族327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5%;侗族1124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8%,其他少數民族人口1403人。流動少數民族人口近1000人(不含經開區企業內部少數民族流動人員),主要來自新疆、四川、青海等地。

交通運輸

綜述

長沙縣交通便利,水、陸、空互動的立體化交通網路基本成型,是湖南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全縣基本形成“八縱十六橫”的路格線局。

水運

長沙縣有湘江瀏陽河等河流,可通江達海;境內擁有兩千噸級深水碼頭霞凝新港

航空

長沙縣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該機場位於境內黃花鎮,於1986年按4D級規模動工興建,於1989年啟用,飛行區等級已由4D升為4E,有跑道長度3200米,是國內主要幹線機場之一,T2航站樓於2011年7月19日正式啟用,總建築面積達21.2萬平方米,可通往通往國內、國際(地區)73個城市共100餘條定期航線。

鐵路

長沙縣有武廣高鐵滬昆高鐵貫穿境內。長株潭城際鐵路暮雲鎮設站,長沙捷運二號線黃興鎮設站,在建的長沙捷運三號線由張公塘經星沙和主城區,直通大河西坪塘鎮。

公路

長沙縣有京港澳高速107國道長永高速公路長沙機場高速公路長沙繞城高速公路瀏醴高速長株高速岳汝高速長株潭外環線、醴潭高速公路縱橫交錯;全縣基本形成“八縱十六橫”的路格線局。
2016年末,長沙縣鄉村公路通車裡程達到3543.8千米。全年公路客運量4188萬人,旅客周轉量40萬人千米;公路貨運量2158.3萬噸,貨物周轉量109894.4萬噸千米;行政村客運(公交)班線通達率實現100%。

經濟概況

綜述

1992年,長沙縣啟動了新縣城和開發區建設,至2008年,全縣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500億元,城鎮化水平從1992年的13.6%提高到了2008年的45.6%,縣城(經開區)規劃面積達68平方千米。
2016年,長沙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長10.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831.7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374.6億元,增長13%。
2016年,長沙縣按平均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3.8萬元,按現行匯率折算達到2萬美元。
2016年,全縣三次產業結構是5.8:65:29.2,與2015年的5.8:70.3:23.9相比,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持平,第二產業下降5.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5.3個百分點。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2.4%、69.1%、28.5%,分別拉動GDP增長0.3、7.5、3.1個百分點。
2016年,長沙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5.9億元,同比增長16.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3億元,下降84.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59.5億元,增長6.7%,其中工業投資359.5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54.1億元,增長8.5%。工業和服務業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72.1%。全年億元以上投資項目272個,完成投資額500.7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61.4%。其中,億元以上非房地產項目173個,完成投資額383.4億元,占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47%。
2016年,長沙縣實現財政總收入227.4億元,同比增長12.5%;地方財政收入(市口徑)166億元,增長20.1%。稅收收入149.7億元,增長23%。地方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3%。
2016年,長沙縣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24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教育支出16.2億元,增長29.7%;醫療衛生支出8.4億元,增長17.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5億元,增長10.9%。
2018年,長沙經開區已形成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軍民融合“兩主一特一融合”的產業格局,規模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經濟總量在全省園區穩居第一。

第一產業

長沙縣形成了糧食蔬果茶葉生態養殖花卉苗木、休閒旅遊等六大農業產業,獲批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2016年,長沙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8億元,比上年(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長(按可比價計算,下同)4.6%。其中農業產值69.9億元,增長8.5%,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8.8%;林業產值3.8億元,增長7.9%,占3.2%;牧業產值41億元,下降2.8%,占34.5%;漁業產值2.9億元,增長7%,占2.4%。
2016年,長沙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09.3萬畝,同比下降0.6%。全年糧食產量54.9萬噸,增長0.1%;蔬菜產量120.2萬噸,增長1.8%;水果產量10.4萬噸,增長3%。肉類總產量15萬噸,下降6.2%。水產品產量1.9萬噸,增長0.1%。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2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25.3萬畝;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400畝,高效設施農業面積累計3.56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過10%,農業機械化水平達79.3%。
2016年,長沙縣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各類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259家。全縣共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49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96.1億元,下降3%;實現利潤6.3億元,增長1.6%。

