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堡城遺址

天堡城遺址

天堡城位於南京太平門外紫金山西峰山頂·天堡城與地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兩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天堡城東西長62米,南北寬37.2米,東、西、南三面均有進出口,居高臨下,十分險要。

1853年(清鹹豐三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後,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巒頂和該峰西北麓龍脖子上,用當地堅硬的虎皮石,修築成壁壘森嚴的天堡城,地堡城兩座軍事要塞.作為太平天國的戰略要地控制著東北方向堯化門,岔路口等以及東南方向麒麟門,上坊門等入侵之敵。

1956年,南京天堡城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天堡城現存西,南,東三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堡城遺址
  • 位置:南京太平門
  • 類型:軍事要塞
  • 海拔:267米
  • 修造時間:1853年(清鹹豐三年)
遺址構造,地勢險要,歷史沿革,光復南京,

遺址構造

天堡城位於南京太平門外紫金山西峰山頂.天堡城與地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兩個重要的軍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內,築於絕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門外,炮台堅固。上下呼應,易守難攻。
天堡城遺址

地勢險要

天堡城採用當地堅硬的虎皮石,修築成壁壘森嚴的天堡城,地堡城兩座軍事要塞.作為太平天國的戰略要地控制著東北方向堯化門,岔路口等以及東南方向麒麟門,上坊門等入侵之敵。

