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鎮(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

馬山鎮(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

馬山鎮位於山東省省會濟南市西南,東倚泰山,西傍黃河, 是濟南市通往華東、華南的重要門戶,自古就有“齊國咽喉”之稱,農業、工業發展迅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馬山鎮
  • 外文名稱:Mashanzhen
  • 別名:馬山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下轄地區:郭莊村、馬東村、小崔莊村,大崖村
  • 政府駐地:郭莊
  • 電話區號:0531
  • 郵政區碼:250304
  • 地理位置:山東省省會濟南市西南
  • 面積:88.4平方公里
  • 人口:3132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夏熱冬冷、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最大的“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馬山
  • 機場:濟南遙牆國際機場
  • 火車站:濟南火車站    濟南西站
  • 車牌代碼:魯A
鄉鎮概況,名稱溯源,自然資源,農業發展,工業發展,私營經濟,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城鎮建設,旅遊資源,下轄村,人口數據,

鄉鎮概況

馬山鎮地處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南部山區,交通便利,位置重要,是古齊魯兩國的重要通道,是古齊國伸向中原的觸角。104省道穿境而過,並與毗鄰馬山而過的104國道220國道京福高速公路、津滬鐵路連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路。以轄區內歷史名山——馬山(《左傳》載格馬山、隔馬山)命名,鎮政府駐地郭莊,在長清區南21公里處。總面積88.4平方公里,轄三個辦事處,53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南至張家老莊與泰安地區肥城市接壤,西到馬山與雙泉鄉搭界,北抵小河東村歸德鎮毗連,東逾大東山、砣曰,分別與五峰山街道辦事處、萬德鎮為鄰。
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
境內古蹟文物璀燦薈萃,有中國古代謀略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隱居的通明洞,漢、唐、宋、元、明、清歷代古文化遺址保存完好,有國際主義戰士史元厚烈士紀念堂。旅遊資源豐富,馬山海拔512.3米,與五嶽獨尊泰山、魯中仙境五峰山並稱姊妹三山,山上有世界基尼斯之最“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森林公園、馬山神豐施候廟等“五泉、十洞、四十八景”,令海內外遊客留連忘返。早於秦長城490多年的齊長城環拱在馬山群山之上,長達30多公里。中華聖桃、中華雪桃享譽全國,每年舉辦農曆三月三山會暨雪桃賞花節、雪桃採摘節等文化特色活動。礦產資源豐富,馬山素有“建材之鄉”的美稱,花崗石木魚石石英石鉀長石等20餘種,儲量大,質地優。
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有“栝蔞之鄉”美譽,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2011年,全鎮中藥材種植產業取得重大成果,種植面積達到1.4萬畝,基本實現“人均半畝藥,增收一千元”前期目標。新引進環球醫藥控股集團等三家中藥材企業進行公司化運營,同時與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合作不斷深化,已真正形成校、地、企深度合作的良好格局。馬山栝簍“地理性標誌產品”榮獲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認定。馬山鎮還被列為濟南市現代農業特色品牌示範基地。林果業發展迅速,雪桃面積突破8000畝,核桃面積突破5000畝。新引進了濟南樂生園有機黑豬養殖等三個大型養殖基地項目,並積極發揮他們的龍頭帶動作用,引導農民增收致富。近年來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去年以來共引進規模企業11個,投產5個,在建4個。濟南長虹高科技複合管有限公司、濟南暖風機廠等一批骨幹企業競爭力不斷提高。城鎮面貌不斷完善,投資1600多萬元實施了城鎮建設行動,通過城鎮建設,使馬山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生活環境大大提升,城鎮面貌明顯改觀,綜合承載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將給馬山帶來更多的發展資本和發展機遇,將對經濟社會產生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鎮村幹部考核制度,形成了“一線二綱”科學考評體系,馬山幹部管理進入了規範化、科學化軌道。2011年全鎮重點項目,分別是山區綜合開發項目、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建設項目、土地整理項目等,總計投資2000多萬元。
馬山鎮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發源於馬山腳下的賓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黃河,國家中型二級水庫崮頭水庫容量達2000萬立方米,星羅棋布的楊土水庫、東褚水庫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旅遊資源魅力四射,境內馬山主峰海拔512.3 米,與泰山、五峰山並稱“三姐妹”。山上懸崖百丈,古樹參天,森林茂密,景色秀麗,有建於春秋、唐、宋、元、明、清等時期的古建築,東坡有面積達276.9畝的被大世界基尼斯命名為世界之最的大型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加之馬山“豐施候廟”、“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引來無數遊客流連忘返。早於秦長城490餘年的齊長城環繞在馬山群山之上,長達30多公里,是在齊長城過鎮裡程最長的一段。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
近年來,馬山鎮黨委、政府“立足南部山區、加快經濟發展,努力構建生態型鄉鎮”,以長虹鑄管為首的工業正在崛起,長虹科技園規模日趨擴大,2007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馬山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主要果品有桃、核桃、板栗、杏等,其中雪桃面積達5000畝,優質雪桃產量達60萬公斤。以北李為中心的雪桃精品園位於馬山腳下,為馬山森林公園的一大靚點,是馬山農業生態旅遊的中心。馬山三產發展迅速,特別是以馬山景區旅遊、雪桃園觀光為內容的旅遊業日趨活躍,遊客日漸增加,知名度越來越高,馬山已成為長清區“六大景區”之一。
目前,馬山加大了大開放、大招商、大引進、大開發、大發展的力度,緊緊依託區位、交通、資源、產業基礎等巨大優勢,制訂了生態農業區、商貿住宅區、旅遊風景區、行政文化區、高新技術工業園區五大功能分區開發建設規劃,本著高起點設計,高水平建設,高效益管理的原則,廣交天下朋友,誠招四海客商,採取多元投入、加快建設步伐,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新型小城鎮建設新突破。並且進一步弘揚“明禮誠信”的風尚,全方位搞好服務,努力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形成人氣、商氣、財氣匯集的窪地效應。

