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質

音質

在音響技術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音量、音高和音色。聲音的音量(volume),即音頻的強度和幅度;聲音的音調,也稱為音高(pitch),即音頻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 ;聲音的音色(timbre),即音頻泛音或諧波成分。

談論某音響的音質好壞,主要是衡量聲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達到一定的水準,即相對於某一頻率或頻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強度,並且在要求的頻率範圍內 、同一音量下,各頻點的幅度是否均勻、均衡、飽滿,頻率回響曲線是否平直,聲音的音準是否準確,既忠實地呈現了音源頻率或成分的原來面目,頻率的畸變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

聲音的泛音適中,諧波較豐富,聽起來音色就優美動聽。音質的數值是由實際比特率決定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音質
  • 外文名:Tone Quality
  • 釋義:經傳輸、處理後音頻信號的保真度
  • 標準分級:4級
定義,標準,評價,語音音質,樂音音質,主觀聽判音效,測試技術指標,相關術語,音質質感,音質粗細感,聲音純淨度,音質的Q度,音質密度感,提升音質,音質標準,影響因素,

定義

所謂聲音的質量,是指經傳輸、處理後音頻信號的保真度。

標準

目前,業界公認的聲音質量標準分為4級,即數字雷射唱盤CD-DA質量,其信號頻寬為10Hz~20kHz;調頻廣播FM質量,其信號頻寬為20Hz~15kHz;調幅廣播AM質量,其信號頻寬為50Hz~7kHz;電話的話音質量,其信號頻寬為200Hz~3400Hz。可見,數字雷射唱盤的聲音質量最高,電話的話音質量最低。除了頻率範圍外,人們往往還用其它方法和指標來進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質標準。對模擬音頻來說,再現聲音的頻率成分越多,失真與干擾越小,聲音保真度越高,音質也越好。如在通信科學中,聲音質量的等級除了用音頻信號的頻率範圍外,還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標來衡量。 對數字音頻來說,再現聲音頻率的成分越多,誤碼率越小,音質越好。通常用數碼率(或存儲容量)來衡量,取樣頻率越高、量化比特數越大,聲道數越多,存儲容量越大,當然保真度就高,音質就好。
音質
聲音的類別特點不同,音質要求也不一樣。如,語音音質保真度主要體現在清晰、不失真、再現平面聲象;樂音的保真度要求較高,營造空間聲象主要體現在用多聲道模擬立體環繞聲,或虛擬雙聲道3D環繞聲等方法,再現原來聲源的一切聲象。
音頻信號的用途不同,採用壓縮的質量標準也不一樣。如,電話質量的音頻信號採用ITU-TG·711標準,8kHz取樣,8bit量化,碼率64Kbps。AM廣播採用ITU-TG·722標準,16kHz取樣,14bit量化,碼率224Kbps。高保真立體聲音頻壓縮標準由ISO和ITU-T聯合制訂,CD11172-3MPEG音頻標準為48kHz、44.1kHz、32kHz取樣,每聲道數碼率32Kbps~448Kbps,適合CD-DA光碟用。
對聲音質量要求過高,則設備複雜;反之,則不能滿足套用。一般以“夠用,又不浪費”為原則。

評價

評價再現聲音的質量有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兩種方法。例如:

語音音質

評定語音編碼質量的方法為主觀評定和客觀評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觀評定,即以主觀打分 (MOS)來度量,它分為以下五級:5(優),不察覺失真;4(良),剛察覺失真,但不討厭;3(中),察覺失真,稍微討厭;2(差),討厭,但不令人反感;1(劣),極其討厭,令人反感。一般再現語音頻率若達7kHz以上,MOS可評5分。這種評價標準廣泛套用於多媒體技術和通信中,如可視電話、電視會議、語音電子郵件、語音信箱等。