歷史沿革

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巒頂和該峰西北麓龍脖子上,用當地堅硬的虎皮石,修築成壁壘森嚴的天堡城,地堡城兩座軍事要塞,作為太平天國的戰略要地控制著東北方向堯化門、岔路口等以及東南方向麒麟門、上坊門等入侵之敵。
南京紫金山南京紫金山
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與湘軍對壘,湘軍是於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後才攻陷南京.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浙軍也是先攻陷天堡城才得以光復南京。天堡城現存西,南,東三面. 在山腳下地堡城乘坐纜車, 15 分鐘到站,穿過林間小路即可到達天文台參觀。
1956年,天堡城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光復南京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湖南陝西江西浙江上海等地紛紛回響,宣告獨立。在江蘇,當時的蘇州鎮江揚州等地已相繼獨立,但南京城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且為兩江總督府所在地,清政府派江南提督張勛駐守,武器裝備先進,兵力雄厚,仍然據守。
不久,馮國璋率清軍南下反攻,漢陽失守,全國的革命形勢頓時緊張起來。一旦清軍攻下武昌,順江東下與南京的清軍首尾呼應,那么革命之火或將被清軍撲滅。南京能否光復,關係到全國革命的生死存亡。
駐紮在南京的南洋新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在經歷了第一次起義的失敗後,在上海陳其美等人的支持下,組建江浙聯軍,再次攻打南京,上演了一出辛亥版“圍魏救趙”。經過數天血戰,江浙聯軍最終光復南京,解去武漢危局。是役也因其戰鬥激烈、戰果輝煌而載入史冊,成為辛亥革命勝利的奠基之戰。
不攻下南京,不足解武漢頹勢
1911年11月10日,鎮江萬全樓旅館,起義失敗、率殘兵退到鎮江的徐紹楨正在焦急地等待著鎮軍都督林述慶的接見,共謀攻取南京的大計。“不過,林述慶並不買徐紹楨的賬,多次拒絕了徐紹楨的求見請求,最後還是林述慶手下不斷勸說,他才接見了徐紹楨。”民國史專家、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說。
林述慶不願見徐紹楨事出有因。武昌起義爆發後,徐紹楨同情革命,但革命之心並不堅定,在其統領下的新軍第九鎮中,革命黨非常活躍。當時南京城的清軍官員,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南提督張勛以及江寧將軍鐵良都對第九鎮虎視眈眈,張勛更是派人將第九鎮包圍了起來。為了表明自己沒有反叛之心,徐紹楨上交了第九鎮的絕大部分彈藥,每人僅留子彈三發。這也是導致第九鎮第一次起義失敗的重要原因。
林述慶本是徐紹楨手下第九鎮三十六標的標統,對於徐紹楨的做法頗覺不滿。他被調到鎮江後,反倒脫出了清軍的勢力範圍,並一舉攻占鎮江旗營,成為鎮江都督,統領鎮軍。
不過,歷史卻並不像林述慶那樣棄徐紹楨而不顧,而是在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之下最終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上海在革命黨人陳其美的領導下已經光復,滬寧沿線南京已成清軍頑固堡壘。張勛擁軍萬餘相當囂張,不動則危及東南,動如溯江而上則禍及兩湖。
為此,陳其美召集各地革命黨人及軍方代表會商攻取南京一事,並將徐紹楨請去共同研究。“當時全國的形勢較為複雜,一方面,不斷有新的省、市宣布獨立,就全國而言,革命黨人的力量日益壯大;另一方面,武漢危急,被清廷重新起用的袁世凱玩弄反革命兩手,在用北洋重兵圍攻武漢的同時,又派代表到武昌進行和談的試探。武漢的起義軍隊在黃興的率領下正苦苦支撐。”南京中華民國史研究會副會長李繼鋒說,當時粵軍的參謀長猶龍就說,“欲定大事,非速攻南京不可。南京一日不下,武漢必危。武漢不支,則長江一帶必不能保,滿虜之焰復熾,祖國亡無日矣!”
就在這次會議上,滬、蘇、浙、鎮等各方軍代表一致議決組織江浙聯軍。“在確定指揮機關時,本構想只設總參謀長一職,但陳其美、宋教仁等考慮,為加強聯軍統率,應設總司令。”王曉華說,縱觀各地軍隊,唯第九鎮統制徐紹楨威望最高,便推舉其為聯軍總司令。
11月11日,江浙聯軍發布檄南京清軍文,並在鎮江成立總司令部。“江浙聯軍下轄林述慶鎮軍約3000人、劉之潔蘇軍3000人、朱瑞浙軍3000人、柏文蔚所部淮軍(即原第九鎮一部)2000人、揚州徐寶山2000人、粵軍黎天才600人,總計萬餘人,子彈由上海配置完備。”王曉華說,部隊集結在鎮江,攻打南京之戰一觸即發。