名稱溯源

馬山本名格馬山,位於鎮政府駐地西側2公里處,面積3.6 平方公里,東南西北走向,海拔512.3米。山上植有側柏、刺槐等樹木,森林覆蓋面積占60%,懸崖百丈,大樹參天,森林茂密,景色秀麗。《左傳》記載,魯襄公十八年(前555年)十一月初一日,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攻克齊國的防門重地而進占平陰邑,然後沿著今孝里經義合、土屋至崮頭的山澗谷地尾追潰退的齊軍。時齊軍負責殿後的閹人夙沙衛,為了阻擋追兵,將戰車拴成一排堵塞道路。大夫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子姑先乎!”夙沙衛為了報復,就在小路的狹隘處殺掉幾匹戰馬,堵住隘口,將殖綽、郭最擋在後面,晉人追來,倆人被俘。夙沙衛殺馬塞路的隘口,即今馬山與歸德結合部的石門, 馬山與石門隔河相望,此後遂稱此山為“格馬山”。後訛為隔馬山,省作馬山。馬山還有“山形似馬,故又稱馬山”之說。

自然資源

馬山鎮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發源於馬山腳下的賓谷河蜿蜒25公里流入黃河,國家中型二級水庫崮頭水庫容量達2000萬立方米,星羅棋布的楊土水庫、東褚水庫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藥材資源獨特,馬山栝蔞是《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原產名貴中草藥,野生靈芝山參何首烏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及馬山山麓。

