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黃氏

馬蘭黃氏

山東台兒莊馬蘭黃氏家族的先世,原籍福建邵武府泰寧縣白石堡。其北遷始祖福公為峭山公四子蓋公之後裔。峭山公(公元871年—953年),諱岳、字仁靜、號青崗、諡號文忠公、又名峭,後裔尊稱峭公或峭山公。峭公是後唐時期工部侍郎,工部副長官,明代正三品,清代從二品。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

明初洪武軍興,福公仗劍從戎。後燕王北征,福公以侍衛之職隨軍北上,駐軍於沂州,在沂州以西馬蘭屯等地,設欄牧馬,屯墾積糧。洪武建國初年,魯南、蘇北大片土地,因屢遭兵火戰亂之災,致使人煙稀少,廢成荒原,故數次移民於此。後燕王登基,福公於永樂年間,遂赦龔、廖、黃、袁四姓軍籍在馬蘭屯建家立業,是為馬蘭黃氏族人之始。二世璜公,三世鉞(yuè)公。鉞生七子,志美、志大、志剛、志道、志永、志孝、志學,由是而人丁興旺,成為四世七支之望族。五世卷公,系長支志美之子,配魏氏,生科、程、和三子,和公因登第而名彰。

至此,黃氏之七支,長支由軍戶轉入仕途,其他各支系除三、五兩支外,子承孫繼,宗支繁衍,人丁興旺,族人居處遍及於嶧南、邳北、臨沂等地,生息繁衍至今已六百是餘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蘭黃氏
  • 類別:族譜
  • 籍貫:山東台兒莊
  • 時間:生息繁衍至今已六百餘年。
忠臣名仕 父子進士,三世經營 遂成巨室,孝德嗣立 北樓興起,民國人物 又盛一時,時過境遷 飲水思源,台兒莊馬蘭黃氏家族輩分排序,

