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州城遺址

施州城遺址

施州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六角亭街道辦事處六角亭老城區,占地總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由六角亭辦事處的古施州城樓城牆遺址和位於舞陽壩辦事處的柳州城遺址、南宋引種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共同組成。始建於宋代,建造的時候這座建築還是座土城,後來歷經元、明、清各朝的擴建和維修成為全國目前較少保存的有古城牆、碑刻和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宋城遺址。

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州城遺址
  • 地理位置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
  • 所屬地區:湖北省
  • 始建時代:宋代
  • 面積:10餘平方公里
  •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5日
  • 級別批次: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Ⅰ-162
施州城遺址,建造歷史,

施州城遺址

由位於六角亭辦事處的古施州城樓城牆遺址和位於舞陽壩辦事處的柳州城遺址、南宋引種西瓜摩崖石刻、通天洞石刻共同組成。它是全國目前較少保存的有古城牆、碑刻和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宋城遺址。
全國各地都有著眾多的遺址群,而這裡的遺址卻很好的保留著古城牆、碑刻和建築,這種保留完好的建築群是國內罕見的。到施州城址旅遊,這座始建於始建於宋代,建造的時候這座建築還是座土城,後來歷經元、明、清各朝的擴建和維修,運用了大量的磚石來加固這座建築。但由於歷史的滄桑,施州城址的東北兩城樓、城門已經消失殆盡,不過西、南城樓及城門都保存完整。恩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的必爭之地,所以這裡是覃氏發祥地,這裡擁有的四城門遺址、城牆、石刻、馬道、校場壩、將軍墳、哨卡等遺蹟,讓處於多事之秋時期的恩施多了一些故事。城址內的西瓜碑記載了郡守秦將軍到此種植西瓜的故事,人們就在此立下了一塊碑,俗稱為“西瓜碑”。雖然這塊”西瓜碑”只是記載了一件小事,但是,它卻是中國唯一的實物載入引進植物種植的記錄。
施州城牆遺址始建於宋,原為土城,明洪武十四年施州衛指揮使朱永建磚石城牆,周長七里,設串樓警鋪及四城門,歷經元、明、清各朝擴建與維修,東北兩城樓、城門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現西、南城樓及城門保存完整。
柳州城為恩施覃氏發祥地,唐時於此設施州行軍總管,覃氏十三世承襲。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施州郡守謝昌元移城於此,據險抗元,元世祖至元13年(1276年)城破,元移州治於今址。柳州城內現保存四城門遺址.城牆.石刻.馬道.校場壩.將軍墳.哨卡等遺蹟十分豐富。
西瓜碑位於柳州城西門外二台坪,刻於南宋鹹淳庚午年(1270年),記載了郡守秦將軍到此種西瓜事,故俗稱“西瓜碑”,是目前全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引種西瓜歷史的農事記載碑刻。城下通天洞內有南宋寶祐元年的摩崖石刻,其文字記載了清江郡守王次疇侍親偕清江縣令等僚佐遊覽該洞的盛景。
施州城遺址
2006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造歷史