樂音音質

樂音音質的優劣取決於多種因素,如聲源特性(聲壓、頻率、頻譜等)、音響器材的信號特性(如失真度、頻響、動態範圍、信噪比、瞬態特性、立體聲分離度等)、聲場特性(如直達聲、前期反射聲、混響聲、兩耳間互相關係數、基準振動、吸聲率等)、聽覺特性(如響度曲線、可聽範圍、各種聽感)等。所以,對音響設備再現音質的評價難度較大。
通常用下列兩種方法:一是使用儀器測試技術指標;二是憑主觀聆聽各種音效。由於樂音音質屬性複雜,主觀評價的個人色彩較濃,而現有的音響測試技術又只能從某些側面反映其保真度。所以,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能真正定量反映樂音音質保真度的國際公認的評價標準。但也有報導,國際電信聯盟(ITU-T)近期已批准一種客觀評價音質的被稱之為電子耳的新型測量方法,可對任何音響器材的音質進行客觀聽音評價,也可用於檢測電話通訊語音編碼系統的缺陷。
現將樂音音質評價方法綜述如下:

主觀聽判音效

通常,據樂音音質聽感三要素,即響度、音調和愉快感的變化和組合來主觀評價音質的各種屬性,如低頻響亮為聲音豐滿,高頻響亮為聲音明亮,低頻微弱為聲音平滑,高頻微弱為聲音清澄。下面結合聲源、聲場及信號特性介紹幾種典型的聽感。
①立體感
主要由聲音的空間感(環繞感)、定位感(方向感)、層次感(厚度感)等所構成的聽感,具有這些聽感的聲音稱為立體聲。自然界的各種聲場本身都是富有立體感的,它是模擬聲源聲象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德·波爾效應證明,人耳的生理特點是:人耳在兩聲源的對稱軸上,當聲壓差△p=0dB和時間差△t=0ms時,感覺兩聲源聲象相同,分不出有兩個聲源;而當△p>15dB或△t>3ms時,人耳就感覺到有兩個聲源,聲像往聲壓大或導前的聲源移動,每5dB的聲壓差相當於lms的時間差。哈斯效應又進一步證明,當△t=5ms~35ms時,人耳感到有兩個聲源;而當近次反射聲、滯後直達聲或兩個聲源的時間差△t>50ms時,即使一次反射聲(又稱近次或前期反射聲)或滯後聲的響度比直達聲或導前聲的響度大許多倍,聲源方位仍由直達聲或導前聲決定。
根據人耳的這個生理特點,只要通過對聲音的強度、延時、混響、空間效應等進行適當控制和處理,在兩耳人為的製造具有一定的時間差△t、相位差△θ、聲壓差△P的聲波狀態,並使這種狀態和原聲源在雙耳處產生的聲波狀態完全相同,人就能真實、完整地感受到重現聲音的立體感。與單聲道聲音相比,立體聲通常具有聲象分散、各聲部音量分布得當、清晰度高、背景噪聲低的特點。
②定位感
若聲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後不同方位錄音後傳送,則接收重放的聲音應能將原聲場中聲源的方位重現出來,這就是定位感。根據人耳的生理特點,由同一聲源首先到達兩耳的直達聲的最大時間差為0.44ms~0.5ms,同時還有一定的聲壓差、相位差。生理心理學證明:20Hz~200Hz低音主要靠人兩耳的相位差定位,300Hz~4kHz中音主要靠聲壓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時間差定位。可見,定位感主要由首先到達兩耳的直達聲決定,而滯後到達兩耳的一次反射聲和經四面八方多次反射的混響聲主要模擬聲象的空間環繞感。
③空間感
一次反射聲和多次反射混響聲雖然滯後直達聲,對聲音方向感影響不大,但反射聲總是從四面八方到達兩耳,對聽覺判斷周圍空間大小有重要影響,使人耳有被環繞包圍的感覺,這就是空間感。空間感比定位感更重要。
④層次感
聲音高、中、低頻頻響均衡,高音諧音豐富,清澈纖細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豐滿充實而不生硬,低音厚實而無鼻音。
⑤厚度感
低音沉穩有力,重厚而不渾濁,高音不缺,音量適中,有一定亮度,混響合適,失真小。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評價音質的聽感,象力度感、亮度感、臨場感、軟硬感、鬆緊感、寬窄感等。