第二產業

長沙縣有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支柱產業,其產值占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6.8%。全縣基本形成了以長沙經開區為核心,以暮雲、榔梨(乾杉)、星沙產業基地、金井等工業園區為配套的產業格局,對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為86.7%。
2016年,長沙縣實現工業增加值709.7億元,比上年(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長11.2%;實現工業總產值2670.2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417.9億元,增長1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2339.9億元,增長16.7%;實現利潤總額36億元,下降28.1%,實現利稅總額103億元,增長7%。
2016年,長沙縣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三大支柱行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859.4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全部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6.9%,其中占規模工業總產值34.1%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825.3億元,增長65.9%,高於規模工業增速50.8個百分點;占規模工業總產值10.7%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值259.4億元,增長16.8%,高於規模工業增速1.7個百分點。
2016年,長沙縣經開區等全縣“一區七園”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2358.7億元,同比增長15.2%,占全部規模工業的97.6%,對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97.9%。其中經開區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4.7%;“七園區”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占全部規模工業的12.8%。
2016年,長沙縣共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60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394.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實現省內產值257.2億元,增長19.0%;省外產值137.5億元,增長24.9%。完成竣工產值189.7億元,下降10.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463.5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11.5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長沙縣商貿流通業迅速崛起,星沙商圈是長沙區域商圈之一,中南汽車世界、通程商業廣場、星沙汽配市場、茶葉大市場等八大專業市場已經建成,大型連鎖超市相繼入駐。長沙縣對外貿易以機電、電子、農產品為主導,文化產業方面,興建星沙湘繡城總投資3.8億元,為中國最大刺繡生產基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占地180餘畝的湖南宏夢卡通城落戶長沙縣。
2016年,長沙縣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20.6億元,同比(與2015年相比,下同)增長20.4%。其中,住宅投資66.6億元,下降4.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8.1億元,增長74.5%。商品房新開工面積307.5萬平方米,增長37.9%;商品房施工面積1316.8萬平方米,增長4.6%;竣工面積417.4萬平方米,增長84%。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89.7萬平方米,增長37.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45.2萬平方米,增長35.4%。
2016年,長沙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8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完成零售額333.3億元,增長15.7%;限額以下企業完成零售額95.5億元,增長11.5%。
2016年,長沙縣按銷售單位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334.2億元,增長15.5%;農村零售額94.6億元,增長12.3%。按行業分,批發行業33.8億元,增長16%;零售行業380.4億元,增長14.8%;住宿行業4.9億元,增長13.2%;餐飲行業9.7億元,增長11.2%。
2016年,長沙縣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18.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4.3%;糧油、食品類增長21.6%;中西藥品類增長48.1%;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24.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1.6%;日用品類增長46.2%;菸酒類增長3.9%。
2016年,長沙縣實現進出口總額31.9億美元,同比增長10%,占全省的11.9%,全市的28.5%。其中進口18.9億美元,增長44.9%;出口13億美元,下降18.6%。在進口總額中,機電產品101.7億元,增長70.8%;汽車零件33.8億元,增長290.1%;高新技術產品19.6億元,增長23.6%;在出口總額中,機電產品72.6億元,下降16.8%;高新技術產品30.6億元,下降22.7%。
2016年,長沙縣引進內資項目19個。全年實現到位外資6.9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引進市外境內資金形成固定資產投資160.5億元,增長14%;引進省外境內資金74.5億元,增長14.7%。
2016年,長沙縣實現旅遊總收入94.3億元,同比增長28%。接待遊客846.1萬人次,增長35%。年末全縣共有星級酒店3家,其中五星級1家;新增1家3A級旅遊景區(黃興故居),年末全縣共有3A旅遊景區2處,4A級以上風景區1處。
2016年,長沙縣金融業增加值實現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20.2億元,同比增長21.1%。其中,儲蓄存款餘額450億元,增長17.4%。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944億元,增長38.4%。金融機構網點數181個,職工總人數2157人。年末,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6.2億元,比上年增長5.6%。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6年,長沙縣預計全社會研究與發展(R&D)活動經費達47億元,同比增長4.2%。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年末總數達170家。全縣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4442件和220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511件,同比增長47.4%,占專利申請總量的34%;發明專利授權量為458件,下降23.3%。

