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觀音寺(陝西省西安市南觀音寺)

南觀音寺(陝西省西安市南觀音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唐西普陀·南觀音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三府衙村杜曲鎮神禾塬半塬上,為唐長安樊川八大寺之首,依塬面川。從太峪口西側逶迤北去,至境北雞子山處西折作東南往西北走向,往北以鳳凰嘴為中,鳳凰嘴以北為南樊一村,以南為三府衙村,鳳凰嘴之南有一土溝,人稱之為“鴻溝”,建國前這裡曾是國民黨黃埔軍校胡宗南所領導的第七分校關押政治犯的監獄,至今昔日的窯洞牢房還可看到殘存的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觀音寺
  • 外文名:nanguanyinsi
  • 地理位置:陝西西安市長安區三府衙村杜曲鎮
  • 住持:永琳法師
  • 始建年代:漢
寺院簡介,歷史沿革,古寺文物,

寺院簡介

南觀音寺
南觀音寺坐落於“鴻溝”溝口東南邊,面對涌河,站於大殿門口遠可與少陵塬興教寺遙遙相望。據《鹹寧通志》載,“南有道安寺及五重寺,南觀音寺居中”。又曰“城南三十五里,五樊村中,鳳凰嘴之南北,有南觀音寺,琳宮尚幽。”可見其面積之大。

歷史沿革

寺院始建於漢朝,初為馬超廟,唐開元年間擴建為南觀音寺,時占地340畝之多,被譽為唐·西普陀·南觀音寺,後毀於唐武宗滅佛時期,大明嘉靖年間,秦王出資,復建為家寺,仍延用南觀音寺名,時占地13.8畝,後在民國初年為國民黨黃埔軍校王曲鎮第七分校,為建王曲通信學院,將其木料拆毀,殘存殿字為文化大革命期間所毀,1999年8月間,由村擴地,在上羅下果尼師和當地村氏信眾,以及十方檀越善信的募化集資下,又在此依照古制於塬上復建菩薩大殿三間(內供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僧僚五間,齋堂一間,自上羅下果尼師圓寂之後,寺院多年荒廢,荒草叢生,無人管理,2008年村委會以及眾多村民信眾一致理請上永下琳法師,駐錫本寺,為該寺院住持,自法師駐錫該寺以來,帶領大家擴建僧僚數間,2011年中秋前後,又新修水泥路一條,直通寺院,現有土地23畝,常住僧五人,水電設施一應俱全,預備重修大殿,建僧僚28間,大殿門口修青石台階,寺院做防水排水處理,擴建大悲樓一座,大雄寶殿一座,念佛堂一座,山門等建築物。
南觀音寺
南觀音寺

古寺文物

寺院現出土文物有“保定五年”刻有銘文法幢底座一座,這一發現彌補了長安地區關於唐武宗滅佛這一史實,以及長安地區佛教史的斷代工程以及紀年的空白,成為唯一有力的證據,並出土有唐磚,手印磚,唐白石刻銘文香爐,唐三彩佛像殘片等,現已被西安市長安區終南山佛教協會長終佛[2011]06號檔案任命為正式宗教活動點,一切相應硬體設施正待完善,敬請十方大德居士檀越善信,廣行布施,共成勝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