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根(馬蹄根)

馬蹄根(馬蹄根)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蹄根是蓮座蕨科植物,同時它也可作為中藥,有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等功效。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真蕨亞門
  • :厚囊蕨綱
  • :蓮座蕨目
  • :蓮座蕨科
  • :觀音座蓮屬
馬蹄根,介紹,價值,概述,植物概述,植物形態,生境分布,生長習性,繁殖培育,藥用價值,

馬蹄根

【異名】馬蹄蕨
【來源】為蓮座蕨科植物大蓮座蕨(Angiopteris magna Ching)的根狀莖。
【植物形態】大蓮座蕨
植株高大。沿小羽片背面邊緣排成2行,褐色。
生於山澗林下、水邊等陰濕處。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歸經】大腸經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血;祛瘀止痛
【考證】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科屬分類】觀音座蓮科
【採集】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苦澀,寒。
馬蹄根馬蹄根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祛濕利尿。治腸炎痢疾,食滯腹脹腎炎水腫,肺結核咳血,血崩,跌打風濕,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馬蹄根馬蹄根

介紹

【出處】出自《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拼音】 Mǎ Tí Gēn
馬蹄根
【英語】 Large Angiopteris
【別名】馬蹄蕨
【來源】藥材基源:為觀音座蓮科植物大觀音蓮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giopteris magna Ching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大型陸生蕨類。根狀莖肥大,肉質圓球形。葉大型,紙質,一至三回羽狀複葉;葉柄粗長,基部有1對大而堅硬的馬蹄形托葉狀附屬物;羽片互生,長圓形,長45-55cm,寬20-30cm;羽柄暗棕色,長6-12cm,第1對羽片多為3對,最終小羽片7-8對,寬披針形,先端漸尖收縮呈尾狀,邊緣有尖齒牙,基部圓形;葉脈大部分分叉。孢子囊群褐色,長圓形,長2-3mm,相互接近,沿小羽片背面邊緣排成2行,每個孢子囊群有孢子囊14-18個,孢子囊無隔絲。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山澗林下、水邊等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雲南南部。
馬蹄根馬蹄根
【性味】苦;澀;寒
【歸經】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血;祛瘀止痛。主泄瀉;痢疾;腎炎水腫;胃脘疼痛;肺癆;咳血;崩漏;跌打腫痛;風濕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每次1.5-3g,每日3-6g。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馬蹄根馬蹄根

價值

【名稱考證】
馬蹄根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科目來源】
蓮座蕨科植物
【藥用部位】
大蓮座蕨的根狀莖。
【性味歸經】
苦澀,寒。入心,肺,大腸三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血,消滯除脹。治腸炎,痢疾,食滯腹脹,腎炎水腫,肺結核,咳血,血崩,跌打,風濕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研末。
【資源分布】
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原生形態】
大蓮座蕨植株高大。根狀莖球形,肥大。大型1~3回羽狀複葉,紙質,葉柄粗長,基部有肉質托葉狀的附屬物(形如馬蹄)2枚;羽片長圓形,長48厘米,寬20~30厘米,羽柄長約6厘米,褐色;小羽片闊披針形,近對生,基部小羽片長10~12厘米,上部小羽片長16~22厘米,寬約3厘米.孢子囊群長圓形,長2毫米,彼此接近,沿小羽片背面邊緣排成2行,褐色。生於山澗林下、水邊等陰濕處。
【參考出處】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相關藥材】
【關 鍵 詞】
清熱解毒利尿祛濕活血止血消滯除脹腸炎痢疾食滯腹脹腎炎水腫肺結核咳血血崩跌打風濕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概述

植物概述

中文學名:馬蹄根
拉丁學名:Angiopteris fokiensis Hieron.
二名法:Bauhinia variegate
別名:馬蹄蕨、牛蹄勞、馬蹄樹、地蓮花、馬蹄香、馬蹄附子、觀音座蓮、觀音蓮、馬蹄蓮、馬蹄風、山羊蹄、山豬肝、大鳳尾、牛腳跡、羊蹄甲、渡飢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目:豆目(Fabales)
亞目:豆亞目
科:豆科(Leguminosae sp)
種:馬蹄蕨

植物形態

多年生大型陸生蕨類,植株高1.5-3m。根狀莖直立,塊狀。葉柄粗壯,肉質而多汁,長約50cm,基部有肉質托葉狀附屬物。葉簇生,草質,寬卵形,長寬各約60cm以上,二回羽狀;羽片互生,狹長圓形,寬14-18cm;小羽片平展,上部的稍斜向上,中部小羽片7-10cm,寬1-1.8cm,披針形,先端漸尖頭,基部近截形或近全緣,具短柄,下部的漸短縮,頂生小羽片和側生小羽片同形,有柄;葉緣均有淺三角形鋸齒,側脈一般分叉,無倒行假脈。孢子囊群棕色,長圓形,長約1mm,距葉緣0.5-1mm,通常有8-10個孢子囊組。
馬蹄根外景拍攝馬蹄根外景拍攝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溪邊或陰濕的酸性土壤或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生長習性

喜陽光和溫暖、潮濕環境,不耐寒。我國華南各地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區均作盆栽,冬季移入室內。宜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栽植地應選陽光充足的地方。

繁殖培育

管理粗放,應注意樹形的美觀,如出現偏長,應及時立柱加以扶正,幼樹時期要作修剪整形。
馬蹄根盆栽馬蹄根盆栽
種子多不發育,繁殖多採用扦插或壓條、嫁接法,扦插於夏、秋季進行。
有白蛾蠟蟬、蠟彩袋蛾、茶蓑蛾、棉蚜等危害,可噴施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1000倍液殺滅。

藥用價值

【性味】苦;寒;涼
【歸經】心;肺經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祛瘀止血;鎮痛安神。主痄腮;癰腫瘡毒;毒蛇咬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崩漏;乳癰;風濕痹痛;產後腹痛;心煩失眠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研末,每次3g,每日9g;或磨酒。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乾品磨汁塗;或研末撒敷。
馬蹄根城市抓拍馬蹄根城市抓拍
【各家論述】
1.《陸川本草》:清涼敗毒。治瘡癰,癤腫。
2.《湖南藥物志》:祛風解毒。
3.《廣西藥植名錄》:治風濕骨疼,熱咳,腮腺炎。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洗淨,去鬚根,切片,曬乾或鮮用。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