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遺址

麒麟遺址位於台灣省台東縣成功鎮麒麟里,鎮區西南方約三公里處,當地阿美族稱為Chishiyayan的小山坡,為一海階台地連線山麓前緣的緩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麒麟遺址
  • 位於:台灣省台東縣成功鎮麒麟里
  • 發現時間:1963年
  • 發現人:鮑克蘭女士
發現發掘,遺址概況,

發現發掘

1963年一位奧地利籍民族學家鮑克蘭女士發現此遺址,轉知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前往調查。1967年地主整地時挖出大量巨石遺物,宋文薰教授火速率隊前來進行搶救發掘工作。
麒麟遺址單石排列結構發掘麒麟遺址單石排列結構發掘

遺址概況

麒麟遺址是麒麟文化諸遺址中較有系統考古發掘的遺址,另外膽曼、泰源和忠勇和都蘭等遺址有小規模的試掘,其他遺址則大都僅進行巨石遺物的清理及遺物的測量紀錄工作而已。麒麟文化是台灣東部卑南文化以外的另一個新石器時代盛期文化。麒麟遺址的發掘對該文化內涵提供珍貴的研究材料。
麒麟遺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麒麟遺址出土的陶器和石器
除了陶容器、陶紡輪、斧鋤形器、錛鑿形器、石刀、雙刃器及網墜等日常生活用具與卑南文化遺物大同小異之外,麒麟文化較為顯著的特色為由岩棺、石壁、巨石石柱、單石、石像、有孔石盤(石輪)等所組成,故麒麟文化又稱為“巨石文化”。由麒麟遺址的出土現象,該地巨石結構有兩種型態,第一種結構由各種不同的有肩有槽等類型單石圍成長方形,長軸方向大致是南北向;第二種結構是用大塊礫石堆疊而成的石牆,石牆中偶見單石。從伴存的現象和文化層中少見日常生活的石器、陶器等遺物,考古學家推測並這些結構並不是日常生活的處所,而可能是與宗教祭祀有關的整套巨石構築。根據碳十四定年推算這一文化可以早到距今三千年至三千五百年,故知其與卑南文化並行發展,但其開始年代不明。這一文化主要分布於海岸山脈東面山麓。東海岸已知的麒麟文化遺址有新社、豐濱(貓公)、奇侖山、忠勇(加走灣)、下田組、掃別、竹湖、寧埔、膽曼、白守蓮、三民里、麒麟、八邊、和平、北源、泰源、麻竹嶺、東河南第一地點、五線、都蘭等。麒麟文化的標本已因考古工作時離原位置,目前部分陳列在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室內。
麒麟遺址出土的有槽石棒殘片麒麟遺址出土的有槽石棒殘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