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片琴

鋼片琴

鋼片琴為法國巴黎mustel , victer發明。其子( mustel ,奧古斯特)申請專利而正式有此樂器,最初的發音體用一系列音叉,亦稱鋼叉琴。 1886年正式命名為鋼片琴,實際現在的鋼片琴音條和共鳴管均以鋁製作。 本來是專利品,不過目前專利權已消失,因此開始有了音域擴增了低一勻的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片琴
  • 外文名:celesta
  • 發明者:victer
  • 發明年份:1886年
  • 性質:樂器
  • 相關作品:柴可夫斯基《胡桃鉗》
基本介紹,歷史來源,基本介紹,外型構造,音色特點,演奏方法,相關作品,相關資料,

基本介紹

鋼片琴
鋼片琴原名: celesta mustel ( cle. )
mustel:是法國樂器公司名稱;celesta的意思是天上之音。

歷史來源

鋼片琴為法國米斯泰爾發明。最初的發音體用一系列音叉,亦稱鋼叉琴。1886年正式命名為鋼片琴,實際現在的鋼片琴音條和共鳴管均以鋁製作。
鋼片琴
鋼片琴外形如小形簧風琴,聲源體為金屬板條,以類似鋼琴的擊弦機擊奏、有踏板制音器控制音響的長短,和鍵盤鋼條琴相似,但每一鋼音條下方附有共鳴管,放大音量,並使音色清晰純淨。
鋼片琴音域一般為CC(4),4個八度。屬於鍵盤樂器,最早在作品中使用鋼片琴的是柴可夫斯基,用在芭蕾舞劇《胡桃夾子》的“糖果仙子舞”中。鋼片琴與鋼琴演奏方法相同,可演奏音階、半音階、和弦、分解和弦、琶音等。其力度較弱,可獨奏也可為其他樂器增添色彩。

基本介紹

擊奏體鳴樂器。用於管弦樂隊管樂隊的打擊樂器。歐洲管弦樂隊中使用的打擊樂器。外形如小型簧風琴,聲源體為金屬板條。演奏時,與鍵盤相連的錘子敲擊一串經過調音的鋼條。每一鋼條下方附有共鳴管 ,放大音量並使音色清晰純淨。用踏板控制的制音器控制音響的長短。
鋼片琴
鋼片琴的音域從中央C到中央C上面4個或5個八度 ,音樂的記譜比實際音響低1個八度 。鋼片琴1886年由法國巴黎的A.米斯泰爾發明,最初稱音叉琴。1886年正式命名為鋼片琴。實際上現在的音條和共鳴管均以鋁製成。首次被柴科夫斯基在舞劇《胡桃夾子》的小糖果仙女的舞蹈中使用。後來的鋼片琴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B.巴托克的《為弦樂器 、打擊樂器和鋼片琴所寫的音樂》。

外型構造

鋼片琴鋼片琴外表看起來類似一架直立式的小鋼琴,也有點像小型的簧風琴,是型如小型鋼琴的鍵盤樂器,踏板有一個至兩個。這些踏板的功能與鋼琴的延音踏板一樣。如果是兩個踏板,左邊的管制低音域,右邊的管制高音域。也是利用鍵盤樂器原理的槌子敲打鋼片發出聲音,每一鋼片位於小共鳴盒上,不同音高的金屬片排列在一個共鳴箱上,彈琴鍵帶動以毛氈包的小捶敲擊發音。鍵盤觸動四組琴槌,直接敲打在鐵片上,每個鐵片下各有一個木製共鳴器發聲,不過也可以把它當作鍵盤鐵琴。不過跟鍵盤鐵琴構造設計還是有差異。
和鍵盤鐵琴不同的地方:
(1)鍵盤形鐵琴使用硬質琴槌敲奏,鋼片琴是使用和鋼琴一樣的琴槌。
(2)鍵盤形鐵琴沒有共鳴板,鋼片琴有木製共鳴板。
(3)鋼片琴的音板兩頭有另和皆有鋼塊,鐵琴則沒有。

音色特點

鋼片琴高音域的音色跟鋼琴差不多,天堂般的感受,但低音域的音色卻有獨特之處。
鋼片琴
低音區 淳厚、圓潤
中音區 清脆、明亮,效果最佳。
高音區 較尖銳,共鳴短促。

演奏方法

鋼片琴與鋼琴演奏方法相同,因其發音的機動沒有鋼琴靈敏,快速度連續反覆的樂句不宜演奏。可演奏音階、半音階、和弦、分解和弦、琶音及音程跳躍。其力度較弱,可獨奏也可伴奏。它是交響樂隊中最寧靜、最纖雅的樂器,狀如小鋼琴,音色清淨,象星光般皎潔。 套用譜號:高音部: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低音部:低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鋼片琴是形如小型鋼琴的鍵盤樂器,以不同音高的金屬片排列在一個共鳴箱上,彈琴鍵帶動一氈包的小槌敲擊發音。用大譜表記譜,記譜比實記際音高低一個八度。
鋼片琴

相關作品

鋼片琴拉威爾《玻麗露》
鋼片琴
柴可夫斯基《胡桃鉗》中的《糖梅仙子》
巴爾托克「弦樂器、打擊樂器與鋼片琴音樂」
聖桑《動物狂歡節》中的《水族館》
約翰威廉士《哈利波特》系列電影配樂海德薇主題

相關資料

柴可夫斯基是第一位使用鋼片琴的作曲家。
鋼片琴
水族館由鋼片琴刻劃陽光下的景象,鋼琴、長笛以及弦樂共同展現澄澈的清水與悠遊的魚群。
鋼片琴巴爾托克「弦樂器、打擊樂器與鋼片琴音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的「弦樂器、打擊樂器與鋼片琴音樂」是於1936年應瑞士巴素室樂團委約創作。
樂器編制為雙弦樂隊、鋼片琴、豎琴、鋼琴、定音鼓、軍鼓、大鑼、低音鼓、鈸及木琴,這個獨特的樂器選配在當時來說可算是頗具創意的。從標題中可以想像出鋼片琴(celesta)應該是當時較為時髦的樂器,否則巴托不會刻意引述它,而且除了在極少樂段外鋼片琴絕少以主角的身份出現,並在大部份時間內沒有被套用。
其實在弦樂為主基礎上豎琴與鋼琴反而有較高的曝光率。雖然其他敲擊樂器基本上只賦予了點綴性的角色,但巴托在音色的創意上向前走了一大步。他甚至在樂譜上提供了明確的樂器擺放位置,在混合不同聲響時在方向感上有周詳的考慮。但這首作品最成功之處著在於其高度統一的曲式組織和嚴謹精細的對位布局上。全曲雖然分為四個樂章,但全都建基於首樂章起首的主題上,在反覆套用、變奏和發展這單一萌芽樂思的過程中可以隱約找到貝多芬老練手工的影子。在每一新變異種各有其獨立新生命的同時,全曲給人一種極度統一、樂思連貫的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