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明代官員)

黃和,號慰川,沂州人。萬曆庚子(1604)舉人,甲辰進士。得遺金,揭於道還之。初筮仕,有大璫弟郭成殺人,執法以治,後守臨洮,歲凶,賑活數萬人。備兵潼關,軍民安戢。任苑馬卿,致仕歸。祀鄉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和
  • 出生地沂州
  • 職業:知縣
  • :慰川
個人概況,史料,軼事典故,

個人概況

黃和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鄉試中舉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成甲辰科三甲進士,即用順天府固安縣知縣,為官精明,處事得當。升戶部主事,出官臨洮知府,正逢災害,賑濟民眾數萬人。升潼關兵備道。官至苑馬寺卿,致仕歸里。入祀沂州鄉賢祠。乾隆《沂州府志》有傳。
其子黃圖昌,崇禎元年戊辰進士,任山西澤州知縣,有政聲,著有《靜樂縣誌》。因黃和、黃圖昌父子皆顯貴,其故居地得名官宅村,在今棗莊市馬蘭屯鎮。

史料

  1. 《沂州府志·卷之二十二·仕進上》頁十二:(舉人)萬曆 張登庸;宋鳴梧,見進士;黃和,見進士。以上三名庚子沂州人。
  2. 《固安縣誌·卷三·官師》頁二八:黃和,山東沂州人。萬曆三十二年由進士知縣事。渾厚精明,遇事若緩而卒無不確。
  3. 《沂州府志·卷之二十二·仕進上》頁七:(進士)萬曆甲辰 黃和,沂州人,甲辰科。官苑馬寺卿。
  4. 《沂州府志·卷之二十五·人物上》頁二十三:黃和,號慰川,沂州人。萬曆庚子舉人,甲辰進士。得遺金,揭於道還之。初筮仕,有大璫弟郭成殺人,執法以治,後守臨洮,歲凶,賑活數萬人。備兵潼關,軍民安戢。任苑馬卿,致仕歸。祀鄉賢。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李希賢、潘遇莘、丁愷曾 撰.《沂州府志》.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刻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錢仲仁、王尚義 撰.《固安縣誌》.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鉛印本.