忠臣名仕 父子進士

六世和公,系五世卷公之三子,字慰川,生而穎異,敏悟好學,但因家中不資,無力延師,遂就讀於馬蘭屯火神廟義塾。和公天性孝友,量能容人而矜重名節,與朋友交,一心不變,苦讀成名。其為諸生時,有客人遺金道旁,和公拾而追還之,家雖貧而不貪。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鄉試中舉。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入京會試得中進士。初授順天府固安縣(今屬河北省)知縣。固安為京城之近郊,多為權貴之親屬所居。當時廠、衛專權,橫行無忌,執法尤難。有大鐺(魏忠賢閹黨)弟郭成哲,違法殺人,一般官吏畏勢徇情,不敢究治。和公到任後,秉公執法,治之以律,民心大快。和公身為七品之官,而能不畏強暴,敢於執法,實在難能可貴,但受到宦黨的壓制。後來得到朝廷的賞識,升任戶部福建司主事,轉戶部江西司主事署員外郎事,(註:尚書是六部(吏、戶、禮、兵、刑、工)的正職,侍郎是副職 )又轉戶部山西司主事署郎中事。後調任陝西臨洮(tao)府知府。時值荒年,和公開倉賑濟,救活數萬災民。又任陝西按察司潼關兵備道副使。明天啟二年(1622年),皇帝頒詔褒獎,封其家室。和公職兼文武,牧而且帥,緩帶輕裘,儒將風範。素以親政愛民、仁徳撫軍,致使軍戢(ji、意:收斂)民安。又誥授中憲大夫,總理陝西馬政,苑馬寺卿。註:明朝苑馬寺長官。永樂(1403--1424)間設。各苑馬寺均置,各一人,從三品。掌所屬各牧監、各苑之馬政,而聽於兵部。弘治(1488—1505)中,因缺員,簡選各布政司參政,按察副使中有才望者升補。嘉靖(1522—1566)中以遼東寺卿兼轄部分衛所軍民,後又命其帶理兵備事。見《中國古代職官大辭典》。晉授中大夫,未久致仕歸里。壽七秩之時,年至曾孫送“惟仁斯德”木匾一塊,御史、嶧縣人褚德培送“秉憲名臣”木匾一塊,同為慶壽。卒祀沂州賢祠,得配龔氏,累封恭人,加封淑人。生二子,長名圖昌,次名祚昌。
七世圖昌,和公之長子,字翼明,號九如,生於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四月十九,生而穎慧,家傳淵源,善承庭訓而好讀書。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鄉試亞元,註: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鄉試通常是在省會舉行,每三年一次,考中的為“舉人”。鄉試中舉,第一名稱“解元” ,第二名至第十名稱“亞元”。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入京會試又捷南宮,註:指禮部會試,即進士考試。得中第九名進士。初授刑部觀政,(註:所謂觀政,並非實職,只是正式任職前的一種鍛鍊,若安排在刑部,就叫刑部觀政;安排在禮部,就叫禮部觀政,以此類推)。後又任山西省潞安府、澤州府知府。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任山西省鄉試同考官。在任期間,寬厚運以精明,威嚴出於愷悌,清正廉明,親政愛民,澤州府一地萬家戴德。為丁父憂,致仕歸里,澤州府父老子弟頂香泣送者萬人。為其築生祠,塑有像,祭祀於澤州府名宦祠。服闕例應起復,斯時閹宦專橫,迫害賢良,接連闖、獻起兵,戰亂乃頻。崇禎帝剛愎自用,國政日非。圖昌公以母老、家貧之故,願乞養終,從此足不履都市,名不刺官府,隱居林下。終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四月初九逝,壽五十四歲。明兵部尚書、抗清名將史可法以輓聯“韋弦雙佩”木匾一塊,示之吊念。
圖昌公婚配李氏,誥贈宜人,生一子名憲典。李氏早卒,繼王氏誥封宜人。圖昌公史稱“父子進士”,累官知府、州牧,以致按院。堅守清廉之節,終明一代仍守清貧,僅夠家人餬口,住宅只有小瓦屋三間,村鄰稱之為"官宅",後來因以村名。
七世祚昌,和公之次子,字振明,號從如,入庠(音祥、意古代鄉學)後得補癝生。註:癝膳生員 明清時期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和糧食補助生活的生員。其志清高,視功名如草芥,補癝後不再進取,但其才華橫溢,博學能文,平生以詩文自娛。(且有詩為證,略)。祚昌終老林下,壽登耄耋。婚配王氏,側室亦王氏,生六子,人丁昌盛。
八世憲典,沂州癝生,婚配褚氏,生三子。時值明末,闖王入京,崇禎縊死,是時清兵入關,明朝亦忘。此時,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明朝之遺臣、戚舊,更相藏避。九世延宗,憲典之三子,避亂遷居於澗頭集。

