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句國

須句國

須句,古代國名,又作須朐,風姓。故址在今山東梁山縣小安山鎮一帶,其國治須句城位於山東省梁山縣小安山鎮東張莊一帶。須句早期的歷史不見於文獻記載。春秋前期,作為小國的須句屢遭邾國的侵犯。公元前620年,魯文公又出兵伐邾奪取須句,但未再使須句復國,而是把逃奔魯國鄭文公之子安置在那裡,須句已入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須句
  • 又稱:須朐
  • 故址:今山東東平縣西北
  • 起源朝代:春秋時期
  • 民族:華夏族
建國,影響,考證,

建國

西周建立後,為了維護和鞏固其在全國的統治,採取了分封諸侯的辦法,即史書記載的“分土封侯制”。周天子把國都附近的地區劃為王畿(ji,我國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由王室直接統轄,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分封給許多諸侯,各建邦國。
至於當時所封的諸侯國有多少,按《荀子·儒效篇》的說法,“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而《呂氏春秋·觀世》則說,“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因此具體數目不詳僅是泛指。

影響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的記載,(姓)太昊伏羲氏風姓的後裔,有須句國,到殷時有密須國,都是以國為姓,魏國有須賈,漢代有平陸須無,望族出於渤海郡。周文王時,有一個風姓古國叫須句國,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的壽張縣梁山縣一帶。《左傳》記載,須句國在春秋時期先後被其鄰近的邾、魯國所滅。其後人及國人以“須句”為氏,稱為須句氏。後來簡為須氏、句氏兩支。須姓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滄縣一帶。

考證

清代蔣作錦(1817-1864年)是今東平湖水庫二級湖內今屬於梁山縣館驛鎮大營村人,鹹豐年間進士,曾任過黃河欽差。此人知識淵博,富有考古精神,對東平湖一代的名勝古蹟、山川河流,都作過精細的考證,著有《東原考古錄》,該書“須句城考”中這樣寫道:“須句,風姓國,魯附庸,滅於邾,地入魯。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漢地理志壽張縣西北有朐城,是左傳。杜注須句在須昌西北,非也。實在須昌城南三十里。考《水經注》,濟水東北過漢壽張縣西界、安民亭南,汶水東北來注之,又此逕須句城西注。城臨濟水,濟水西有安民亭,亭北對安民山,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是)其故地也。莊西楊家堤口即濟水故道。城南(距)安民亭六里,東南距漢壽張城十七里,東北距今治三十里。村人掘地時見瓦礫及城舊址雲。”
須句國
《東平縣誌·古蹟》亦載:“須句城,在安民山東濟水上。……今安民山東六里張家莊其故城也。”
《漢書·地理志》亦有“須昌,故須句國,風姓”句。
《水經注》曰:“(濟水)又北過須昌縣西。京相璠曰:須胊(句)一國二名,蓋遷都。須昌,胊(句)是其本,秦以為縣。”京相璠是晉代的著名學者、地理學家,他的考證應是值得信服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