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嘴

鳳凰嘴

鳳凰嘴,山峰名,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德昌縣縣城東北,因形似鳳凰飲水於安寧河(古稱白沙江)邊,如鳳凰之嘴,故得名鳳凰嘴。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鳳浴寒潭,倉聖宮與字型檔塔,天然太極圖,魚背石,

地理位置

鳳凰嘴為德昌縣風水所在,是縣城東北一秀麗的小山峰,形似鳳凰之首,而城中有上翔街、下翔街等古街,全城猶如鳳凰展翅,故德昌又名“鳳凰城”。安寧河至鳳凰嘴山峰下,水流迴旋,形成奇景,古稱“鳳浴寒潭”,為“邛都八景”之三(邛都即西昌古名)。鳳凰嘴為道教聖地,峰頂有倉聖宮字型檔塔等古蹟,山腰則有亭台樓閣四處,並有鳳浴寒潭、魚背石、白沙灘、天然太極圖等奇景。
《德昌縣誌》云:“德昌安寧河由來久矣,自冕越溪谷流匯瀘沽,逶迤三百里,龍蛇奔放,注入下邑之區。邑東隅上旅北道,置渡船,通其往來。其潭深百尺。潭邊突壅一塢,高逾數十丈,毛羽菁茵,勢如鳳撲,嘴如鳳銜,上接清流噦噦而鳴。頂建聖閣(倉聖宮),昭麗文風,都人士樂賞玩之。晝間樹影響欹潭,游魚戲葉,絲綸垂岸,狎鳥忘嘰;夜靜波恬,風含細樂,魚燈泊照,恍若星沉,儼然月涌。美哉畫景!”

鳳浴寒潭

由於戰爭,舊德昌城明末清初已經不復存在。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裁所設巡檢司,隸西昌縣,隨著政權的建設和鞏固,德昌城西移重建,即今德昌城,距所廳壩僅里許。《德昌所志略》對德昌城池有完整的記載:“官街一條,以巡檢衙署為中,分為上下:北為上翔街,南為下翔街”“正街末為青獅街”,其餘街巷數條。德昌別稱鳳凰城,源於德昌城街與附近山巒、村落相連,形若鳳凰,這是指站在安寧河東的山坡上鳥瞰德昌城引發的聯想。《德昌地名錄》(1983年編印)取二說:一說德昌古代為原始森林,有鳳凰棲息,鳳凰飲水處名香泉。另一說,德昌城街與近鄰之倉聖宮(應為鳳凰嘴)、李所、小坪連觀,形若展翅之鳳凰。城西有槓香溝,源出一泉,水味甘甜,是鳳凰飲水處。傳說當然不可當作歷史,但縣人以此生髮開來,從人文、地理多方營造鳳凰城的意境,為人認可。德昌民間自古流傳金雞的故事。《所志》八景詩“寶塔金雞”引:所西黃土坡後,突出一小山,似塔。昔時居人云,每子醜之時,塔下金雞輒唱,必一二次,各鄉之雞方鳴,其聲長大驚人。這金雞是否有鳳凰的寄寓不得而知,但從街道命名看,德昌城有上翔、下翔二街,有青雲街,民國三十二年(1943)德昌欲建縣,先成立設治局,又將橫街子改名鳳鳴街。顯然寄寓著鳳凰鳴噦噦,展翅舞青雲的心愿。
德昌鳳凰嘴德昌鳳凰嘴
城東北有一小山包伸向安寧河邊,被稱為鳳凰嘴。《所志》羅世華《鳳凰嘴記》:邑東隅上旅北道,置渡船,通濟往來。其潭深百尺,潭邊突壅一塢,高逾數十丈,毛羽箐茵,勢如鳳銜,上接清流,噦噦而鳴,頂建聖閣,昭麗文風,都人士樂賞玩之。民國《西昌縣誌》將其列為邛都六名勝之三,取名“鳳浴寒潭”。坡下的鳳凰嘴渡口是德昌通往外界的重要關津之一,清以前“設官船大小二隻,每三年一造”,直至上一世紀五十年代末還在過渡汽車。
鳳凰嘴以南一里是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建成的鳳凰橋,長100米,寬6米,以13根鐵棒為梁,順橋鋪3路木板過人,到1961年才拆除另建公路石拱橋,即德昌大橋。
清道光丙申年,巡檢王仕馨發起募建書院,首開先河,“因山是鳳形”,取名鳳池書院。此外,解放後德昌縣還設有鳳凰村、建有鳳凰電站、鳳凰堰、鳳鳴橋等。

倉聖宮與字型檔塔

鳳凰嘴峰頂有道觀,以供奉造字始祖倉頡,而名倉聖宮。倉聖宮始建於清道光十三年六月,由地方紳耆毛穎、周愛蓮、曹興德、江允明、方履中等人發起,號召眾紳士捐資建廟,廟址選在邛都六名勝之三“鳳浴寒潭”之鳳頭上(今縣城東北鳳凰嘴小山上),並於7月“12日興工架馬,9月24日豎柱上樑”,道光十六年三月建廟工程告竣,廟內裝塑倉頡、魁星文昌帝君等神像,並將其廟取名“倉聖宮”。 倉聖宮分前、中、後三殿,占地420多平方米。
四川德昌倉聖宮四川德昌倉聖宮
鳳凰嘴山峰之巔,倉聖宮外,有磚石結構字型檔一座,仿樓閣式,三級六角攢尖式,高11.5米,三層逐級上收。每一層都有燒陶龍、鳳和浮雕裝飾,底層環周鐫刻有 “鳳、凰、鳴、矣”四個大字。字型檔又稱字型檔塔、惜字塔,是古代崇文敬字思想意識的反映。字型檔塔在鳳凰嘴山頂,遠看如同鳳凰金冠。
四川德昌鳳凰嘴字型檔塔四川德昌鳳凰嘴字型檔塔

天然太極圖

安寧河古稱白沙江,自北而來,至德昌鳳凰嘴山峰下,江流迴旋,形成一天然太極圖。江流迴旋四周,恰按乾、坤、坎、離、艮、兌、震、巽八卦布局,鳳凰嘴正好在此天然太極圖之離位,十分奇特。從鳳凰嘴山頂俯瞰,即能清晰地辨識這一太極八卦圖形。
四川德昌鳳凰嘴四川德昌鳳凰嘴

魚背石

鳳凰嘴山峰之下,安寧河迴旋所形成的寒潭之邊,有懸崖峭壁、巨石成堆,稱“魚背石”。魚背石下臨深潭,千丈縹碧,深不見底,地勢十分險要。
四川德昌鳳凰嘴四川德昌鳳凰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