測試技術指標

①失真度
諧波失真,主要引起聲音發硬、發炸;而穩態或瞬態互調失真主要引起聲音毛糙、尖硬和混濁。二者均使音質劣化,若失真度超過3%時,音質劣化明顯。音響系統的音箱失真度最大,一般最小的失真度也要超過1%。
相位失真,主要引起1kHz以下的低頻聲音模糊,同時影響中頻聲音層次和聲象定位。
抖晃失真,主要是電機轉速不穩,主導軸-壓帶輪壓力不穩,磁頭拍打磁帶等造成磁帶震動和卷帶量變化,進而使信號頻率被調製,聲音音調出現混濁、顫抖。抖晃通常用音調變化的均方根值表示,通常,錄音機的抖晃率<0.1%,Hi-Fi錄音機<0.005%,普通錄像機<0.3%,視盤機<0.001%。
②頻響
頻響,指音響設備的增益或靈敏度隨信號頻率變化的情況,用通頻頻寬度和帶內不均勻度表示(如優質功放的頻響1Hz~200kHz±ldB)。頻寬越寬,高、低頻回響越好:不均勻度越小,頻率均衡性能越好。通常,30Hz~150Hz低頻使聲音有一定厚度基礎,150Hz~500Hz中低頻使聲音有一定力度,300Hz~500Hz中低頻聲壓過分加強時,聲音渾濁,過分衰減時,聲音乏力;500Hz~5kHz中高頻使聲音有一定明亮度,過分加強時,聲音生硬;過分衰減時,聲音散、飄;5kHz~10kHz高頻段使聲音有一定層次、色彩;過分加強時,聲音尖刺;過分衰減時,聲音暗淡、發悶。按此規律,可根據各種聽感,定量調節音響系統的頻響效果。
瞬態回響,是指音響系統對突變信號的跟隨能力。實質上它反映脈衝信號的高次諧波失真大小,嚴重時影響音質的透明度和層次感。瞬態回響常用轉換速率V/μs表示,指標越高,諧波失真越小。如,一般放大器的轉換速率>10V/μs。
③信噪比
信噪比,表示信號與噪聲電平的分貝差,用S/N或SNR(dB)表示。噪聲頻率的高低,信號的強弱對人耳的影響不一樣。通常,人耳對4~8kHz的噪聲最靈敏,弱信號比強信號受噪聲影響較突出。而音響設備不同,信噪比要求也不一樣,如Hi-Fi音響要求SNR>70dB,CD機要求SNR>90dB。
④聲道分離度和平衡度
聲道分離度,是指不同聲道間立體聲的隔離程度,用一個聲道的信號電平與串入另一聲道的信號電平差來表示。這個差值越大越好。一般要求Hi-Fi音響分離度>50dB。聲道平衡度,是指兩個聲道的增益、頻響等特性的一致性。否則,將造成聲道聲象的偏移。

相關術語

音質質感

聲音的質地感。就像絲、綢與粗布之比。

音質粗細感

指聲音粗糙與細緻。樂器是應該有適度的粗糙感的,而且每 一樣樂器的粗細感也不相同,如果聲音超過原樂器應有的細緻(起因於聲音的分析能力不夠)的話 ,就會失去了那樂器應有的質感,且有時聲音不夠活潑;如果聲音超過了樂器本身應有的粗糙質感的話,所聽起來的聲音就會顯得刺耳。所以音質的細膩與生動 ,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聲音純淨度

音響器材質能不能重現原來樂器的音質,除了重重的轉換過程因素之外,還會有器材本身渲染的因素。例如用塑膠製成的喇叭箱,就會在回放聲音中加入塑膠聲 ;用鋁、銅、鐵做的機箱,也會有各自不同的金屬聲;而各式各樣不同的零件,如晶體、真空管、電容器、電阻等,也會產生各自不同的音質出來,滲入到回放聲音之中 ;零件的品質不良而產的生雜音,也會使得聲音有雜質。