施州城遺址(施州城牆遺址———柳州城及西瓜碑、通天洞石刻),位於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六角亭街道辦事處六角亭老城區,占地總面積達10餘平方公里。
施州,1979年版《辭海》註:“州名,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縣(隋改清江縣,今湖北恩施),唐轄境相當今湖北建始、五峰等縣以西地,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廢入施州衛。”“衛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所在今湖北恩施,轄境相當今湖北、五峰以西地。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恩施縣。”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衛,置施南府。
施州建制源於後周,《太平御覽》記載:“北周建德二年(573年),酋長向鄒四人相率內附,置施州。”清同治版《恩施縣誌》載:“東晉末,桓元子誕竄蠻中,自稱施王,築城臨施水,子孫襲王至後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地置施州。”1917年恩施縣知縣鄭永禧著《施州考古錄》記載:“北周武帝平桓氏之亂,以其地置施州。”唐宋時期,是施州得以開發治理的重要時期,封建朝廷開始把施州作為貶官嫡宦之所,相傳李白、蘇軾、黃庭堅等都曾到施,並留有“問月亭”、“洗爵溪”等遺址和題寫恩施山水、風物的詩句載入史籍之中。
唐時,施州即有城了。南宋淳礻右三年(1243年)五月,施州奉詔創土(郡)城及關隘 60餘所,施州土城以今六角亭老城內象牙山及瑞獅岩因山為之。南宋開慶元年,郡守謝昌元為抗擊元蒙軍隊南下進攻,遷施州城至柳州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攻陷柳州城,遷施州城於原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宋、元土城的基礎上建周長七里、高三丈五尺的城牆,分四門,四門之上皆有飛檐桅樓。清乾隆、道光、鹹豐、同治各代歷經維修重建。現存西、南門城門城樓及大部分城牆,東、北門城門城樓及被拆除的城牆遺址尚存,清晰可識。
在施州古城牆內外保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蹟、傳統街巷、民宅、名人故居等,形成了密集的文物分布網路。如東門區有周家石門老屋、饒應祺(鳳璜)故居;西門區有洗馬池門牆、葉挺將軍囚居舊址、樊增祥故居;南門區有武聖宮、連珠塔、巴公墓遺址;北門區有白衣庵、問月亭及向王廟遺址;城中有近代西式建築恩施縣委政府原辦公樓、文昌祠古建築群、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烈士紀念碑。有和平街、官坡街、亭子屋、倉屋、西正街、城鄉街等傳統街巷、民居。
六角亭恩施老城山清水秀,傳統地域文化濃厚,清江自北向東、南環繞,在南門外與高橋河、巴公溪、麒麟河三水相匯,在通往城外有石級路和小橋,向東、向北有石板大路通向宜昌、萬州。
舞陽壩街道辦事處七里坪周家河一帶為北周、隋、唐施州州治及清江縣治所。柳州城又稱舊施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護駕有功的覃如夏受封為施州行軍總管,其治所設於此,其後覃氏13世世襲其職。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至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為施州抗擊元蒙軍隊軍事據地。柳州城占地3.2平方公里,由大小20多個山峰組成。城內遺址保存較多,眾多山峰、山岩、溝槽名稱均以舊施州城格局為名,如:北門溝、南門口、將軍岩等。有許多山峰,當地人賦予美好的雅名,如“獅搶寶”、“龍戲珠”、“鹿含花”等。依山而建的城牆清晰可見。南門口有“漸入佳境”和“郡守張朝寶平削險……以便行役”石刻。城內跑馬道、點將台、校場壩、擂鼓台、演武廳等遺址尚存,城內雲台觀、尼姑祠於1948年、1956年因腐爛拆除,其布局、廟田遺址、楹聯資料尚存。將軍墳遺址位於城內椅子山水庫右側,為兩湖地區(湖南、湖北)秦(覃)氏埋葬之地。
西瓜碑為南宋鹹淳庚午年(1270年)石刻,位於柳州城西門外二台坪,為一高6.5米、寬5.5米、厚7.4米的自然紅砂岩鐫刻而成,碑銘框高1.49米,寬1.1米,碑文共169字,碑文記載了西瓜的種類、引種歷史、培植方法,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西瓜種植記事碑刻,其拓片在上世紀80年代就陳列於北京大興中國西瓜博物館,《鄂西南種植西瓜史小考》一文以日文、英文譯介國外。
通天洞內保存有宋寶礻右元年(1253年)石刻一塊,共60餘字。碑文記了清江郡守王次疇偕清江縣令等幕僚侍親遊覽該洞的盛景。明、清時期,文人官員多題詠該洞詩文載入史籍之中。
現保存的施州城遺址主要有:施州城牆遺址、柳州城遺址及西瓜碑、通天洞宋代碑刻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