水陸並進,江浙聯軍金陵圍城
11月15日至20日,各處革命軍陸續集中於鎮江及其西南地區,總兵力1.4萬餘人。聯軍的作戰方案是先驅逐南京城外清軍,奪取各要塞炮台,再攻取南京城。具體部署是以淞軍為右翼,攻烏龍山及幕府山炮台;浙軍為中路,由麒麟門進占紫金山,向朝陽門、太平門進攻;蘇軍為左翼,經淳化鎮向雨花台進攻;鎮軍為預備隊,隨中路前進,攻天堡城;滬軍擔任警戒;海軍配合陸軍進攻,掩護、運載陸軍登岸;鎮軍一部與揚州軍進攻浦口,斷敵退路。一張水陸並進的作戰藍圖徐徐打開。
11月24日,江浙聯軍奪取南京外圍各據點的戰鬥打響。當日夜,右路淞軍和一營浙軍,乘兵艦直趨位於烏龍山麓,在守台官兵內應下,很快攻占炮台。25日早晨,聯軍又攻占幕府山炮台。
“當時張勛得知幕府山炮台落入聯軍之手後,便命令獅子山炮台向幕府山開炮。”李繼鋒說,但當時的炮兵都是湖南人,不想自相殘殺,所以他們開的炮並未瞄準,不是打近了就是打遠了,總之打不中。為此,張勛斬殺了一名炮兵,但是換上的炮兵依然如此。聯軍瞅準這一機會,利用幕府山炮台向儀鳳門、太平門的清軍猛轟,並不時轟擊張勛在城內的指揮部北極閣及兩江總督府,為其他路進攻的聯軍助威。
就在25日拂曉,中路浙軍先頭部隊100餘人在馬群與清兵數千人相遇,陷入苦戰。正午時分,浙軍大隊趕到,張勛又率領7000餘人出城作戰。兩軍混戰一處,浙軍作戰驍勇,至下午4點攻占孝陵衛,擊斃清兵千餘,以及張勛的得力助手、巡防營統領王有宏。
26日,聯軍全線出擊,蘇軍劉之潔部由淳化鎮進攻上方鎮,下午占領高橋、龍橋,翌日晨攻占七橋瓮和上方鎮;揚軍徐寶山部進攻浦口,海軍協同作戰,炮轟浦口和獅子山炮台,使下關與浦口交通斷絕;浙軍朱瑞部和滬軍洪承典部擊退張勛的反撲,擊斃清兵數百人,進至朝陽門(今中山門)外。戰至此時,城外製高點大多為聯軍攻取,金陵已成圍城之勢。
受阻金陵之鑰——天堡城
11月28日,聯軍向南京城發動總攻擊。按照總司令徐紹楨的計畫,採取攻、誘並舉的策略,即一方面以炮火猛烈攻城,另一方面將敵軍誘出城外,全力剿滅。總攻開始後,鎮軍、滬軍攻金川門,浙軍和鎮軍一部攻朝陽門,蘇軍攻南門。
雖然,聯軍的攻勢迅猛,但是守城清軍的炮火同樣猛烈。“而且老奸巨猾的張勛又拒不出戰,只是憑藉金陵城的地勢據守。”李繼鋒說,聯軍苦戰了一天一夜依然沒有進展,自身死傷倒是不小。
“其實,張勛敢於據守不出,所仰仗的是位於朝陽門外的要塞天堡城。”王曉華說,天堡城位於南京城東紫金山第三峰鐘山的半腰,也就是現在紫金山天文台的位置。該地地勢險要,張勛派駐江防營旗兵400人,配有機槍4挺、重炮10多門,居高臨下向聯軍攻擊,
自然事半功倍。當時浙軍軍官、率領敢死隊攻破天堡城的張兆辰曾說,“天堡城地勢險峻,懸崖錯出,高踞東北,為金陵用兵必爭地點”。“所以,天堡城一直都有金陵之鑰的美譽,聯軍一旦攻占天堡城,那么南京破城指日可待。”王曉華說。
正在聯軍鏖戰於天堡城時,國內的革命形勢再次到了生死存亡之秋。11月29日,正在指揮聯軍攻打南京的徐紹楨接到了上海都督陳其美轉來的黎元洪漢陽失守的急電。“本來因為南京久攻不下早已憂心忡忡的徐紹楨,在接到這份電報後,口吐鮮血,暈倒在地。”李繼鋒說,據史料記載,徐紹楨在事後回憶時說,“時南京戰殷,又報漢陽失守,余口吐鮮血數盂,軍士驚異之,然余不覺也”。
至此,圍攻金陵的江浙聯軍深知,不速速攻下南京,一旦武漢失守,清軍順長江東下,與南京守軍內外夾擊,那么革命失敗在所難免。而要速攻下南京,必須首先端掉天堡城要塞。11月30日,江浙聯軍總部舉行會議,調整作戰方案,集中優勢兵力攻擊天堡城,勢必將其拿下。聯軍總司令部決定集中浙軍、鎮軍、滬軍近萬人合力進攻天堡城,另以蘇軍一部進攻雨花台作為牽制。
懸賞令出,敢死隊浴血奪取天堡城
事實上,早在聯軍總司令部下達必須拿下天堡城的命令之前,浙軍的張兆辰、呂公望等人早就已經看到了天堡城在南京戰局中的重要地位,並力主將其作為首要攻擊目標。11月27日,滬軍1500人攻擊天堡城失利,撤退到鎮江;28日,浙軍再次攻擊天堡城,同樣未能成功。
到了30日,聯軍雖然集中力量攻擊天堡城,但一開始仍然收效甚微。在張兆辰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到,到30日下午兩點左右,負責防堵天堡城敗兵竄擾的浙軍在紫金山腳下遙望山頂發現,天堡城的清軍絡繹登頂紫金山之巔,可見清軍優勢仍在。浙軍司令朱瑞急忙召集軍官,商議進攻之策。但是,兵士們久戰疲憊,都面露難色。
“最後,浙軍發了一個懸賞令,召集敢死隊奪取天堡城。”李繼鋒說,當時主要定了4個條件,奪取天堡城的官兵,記為攻打南京第一功;事成後每員賞大洋50元;如有傷亡的,則加倍獎賞;如果戰死,則在天堡城鑄銅像,立紀念碑,列刻官職姓名以流芳千古。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懸賞令一出,便有兩百餘人應徵,加之軍官張兆辰、葉仰高振臂高呼,親任敢死隊領隊,將士們的士氣頓時被鼓舞了起來。30日下午3點,張兆辰和葉仰高各領百人,分成一二支隊。第一支隊由白骨墳沿東灣上中茅山,第二支隊由明孝陵圓通寺上山。
