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文學

非主流文學

非主流文學: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離或悖逆主流文學規範的主張和創作。它是相對於不同階段的那些被接納、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張和創作而言,是個歷史的感念。它在一個高度一體化的文學語境裡,處於受壓制的地位。非主流的異質文學的出現,在本時期呈現為階段性的狀況。如1956-1957年,1961-1962 或文革後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主流文學
  • 時代:50-70年代
  • 領域:文學
  • 性質:非主流
概述,理解,詳情,體裁,評論,職業構成,文化政策,創作技巧,發展背景,相關小說,代表作家王小波,其他,邊緣文學,通俗小說,偽科幻,偽科學,成人童話,爭議,相關詞條,

概述

非主流文學,中國自古即有,只是以社團的名義來真正引領非主流文學,山西省汾陽中學314班曾興辦的非主流文學社,一群有文學氣息的學生藉以非主流之名有復興文學之舉.只可惜曇花一現,受學校及人力各種原因過早夭折。
非主流,抑或是庸人,抑或是才人。
之所以為庸,抑或是無所謂發展,抑或是無所謂變化;
之所以為才,抑或是執迷於發展,抑或是執迷於變化。
仁者心動,動之以個性;
仁者意動,動之以輝煌。
非主流,抑或是逆流,逆而艱,
非主流,抑或是潮流,果必興。

理解

應該說,非主流作為當今的一種新型尖端潮流。已經漸漸有種要取代朋克的趨勢(當然,朋克一直沒有破落)而非主流不應該僅僅限制在圖片,歌曲範圍內,甚至連歌曲都少之又少。文學一個長久不曾敗落的表現形式,應與潮流相結合。而這裡所謂的潮流不僅是單一的衣裝,服飾的潮流,更是一種思想氣質靈感上的潮流。
當今社會的人往往被過多的壓力壓的無法釋放,從而麻木,非主流文學正是這種壓力釋放的空間。一種虛擬的世界,人們可以從非主流文學獨特的意象里釋放自己,衝擊自己的心靈。
人往往有許多難以用語言去說,去表達的情感,用文字準確的說是用非主流的文字就可以去表達。非主流文學裡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任何不可以說的話!
非主流文學非主流文學

詳情

體裁

體裁而言,主流文學是唯一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上都具備的類型文學,全光譜文學。非主流文學主要是小說,甚至主要是長篇小說
這個區別的形成,說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稿費總是按篇幅付的,詩歌散文不能養活一個職業作者。早有魯迅,中有李敖,晚有余傑,這些在長篇小說方面幾無成就的作家(似乎余傑剛剛有一部長篇出版),到了非主流類型文學界,莫說是當老大,能不能入行都另當別論。雜文這個東西,屬於主流作家的主業,職業作者的末技。不唯魯迅等人,許多大腕級的主流文學家,留給後人的就是一堆雜文。職業作者的行業特點,決定了靠那些小東西完全不能養活自己。他們只會在完成大部頭以後寫寫雜文聊以遣懷。
當然,這裡並不是在貶低魯迅他們的文學造詣。雜文長篇小說不屬於同一文體,本身無可比性。只是要說明,業餘的主流文學和非主流商業文學之間,生態環境是多么的不同。
當然,非主流類型文學作者不是不可以寫詩歌散文。但他會把它們發在主流文學刊物上。完全以非主流文學為背景寫的詩歌散文不能說沒有。在科幻領域,就存在有科幻詩和科幻散文。但它們通不過讀者這一關。除了研究家,沒有什麼人關注。非主流文學主要就是小說,這幾乎是不可置疑的。
就原創而言,主流文學最大的長處,在於它堅持進行了大量的文體實驗。非主流文學在創作技巧上面,主要是吸取了主流文學的經驗。這也是與主流文學遠離商業的背景有關。因為不追求有多少讀者,所以主流文學家可以耐心地作文體實驗。如“象徵主義”、‘表現主義’之類。
非主流文學非主流文學

評論

至於評論,那是非主流文學最大的短板。評論是什麼呢?從藝術角度那是研究,從商業角度,那是原創作品價值的二次提練。缺失了評論這一塊,是非主流文學遲遲不能取得長足進步的主要原因。
不光奇幻武俠偵探、其它種種類型文學,都沒有基礎性的理論研究。因為非主流類型文學,只能靠市場生存。寫系統的理論著作,還只能是公益行為。能夠出版《武俠縱覽》、《奇幻縱覽》、《偵探文藝縱覽》這樣的書,只有寄希望於其它類型的作者中有能夠目光長遠的,率先為之了。
而主流文學之所以“主流”,有發達的評論系統支撐是一個根本原因。一個短篇出來,可能有十幾篇文章在分析它。一部長篇出來,可能會有幾部專著在研究它。這么發達的評論系統,文藝價值先放到一邊,單是宣傳價值就不可小瞧。而非主流文學中的佳作,到目前為止仍然要靠口碑相傳。
如果把原創視為身體,評論視為頭腦的話,那么主流文學就是一個腦袋奇大,身材瘦弱貧血的人。非主流文學就是身體健壯而幾乎無腦的人。前者活不好,後者走不遠。兩者都是畸形發展。
缺乏評論,不僅使得新一代非主流作者缺乏指導,目光短淺,而且對於宣傳非主流文學作品也沒有好處。出版商往往不知道怎么提練非主流文學的長處,只好選擇一些表面現象來炒作。

職業構成

不僅在作品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就是從職業構成來說也是如此。主流文學可以說是由業餘作者和專業評論家組成的奇怪組合:今天,極少有人把寫主流文學當成飯碗。但在中國的大學裡,文學研究所里,成千上萬的人卻能靠講授文學,研究文學而領工資。工資自然不能白領,好歹也要製造出一批批理論專著來。