農業發展

以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總抓手,在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畜牧、林果和花菇產業化。現已發展旱作小麥4000畝,地膜花生、地瓜1.5萬畝;蘋果、玉杏、雪桃、板栗、核桃等林果10000餘畝;牛、羊、兔存欄量分別達到5000頭、4萬隻、5萬隻。
特色農產品:
1997年, 馬山鎮轄3個辦事處, 53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9270戶,3271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0人。 總面積87.4平方公里。1997年,全鎮財政收入405萬元,農業總產值6678萬元, 工業總產值618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80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526%、226%、 24 86%、773%。1997年人口出生率為14.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7‰,分別比198 6年上升了1.25個千分點、 0.23個千分點。農業1997年全鎮共有耕地3241公頃。1986~1997年,鎮黨委、政府在穩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入手,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1986~1990年,堅持“統一規劃,綜合治理,小型配套,當年見效”的原則,全鎮重點抓了改造原有水利設施和修復配套為主的水利工程。投資343萬元,投工90萬個,新打機井68眼,配套、維修機井92眼, 建塘壩6座,修生產砂石路41條,鋪設地下防滲管道28公里,擴大水澆地面積420公頃。 1991年,全鎮開始實施“黃淮海”開發工程,歷時3年,投資361萬元,投工290萬個,搬運土石方294萬立方米,完成大元、崮頭、老莊中低產田改造各33.33公頃。1994~1996年,投資620萬元,投工4 9萬個,動用土石方41萬立方米,修建水庫1座,新打配套機井20眼,埋設節水管道5 000米;對南大沙河進行治理,修築攔河壩6座, 順河堰2500米;建成大河東20公頃果園微滴灌工程,完成小城鎮拆遷工程,整改土地130公頃。全鎮水澆地由1986年的63 3公頃增加到1997年的1025公頃。1996年糧食總產2108.5萬公斤,比1986年增長25%。

工業發展

鎮駐地規劃建設了占地150公頃的工業開發園區,已實現“四通一平”,並制定了在工業區內投資的優惠政策,廣招客商投資開發。區內現已形成建工建材、機械加工、搪瓷化工、特種鍋爐、建築安裝五大主導行業,固定資產4830萬元,從業人員6500人,擁有市級以上先進企業6處,合資企業2處。市級先進企業濟南宏源特種鍋爐集團,是省勞動廳“E”級鍋爐首批定點企業,生產資格為E2級。成立了濟南市特種鍋爐研製開發推廣中心。研製生產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角管式鍋爐,榮獲中國首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銀質獎。立式強化燃燒爐、雙功能帶循環裝置燃燒爐分獲中國第二屆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和優秀獎。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32000萬元,增長6.2%;農業及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9555萬元,增長14.8%(農業增加值達到10435萬元,增長19%;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9120萬元,增長20%);人均農業及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111元,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29萬元,占年計畫的10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8642萬元,增長4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400萬元,增長0.4%;個體私營經濟實繳稅金達到270萬元,增長9.8%;出口總值達到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5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達到6200萬元,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729元,增長11.1%。
1986年,馬山鎮共有鎮村辦企業168家,其中鎮屬企業21家,村辦147家,擁有固定資產439.8萬元, 從業人員2887人。自1986年起,通過積極與省、市政府駐地大企業攀親結緣搞聯營, 努力推行“產學研” 工程,廣招賢才,先後建起了壓力機配件廠(現為金馬機械製造總廠)、搪瓷廠、化工廠等。還先後與全國、省、市30餘家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係,引進高中級專業人才186名,開發新產品153個。1987年,建成了立德粉廠。到1991年,濟南宏源特種鍋爐集團(原濟南特種鍋爐廠)、金馬機械製造總廠、建材公司已發展成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鎮辦企業,年產值均過千萬元。衝壓件廠(原農具廠)於1994年被鍋爐廠兼併。到1997年,全鎮工業形成了耐火材料、精密機械、化工、建材、 食品、搪瓷、特種鍋爐、建築安裝和金屬編織等9個門類的主導產品。同年,全鎮工業企業發展到226家, 從業人員1.4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61887萬元,比1986年增長2486%;實現利稅6268萬元,比1986年增長2634%。其中鎮屬企業10家,擁有固定資產1192萬元,從業人員857人,完成產值13277萬元,實現利稅1134萬元;村辦企業92家,從業人員7400人,完成產值33083萬元;個體企業124家,從業人員5750人,完成產值15527萬元。 到1997年,全鎮建築隊伍由1986年的700人發展到150 0人,安裝隊伍由300人發展到1000人。1997年,全鎮完成建安產值2363萬元。

私營經濟

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進一步落實好有關優惠政策,實行領導、政策、資金傾斜,鼓勵農民放心、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目前,全鎮個體私營業戶已發展到224家,其中私營企業19家,投資百萬以上企業6處,從業人員已達3000多人,有利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教育科技