“紫金山我們現在爬起來還挺費力,那時敢死隊要冒著槍炮往上打,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王曉華說,張兆辰的敢死隊剛到中茅山中部時,便被天堡城守軍發現,並用炮向其攻擊。無奈之下,張兆辰只能率部匍匐繞到山後前進。到了紫金山後方,張兆辰遇到了葉仰高敢死隊的幾個士兵,這才知道他們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敢死隊已經被天堡城的機關槍打散了,暫時不能前進。同時,浙軍、滬軍也有敢死隊上山,但在天堡城的密集炮火下同樣不能前進半步。
“張兆辰在觀察一番地形後,選擇了一處懸崖向山頂攀登。”李繼鋒說,當天晚上7點多,張兆辰到達紫金山西部山坡時,再次被天堡城守軍的探照燈發現,又招來了一陣槍林彈雨,到晚上8點多,才到達天堡城東部開始和清軍對峙。雙方一直打到深夜12點,聯軍將敵軍逼退至天堡城炮台東北兩峰。
與此同時,葉仰高率領敢死隊繞到紫金山南面,攻打清軍右側。兩面夾擊之下,天堡城守軍大亂。張兆辰乘勢占領了一個小山頭,並繼續向天堡城挺進。到12月1日凌晨3點左右,敢死隊距離天堡城已經非常接近,但士兵們也已經疲憊不堪。張兆辰向天堡城觀望,發現上面仍有三四十守軍,如伺機反撲,敢死隊將功虧一簣,於是便想找葉仰高商議攻城之策。
“但張兆辰不知道,就在他有這一想法前不久,葉仰高已經犧牲了。”王曉華說,當時鎮軍、浙軍部分兵士曾迅速占領了紫金山最高峰,居高臨下俯瞰天堡城。天堡城的清軍假意豎起白旗投降,並要聯軍長官說話。聯軍不知有詐放鬆了警惕,鎮軍管帶楊韻珂起立回應清軍,當即被清軍亂槍打死。清軍乘勢反撲,葉仰高所率敢死隊雖然奮力反抗,但仍然不敵,葉仰高在擊斃數名清軍後,身中數彈,壯烈殉國,時年僅32歲。
得知葉仰高死訊後,張兆辰痛徹心扉,振臂疾呼,“為葉參謀報仇!”敢死隊員們個個義憤填膺、奮勇當先,集中火力仰攻天堡城。已經攻上山的鎮軍也因為楊韻珂的壯烈犧牲而士氣大振,與天堡城守軍殊死相搏。面對喊殺聲震天的聯軍,天堡城守軍無心戀戰,被躍登炮台的敢死隊員全數殲滅。
此時,已是12月1日早上6點,天堡城一役耗時10多個小時,聯軍死傷兩百餘人。至此,金陵之鑰天堡城盡入聯軍之手,為聯軍進城打開了一扇門。
三炮定乾坤,南京光復
奪取天堡城後,聯軍隨即升起革命旗幟,利用天堡城這一制高點,居高臨下向城內開炮,守城清軍軍心渙散,紛紛棄城而逃,聯軍遂攻入金陵城光復南京。
“攻破天堡城的同時,南京城附近的幾個制高點,如雨花台、幕府山等處皆已入聯軍之手,南京城破已成定局。”王曉華說,南京城破有三炮定乾坤之說,不過關於破城的細節,各種史料記載卻略有不同。有史料稱,“鎮軍遂聯軍占領天堡城後,奪獲敵炮8門,炮彈10餘箱,天亮時檢視各炮,發現僅有德式山炮一門完好,隨即聯軍便操此炮向太平門內富貴山炮台轟擊。”發射的炮手名叫於魁,是第九鎮炮標中有名的神炮手。
當時於魁經過目測後,對南京城內主要的清軍陣地富貴山炮台連發20餘炮,全部命中,炮台營房先後塌倒。接著,於魁又調轉炮口打向北極閣張勛指揮部,將北極閣轟了一個大洞。當時兩江總督張人駿和江寧將軍鐵良都躲在北極閣內,聽到炮聲知道南京守不住了,便通過美籍傳教士馬林出面求和。
另有史料記載,占領天堡城的當天晚上,聯軍從上海運來了兩尊大口徑的攻城炮,聯軍連夜將炮拉到了藤子樹附近高地,12月2日凌晨便開炮攻城。第一發擊中富貴山炮台,此為張勛駐地;第二發擊中北極閣,此為張人駿和鐵良的大本營;第三炮擊中太平門城樓,守城的清軍為之膽落。
“三炮過後,清軍便派人和聯軍商議求和。”李繼鋒說,當時張人駿、鐵良提出了四個條件,一是不傷人民性命,二是不殺旗人(滿族人),三是準令張勛率部北上,四是準令張人駿、鐵良北上。對於這四個條件,徐紹楨只接受一二四條,同時通過英國領事向張人駿等轉告了聯軍的四個條件,一是張勛暫拘一室,待臨時政府成立再行釋放;二是張勛的部隊需繳械投降出城;三是由聯軍派員監視張勛部隊遣散;四是張勛搜刮的80萬兩庫銀需一併交出。
對於聯軍的條件,張勛大怒,仍然負隅頑抗,而張人駿和鐵良自知不可能抵擋聯軍,於是便棄張勛於不顧,悄悄於12月1日夜間,從今鬼臉城處,坐在吊籃中讓人從城牆上放到城外,逃到下關一日本兵艦上逃往上海。
12月2日,聯軍攻破太平門、南門等處,張勛勢窮力竭抵擋不住,率殘部出漢西門大勝關渡江北逃。聯軍隨即占領雨花台,攻進聚寶門(今中華門);留在城內的江防營統領張聯升等率部投降,打開太平門,歡迎聯軍進城。
至此,經過數天的激戰,南京城宣告光復,此時距武昌起義僅52天。南京光復給武昌革命軍減輕了巨大壓力,武漢局勢也轉危為安。孫中山先生曾說:“漢陽一失,吾黨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大局,因以益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