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城街道(山東省海陽市鳳城街道)

鳳城街道(山東省海陽市鳳城街道)

鳳城街道街道概況鳳城街道辦事處位於海陽市南端,南瀕黃海,全鎮總面積53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北高南低,腹地廣闊,以丘陵為主,南部向海逐步降低,由長條狀緩緩過渡到海拔50米的海蝕台地,近海一帶為沖積平原。由於境內北高南低,東西低於南北,“形狀如伏鳥舒翼”,故名鳳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城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山東省海陽市
  • 面積:53平方千米
  • 人口:37777人(2010年) 
地理環境,歷史沿革,代碼分布,所轄村,人物,土特產,文化,旅遊特點,豐富物產,產業優勢,

地理環境

鳳城街道位於海陽市南部,南瀕黃海,東北接留格莊鎮,西與旅遊度假區相交,北與經濟開發區、碧城工業區相鄰。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37777人(2010年),轄30個行政村(數據均不包括海陽旅遊度假區代管的6村,海陽經濟開發區代管的中房、西大灘2村)。辦事處駐建設村,地處121°14′,北緯36°42′。

歷史沿革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大嵩衛。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衛設縣後,縣駐地稱在城,後稱城裡。1942年9月解放後改稱鳳城。1958年9月設立鳳城公社。1984年5月改為鳳城鎮。1996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西大灘、中房、聯合、臧家、廟頭、黃家、成家、石人泊、芝芳、西河崖、窯上、勝利、建設、先鋒、統 一、斜角窪、嵩山耩、東遲格莊西遲格莊馬明莊、榮家莊、北河溝、南河溝、鞠家莊邵興莊、新安、兩甲、北窪、東窪、西窪、唐家窪、萊家窪、寨前、寨後、陂子頭、八里孫家、李王莊、中村、高家莊、鞠家庵、鄧家41個行政村。2002年,鳳城鎮面積76平方千米,3.15萬人,轄38個村。2003年5月,撤銷鳳城鎮,以原鳳城鎮行政區域設立鳳城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鳳城鎮政府駐地。

代碼分布

370687003(38村):~201 111建設村 ~202 112勝利村 ~203 112統一村 ~204 112先鋒村 ~205 112西河崖村 ~206 112臧家村 ~207 112成家村 ~208 112芝芳村 ~209 112鄧家村 ~210 112鞠家庵村 ~211 220西遲格莊村 ~212 220嵩山耩村 ~213 112西大灘村 ~214 112中房村 ~215 220新安村 ~216 220北窪村 ~217 220西窪村 ~218 220東窪村 ~219 220唐家窪村 ~220 112馬明莊村 ~221 112北河溝村 ~222 112鞠家莊村 ~223 112廟頭村 ~224 112黃家村 ~225 112窯上村 ~226 220兩甲村 ~227 220東遲格莊村 ~228 112李王莊村 ~229 220榮家莊村 ~230 112八里孫家村 ~231 220寨後村 ~232 112陂子頭村 ~233 112寨前村 ~234 112斜角窪村 ~235 112南河溝村 ~236 112高家莊村 ~237 220邵興莊村 ~238 220來家窪村

所轄村

海陽旅遊度假區】1984年,中共海陽縣委、縣政府為了開發鳳城旅遊資源,設立鳳城旅遊區。1994年10月,設立海陽鳳城旅遊度假區,與鳳城鎮合署辦公。2001年12月28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省級海陽旅遊度假區,為中共海陽市委、市政府派出機構。度假區地處海陽市南部,東鳳大道以西,鳳凰路東段以南,北到海陽工業園,西至溫泉河,東接旭寶高爾夫球場,南臨黃海。規劃控制面積26平方千米,中心區面積12平方千米。以鳳山為中心,兩側各有弧形海灘對稱分布,形狀伏鳥舒翼,酷似展翅欲飛的鳳凰。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8000多人(2009年)。

人物

李贊元(1623~1678)。原名李立,順治帝賜名贊元。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虎頭村,始祖李明以軍功落籍大嵩衛。李贊元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歷任山東道御史、左副都御史。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升為兵部督捕右侍郎。李贊元家規甚嚴,曾題《四勿詩》:“手勿釋詩書,身勿著華服,心勿思邪事,行勿恃蔭勢”為教子格言。其13子,皆無紈絝之習,代代恪守家訓。其子李本涵翰林院庶吉士,李本澄為候選州同,李本漋為雲南平彝知縣;其孫李果為山西大同知府,李椅為湖廣襄陽總兵、左都督、驃騎將軍。李家有“三世八進士”的美談。