1986年,全鎮教育結構不盡合理,學校布局分散,校舍陳舊。12年來,通過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法》,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1986~1987年, 先後投資57萬元,使全鎮48所中、國小全部實現“六配套”。1988年,投資20萬元建成建築面積850平方米的成人教育中心教學樓。是年,對全鎮7所國小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建、擴建,其中投資20萬元為北站和南李國小新建教學樓,建築面積分別為234平方米和198平方米。 1989~1996年,先後投資200萬元為馬山中學新建教學樓兩幢, 建築總面積達4740平方米。1993~1996年,共投資100萬元,按義務教育的配備標準為全鎮中、國小配齊了音、體、美器材及圖書和教學儀器,達標率為100%。1994年,順利通過了市政府的“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達標驗收。 至1997年, 全鎮中學由1986年的5所調整為1所,在校生1383人,教職工93人;國小由1986年的42所調整為25所,在校生2456人,教職工1 65人;幼稚園由1986年的34所調整為15所,在園幼兒411人,教職工40人。中學、國小、幼稚園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72%、 100%和90%。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升國中率均為100%。 國中在校生鞏固率為97.6%。1986~1997年,國中向高中、中專學校輸送1309人, 實施弱智兒童隨班就讀教育,入學率為100%。1990年,被評為省基礎教育先進鄉鎮。1991、1992年,鎮教委連續兩年被評為濟南市教書育人先進集體。鎮教研會於1992年被評為市級先進集體。1996年,榮獲省教研室組織的國小數學競賽團體二等獎。鎮成人教育中心於1988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1993年,被評為濟南市掃盲與農村成教先進集體。

文化衛生

1986年, 有文化站、廣播放大站各1處。1989年,投資70萬元建起電視差轉台1處, 可收看亞洲二號衛星電視頻道的電視節目。到1997年,全鎮陸續建起村級文化大院53處。每年的元宵節舉辦花燈展、踩高蹺、玩旱船等藝術活動。逢重大節日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表演。1997年,全鎮放映電影近500場次。 馬山鎮衛生院是集預防、醫療、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1986年,鎮衛生院占地1.07公頃,建築面積2536平方米,設有內、外、婦等25個科室,醫務人員43人。全鎮53個行政村均建有衛生室, 其中甲級衛生室占66%,共有56名鄉村醫生。1992年7月,提前8年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並通過了省級驗收。是年9月,投資40萬元建成新門診樓, 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1994年8月,恢複合作醫療制度。1994年12月, 鎮衛生院通過達標驗收,達到乙等一級衛生院標準。1996年5月,實施鎮村衛生一體化, 建成“三制五統一”的15處中心衛生室,衛生室甲級率達到100%。是年,與省千佛山醫院聯合開辦專家門診,實施疝氣子宮腫瘤甲狀腺腫瘤切除等手術42例, 手術成功率達100%。全鎮健康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保障了婦幼保健及兒童免疫。 12年來,鎮衛生院先後購置了X光機、萬能手術床、洗胃機、無影燈和救護車等醫療設備, 固定資產增加到112萬元。1997年,鎮衛生院科室增至35個,床位增至29張,醫務人員增至40人,全年門診量2.69萬人次,年收入增至60萬元,比1986年增長750%。是年,全鎮有計畫生育服務站(室) 54處,人口學校54所,計畫生育協會55個,協會會員4888人。1996年,被評為濟南市計畫生育工作“三為主”先進鄉鎮。 1986~1997年先後7次獲市級表彰,連續12年獲得全縣計畫生育綜合評比一等獎。