音質的Q度

最高標準當然是恰如其份,望文生義,就好像我們吃麵條、米飯那種QQ有彈性的感覺,可以說是尾韻,也可以說是阻尼適度的共鳴現象。其實在音樂里 ,彈性是無所不在的,並不一定光只指低音部分。好的聲音無論是低音、中音或甚至高音,都應該有彈性,但影響整個音域彈性的部份,主要還是在低頻。
如果音響器材對低頻的控制力不好,則出來的低頻是軟的、松的、拖的,或沒有尾韻的;如果低頻有過分的阻尼,收尾太快 、太短,以及沒有餘韻,那低頻的細節就不會完全表現出來。好的低頻應該是有彈性的,聲音出來應該有尾韻的,像彈簧似的會彈出去又收回來,是有韌性的 ,有彈力的。

音質密度感

聲音的密度是不是緊密得恰如其份,密度不夠聲音會疏、會散、會肥,不夠凝聚。由經驗中發現,每樣器材在不同的頻率中,聲音的密度並不一樣,因此 必須分高音、中音、低音三個項目的密度來比較。
沉悶:悶這種音感是同20赫茲左右的頻率賦予的,而高於80赫茲時,音感就會偏厚,因此具有沉悶感的音響一般基頻很低,而且很少有豐富的泛音成分,具有此音感特徵的樂器音源一般都是低音樂器的低音區。
沉重:單純從音感方面來看,沉重感是80赫茲頻點處所特有的音感效果,而從音型特徵上來看,短促的低音打擊音型樂器具有更強烈的重感效果。
低沉:低沉常用於形容比沉悶稍豐厚的音響,他的基頻可能與沉悶的音響一樣,但其高次諧波大多都比沉悶的音響豐富一些。
深沉: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常用於表述具有色彩性的“松盪”的低頻回響,其基頻比低沉的音響稍高一些。一般具有深沉感的樂器,最典型的就是大提琴和簫的低音區。
渾厚:這種音感是頻譜較寬的音源所具有的特徵,所以渾厚的音感一般都是形容基頻較低,頻譜較寬的音源。
淳厚:淳厚是指具有較高融合性的低頻音響,具有淳厚感的典型音源,是鋼片琴的低音區。
豐滿:這是頻率在100~250赫茲之間的音源所具有的音感特徵,一般發音在此頻段內的音源,都必然會有豐富的音感效果。
寬厚:豐滿的音源如果頻譜更寬一些,就會產生寬厚的音感效果。
飽滿:這是一種叫強勁度的低頻音響,,一般加置有“渦失真”效果的電貝司,此音感特徵非常明顯。
明亮:一般當樂音的基頻高於500赫茲以上時,就會變的明快起來,甚至高到7500赫茲處時,我們也不能說它不明亮,所以音源的明亮感是一種比較通泛的形容詞。明亮感在2800赫茲頻點處最為明顯。
響亮:常用於形容帶頸度的高明度音響,並且當頻譜高出4000赫茲以上時,音源就不具有此音感特徵了。
宏亮:直待有一定融合性的高明亮音響。
圓潤:指比較柔和的高明亮度音響。
柔和:與圓潤相比,柔和感更偏於暗悶,是一種相對低明亮度的音響。
清脆:頻譜集中在4000~8000赫茲之間的音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清脆感效果。
高亢:指高穿透力的清脆音響,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就是嗩吶
尖銳:頻譜集中在6800赫茲左右的音響一般都尖銳刺耳的。
尖厲:尖銳的音響如果還帶有類似失真的嘈雜感,即可產生尖厲的音感效果。