土特產

鳳城甜麵醬。清鹹豐六年(1856年)城裡(今鳳城)人王惜陰首創精製。將新小麥淘淨泥沙,煮熟、冷透,放於不通風處,覆黃蒿發酵,曬乾、搗碎、磨成細粉,中秋節前後,用“四眼井”(城西北隅)新挑之水調成稠糊,晝曝夜露。一個月後,在醬糊冷透時,以“雞湯五香水”拌為稀糊,再經日曬、露潤成醬。味極甘美,生食尤佳,為清代貢品。
海珍蠣子。為海產珍品。鳳城當地用牡蠣製作的佳肴,色味兼優,素負盛名,尤以“清氽蠣子”“黃金蠣子”“烤蠣黃”著稱。清氽蠣子是一種以清鮮取勝的菜餚。烹製時,將蠣肉去渣洗淨,蠣湯澄清倒入勺內燒沸,放進蠣肉一滾嫩熟,再加調料即可食用。湯似人乳,前人譽為“太真乳”。黃金蠣子,與“利子”諧音,取其吉利,故為喜慶筵席上的美餚。製作時,用粉團、雞蛋、佐料調成薄糊,加入蠣肉拌勻。油涮鍋後,放進蠣糊攤為小餅,兩面煎成金黃色,九成熟投勺油烹,適可入盤。此餚外焦里嫩,食之清鮮。烤蠣黃,是一歷史悠久的名菜。遠在1500年前,齊魯濱海居民即採用此法製作蠣餚。北魏賈思勰所著《齊家要術》有載。即將鮮牡蠣洗淨,放在炭火上文烤,蠣殼半張,先飲其湯,再食其肉。此法經海陽人民不斷改進,成為獨具特色的海珍佳肴。
八仙(鮮)過海。是將牡蠣、梭子蟹鷹爪蝦文蛤肉和豬、羊、牛、雞肉,用雞蛋清、粉團糊調勻,裝於豬肚,再注入適量五香水,縫嚴,放在雞鴨湯中文火墩爛,趁熱分割成片,原形置於盤內,上披木耳、雞蛋絲,澆以海珍湯。若冷食則需蘸醬油、滷蝦油麻汁等調料。因其味具八鮮,肚形似舟,游於釜湯,故名“八仙過海”。清末,狀元王壽彭食後贊日:“幸饗八鮮,口福非淺。山海珍饈,易牙垂涎”。
王家抹糕。舊時城裡王守山做的抹糕,味道特殊,人稱王家抹糕。系用糯米、大棗加適量冷水裝於磁缸,封嚴後,文火烤熟,開缸米味馥郁,食之粘香。
化子鵪鶉。舊時叫化子以粘土裹禽鳥燒食。嵩陽飯店廚師宋平仿此法,加工製做“化子鵪鶉”。讓活鵪鵓喝足五香水,再由口中注入調料,用粘土包嚴,文火烤熟。摔泥團拔去羽毛,開膛去髒,撕而食之。

文化

海陽大秧歌。海陽大秧歌歷史可追溯至明朝初期。據《趙氏譜書》記載:明洪熙元年(1425年),大嵩衛有趙氏指揮鎮撫誥封武略將軍,逢五世同堂,朝廷賜與“七葉衍祥”金額,懸匾之日,有樂舞生創練秧歌,舞唱於庭,其樂融融。據此,海陽大秧歌已有500多年歷史了。
海陽大秧歌盛行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衛設縣後。海陽舊縣城(今鳳城)依山傍海,鹽漁業發達,海運方便,漸成海陽經濟文化中心,也帶動了民間藝術同步發展。海陽大秧歌已成為城鄉居民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內容。時鳳城流傳民謠:“鄉下秧歌進了城,先耍娘娘後耍景;正月十五不進城,過日來了攆出城。”四鄉秧歌隊競技賽藝,會集一堂。
1958年,海陽大秧歌參加了全國職工文藝匯演。1980年代末,中央電視台、煙臺電視台聯合攝製海陽大秧歌電視藝術片《東夷風骨》,由中央電視台播放並介紹到國外。1981年春,中央歌舞劇院、舞蹈學院一行12人到海陽學習、研究海陽大秧歌。 1994年,海陽大秧歌參加了國際(瀋陽)民間舞蹈藝術節,榮獲金玫瑰大獎第一名。1995年,海陽大秧歌參加全國(金華)民間舞蹈展演,榮獲優秀獎(最高獎)。同年,海陽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山東民舞之鄉”。1996年11月,海陽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5年,海陽大秧歌被批准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