城鎮建設

1986年,鎮政府駐地只有鎮機關辦公大樓和供銷社大樓。至1993年,先 後建起了成教中心樓、財稅樓、馬山中學教學樓、衛生院門診樓。1994年制定了小城 鎮建設總體規劃,以建設一個工業區、一條商業街、一個農貿市場為重點的基礎設施 建設工程全面展開。先後投資2500萬元,建成了供電大樓、郭莊商業群樓、馬東村商 業群樓、 供銷營業樓、郵電營業樓等10大工程,建築總面積4萬平方米。1996年,投 資40萬元建起了馬山商場,營業面積1700平方米,被評為全市市場建設和網點建設先 進單位。 1997年,投資80萬元,建起了新華書店樓和計生服務大樓,總建築面積200 0平方米。12年來,新修、拓寬、改造道路50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2.5萬平方米。 城鎮面積擴大至3平方公里, 輻射7個行政村,0.8萬人口。1996年,投資90萬元對通 訊線路進行了改造,全鎮電話裝機容量增至500門。體育工作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積極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全鎮共有籃 球場6處, 桌球室4處,門球場1處,晨練點14處。1986~1997年,投資20多萬元用 於購置體育器材,發展體育事業。1990、1996年舉辦了兩屆全鎮農民運動會。1997年 3月舉辦了首屆馬山山會登山活動。是年10月,通過了省級體育先進鄉鎮達標驗收。

