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諷

魏諷

魏諷(?~219年),字子京,濟陰(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一說沛郡)人。東漢末年歷史人物。

頗有智謀,口才初衷,善於蠱惑人心。鄴城為之傾動,鐘繇薦為相府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漢中大戰後,關羽率領荊州兵馬攻打襄樊,水淹于禁七軍,圍困樊城曹仁,引發中原震動。心存漢室的魏諷,聯合荊州地緣勢力,勾結長樂衛尉陳禕襲擊魏都鄴城。陳禕心中恐懼,向世子曹丕告密。曹丕開展政治大清洗,削弱親漢反曹勢力和文官集團力量,連坐死者數千人,為曹丕代漢建魏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本名:魏諷
  • 字號:子京
  • 所處時代:三國時期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濟陰(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 主要成就:有口才,整個鄴城為之傾動。
相關史料,呼應關羽,同類曹偉,

相關史料

《董昭傳》:董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貴尚敦樸忠信之士,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以其毀教亂治,敗俗傷化也。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伏惟前後聖詔,深疾浮偽,欲以破散邪黨,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莫能糾擿,毀壞風俗,侵欲滋甚。竊見當今年少,不復以學問為本,專更以交遊為業;國士不以孝悌清脩為首,乃以趨勢游利為先。合黨連群,互相褒嘆,以毀訾為罰戮,用黨譽為爵賞,附己者則嘆之盈言,不附者則為作瑕釁。至乃相謂‘今世何憂不度邪,但求人道不勤,羅之不博耳;又何患其不知己矣,但當吞之以藥而柔調耳。’又聞或有使奴客名作在職家人,冒之出入,往來禁奧,交通書疏,有所探問。凡此諸事,皆法之所不取,刑之所不赦,雖諷、偉之罪,無以加也。”帝於是發切詔,斥免諸葛誕鄧颺等。
《傅子》: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劉備歸文帝,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雲必反,卒如其言。
《文章志》曰:太祖時征漢中,聞王粲子死,嘆曰:“孤若在,不使王仲宣無後。”
《劉廙傳》:魏諷反,廙弟偉為諷所引,當相坐誅。太祖令曰:“叔向不坐弟虎,古之制也。”特原不問。
《劉廙別傳》曰:初,廙弟偉與諷善,廙戒之曰;“夫交友之美,在於得賢,不可不詳。而世之交者,不審擇人,務合黨眾,違先聖人交友之義,此非厚己輔仁之謂也。吾觀魏諷,不修德行,而專以鳩合為務,華而不實,此直攪世沽名者也。卿其慎之,勿復與通。”偉不從,故及於難。
王昶傳》: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雖刑於斧鉞,大為蜅戒。然所污染,固以眾矣。可不慎與!臣松之以為:文舒復擬則文淵,顯言人之失。魏諷、曹偉,事陷惡逆,著以為誡,差無可尤。
魏書《文欽傳》:文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文欽少以名將之子,材武見稱。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
《博物記》:初,王粲與族兄王凱俱避地荊州,劉表欲以女妻粲,而嫌其形陋而用率,以凱有風貌,乃以妻凱。王凱生業,業即劉表外孫也。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粲亡後,相國掾魏諷謀反,粲子與焉,既被誅,邕所與書悉入業。