三世經營 遂成巨室

清朝興起,康熙繼立,政治一新,勵精圖治,輕徭薄稅,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開荒墾植。
十世敬事,延宗之五子,又從澗頭集搬回故里,在南壩子村安居。敬事生七子(其三子祖順),人力充實,利用個人所有牲畜、耕具,大力開發了濤溝河兩岸的荒地,日積月累,擴大種植。
十二世忠發(系祖順之長子,字棐揚,號育萬,監生,註: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照規定必須貢生或蔭生才有資格入監讀書,所謂蔭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監的官僚子弟,此種蔭生亦稱蔭監。貤【音義】贈儒林郎儒林郎(從六品)考中狀元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婚配陳氏,生二子)。其原有耕地數頃,但持家勤儉,工於心計,善於囤積居奇。有一年春季大旱,無法耕種,魯南一帶赤地百里,災荒嚴重,居民流離。六月降雨,他播種了六百畝蕎麥,獲得豐收。在此嚴重的荒年歉歲之際,以廉價即可收買莊園土地。數十年間,成為嶧陽首富,擁有土地百頃,莊園十七八處。入李家樓、南壩子、北壩子、天柱山、北黃莊、前後程、吉利莊、新安、西黃莊、長春莊、黃家口、東劉莊、南新莊、北新莊、黃家樓、薛莊等。在各處莊園內皆蓋有瓦屋、炮樓,其主體莊園如南壩子、天柱山、前程、吉利莊等處,則建有橫豎各三進幾個院套的廳堂瓦舍,書齋、樓房,深宅大院,磚石圍牆等等。
清代中葉,朝廷上下實行賣官授爵。這時忠發之子孫財富充足,分別向官府納票、納資,捐取功名、官職。
十三世孝友,為忠發之長子,納票捐得監生,又例贈武略騎尉,貽贈武功將軍。
十四世廉清,孝友之長子,捐得監生,例贈奉政大夫。振清乃孝友次子捐得地方武官千總,誥授武功將軍,統帥地方團練鄉勇。
十五世恆一,廉清之次子,字省三,納票捐職,得運河治理河道之官。初委曹單廳,次委衛糧廳,再任下南河同知,註:明清時期官名。同知為知府的副職,正五品,因事而設,每府設一二人,無定員。同知負責分掌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軍籍、撫綏民夷等 。
例授奉政大夫,地方百姓稱其為“老官”。退職歸里,時值捻軍註:捻軍(1853年-1868年)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鄂豫陝、鄂豫皖、蘇魯豫皖邊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 “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 起義,地方饑民暴動回響,“老官”又操辦鄉團以禦敵,每戰比為前驅,致使肩受重創。因捻軍勢大,其攜家率部退至嶧縣城,與知縣共議守城之策。他帥所部固守南門,擊退捻軍,居城內四年,亂平後回鄉,修建新之瓦屋樓房。健一乃振清之長子,字運昌,為地方武官守備。乾一乃振清之次子,字配宇,號靜山,亦字保壽,以字應試入武癢,註:武將官名。由此屢建功勳,經保舉為守備加都司銜,註:守備 清代綠營統兵官,分領營兵,位在都司之下,稱營守備,為正五品武官。常戴藍翎,分居於天柱山。傑一乃振清之三子,字漢卿,嶧縣癢生,癢名延壽,誥授奉直大夫,分居于吉利莊。貞一乃振清四子,字型山,捐監生,與仲兄乾一共統帥鄉團,授武職游擊銜,加二級誥授武功將軍,分居於前程村。
至此,南壩子黃氏一門三代,父子祖孫十人皆有功名和文武官爵,成為嶧陽黃氏顯赫之貴族。