纖細:頻譜在8000赫茲以上的音樂,一般都具有纖細的音感效果。
融合:一般不易突出的柔和音響,都具有一定的融合感。當然,所有的音源都可以用融合或或不融合的程度衡量。在樂器中,一般認為中提琴、大提琴的融合感最好。
乾澀:這是融合感的反義詞,一般和諧泛音缺乏、不和諧泛音突出的高頻段音響,都具有某種程度的乾澀,在樂器當中,他主要是由於極高音區缺乏共鳴所造成的。
堅實:600赫茲左右的窄頻帶音響,以及發音短促的音型,都具有某種堅實的音感效果。
空洞:指帶有“染色”效果的暗悶音響,此音感特徵常常常常被人們用於形容大木魚的音色。
溫暖:這是一種形容樂音色彩性的詞,他一般與音響的“染色度”成正比,如:排鐘,就具有次種音感。
粗獷:低頻音響如果帶有類似過載失真的效果,即可形成粗獷的音感。
粗糙:粗糙感是一種略帶沙音的粗獷音響,一般小號、圓號在吹奏低音區時,都有此音感特徵。
沙啞:特製帶有明顯“氣流沙音”的虛浮聲響效果。
蒼勁:這是一種帶有感情味的形容詞,一般是指較低頻段內的沙啞音響,如大管的低音區等。
緊張:這是樂音內含有某些特別的不和諧泛音成分的結果。
力度感:力度感在低頻段特指200~500赫茲頻段內的音響,如:大鼓、大胡的低音區,力度感就較好。在中、高頻段,力度感是指高穿透力、高突出性的不柔和音響,一般高音銅管樂器的中、高音區,都具有良好的力度感效果。
穿透力:指高突出性、高明亮度的音響,穿透力在4500赫茲附近較為明顯。
光彩性:指有一定突出感的高圓潤度音響。
悲涼:悲涼與溫暖互為反義,它也是一種帶感情味的次。具有此音感特徵的典型樂器音源,就是中音雙簧管的中音區。
陰森:高緊張度的低頻段音響,即可形成陰森的音感效果。
發扁:這是2500赫茲處所特有的音響效果。在此頻點附近的音樂,一般都明顯有“發扁”的感覺。如:板胡、二胡等,次種音感特徵十分明顯。
發暗:如果樂音中缺乏6000赫茲以上的頻譜成分,一般都可以使起發音變“暗”。
發虛:這是樂器在發較高音階時,雜音增多所引起的,這種雜音通常類似於氣流沙聲。
極高頻:
16K-20K 色彩 提升有神秘感;
12K-16K 高頻泛音,光彩;
10K-12K 高頻泛音,光澤;
高頻和高頻低段:
8K-10K S音;
6K-8K 明亮度、透明度, 提升齒音重、降落 聲音黯淡;
5K-6K 語言的清晰度,提升聲音鋒利、易疲勞;
中頻上段:
4K-5K 樂器表面響度,提升樂器距離近、降落 樂器距離遠;
4K 穿透力,提升 咳音;
2K-3K 對明亮度最敏感,提升聲音硬,不自然;
中頻:
1K-2K 通透感、順暢感,提升有跳躍感、降落 鬆散;
800 力度,提升喉音重;
500-1K 人聲基音、聲音廓,提升語音前凸、降落語音收縮感;
300-500 語音主要音區,提升語音單調、降落語音空洞;
中頻低段:
150-300 聲音力度、男聲力度,提升聲音硬、無特色,降落:軟、飄;
低頻:
100-150 豐滿度,提升渾濁、降落單薄;
60-100 渾厚感,提升轟鳴(轟)、降落無力;
20-60 空間感,提升低頻共振(嗡)、降落空虛;
低頻上段80-160;中低頻40-80;低頻下段20-40;超低頻32-~。