教育事業

2016年,長沙縣共有各類全日制學校194?所(不含幼稚園),其中職業中專4所、普通高中8所、鄉鎮農校10所、初級中學32所、國小13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幼稚園256所,其中公辦幼稚園35所。全縣在校中小學生115524人,在園幼兒44514人。其中:普通高中14130人;職業高中6506人;國中27377人,國小67397人,特校114人。國中入學率為100%、國中鞏固率為100%;國小學齡人口入學率、鞏固率均為100%;免除了9.47萬人次學生雜費,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免除率達100%。對各級各類貧困學生資助金額達1804萬元。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5年。
長沙縣第一中學長沙縣第一中學
長沙縣高中學校名單一覽表
學校名稱
學校地址
長沙縣星沙遠大二路
長沙縣星沙街道三一路1號
長沙縣安沙鎮
長沙縣黃花鎮黃花路118號
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北山鎮高倉村
長沙縣榔梨街道土嶺村
長沙縣金井鎮沙田村
湖南省長沙縣江背鎮特立村觀音塘組
以上參考:

衛生

2016年,長沙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5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共31個,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1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個,社區服務中心(站)5個。衛生技術人員5354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209人,註冊護士2355人,衛生防疫和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55人,婦幼衛生機構衛生技術人員384人。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5100張,每千人擁有病床數5.4張,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5.7人。

文化事業

2016年,長沙縣共有文化設施面積13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擁有文化站18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電影院10個,檔案館1個。全年送戲下鄉36場、電影2888場。廣播電視戶戶通等文化惠民工程紮實開展,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用戶10.7萬戶,增長6%,有線電視入戶率56%。
星沙文化中心星沙文化中心

體育事業

2016年,長沙縣共有體育設施面積15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0.6%。擁有各類體育場地1433個,其中:標準體育館7座,標準運動場4個,標準游泳池4個;各種訓練綜合用房123個。開展大型民眾體育活動20次,全民健身運動參加人數達30萬人次。

人民生活

2016年,長沙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52元,同比增長8.6%,其中,工資性收入24133元,經營性收入4135元,財產性收入4239元,轉移性收入1444元。
2016年,長沙縣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862元,同比增長11.8%,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24.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29973元,增長10.8%,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23.7%;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16732元,增長12.3%,其中食品支出占比為25.8%。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17.3%,較2015年同期增加1.1個百分點。
2016年,長沙縣城鄉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積45.7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40平方米,農村居民52.4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6年末,長沙縣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4個,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達4075張,收養1400餘人。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慈善救助,全縣全社會救助總人數4.9萬人次,共有1.8萬人納入低保範圍,其中城鎮低保對象750戶、1307人;農村低保對象5775戶、12865人。全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7.2萬人(含參保離退休人員1.5萬人)、17萬人(含參保退休人員)和12.2萬人,較2015年分別增長6.6%、6.4%、7.1%,參保率分別達到95%、94%、90%。

旅遊資源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長沙縣名列其中。

綜述

長沙縣有眾多名勝古蹟,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黃興故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楊開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境內還有鹿芝嶺新石器遺址、南托大塘遺址、棠坡清代民居遺址、腰塘遺址、團里山遺址、月亮山遺址等遺址。2016年末,全縣共有楊開慧紀念館(4A景區)、錦繡江南(3A景區)、黃興故居紀念館(3A景區)三大景區。

