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何景明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鰣魚》是明代詩人何景明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通過詠鰣魚,諷刺君王重口體之養而勞民傷財,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遠君子。詩以頷聯為中堅,首聯寫鰣魚被帝王看重,頸聯寫營運時情況,尾聯抒發感嘆,都為鰣魚入宮後賜宦官而不及薦祖廟而鋪設。全詩詠鰣魚,但不是一般的詠物,而是重在諷刺,對比之中深含諷刺,諷刺中寓對比,相互照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鰣魚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何景明
  • 作品出處《大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鰣魚1
五月鰣魚已至燕2,荔枝盧橘未應先3
賜鮮徧及中璫第4,薦熟誰開寢廟筵5
白日風塵馳驛騎6,炎天冰雪護江船7
銀鱗細骨堪憐汝,玉筯金盤敢望傳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鰣魚:產海洋中,春夏之交為產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蘇鎮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廬縣等處所產為最有名。
2.燕:指北京,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遷都於此。
3.盧橘:《文選》注為枇杷。《本草綱目》李時珍注為金橘。此應指枇杷。先:搶先。
4.鮮:時鮮食品。及:到。中璫(dāng):宦官。璫,冠飾。第:宅第,府第。
5.薦:無牲而祭曰薦,指時鮮祭品。開:設,此指主持。寢廟:即宗廟,前為廟,後為寢。筵:筵席。
6.風塵:風沙。馳:賓士。
7.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魚船。
8.玉筯(zhù)金盤:皇帝賜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敢:豈敢。望:盼望。傳:頒賜,賞賜。

白話譯文

五月的鰣魚已從江南運到北京,荔枝和盧桔也未能搶先。
皇帝賞賜鰣魚已遍及到宦官宅第,時鮮祭品已熟有誰來主持宗廟的筵席。
儘管有滿天風沙送鰣魚的驛騎仍在賓士,遇上炎熱的暑天就在江上送魚船里用冰雪護著鰣魚。
白色的魚鱗細嫩的魚刺實在令人喜愛,又豈敢盼望皇帝賞賜那玉箸金盤。

創作背景

何景明於弘治十五年(1502年)登進士第,時年十九歲,授中書舍人,其任職期間,曾屢屢觸怒宦官佞幸,以致九年間於中書舍人位不得升遷。明武宗在位間,宦官劉瑾專權,劉瑾“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並以舊恩得幸,人號八虎’,而瑾尤狡狠”(《明史·宦官傳》)。何景明上書吏部尚書,勸其秉政勿撓,言辭頗激烈,未被採納,因告病還鄉。劉瑾敗後,何景明經李東陽薦舉復職,不久,又上《應詔陳言治安疏》呈明武宗,針對其收養太監家奴錢寧為義子等弊端,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任”。此詩即是詩人針對宦官專橫當道之時政所作的諷刺詩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通過運送鰣魚到北京的記敘,揭露了封建帝王因窮奢極欲而勞民傷財。
首聯,寫江南鰣魚,五月就運到北京。第一句點出了五月間船經過許多地方,才把這鮮美的鰣魚運到北京。此時正是鰣魚最鮮美的時候。但這時連南方的荔枝,盧橘都未能運到北京,可見鰣魚之鮮。詩人運用對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達到窮奢極欲的地步。
頷聯,寫賜鰣魚給宦官而不祭宗廟。這裡用“中璫”來代稱宦官。皇帝把新鮮的鰣魚賞賜給宮廷中每一個宦官之家,從中可知“皇恩浩蕩”,說明宦官地位很高,備受恩寵。從中也可知道鰣魚的貴重、也反襯了宦官的地位和權勢。各地貢給京都的時鮮土特產,封建帝王竟置宗廟於腦後,而先賞賜宦官,說明了封建統治者所標榜的孝道是多么虛偽。此聯亦是下句同上句對照,諷刺意義鮮明。
頸聯,寫陸路水路送魚忙。儘管是滿天風沙,送鰣魚的驛騎,仍日夜賓士。在炎熱的暑天,江上送魚船里就用冰雪護著魚,以保持其鮮味。鰣魚運到北京其間歷經千辛萬苦。白天信使騎著馬在風塵中賓士,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壯的馬匹。一個“馳”字、“護”字,就足以說明封建帝王為享樂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勞民傷財。
尾聯,寫受賜無望的憤懣。鰣魚白鱗細骨很可愛,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盤”才有希望得到宮中傳來的賞賜。由魚論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對明中葉宦官專橫當道的莫大諷刺,亦表示詩人自己受賜無望。以此作結,既說明了詩人的願望,也說明了詩人的不滿。
全詩運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題。作者將諷刺性放在對比之中,用鰣魚之鮮對比宦官之貴,用不祭祖先卻先賜鰣魚對比皇帝同宦官的關係,再用運魚進京的千辛萬苦對比宦官正舉著玉箸夾吃金盤中的鰣魚,對比之中深含諷刺,諷刺中寓對比,相互照應,因而構成了這首詩深刻的諷刺意義。

名家點評

清代文學家沈德潛:中含諷諭,不同尋常賦物……乃“少陵西蜀櫻桃’一種作法。(《明詩別裁》卷五)
原語言文學所研究員、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喬力:何景明正是就此事(武宗時宦官擅權)起興,暗暗譏刺皇帝的寵任奸,且有逾禮制,但他從側面著筆,就日常生活的奢侈來體現,構思巧妙含蓄。沈氏又雲"此篇與少陵'西蜀櫻桃’一種作法”,其實,它和韓翃“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的取旨立意更近似。(《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詩歌卷(五)——遼、金、元、明》)
上海市古典文學學會理事陳廣宏:杜甫的“金盤玉筋無訊息”(《野人送朱櫻》),雜著此生對難以駕馭的命運一種絕望的企盼,而何景明主要表現的雖不是對個人生活的感慨,卻也流露出對具體政治環境的失望情緒與優患意識。(《元明清詩鑑賞》)
黑龍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劉敬圻:這是一首詠物諷世的七言律詩,與杜牧名篇《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異曲同工……詩中觸及的本是最敏感最重大的時弊,卻從看似細微、看似尋常的事物著墨,用筆率真潑辣,寓意確定而深邃。“開手擊此動彼,入後一氣直下”,時鮮的名貴,運護的艱辛,中璫的偏享,宗廟的冷落,靜思者的苦悶,被層層托出。雖是鋪排直陳,但感情強烈,蘊藉甚深,獲得了歷史的渾厚性。(《中國古典文學名篇鑑賞辭典·明清文學卷》)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總編輯李夢生:由物及人、即物達情是詠物詩的通例,但一般詠物詩總是以物為重點,從形象、內涵等方面反覆描寫,最終才寫出物外之意,傾注主觀意識。這首詩打破傳統詠物慣例,詠鰣魚而不在魚的肥嫩上用重筆,以頷聯諷刺皇帝賜宦官不薦寢官為重點,前後鋪敘議論,表達自己的怨恨,尖新深刻。鰣魚,背部蒼色,腹部銀白色,肉極鮮美生活在太平洋,五六月到我國南方河流中產卵。這首詩是寫鰣魚嗎?顯然不是這首詩借鰣魚揭露明王朝宦官擅權,奢侈享樂,將人民比做魚肉吞食。(《元明詩一百首》)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1521),明代文學家。字仲默,號白坡、大復山人,河南信陽人。弘治進士,官至陝西提學副使。與李夢陽同倡復古,後因其反對模仿而發生爭議,為“前七子”代表人物,又為“十才子”之一。有《大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