提升音質

音樂是人類的天性,從唱片機到CD、從MD到DVD音頻,都顯示了人們對音質的追求。現在到MP3的年代,我們又應該怎樣提升音樂享受呢?除了購買高質量的MP3隨身聽,使用出色的耳機或耳塞這些“硬”的方面之外,從“軟”處著手,我們同樣可以獲得提升mp3的音質。
現今的MP3市場,可謂百花齊放,各大廠家競爭得異彩紛呈。為了占得先機,分得市場最大份額,各個廠家,特別是那些有實力的廠家,各出奇招,外形方面,千奇百怪。
解碼晶片:音質好壞的關鍵
MP3本身採用的解碼晶片是取決其音質好壞的關鍵。質量上乘的解碼晶片所表現出來的音質是那些比較差的難以比擬的。優秀的MP3採用了市場高端的解碼晶片,其質量性能自然非常出色。所以這些MP3音質表現的口碑和市場反映也都非常的不錯,業內倍加推崇,也曾經一度是MP3發燒友論證MP3音質好於MD的王牌武器。當然,採用高端解碼晶片的MP3音質表現並不是完全相同,有時甚至相差很遠,其原因就在於MP3內部電路的設計,焊接的工藝,線路板材料,各個廠家之間的區別很大,特別是專業廠和一些雜牌廠家區別巨大,這些也是影響到解碼晶片工作以及音質輸出的關鍵。
隨著市場的深入,有實力的廠家也在不斷探索,務求把最好的音質奉獻給消費者。國內品牌夏新的新款MP3音質表現搶眼,非常值得期待,看來,國產品牌也慢慢的向高音效這個行列靠攏了。
耳塞:好馬配好鞍
所謂好馬配好鞍,一款音質出眾的MP3如果沒有一條音效出色的耳塞搭配,無疑是一種奢侈的浪費。眾所周知,一般MP3隨機付送的耳塞音質都慘不忍“聽”,這主要是廠家出於成本考慮,搭配比較差的耳塞。當然,像專業品牌,配送的耳塞音色真實,人聲溫暖厚重,高低頻延伸好,比較耐聽,可以說是MP3標配高端耳塞,而一條好的耳塞,會讓機器的音質表現提升不少。
不過各種耳塞風格不同,個人對於音質的取向也不同,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的喜歡低音,有的喜歡人聲,有的喜歡聽大動態的,有的喜歡音色清清淡淡的,只有是適應自己耳朵的耳塞,才是最好的最貼心的耳塞。
音源:高質量音樂源泉
解碼晶片、耳塞固然重要,但是要享受高質量的音樂,音源本身也很重要。音源的質量又取決於音樂檔案格式和壓縮比率。目前最主流的音樂格式是MP3,wma兩種格式。我們一般聽的MP3檔案都是128kbps位壓縮率,壓縮比大概是1:10,檔案大小一般只有4M,在體積和音質上面達到了一個比較平衡的位置。而我們從網上下載的歌曲壓縮率往往比較低,只有96kbps甚至更低,效果不是很理想。這是網站出於下載速度還有著作權問題而特意把壓縮率調低的做法。要享受真正的音質,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找質量比較好的CD碟,自己進行壓縮。一般來說,壓縮比達到192kbps的MP3檔案,其音質就比較的不錯了,用好的MP3播放機播放,效果和MD的已經很接近,如果壓縮到320kbps的話,音質非常接近CD機,一般人都很難分辨出來。