孝德嗣立 北樓興起

十二世忠庸,字統萬,系延宗長子,敬則之孫。敬則由澗頭鎮遷回官宅故居,生一子名祖智,年二十五歲病逝。遺三歲孤子忠庸,由寡母陳氏撫育。庸內養寡母,外力田地,以種植起家,有地約兩頃,。其婚配褚氏,年近五十而膝下乏子。家雖不資,卻與富者從堂弟忠發友善,後忠庸臥病轉劇,忠發前來探視,忠庸涕泣而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吾今將死,老母在堂,奉養何依?”忠發聞言慨然曰:“吾有二子,以一為嗣,兄其勿慮!”忠發言訖,忠庸扶身強起,跪而謝之。
忠發回家,即招其次子孝友曰:“吾與兒實不願朝夕分離,但你忠庸伯年老病篤,膝下無子,尚有老母在堂,地止頃余,負債累累,不願立嗣,吾心不忍。今欲令你為其嗣,非外汝也,生養死葬,吾皆任之。汝能勉成吾志,吾將為汝帶產出嗣。”孝德感父之言,慨然受命。忠發又對其長子孝友說:“以富嗣貧,古來沒有。我讓你弟弟出嗣長房。長房家貧,須帶家產,你願意嗎?”孝友答曰:“以有餘出嗣不足,誠千古之高義。兒只兄弟二人,弟能成父高義之志,孝也。至於同分家產,父即不言,亦兒意也。”忠發高興的說:“吾兒孝順,成吾之志孝悌可嘉。”於是父子商量,以長春莊,南、北新莊等莊園土地四十頃,給孝德帶產出嗣,又將家中浮財、余資送給孝德,並立遺囑垂戒後世。
十三世孝德,字道遠,號之純, 捐職候選州同,註:州同:官名,清知州佐官。掌督糧、捕盜、海防、江防、水利等事,均從六品官。誥封武德佐騎尉。註:武德佐騎尉 :六品:各部堂主事、神樂署署正、盛京管莊、都察院經歷司經歷、都察院都事廳都事、兵馬司指揮、大理寺左右寺丞、太常寺寺丞、欽天監左右監副、通判、新軍校、驍騎校、前鋒校、護軍校、千總。德賦性英特,志氣豪邁,遇事敢為,不辭勞瘁。方其過繼之時,嗣父已沒,家資淡薄,本生父母分產與之,奉養嗣祖母、嗣母承歡喜顏,嗣養周詳。及其病沒,葬之以禮。其治家勤儉,力本業農,遂致豐裕發達。除帶產業外,又廣置田產莊園,積數十年之經營,產業大增,田地竟達一百多頃,除原有的官宅、長春莊、南、北新莊外,又置有西劉莊、小龔莊、任新莊、賈口、東黃莊、北黃莊、田家營、新河莊、彭家樓、秋家莊以及運河南的花山子、茶棚、黃新莊等處,又修蓋了主體莊園,在長春莊(今稱新樓)、賈口、新河莊三處建成北京古老式公館、橫豎三進、九進院落的堂樓、客廳、腰樓、書房、東西跨院、南北群房,門樓高聳,角樓圍牆。這些建築沒毀於戰火,而毀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浩劫。和今日重建的台兒莊古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四世扶清,孝德長子,字佐廷,納票捐得行四守御所千總,誥授武德佐騎尉,分居於新樓村。翼清乃孝德次子,字贊廷,分居於賈口村。幼讀書時,得附貢生,誥贈中憲大夫。其性耿直,言行忠信,輕財重義,濟危扶困。鹹豐三年(1853年)大飢,疫病餓者遍布村野。其施藥、舍食、給藥餌,得活者甚多。石匠朱某餓倒村前將死,其使傭人背至家中,以衣食藥餌救治,得以無恙。朱某康復,遣之不去,願棄舊業,終身服役,以報再生之德。奉清乃孝德三子,字襄廷,得附貢生,加五品銜例授奉直大夫,分居於新河莊。
十五世端一,扶清之長子,字居貞,捐監生。桂一乃扶清之次子,字秀山,苦讀成名,入庠後得附貢生。曾一乃扶清之四子,字邑修,號魯齋,亦號恕堂,捐監生,學識淵博,無意於功名官爵,銳意創修族譜,凡閱一載,譜工告竣,為馬蘭黃氏留下了千古家史。誠一乃扶清之五子,字意存,性卓犖(音烙),多智謀,見事敢為,當大難而不疑,臨大事而不驚,眾推其辦理社務二十年,內保族人,外護鄉里,不辭勞瘁,務使眾民得安。納票捐得候選衛千總,例贈武略騎尉。註:武略騎尉 清武散官名。正六品。貫一乃扶清之六子,字新典,捐監生。
十五世惟一,翼清之長子,字允中,捐得監生。貤(音義)贈奉政大夫。殿一乃翼清之次子,字臚雲,號朵峰,幼睿智敬友,勤學不倦,年弱冠入邑(音義)庠(祥),試輒(折)高等。補廩(林)後,又取得歲貢生。曾如仕帝京,為內閣中書,註:內閣中書,清代官名。掌撰擬﹑記載﹑翻譯﹑繕寫。或由舉人考授,或由特賜。加五級 誥授奉政大夫。
十五世琴一,奉清之長子,字瑤譜,捐得直省府經歷,補缺以知縣用。世稱“黃善人”。氣性樂善好施,又喜於鄉里排難解紛,至於宗族、鄉黨急難皆濟。年荒饑饉,施衣舍食,得其生者甚眾,貧交故舊推解以為常。甚至家產中衰,仍不惜財吝與。尤足傳者,其單身遇賊之事。瑤譜之妹嫁下邳朱氏,于歸後彌月歸寧,公送之還,路逢伏莽劫匪,呼嘯而出。眾送親者惶恐無策,他使肩輿稍退,隻身單騎到之匪前,大呼曰:“吾乃嶧縣黃瑤譜,如欲使錢,吾當傾筐以贈;如有怨恨,刀鋸斧鉞請加吾身。恭請諸位速放吾妹行,吾則感恩不盡。”匪始則大怒,繼而膛目視之曰:“此乃黃善人也!要不是您老發話,險些反恩為仇啊!我等屢蒙救濟推解之恩,無以為報,今幸遇善人,報德有日,願護車以行,別無他求。”公婉言謝絕而去。經一乃奉清之次子,字緯光,納粟捐監生,誥授奉政大夫。由是孝德一門三代十三人,功名富貴顯耀於當時,與南樓並立,稱之為北樓。
是時,黃氏家族已達頂盛時期,擁有土地四五百頃,莊園四五十處。嶧縣有一民謠:“出了嶧縣向南望,村村瓦房都姓黃。”並非誇張之語!