旅遊資源

馬山東麓開闊的斜坡上,由百萬株松柏組成的“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每個字長235.2米,寬142.6米,五個大字共占地276.9畝。它們是1959年3月由馬山當地數萬名工、農、兵、學、商所栽植,是那個特定歷史時代的產物。2001年8月,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總部經審核後,正式宣布這五個大字為植物標語“世界之最”。2002年3月,當地政府籌資在山腳下修建了一座觀山亭,亭內立碑以示標誌和說明,亭柱上有篆體匾額“觀山亭”和“南魯北齊一山似駿馬奔騰,東岱西河長城如臥龍盤踞”的豎聯。
龍象山龍象山
象山:海拔422米,東與五峰山、南與馬山相望,在古代曾為一處山寨,寨牆、寨門、三宮殿、觀音閣等遺蹟尚存,民間有許多美麗而神奇的傳說。目前已建起三個觀賞亭,鋪設了登山台階,硬化了環山旅遊路;對上泉進行了改造,泉水清澈見底,讓人留連忘返。
豐施候廟:豐施候殿是馬山的主體建築之一,此殿始建年代不詳,內塑馬山聖母神像,是馬山一帶的地方神。據山頂碑文資料記載,應早於元代,現保存完好的元代碑文為“重修豐施候廟”碑記佐證。傳說中此廟為春秋戰國時,某將軍奉旨東征被困於馬山腳下,得一老婦人食水相濟而獲救,朝拜時覺得馬山聖母塑像與老婦相似,隨回朝稟報皇上。皇上即封馬山聖母為豐施候,並撥款重修殿堂,再塑金身。
印台山:在馬山主峰西天門下有一巨石,狀似印台,又似官帽,人們稱此為印台山。傳說這就是當年鬼谷先生送學生孫臏、龐涓下山時贈別之地,也因此賦予了印台山靈氣。凡到馬山燒香拜佛、求取功名、旅遊觀光的人無不來摸一摸這印台山,沾沾這印台山的光。現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故事,馬山是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僅革命戰爭年代馬山就有二十多位在省廳級重要崗位上任職,現在就更多了,經多年印證,誠心誠意來馬山求籤許願的,莫不有求必應。
蛤蚌洞:蛤蚌洞,其洞口形似蛤蚌而得名,又像兩個親密的戀人在接吻,所以也稱情侶洞。洞口雖然小了點,可洞裡邊很寬闊,大約走一支煙的功夫,裡面又變小了,只能容下一個人趴著往裡去。最裡邊向下有一口深井,扔一塊石頭試試井深,一個時辰後才能聽到回音。這洞內井水與北邊六里地以外的二朗山的泉眼相通,如果在洞內水井裡撒一把麥糠,第二天就會漂浮在二朗山下水庫的水面上。聽老人們講,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省里來過地質勘察隊,後來,聽人說馬山有大蟒,就藏在這蛤蚌洞內,人們就再也不敢到洞裡去了。
鷹嘴峰:很早以前,天宮裡有一隻玉兔來到人間,廣袤無邊的原野、崇巒疊嶂的群山峻岭、鮮美可口的美味佳肴,深深的吸引了它,不願意再回到天宮去。一天,它看到有很多嫩綠的禾苗,就嘴饞地吃起來,久而久之對人間的莊稼造成很大損害,老百姓對它很反感。此事傳入天宮玉皇大帝那裡,玉皇大帝降旨,派一天兵變成一隻雄鷹來到人間要把玉兔帶回天宮。那鷹來到人間,從南向北搜尋著,當這隻雄鷹到了馬山北邊時,看到玉兔在東面的山坡上香甜地啃著地里的莊稼。神鷹心想:這會兒可找到你了。鷹是兔的天敵,只要讓鷹看到,那還有個跑。神鷹和玉兔對視著,相距不過五里路,忽聽得馬山上“轟轟隆隆”山響和殘烈的撕打聲,振得整個大地都在動,原來是泰山奶奶趕著金馬車軋馬山,神鷹那受過這種驚嚇,這一驚,就定在原處不動了,形成了現在的鷹嘴山狀,而在距鷹嘴峰東邊五華里處的螃蟹溝,那隻玉兔正想再啃莊稼苗時,看到雄鷹在朝它觀望,更是嚇得不能動彈,就形成了現在的玉兔山。現在兩處景點正在建設之中,如果大家有興趣,不妨去看看。
鷹嘴峰鷹嘴峰
馬山古蹟:馬山上有春秋以來歷代古建築豐施侯廟玉皇殿碧霞元君祠、后土殿、馬山聖母影堂等。古代宗教文化發達,其主神為隔馬神君。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李公瞻,在馬山構築隔馬神君廟,祀齊國大夫殖綽和郭最。宋時封豐施侯。故馬山主神廟或稱豐施侯廟、隔馬豐施侯廟。該廟在宋大觀三年(1109年)、元至元三年(1266年)、延佑六年(1319年)、明弘治十年(1497年)、萬曆八年(1580年)、清乾隆三年(1738年)多次重建和維修。金元以來,為全真教盛地,道教名山。據康熙《長清縣誌》及山巔萬曆碑刻載,馬山是戰國鬼谷子隱居之山,有鬼谷洞。馬山西麓的學城,是戰國兵家孫臏、龐涓,縱橫家蘇秦張儀從師鬼谷子之所。
2003年6月,馬山景區被命名為市級森林公園,每年到公園遊覽者達數萬人。馬山山麓農業綜合開發區也逐步發展成為旅遊觀光生態園。
鬼谷子講學處.鬼谷子講學處.