音質標準

所有嚴肅的音樂家們和虔誠的聽眾們都希望聽到優美的音質。有的時候他們能夠如願以償,有的時候他們卻掃興而歸。是什麼原因使得一個音樂廳或場所的音質比另一個好呢?
幾十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縈繞著人們,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謎底,而是因為人們的誤解造成問題的答案疑雲重重首當其衝的一個問題是人們對音質需要有悟性。有經驗的耳朵能夠分辨音質的良莠,眼睛卻不能。
較為普遍的危險傾向是,不少音樂家和音樂愛好者的感受受到(雖說不是完全受控於)所見到的影響,要比所聽到的更大。大廳材料和色彩帶給人們“溫暖”的感覺會造成人們對眼睛以外的東西的缺陷置若罔聞;而有些場合音樂又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其它一切都顯得相形見絀。在這兩種場合下,大多數人都期望著聽到美妙的聲音任何大廳中的演出帶來的那種美妙的感受往往都會稍縱即逝。
這種美妙的感覺如果能夠不斷在這個大廳中重現並獲得交口稱讚,那么這個大廳就會聲名遠揚。這當然是所有人的夢想,音樂家們渴望在這樣的音樂廳里表演,經理們渴望擁有這樣的音樂廳進行經營,建築師渴望這樣的音樂廳是自己建造的。這些人們都堅信只有這樣的音質才是優美的,但果真如此嗎?科學家的觀點會有所不同。
一個優秀的、精通室內聲學的科學家能夠揭示出(或聽出來)別人難於察覺的細微差別。他們精確地分析,所用的語言是數字——混響時間、能量比、刻度比秒要短得多的時間譜——而不是含糊的如“豐富”、“明亮”或“柔美”之類的辭藻。當然,這些詞語雖不是數字但描述的是同樣的事物兩種描述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如果廳堂的聲學參量超出客觀預測和測量的允許值的範圍,就不會有優良的音質。
同樣,如果人們的聽覺感受不好,,也不會有好的聲學參量。單憑好的數字是不夠的,就像好的表象(往往是看上去的)也許是幻覺一樣。
我們來看這樣一些事實。大多數音樂家們聽說過混響時間。他們甚至知道一些“好聽”的音樂廳的值是多少,並由此假定長了或短了的混響時間都值得懷疑。沒有這個必要。今天,作為音質的指標,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混響時間比其它參數更有效、更重要,但是,對於其它參數,公認的意義和內涵我們還知之甚少。
再說材料的問題。幾乎所有的音樂家們都認為木裝修最好(不管怎么說,很多好的樂器都是木製的!)。他們說,木質一定使聲音更飽滿、更溫暖,眼睛很明顯地能看出來。這種想法使他們潛移默化地認為沒有比木質更好的反射材料了。人們對木裝修喜愛有加,廣泛使用,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使用木裝修的音樂廳正在冒著聲學上的危險(由於共振而會損失大量低頻聲音)。
怎樣用科學的態度看待這個問題?非常清楚,混響時間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但還有一些參量也要參考,包括清晰度指數、側向聲能比、穩態聲壓級等等。廳堂音質非常複雜,每個參量描述了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在設計過程中都可以進行控制。清晰度,可以比正常值大一些;側向聲能,也就是從聽眾左側或右側反射的聲音強度,不能大於正常值,它是最近才發現的一種音質,主要是滿足人們“空間印象”的感覺。還有響度的問題,與大廳的設計關係極大,尤其是尺寸,它可接受的範圍尚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對於音樂來說,既不能太響而使人不舒服,也不能太弱而不能激發觀眾的情緒。
還有一個主要問題——能否盡善盡美?即一個廳堂的音質難於完美地演奏所有曲目。評價音樂廳音質通常要看由80-90個樂師組成的常規樂隊演奏古典劇目的效果如何(例如浪漫主義時期的交響樂)。但是,其它時期的音樂如何呢?不同規模的樂隊合奏時或演奏不同樂章時又如何呢?
每首樂曲都有最理想的聲學環境,一個音樂廳不可能面面俱到。人們必須採取折衷的方式,希望必須與現實相協調,適合所有演奏場合的完美情況是不可能的。
最後,也是非常重要的,讓我們不要忘記藝術家們。他們在台上聽到的聲音與觀眾在大廳里聽到的聲音大相逕庭。他們聽到的聲音會更響,但缺乏混響,也不遵從與大廳同樣的標準。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只需注意這樣的簡單事實:音樂家處於他們演奏的音樂的中心;他們互相之間的距離差別也很大。他們需要舞台的音質幫助他們演奏得更好。他們的世界是舞台,他們聽到的是舞台上的聲音,而不是整個大廳的。
台上的音樂家們渴望什麼?一是他們必須聽到自己的演奏,否則會走調;二是必須聽到其它聲部的演奏,否則會合奏不齊。自己的和別人的演奏聲音快速反射回來是他們需要的。由於廳堂反射會將遠距離聲音反送回舞台,這對演奏是有利的,但是,舞台必須有近距離的反射聲,否則只有長延遲的反射聲會令人很不舒服。今天我們對音樂廳聲學的認識比起一、二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觀。已經確定了一些對優美的音質起作用的參量,另外一些參量正在進行定義。但是,傳統依然存在,悟性和很多人心靈中彌足珍貴的信仰亘古永存(例如,木裝修的魅力),除了盲人們單純依賴聽力進行判斷以外,視覺表象依然非常重要。如果不在視覺或聽覺上進行偽裝,則很少有使兩者感覺都理想的情況。