民國人物 又盛一時

十六世敦漢,字倬民,亦字覺民,為祚昌之後裔,遷居於臨沂。生而穎異,才華橫溢,北京私立朝陽大學法律科畢業,又天津中華新醫學校畢業,司法院法官訓練所第四屆畢業。民國六年(1917年),文官考試行政職,優等。民國九年,法務部法院書記官考試,一等及格。民國二十二年,經考試院考選委員會核准,應考司法官及普通行政人員專門資格,應高等考試司法官考試甄錄試及格。民國二十四年,應中央從事司法甲種司法官考試正試優等及格。民國二十五年經司法再試委員會再試,優等及格,獲取六等嘉禾章。前國民黨薦任職,分省任用司法行政部正缺推檢任用。曾任前內務部禮俗司薦任職辦事,青島地方審判廳書記官,膠縣(兼管高密、即墨兩縣)貨物稅局局長,館陶縣法院檢察官,河北省北平地方法院檢察官。此外著有《各級法院司法行政實務類編》、《救瘟輯要篇》。二書均經前內務部核准註冊出版,行銷於世。以後又著《仲景脈法新解釋》和《現行司法制度之檢討與改進》等論文。
十七世勄俊,敦漢子,原名一仁,字仲岳,中央軍官學校畢業,曾任第三軍總指揮部參謀。十七世艾生,系敦佑(字孚民,捐得五品銜候補縣丞,嶧縣財政管理員)之長子,字葆忱,生的體貌丰采俊逸,性慷慨有大略,臨大事決大計莫不當機立斷。民國十一年,值第三屆選舉省議員,初選當選,複選時,山東軍閥以武力壟斷選舉權,偽造民意,排除異己,艾生據理以爭,犯彼逆鱗,致陷囹圄。艾生不屈不撓,以公理卒勝強權。後兗區改選議會,艾生於民國十二年當選為第三屆省議員。入濟南省議會僅月余,暴病而卒(傳說是被掙議員落選者暗中投毒致死,未確),年僅三十一歲。山東省省長熊炳琦、財政廳長王鴻、教育廳長王訥、省議會副會長陳鸞書、滋陽縣縣知事張倬、嶧縣縣知事辛寶鼎、東平縣縣知事阮忠模、泗水縣縣知事丁樹奇、汝上縣縣知事章光銘等皆贈輓聯以吊之,其他紳商各界、親朋故舊,共收輓聯數百幅。
十八世華棠,清末近仁之四子,字萼樓,山東大學法律科畢業,歷任中國國民黨嶧縣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部長,安徽省宿縣縣政府法官,山東省濟寧縣縣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第三軍團總指揮部參議,中國國民黨濟南市執行委員會秘書,山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宣傳科總幹事兼歷城縣黨務整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歷下新聞社社長,山東省黨部監察委員會監察委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在敵後任黨政軍督察團團長。抗戰勝利後,任山東省政府參議員。濟南解放時去了台灣。在國民黨實行整黨大改造時,失去了職務和政治地位,經濟生活日漸窘迫,1953年,夫妻二人一同投海而死。
僖棠,近仁之五子,字公如,生於民國前三年(1909年)農曆三月初三。僖棠幼讀家塾,聰敏過人,又就讀於嶧縣縣立高等學堂,畢業後考入濟南正誼中學。時逢“五卅”慘案發生,僖棠激於愛國熱情,參加了學生愛國運動,曾聲援“滬案”,並回嶧縣開展國民黨黨務活動,成立了嶧縣縣黨部,被推選為常務委員。
民國十五年夏,僖棠由山東省省黨部選送赴奧,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後曾參加東征。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任隨軍宣傳員。後又任濟寧黨務指導兼訓練部部長,濟南市黨部監察委員,山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組織幹事。1929至1935年間,其軍銜由見習官遞升中校。1935年夏,為求學深造兼窺敵國之實況,遂辭職東渡,如日本東京專修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科,兼作社會調查。
1937年“七七”事變後,僖棠即束裝回國參加抗戰,被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任為別動總隊第五十游擊支隊司令。其首先以家族自衛的武裝為基礎,又得到嶧縣上層人物崔遽庵、孫伯龍等人的贊助,將嶧縣各地方的聯莊會、自衛團首領楊桂蓮、孫雲亭等人,以及一些原來的匪伙馬玉山、李良鎮等,一齊聯絡招納過來,分編三個梯隊。後因意見不合,觀點各異,孫伯龍和崔遽庵 各率所部分道揚鑣。
1939年秋,僖棠奉命北撤,進入抱犢崮山區,被改編為五十一軍之補充團,並任團長,繼又改變番號為第七支隊。1941年秋,國民黨軍政當局為強化魯南抗戰基地,特任命其為沂水縣縣長,後調任臨朐縣縣長兼蘇魯戰區戰地服務團團長。山東省政府遷往皖北後,其又任山東省訓團區縣訓練指導處處長、山東挺進軍總司令部少將高參等職。
抗戰勝利後,僖棠奉命參與受降工作,完成任務後,即為濟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又奉省令調任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繼調第十一綏靖區司令部少將高參,兼代青島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職。以迄青島解放時,隨軍去台灣,後奉準離職退役。
數年後,國民黨整頓大改造後,僖棠又經黃埔同學宋君介紹,出任中國國民黨嘉義鐵路支部書記長。1973年退職後,又受聘於某專科學校任國文教員。1978年辭去教師職務。1989年6月14日病逝於三軍總醫院。