奶奶廟,與馬山相對而望,坐東面西。今馬山山坡林間,遍布一種宛如烙熟的饒餅樣的石頭,扁圓形,深褐色,面光滑,文脈十分豐富,頗有收藏和觀賞價值。民間傳說,古代有個大將奉命東征,來到馬山腳下,被敵軍人圍困,兵將已又渴又餓,精疲力盡。無計可施之際,將軍抽出寶劍就要自殺。這時有個挎籃子、提瓦罐的老嬤嬤從山上下來說:“將軍不能尋短見啊,你還要為國家做大事呢。俺給大夥送點兒乾糧、飯湯充充飢吧!”老嬤嬤分開了燒餅,一人一個,一匹馬兩個。只見她從籃子裡一個勁兒往外拿,裡邊的燒餅並不見少,飯湯即喝即有。將軍正想致 謝,老嬤嬤已不見蹤影。只見山坡到處是燒餅,拿起來再吃,都變成燒餅樣的石頭了,放瓦罐的地方有一窪水,成為後來的“飯湯泉”。兵將們吃飽喝足,個個來了精神,像猛虎一樣衝殺出來,敵人四下逃竄。仗打完了,將軍到山頂奶奶廟休息,抬頭一看奶奶塑像,與送燒餅的老嬤嬤一模一樣。將軍回朝後稟報皇上,皇上詔刻封馬山奶奶為豐施侯,為她修廟塑像。傳說今山頂石碑尚有記載。
舊時馬山奶奶廟香火極盛,三月三日廟會期間,信眾來自方圓百里之內,當地素有“千里泰山、百里馬山”之說。山會戲曲表演一連進行6天,戲場設在官園子裡,由11村莊香會輪流坐莊,出錢雇戲班子演出。舊時有“十一莊會首到一處,商商量量把戲雇”一說。戲班、舞獅、舞龍、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打腰鼓、扮神像、二人摔跤等民間表演藝術豐富多彩。1980年代始,每年農曆三月三恢復了傳統廟會,會期6天,每屆山會都有多達數十萬人次參加。
“毛主席萬歲”巨幅植物標語
由百萬株柏樹栽植而成的“毛主席萬歲”巨幅植物標語位於馬山東側35°至60°開闊的斜坡上,平均每字長235.2米,寬142.6米,南北總長764.8米,總占地面積達184584.9平方米(折合276.9畝)。近觀蒼松翠柏,青山掩映;遠望字型蒼勁,氣勢恢宏。
該植物標語於1959年3月栽植。當時,剛剛成立的人民公社,懷著對共產黨的崇敬和愛戴,由時任公社副書記張廣林、齊秉祥同志組織抽調周廟國小的美術教師張毅、石鳳仙、楊兆庚、王玉香四位同志策劃設計,在張毅老師的帶領下,運用米尺、繩子等較原始的工具丈量,寫出字的範圍,先後用石灰、秫秸做標記,幾易方案,最後用幾千張白紙按筆劃用石頭壓住,鋪設在山坡上,人在3公里以外觀察、調整,然後劃線定穴,完成了栽植設計。
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植物標語
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工作,1959年的農曆3月底,組織公社53個村的村民和工、農、商、學、兵各階層人員二萬餘人上山栽樹,調集了馬山公社苗圃和五峰公社林場的百萬餘株側柏樹苗。據當年參加過植樹的老同志介紹:除老人和小孩以外,能動的全部都上了山,有很多人是自發去的,因為當時在人們的心目中,共產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能夠上山親自栽上幾棵樹是對共產黨恩情的最好報答。
植樹那天,天上碧空萬里,地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群布滿山坡,按預先分工,兩人一組,一字一群,爭先恐後,熱火朝天的幹起來。運樹苗的隊伍排成了長龍,山腳下埋鍋做飯,炊煙裊裊。此起彼伏的口號聲,響徹馬山大地,傳出十數里。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百萬株樹苗全部栽完,“毛主席萬歲”五個松柏組成的巨型大字巍然鑲嵌在馬山上。
“毛主席萬歲”五個松柏大字,長在了馬山山坡上,也留在馬山人民的心裡。如果說這項綠化工程是政府的組織,領導的智慧,民眾的心愿,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一大傑作,而後來衍發的種種事件,又帶有一定的與自然挈合的神秘色彩。
栽樹的目的當然是要保證樹的成活率,數百萬棵柏樹栽在35至60°的斜坡上,澆水是不可能辦到的,栽樹的那幾天,天空出奇的晴朗,正當人們擔心的時候,兩天后,天空突然飄來了幾塊雲彩,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雨後人們到山上去看,百萬樹苗竟一棵也沒有枯萎。後來有人說:是毛主席共產黨的恩德感動了上天。
1976年秋天,馬山上用柏樹栽植的“毛主席萬歲”突然發生了大面積的蟲災,僅兩天的時間,大片柏樹葉被“柏繭”啃掉。政府組織三千多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滅蟲保樹”活動,儘管滅蟲很及時,但樹仍被啃得只剩下樹枝和樹幹,人們痛心不一,因為這些樹在馬山人民的心中,它已不僅僅是樹。據當地的老人們講,從他們記事起,也從沒聽說過柏樹“招災”,這一年的九月九日,正是毛澤東同志逝世的日子,是“天災”還是歷史的巧合。1977年春,柏樹竟然起死回生,並且更加茂盛。