主要景點

主要景點一覽表
陶公廟,位於長沙縣㮾梨鎮,始建於南北朝梁天監六年即公元507年,史稱“六朝遺廟”。其中山門、戲樓被湖南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古蹟保護單位”。占地面積7150平方米,建築面積2528.06平方米,主體建築為山門、戲樓、石級、大殿、側殿、道舍等組成。
陶公廟
春華渡槽,位於湖南省長沙縣春華鎮,渡槽東西伸展2100餘米,高25米,共有108個橋墩,是湖南省內最長最高的渡槽,相當於湘江大橋的兩倍,高25米,相當於七層高樓。
春華渡槽
黃興故居紀念館位於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黃興新村。故居為黃興家祖業,始建於1862年,1874年後形成了以53間房屋為中心,占地面積約28畝的庭院,主體建築座西北朝東南,為二進五開間,並配有東西廂房。黃興故居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華僑國際交流基地、長沙市涉台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黃興故居紀念館
田漢故居位於長沙縣果園鎮田漢村黃金組,始建於道光元年(1820年);故居坐北朝南,兩進、面闊三間,小青瓦,磚木結構,青磚地面,中間以過亭相連線,為晚清時期兩進式普通民居建築。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其建築面積為545平方米;故居因大火毀於上個世紀60年代。2005年在考古發掘故居基址上進行了復原重建和故居復原,並開闢紀念陳列展覽陳列。2011年1月田漢故居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田漢故居田漢故居
徐特立故居,坐落在長沙縣江背鎮觀音塘,始建於清同治年間,故居為一所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清末南方四合院建築。198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8月重新修復並對遊人開放。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徐特立故居
楊開慧紀念館,成立於1966年,1969年正式對外開放,由楊開慧故居、楊開慧烈士陵園、楊公廟、陳列館四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內有故居、陵園、楊公廟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楊開慧紀念館
明月庵,坐落在長沙縣金井鎮觀佳村石磅組,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乾隆八年由楊氏宗祠購置,更名“雲霧庵”。1936年,大光法師巡遊至此,見物生情,更名為“明月庵”。存有佛堂、佛塔、食堂、宿舍、柴屋等,總面積700平方米。
金井鎮明月庵
錦繡江南生態農莊,位於長沙縣江背鎮梅花社區下貫沖組,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占地625畝,園區集蔬菜、水果、有機種植、園林景觀、漢唐文化、兒童教育、濕地觀光、農業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景觀旅遊園區。

錦繡江南生態農莊
以上參考:

著名人物

黃興(1874年-1916年),長沙縣涼塘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時期武裝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指揮者。
張百熙(1847年-1907年),1874年中進士,先後擔任過侍讀、侍講、國子監祭酒、都察院左都御史、順天府尹及工部、禮部、刑部、吏部、戶部、郵傳部尚書,以及政務大臣、殿試讀卷大臣等重要官職。
俆特立(187年-1968年),長沙縣五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
朱鎔基(1928年-),長沙縣安沙人,共和國第五任總理。
李維漢(1896年-1984年),長沙縣高橋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
楊開慧(1901年-1930年),長沙縣開慧鄉(現開慧鎮)板倉社區人,毛澤東的夫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革命烈士。
柳直荀(1898年-1932年),長沙縣高橋人,鄂西北特委書記,革命烈士。
許光達(1908年-1969年),長沙縣東鄉人,裝甲兵司令員,大將。
田漢(1898年-19682年),長沙縣果園鎮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戲劇藝術家和電影藝術家。
楊昌濟(1871年-1920年),長沙縣開慧鎮板倉社區人,近代知名的學者和教育家,湖南新文化運動的精神導師。
廖沫沙(1907年-1990年),長沙縣乾杉人,《抗戰日報》總編輯,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長。
李默庵(1904年-2001年),長沙縣北鄉沙坪北山村人,黃埔一期、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
柳直荀(1898年11月-1932年9月),1924年2月,經何叔衡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湖南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參加過南昌起義。1932年被害。
許光達(1908年11月19日-1969年6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員兼坦克學校校長和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李鐵映(1936年9月-),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繆伯英(1899年10月-1929年10日),長沙縣清泰鄉人,1920年11月,參加了由李大釗組織的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女黨員。
以上參考:

城市榮譽

主要榮譽一覽表
全國文明縣城
國家衛生縣城
國家園林縣城
國家生態示範縣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
全國政務公開工作先進縣
全國十八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
全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
全國文化先進縣
中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中國十佳“兩型”中小城市
全國重點產茶縣
中國中小城市創新創業(雙創)百強
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全國百強縣五強
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
以上內容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