軼事典故

台兒莊狗墳
文革之前,在山東省棗莊市台兒莊區馬蘭屯鎮駐地黃氏祖塋的正北200米處,埋葬有一隻白狗,說起這座狗墳,與明末順天府(今河北省)固安縣令黃和置個人生死與不顧,為民除害,還有一段不同尋常的故事呢!
黃和,字慰川,系馬蘭黃氏五世祖卷公三子。幼時家貧,無錢讀書,黃和就經常去附近的火神廟義塾窗外旁聽。一次風雪交加,冷得厲害,不由跺腳驅寒,被先生髮現,帶到教室,只見他的雙手被凍腫得像個饅頭一樣,先生問:“外面這么冷你不到別出去玩,在這裡乾什麼?”黃和回答:“想上學可是家裡沒有錢,只好在外面聽講。”先生提問當堂講課內容,沒有想到年僅6歲的黃和倒背如流,絲毫無誤。先生見他聰明過人,精神可嘉,連連稱讚:“孺子可教也!”破例收黃和免費入塾讀書。
黃和天性孝友,量能容人而矜重名節,與朋友交,一心不變。他為諸生時,一次在路邊拾得金子一錠,便在原地等候,人家回來尋找,如數歸還,雖然家貧而不貪財,眾鄉鄰對其有口皆碑。(見《沂州府志》)
天道酬勤。黃和終於苦讀成名。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鄉試中舉。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京會試得中進士。初授順天府(今河北省)固安縣知縣。固安為京城近郊,多為權貴親屬所居。當時廠、衛專權,橫行無忌,執法尤難。魏忠賢閹黨的弟弟郭成,依仗哥哥在朝為官,專橫跋扈,橫行鄉里,無惡不作,並有人命。歷任知縣都不敢將其治罪,有正直官員實在看不下去,便將此事上奏朝廷,不僅無濟於事,反而引火燒身,最後落得個罷官削職,甚至鋃鐺入獄(見《嶧縣誌》)。萬曆皇帝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也不敢得罪魏忠賢黨羽,只能違心發出諭旨: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有了皇上的這句話,郭成更是為虎作倀,有恃無恐,欺男霸女,壞事做絕,鬧得固安雞犬不寧,老百姓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
黃和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決定冒死為民除害。
一日,黃和在縣衙設定酒席,宴請當地鄉紳名流,郭成也在被邀之列。這次名為宴請群賢共商治縣大事,實則是剷除惡霸郭成的鴻門宴。
來賓落座,黃和開言:“本縣初來乍到,人地兩生,今後仰仗各位抬愛,共同把固安縣各項事務做好,只有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皇上,下對得起黎民百姓,還望各位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為固安昌盛獻計獻策。”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黃和一一向諸位敬酒,當敬到郭成時,他故意奉承道:“聽說你家哥哥是皇上身邊的紅人,今後還要老弟在兄台面前多多美言,也好讓本縣早日升遷,飛黃騰達喲!來,我敬賢弟兩杯。”郭成把胸膛拍地“嘭嘭”作響,滿口應承,兩杯酒立馬乾的底朝天。
郭成不勝酒力,已帶醉意。黃和見時機已到,恰到好處地結束了酒宴,帶各位客人去參觀糧倉。來到糧倉,黃和一邊介紹情況,一邊請大家實地察看。郭成平時就善於出風頭,趁著酒興,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走在前邊,指指點點竟充人物。
郭成已進圈套,黃和暗使眼色,看倉衙役立即心領神會,觸動機關,偌大的糧食摺子瞬間坍塌,不偏不倚,將郭成埋個正著。黃和故作驚慌,立即帶領場人等緊急進行“搶救”,等把幾萬斤的糧食扒開,找到郭成,這個作惡多端的傢伙早已氣絕身亡,命喪黃泉。
為民除害,黃和長出了一口氣,但他知道,等待他的將會是人頭落地,滿門抄斬。
為了固安父老,黃和早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不忍心連累家人。那個年代通訊不發達,怎么儘快告知家人逃命呢?!足智多謀的他早就做好了準備。
上任之時,他告別親人,告別家鄉,只帶上簡單的行囊和一條餵養多年的大白狗。這條狗對他十分忠誠,黃和便把一家人的性命全都託付在這條狗身上。他把早就寫好的家書一封,裝進一小竹筒內,用蠟封口,系在狗脖子上,並對其耳語一番。俗話說狗通人性,這話一點不假。大白狗伏在黃和腳下,親了又親,最後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吱吱”地叫了幾聲,出得縣衙大門,立馬狂奔起來。
送走了大白狗,黃和進京請罪。見到皇上總般如此將情況細說分享,萬曆皇上聽後“哈哈”大笑說:“你沒有違背我的旨意,用繩捆他,用刀殺他,這純屬意外,眹赦你無罪。”其實皇上明白,黃和是故意為之,正好也解了他的心頭之恨。魏忠賢一夥雖然心存憤恨,但也只好打牙肚裡咽,乾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
大白狗一路跋山涉水,晝夜兼程,5天后的夜間回到千里之外的山東馬蘭屯,連餓加累,連叫都沒有叫一聲,癱倒在家門口。天亮家人開門,只見黃和帶走的大白狗躺在門前,用手一試,已經斷了氣,發現脖子上栓有一竹筒,趕緊打開,這才知道災難來臨了。大白狗忠義,為保主人一家,獻出了性命。黃和家人用上好棺木,將其厚葬於祖塋之側,並在墳的四周立有四塊石柱,加以保護。然後草草收拾一下,舉家逃亡他鄉。
黃和雖然官僅七品,但敢於秉公執法,為民除害,深得百姓愛戴和皇上賞識,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三月十四日,皇帝頒發編號為“壬字一百二十一號”聖旨,嘉獎黃和為“國之良吏”(清同治十二年刊行的《馬蘭黃氏族譜》對該聖旨有記載,聖旨原件亦保存完好)。
黃和不畏強暴,業精於勤,政績突出,實為不可多得人才,因而得到朝廷重用,升任戶部福建主事,轉戶部江西司主事署員外郎,又轉戶部山西主事署郎中事。後調任陝西臨洮府知府。時值荒年,黃和開倉放糧,其妻變賣首飾,設粥棚救活饑民無數。又任陝西按察司潼關兵備道副使。明天啟二年(1622年),皇帝封其家室。黃和素以勤政愛民、仁德撫軍、致使軍畿民安,又誥中憲大夫,總理陝西馬政,苑馬司卿(從三品),晉授中大夫,未久致仕歸里。壽七十之時,嶧縣人褚德培送“秉憲名臣”木匾一塊。妻龔氏累封恭人,加封淑人。
馬蘭黃氏族人每逢年節上墳時,也都會給大白狗焚香燒紙,以示感激。
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不明就裡之人經常組織學生和革命民眾前往狗墳處,進行階級教育,對狗墳進行錯誤批判。文化大革命時期,狗墳被紅衛兵毀掉。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狗墳遭受了不公正的遭遇,但是,馬蘭狗墳的故事還將會在人民民眾中世世代代口耳相傳,因為在狗墳的故事中,傳承的是黃和不為強權,敢於為民除害的大無畏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