非常巧合的是,這一年唐山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馬山,這一天的晚上,山上掉下一塊巨石,恰好砸在了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的“主”字點上,至今“主”字變成了“王”字。當地人都傳言,毛澤東活著的時候是“人”,逝世後成了“神(王)”。
60年代中期,上級有關部門指示:清除建在路邊的毛主席的語錄牌、畫像、雕塑。馬山公社院裡毛主席的畫像牌坊和山上的“毛主席萬歲”標語也在清理之列。縣委專門派工作組到馬山來限期清理。這個任務落在了當時任文教助理員的李祥雲同志身上,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上級的命令要無條件的執行。公社院裡的主席牌坊很快被清理了,但山上的樹“清理”起來很不容易,把樹砍掉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要背上砍伐樹木、破壞綠化的“罪名”,雖然不違背“上級”的指示,伐樹卻從人們的心理上接受不了,李祥雲同志考慮了好幾天,想了很多的辦法,最後他提議:不砍樹也能解決問題。等到明年春天,用樹把“毛主席萬歲”的字空補起來,讓人們看不出字跡就行了,這個辦法得到了工作組的認可。後來樹雖沒栽成,但“毛主席萬歲”免遭了一次浩劫。“上級”的命令雖然要執行,但執行者的智慧卻有意無意的發揮了作用,有時連當事者也說不清。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這筆寶貴財富,2001年5月中旬,馬山鎮正式向世界基尼斯大全上海總部提出申請,經上海總部審核批准後於8月中旬正式命名為“植物標語‘中國之最’”。並在山下建立碑亭以示紀念。
馬山名貴中藥材
馬山鎮是名貴中藥材栝蔞的原產地,野生靈芝山參金銀花柴胡遠志遍布全境。
馬山農產品
馬山農產品品種眾多,種植面積廣。以雪桃板栗、核桃、玉杏最為出名。馬山雪桃屬桃中的晚熟品種,每年的中秋節前後上市,具有色艷、味美、形端的特點。
礦產資源豐富
馬山鎮礦產資源豐富,鉀長石、鐵礦石、花崗石木魚石等儲量豐富,品種多、質量優,素有“建材之鄉”的美稱。
馬山特色村莊
北李
位於郭莊北1.25公里處,鷹嘴子山東腳下,北近小崔莊,205戶,797人,耕地1016畝。
據傳,元至正間(1341-1368),李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命名李家莊。清道光版《長清縣誌.地輿志》載:“南倉. 馬南保李家莊”。1952年為區別村南李家莊,更名北李莊
本村近幾年來,大力發展種植業,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引進了中華聖桃。現已成為長清區名優特產品。
北站
位於鎮政府南6.1公里處,東鄰王家莊,方形聚落, 250戶,997人,耕地1715畝,104省道經村西。
該村是個古老村莊,以地處肥城縣城北,又是古驛站地,命名北站。《尹氏族譜》載,明崇禎間(1628—1644),尹氏八世祖進財,由肥城縣蔡村遷居此 地。以村中故有聖佛寺,更名聖佛站。清道光版《長清縣誌·地輿志》載:“南倉·馬南保聖佛站。”清朝末年名神佛站。民國間復名北站。
崮頭
位於鎮政府北4公里處,崮頭水庫北岸,東距漩莊0.5公里。方形聚落,東西向街2條。1984年改崮頭大隊建崮頭村民委員會,489戶,1937人,耕地1884畝。農曆逢五、十日集,馬雙路經村北。
明洪武間(1368—1398)趙氏、高氏相繼遷來該村南北定居,名趙家行、高家行。清道光版《長清縣誌·地輿志》載:“南倉·馬南保趙家行、高家行。” 後來,合為一村,以村處山頂凹平的鷹嘴子山北腳下,命名崮頭街,今名崮頭。該村連續兩年被區委評為納稅先進村。

下轄村

郭莊村 馬東村崔莊村 大核桃園村
北李莊村 中義合村 龍鳳村 地樓村
義合村 三合莊村 南宋莊村 莊家峪村
南苾村 大河東村 龍風莊村 王家坊村
大崔村 牛角溝村 大崖莊村 小核桃園村
孫土村 黃路山村 莊科村 焦莊村
南李莊村 碾砣溝村 白石崖村 張家老莊村
季家西山村

人口數據

常住人口31321人(2017年)。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0744

15501

15243
家庭戶戶數
9328
家庭戶總人口(總)
30132
家庭戶男
15133
家庭戶女
14999
0-14歲(總)
6081
0-14歲男
3145
0-14歲女
2936
15-64歲(總)
21735
15-64歲男
11075
15-64歲女
10660
65歲及以上(總)
2928
65歲及以上男
1281
65歲及以上女
164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03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