呼應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是曹魏的多事之秋,外面曹軍在漢中、合肥、襄樊三地打得熱火朝天,曹操疲於奔命,內部同時出現不和諧聲音,蘊涵殺機。 陸機的《悼魏武文》也曾說:當建安之三八,實大命之所艱。
早在建安二十三年元月,金禕耿紀韋晃等人叛亂,雖然被鎮壓,但這已經說明一個問題:曹魏內部已經有人在與劉備集團接觸,要與關羽裡應外合(注一)。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劉備攻占漢中稱王,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于禁七軍盡沒,曹仁被圍樊城,曹操只得返回洛陽。建安二十四年十月,關羽威鎮華夏。
軍事上的失利是有目共睹的,政治上的內憂則往往被時間掩埋。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在魏國的首都鄴郡發生了一件大事——魏諷等人叛亂。
對於這件事情史書的記載比較零散,而且言語不詳,甚至有矛盾之處。
《世語》曰: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鐘繇由是辟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
沛人(一說濟陰)魏諷字子京,能蠱惑人心,名動鄴都,丞相鐘繇提拔了他。此時曹操大軍征漢中未回,魏諷勾結黨羽,聯絡長樂衛尉陳禕陰謀攻占鄴郡。結果陳禕中途告密與曹丕,於是誅殺魏諷,受牽連的達幾十人。
以上就是歷史上對這件事情最詳細的記載。實際上很多事情並不是表面這么簡單。
魏諷,西曹掾,他一個掾,文人,要兵無兵要將無將,雖說曹操大軍遠在漢中,可也不能指望一個長樂衛尉外加幾個三角貓就拿下魏國都城,就算被你僥倖拿下,四面八方的魏軍雲集趕來,到那時侯跑也跑不了。雖然曾經也有人想趁曹操大軍遠征偷襲鄴郡,但人家是用“步卒三萬,騎萬匹”(注二)。
所以從邏輯上講驅使文人魏諷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個:呼應關羽,與之裡應外合。
當然,也有可能是魏諷自己選擇的這個時機造反,先反然後聯絡關羽。而事實是怎樣的呢?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我們可以看看魏諷的“黨徒”都是些什麼人: 王粲二子,劉廙之弟劉偉張繡之子張泉,荊州名士宋忠之子,這些人乍一看沒有關係,但請你仔細想想他們的聯繫。 對!他們之間其實有個共同點:都與荊州有聯繫,換句話,都在劉表治下的荊州一起共過事。 王粲,依附荊州劉表;劉廙荊州牧劉表闢為從事;張繡曾經依附劉表;宋忠是荊州名士,尹默曾經隨他遊學。 雖然這些人沒有參與叛亂,但他們的子嗣在一起出事絕對不是偶然,大人的關係不錯才會有孩子的經常來往,在這群公子哥聚會時就來了個“有惑眾才”的魏諷。
同樣是在朝為官,為什麼有的人就能客觀的看到魏諷的反意呢?
《三國志·劉曄傳》: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已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去劉備歸文帝,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劉曄一見諷、達,而皆雲必反,卒如其言。
《傅子》記載:傅巽之子公悌,鑲偉博達,有知人鑒……及在魏朝,魏諷以才智聞。巽謂之必反,卒如其言。
《 晉書·鄭袤傳》記載:“相國掾魏諷有盛名,同郡任覽與楓友善。鄭袤謂覽曰:‘諷奸雄,必以禍終,子宜絕之。’後諷果敗。”
雖然劉廙也曾告戒弟弟不要與魏諷來往(注二),但仍然沒有阻止,為什麼相當一部分荊州人士如此執著的追隨魏諷,箇中意味恐怕不難理解。
裴松之說:“荊人服備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
劉備治理荊州七年,荊州名士大多聯繫密切。《綿陽通鑑》《東漢紀記》:劉備在荊州,訪於襄陽司馬徽。。
《三國志·尹默傳》記載:乃遠遊荊州,從司馬德操、宋(忠)仲子等受古學。
關羽在荊州收買人心也是相當成功:《三國志·陸遜傳》稱:關羽已據荊州,恩信大行。
這個話不是假話,從孫權奪荊州後荊州土豪的反抗來看,荊州本土人士是擁護劉備關羽的。
《三國志·陸遜傳》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復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
《襄陽記》記載:習珍,為零陵北部都尉,加裨將軍。孫權殺關羽,諸縣回響。欲保城不降,珍弟宏曰:“驅甚崩之民,當乘勝之敵,甲不堅密,士不素精,難以成功。不如暫屈節於彼,然後立大效以報漢室也。”珍從之,乃陰約樊胄等舉兵,為權所破。珍舉七縣,自號邵陵太守,屯校夷界以事蜀。
孫權遣潘濬討珍,所至皆下,唯珍所帥數百人登山。濬數書喻使降,不答。濬單將左右,自到山下,求其交語。珍遂謂曰:“我必為漢鬼,不為吳臣,不可逼也。”因引射瑞。濬還攻,珍固守月余,糧、箭皆盡。謂群下曰:“受漢厚恩,不得不報之以死。諸君何為者?”即仗劍自裁。
先主聞珍敗,為發喪,追賜邵陵太守。
可以想像,那些老家在荊州的曹魏官員與曾經的親朋好友肯定保持著聯繫,大員拉不過來,其子弟就好引誘的多,恰好還有個善於蠱惑人心的魏諷。
再聯繫建安二十三年金禕、耿紀韋晃等人聯結關羽的叛亂,幾乎可以肯定,關羽上一次內應失敗後,又拉攏原荊州在魏人士裡應外合。

同類曹偉

《行司徒事董昭上疏》曰:“近魏諷伏誅建安之末,曹偉斬戮黃初之始。”
王昶戒子書》記載:近濟陰魏諷、山陽曹偉皆以傾邪敗沒,熒惑當世,挾持奸慝,驅動後生。
兩條記載都把曹偉與魏諷並列來說,這個曹偉是什麼罪呢?
《世語》記載:山陽曹偉,素有才名。聞吳稱籓,以白衣與吳王交書求賂,欲以交結京師,帝聞而誅之。
這一來更加明了,兩人均“裡通外國”對抗曹氏,並列來說,真是不失其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