旅遊特點

鳳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1.3℃,屬東亞溫潤型季風氣候區。境內人文自然景觀豐富,是山東省風光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鳳城是一座歷史古城,明洪武31年(1398年),朱元璋在沿海戰略要地設衛屯軍,其中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的大嵩衛就設在鳳城。清雍13年(1735年),在大嵩衛設海陽縣,鳳城為縣府駐地,1942年,縣府遷到東村,鳳城始稱鳳城鎮
悠久的歷史,給鳳城留下了燦爛的文化和古蹟。譽滿全球的海陽大秧歌就源於鳳城。明洪熙元年(1425年)大嵩衛的樂舞生聞紹,始扮秧歌於大嵩衛,與指揮、鎮撫趙通歡慶“五世同堂”,為海陽大秧歌之始。從此,海陽大秧歌便流傳下來。每逢春節,村村都要扮大秧歌來歡慶節日,形式有:跑旱船、跑毛驢、扇子舞、花鼓、鋸大缸、箍爐、王大娘、賣貨郎等。1994年海陽大秧歌在瀋陽國際民間藝術節上獲得了國際金玫瑰獎。
鳳城是一座秀美的海濱小城。胡耀邦同志親筆題詞的“海陽萬米海灘浴場”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這裡沙細、灘平、水清、浪緩,海邊沙灘綿延曲折1萬米,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金灘 ”,舉目遠眺,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第一、第二海水浴場相繼對外開放,各類娛樂設施齊全,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以上。

豐富物產

鳳城土地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發展農業生產優勢明顯,大棚蔬菜是高效農業的支柱產業,現有標準日光溫室蔬菜大棚3000個,中小拱棚面積2500畝,蘑菇棚200個。主要蔬菜品種有西紅柿、黃瓜、芸豆、韭菜、香菇、針尖菇等。現有蔬菜批發市場一處,面積100畝,2002年,批發各類新鮮蔬菜4000噸,菜農收入2100萬元。
鳳城南瀕黃海,海岸線長48.78km,擁有豐富的灘涂淺海資源。2002年鳳城水產品總產量為2.7萬噸,水產總收入3.6億元,占當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6%。全鎮現有淡水養殖面積1690畝,蝦池養殖面積3000畝,淺海養殖面積3000畝。水產養殖品種有:中國對蝦、日本車蝦、南美白對蝦太平洋牡蠣櫛孔扇貝海灣扇貝皺紋盤鮑、紅螺等海珍品和其它傳統淡水養殖魚類。全鎮共有傳統漁業村15個,擁有各類漁船418隻,總馬力2.7萬,出海作業漁民1300人。
凍粉加工是鳳城的傳統加工項目,產品又稱瓊脂,為海藻之天然石花菜經傳統精細工藝加工而成,產品富含多種營養成份,現有加工企業13家,從業人員2400多人,享譽大江南北,遠銷海內外。

產業優勢

毛衫加工業是鳳城的主導產業,現有毛衫加工企業42家,個體加工戶3600家,從業人員4.8萬人,年加工能力3000萬件,2002年,全行業實現產值5.4億元,銷售收入5.1億元,入庫稅金2200萬元,占全鎮稅收總額的90%左右。毛衫加工品暢銷亞、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江北最大的毛衫加工集散地和出口基地。2000年,鳳城街道辦事處毛衫工業園區被煙臺市政府命名為“十大私營經濟園區”,2001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先進民營經濟園區”稱號,成為中外客商投資興業的寶地。
鳳城毛衫從1965年發展至今,風風雨雨,幾經坎坷,鍛造了恆大、大華、華聯、龍翔等一些知名企業和以王氏四兄弟為首的一批優秀的民營企業家,培養了4000多戶中小加工戶,帶動了周邊近5萬名民眾走上了致富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