時過境遷 飲水思源

馬蘭黃氏家族到十二世忠發時,始發家致富,擁有土地百頃,成為嶧陽之巨室,其他各支系之後裔皆為平民。忠發之次子出嗣忠庸,帶有產業,勤儉持家又至豐裕,遂成馬蘭黃氏的南、北二樓並立。至十五世“一”字輩(原為“節”字),分居於南壩子、新安、天柱山、吉利莊、前程、新樓、官宅、賈口、新河莊、北黃莊、南新莊等十餘村,增值田地近五百頃,莊園約四十處。那時,父子祖孫三代其中二十三人,皆有功名和文、武官職,榮華富貴已達登峰造極之境地。
馬蘭黃氏家族,於永樂二年(1404年)始遷祖福公自福建邵武府泰寧縣白石堡隨軍移居馬蘭屯,歷經明代二百四十載,清代二百六十七載,民國三十八載,1949年解放,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黃氏族人艱苦奮鬥,勤儉持家,生息繁衍六百餘年,方圓數百里,人口三萬餘眾,生活日趨小康,國泰民安,享太平之盛世,度安樂之華年。望黃氏族人共勉!

台兒莊馬蘭黃氏家族輩分排序

馬蘭黃氏的輩分排序,是從清同治十二年(1874),由十三世孝悙及十五世曾一等人,創修族譜時即序列“前人所擬排行十六字”:憲宗敬祖、忠孝廉節、敦仁崇禮、傳家萬春。
並於春字之後又續排了十六子是:迪惟光烈、克紹丕勛、永守成法、百世同臻。
民國三十三年(1943)春,由十六世敦佑、十七世近仁重修族譜,又在臻字之後續排了十六字:昆季是望、恪遵先型、隨時邁進、耕讀為程。
一九九零年五月,由十四世廉儉、十七世忻仁、十八世崇階等人三修族譜,並由崇階作序。
憲宗敬祖、忠孝廉節、敦仁崇禮、傳家萬春
迪惟光烈、克紹丕勛、永守成法、百世同臻
昆季是望、恪遵先型、隨時邁進、耕讀為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