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翅目蓑蛾科

鱗翅目蓑蛾科

蓑蛾科,Psychidae ,昆蟲綱鱗翅目的一個科。異型。雄蟲有翅及複眼觸角狀,退化,略透明。前後翅中室內保留M脈主幹,前翅A脈基部3條,至端部合併為1條。後翅Sc十Rl與中室分離。雌蟲無翅,幼蟲形,終生生活在幼蟲所綴成的巢中。幼蟲肥胖,發達,鉤單序,橢圓形排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蓑蛾科
  • 拉丁學名:Psychidae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蓑蛾科
簡介,常見種類,

簡介

蓑蛾成蟲小形的翅展約為8毫米,大形的翅展可達50毫米。雄蛾複眼小。無單眼。器退化,無喙。觸角雙櫛齒狀。翅發達,翅面有片或只有鱗毛,呈半透明狀,翅斑紋簡單,色暗而不顯,中脈在中室可見,前翅1A脈退化,2A脈和3A脈在基部分離,端半合併,或2A脈和3A脈僅中間有一段合併,兩端分離。後翅臀脈3條,彼此分離,翅韁發達。雌蛾翅發達或無翅。翅極退化或無翅的種類的雌蛾往往特化成幼蟲型。部退化,頭上有稀疏的,有觸角或觸角極短,有或無足,有些種類腹部第7節有細毛束。
幼蟲肥大,胸足和足發達,腹足退化呈狀吸盤。幼蟲吐絲造成各種形狀蓑,囊上粘附斷枝、殘、土粒等。幼蟲棲息囊中,行動時伸出頭、胸,負囊移動,因而有結草蟲、結葦蟲、木螺、蓑衣丈人、避債蟲、皮蟲、背包蟲、袋蟲等象形的俗稱。
卵的顏色和大小因種類而異,如洋槐蓑蛾的卵淺黃色,橢圓形,直徑約0.9毫米;小窠蓑蛾的卵黃色,橢圓形,直徑約0.3毫米。
蓑蛾一年發生的代數因種類而異:線散蓑蛾、黛蓑蛾、蠟彩蓑蛾在廣西一年發生1代;小窠蓑蛾、按蓑蛾在廣西一年發生 3代。蓑蛾多以幼蟲和卵越冬。上述幾種蓑蛾以老熟幼蟲越冬,而洋槐蓑蛾在北京以卵在死的雌蛾腹內越冬。初齡幼蟲性活潑,群集蓑囊表面,吐絲下垂,隨風飄散,隨後在葉面、樹枝上吐絲造囊,藏於其中。老熟幼蟲將囊用絲固定懸掛在植物上,在囊內化蛹。雄蛾羽化後,從囊下端飛出。雌蛾羽化後仍棲息在囊內,伸出頭、胸部等待雄蛾飛來交尾。雄蛾飛停在囊上,在囊下端開口處交尾。雌蛾產卵在囊內或將受精卵留在腹中。每一雌蛾產卵約100~200粒,最多可達3000粒。
蓑蛾幼蟲是林木、果樹、行道樹的重要害蟲,大發生時常把樹葉吃光,在樹上掛滿蓑囊。吃光樹葉後還能轉移到附近的作物上繼續為害,造成果實、種子產量的下降。蓑蛾食性很廣,如黛蓑蛾可為害柑橘荔枝香蕉龍眼板栗咖啡木棉枇杷相思黃檀等40餘科70多種植物。幼蟲除取食植物葉片和嫩枝梢外,還為害植物的花蕾、幼果和。例如,墨蓑蛾屬中一些種類是蘋果樹的重要害蟲,初春為害蘋果樹的葉芽和嫩枝梢,影響樹勢生長;在蘋果樹開花期,幼蟲為害花蕾、花和幼果,造成落花、落果,使產量下降;秋季蘋果即將成熟時,幼蟲齧食蘋果,被齧的蘋果極易腐爛,嚴重影響蘋果的質量。另外,蓑蛾的幼蟲還能捕食寄主植物上的蚜蟲,如碧皚蓑蛾能捕食蚜蟲多種。

常見種類

1、大窠蓑蛾(見彩圖[大窠蓑蛾(Claniavariegata)]),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幼蟲為害油桐木麻黃石榴蓖麻等50餘種植物。
2、小窠蓑蛾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幼蟲為害茶、柑櫻桃、蘋果、山楂、黃檀、相思、石榴等30餘種植物。
3、蠟彩蓑蛾,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幼蟲為害油桐柑橘、蘋果、椰子龍眼板栗蒲葵、相思、等植物。
4、黛蓑蛾,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幼蟲為害油桐、柑橘、龍眼、蘋果等30餘種植物。
5、按蓑蛾,分布於廣東、廣西。幼蟲為害柑橘、荔枝、香蕉、板栗、咖啡、木棉、枇杷、果等70餘種植物。
6、線散蓑蛾,分布於長江以南地區。幼蟲為害柑橘、荔枝、枇杷、果、相思、垂柏、板栗等30餘種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