影響因素

1、 存儲器會影響音質嗎?
首先來看看存儲裝置,它對MP3的音質有什麼影響嗎?存儲裝置主要是以檔案形式保存數字編碼,在這裡的數字編碼是用戶保存進去的,因此存儲裝置只要能正確的還原保存上去的數字編碼就可以了,而這是對存儲裝置的最基本要求,並且由於是數位訊號,因此也不會存在信號強度、信噪比、失真等問題。因此可以說,在音質方面,存儲裝置不會造成任何影響,當然,如果使用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方案,而電源部分未做好的話,可能會因為HDD的瞬間電流而造成些影響。
2、 什麼晶片方案的音質最好呢?
晶片方案(主晶片)是一個MP3隨身聽的絕對核心部分,它是一個高度集成的晶片,我們很難對它進行深度分析。但通過大量經驗以及近年來市場用戶反饋的情況來看,晶片方案的音質跟晶片公司的音頻背景成正比,就三款主流晶片方案來說,音質排列順序為:Philips > Sigmatel > Telchips。
但這個排列也並不絕對, 因為有很多 MP3 隨身聽製造商拋棄晶片方案內部的DAC
(數/模轉換器)不用,而採用自己認為音質更高的DAC晶片來解決音質問題,並且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么DAC在改變整個MP3音質中到低占了多少比重呢?可能你會說占了決定性的作用,因為它是整個模擬信號的出口。當然,如果僅僅是從技術原理上分析,確實如此,但是一台放在貨架上的MP3隨身聽可不僅僅這么簡單,那還有什麼重要因素呢?
3、 耳機對於音質的影響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注意MP3隨身聽的耳機了!確實,做為整個MP3隨身聽的唯一出口,它確實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不管硬體做的多么優秀,如果沒有好的回放設備的話也只是徒勞。不過也不用一味要求使用高檔耳機,因為一是存在著耳機與隨身聽搭配的問題,二是再好的耳機也只是能展現出MP3隨身聽的音質而已,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和提升MP3的音質。
4、 PCB布線的影響
首先,我們知道,所有的零件都是固定在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印刷電路板)上的,雖然是同樣的電路,但是,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工程師所布出來的PCB卻截然不同。而由於MP3晶片組本身集成度非常高,在同一塊晶片上同時存在著很多種頻率的信號。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就會造成信號間的干擾,造成音質變差,或者使隨身聽工作不穩定。
5、 軟體的作用
實際上一般的公司在軟體方面是沒有能力進行任何對於音質有利的改進的。雖然軟體在音質上不占有主導地位,但是如果軟體設計的不好的話,也會使音質明顯劣化。當然更重要的是,一個好的軟體、好的操作邏輯才會讓用戶更加方便舒適的使用MP3隨身聽,這才是軟體最重要的職能。
6、 電源設計
MP3隨身聽做為低功耗的小型音頻設備,其電源的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的不好,不但耗電量大不說,還有可能造成對音頻信號的干擾。
7、 元器件選用
對於音質,如果元件選擇不當對於音質的影響一般來說都是細微的,特別是對於這種數碼產品,會影響音質的,其實也就是最後的那一小段模擬電路,而之前的大部分電路都不會對音質產生影響。
說了這么多,那到底誰才是決定MP3音質的關鍵呢?這個真的不好回答,因為一台優秀的MP3隨身聽需要各部分完美的結合才行,在這些因素中只要有一項做的不好,都會對音質產生明顯的影響,因此它們並不能用簡單的百分比來表示。所以要衡量MP3隨身聽的音質,除了分析它的主晶片構成外,還要多聽才行,非發燒友級的普通消費者,也只能作出比較主觀的判斷和選擇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