文化政策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因為不能進入主流,沒有政府的文化資助,以及文化政策的鼓勵,所有的非主流文學都只能、並且完全地靠市場生活。在非主流類型文學里摸爬滾打的職業作者們,生存能力遠強於主流文學作者。
在今天,商業文學主要就是非主流類型文學。而且,就目前情況而言,這裡還處在賣方市場,競爭壓力不大。更希望文學青年能把握住這個歷史機遇。

創作技巧

當然,非主流文學在創作技巧上也並非沒有貢獻。武俠小說是迄今為止敘述速度最快的類型文學,在敘述節奏方面,東西方各類小說無出其右。偵探小說的嚴密推理,實際上是將情節高度集中於統一邏輯的實踐,和散文化小說處在一個坐標的兩極。科幻小說將傳統的人物概念,擴大到“非人人物”,充實了對人性的探索。但總體而言,就文體實驗來說,主流文學還是占據有壓倒性優勢的。
任何類型文學必須要有“源文化”、“三固定”這些特徵。那么,主流文學如果被視為類型文學,它的源文化在哪裡呢?答案是文學界本身,文學家本身。主流文學在題材上“反求諸已”的特點,使得他們專注於講自己的故事。積少成多,主流文學成了文學界的自我展示。從主流文學中看到的,多是作家自己的生活!而非主流文學則是作者們向外探索,關注外界的結果。
主流文學裡還有一批社會問題小說非主流其實也有,比如以前的黑幕小說。遣責小說。都是很市場化的。但後來,資訊的發達,使這類小說退出了市場,於是只剩下主流文學可以生存一時了。 就體裁而言,主流文學是唯一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上都具備的類型文學,全光譜文學。非主流文學主要是小說,甚至主要是長篇小說
非主流文學非主流文學

發展背景

在50到70年代,文學主張和文學創作的統一性是這個時期文學的總體面貌,但在某個時候、某些作家那裡,時或有偏離規範的“異端”現象出現。對本時期的那些偏離、或悖逆主流文學規範的主張和創作,用“非主流”這一用語來表示。這一概念是在如下的含義上使用的:
第一,它是相對於不同階段的那些被接納、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張和創作而言,是個“歷史的”概念。它的範圍、性質,在當時文學“規範”的狀況有關。因此,在一個時間裡被肯定和推崇的一些作品,在另一時間裡,可能會當作異端而受到批判。
第二,“非主流文學”在一個高度一體化的文學語境裡,處於受壓制的地位。有的作品,發表後受到批判,有的則沒有得到公開發表的機會,而在一定範圍的讀者間,以各種方式流傳。
第三,“非主流”的“異質”文學的出現,在50到70年代,呈現為“階段性”的狀況。它們或產生於文學“規範”的要求比較鬆懈,對“規範”發生多樣性理解的時候(如1956年-1957年這一被稱為“百花時代”的階段,以及60年代初在政治、經濟、文學政策上進行調整的階段),或產生於文學控制雖十分嚴厲,卻存在某種個人寫作、“發表”的空間的時候(如“文革”的後期)。
從4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大陸,被稱為“自由主義”的作家已失去他們在文學界的位置,另外,聯繫著20世紀西方現代文學的“先鋒性”探索,也被目為非法。在左翼文學成為惟一文學事實的情況下,文學的“非主流”,表現為相當集中的性質。衝突常發生在一些作家所不願放棄的精神態度和文學觀念上。對於一種“肯定”的、闡釋既定觀念的文學的懷疑,對於保護和重建質疑和批判現實的“啟蒙意識”,和在解釋、想像世界上的人道主義思想基礎,是大多數情況下“非主流文學”的思想特徵。這與這些作家對中國的社會現實,對中國人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況的理解有關。當然,在“文革”後期,一部分“異端”的文學的性質,開始越過這一範圍,表現了對於左翼文學的觀念框架的全面超越的趨勢。

相關小說

《黑客江湖》
非主流文學非主流文學
《那小子真帥》
《非愛》
《唐人秘傳故事》
《王二風流史》
《黃金時代》
《白銀時代》
《青銅時代》

代表作家王小波

王小波去世的第十一個年頭裡,不得不看到這樣的現實:王小波已經成為了非主流文學不可磨滅的文化符號,無數“冬粉”拜倒在他的腳下,成為他的“門下走狗”。但一些主流作家對王小波始終懷著拒絕和排斥的態度。不同的人對王小波有不同的理解。
王小波為什麼會有眾多的追隨者?簡單地說:因為他有趣!還有,因為他純粹,理想主義,卻是一貫的低姿態,一貫的邊緣身份;他在體制外堅持寫作,卻寫得比作協養著的專業作家好!也就是說,以非主流的身份,超越了主流,為沉默的大多數爭了一口氣。
也許,正統文壇對他的排斥,恰恰招致了眾人的逆反心理,所以才誕生了“王小波門下走狗”這個群體,誰會是走狗?他們也知道“王二”是不需要的,那實在是一群正話反說的叛逆者!

其他

非主流文學還包括以下一些文學類型

邊緣文學

科幻小說魔幻小說以至童話,從來就不能與主流文學相提並論,甚至被一些“批評家”排斥在文學之外,儘管他們根本就沒看過。
因為這類小說只是供人們消遣和給小孩子看的,既沒意義,又無深度。更被文學家們所不屑,對其採取冷淡的態度。
就拿《哈利波特》系列和《魔戒》系列來說,兩者都十分暢銷,幾乎遍步全球,而且顯示出前景無限。究其原因,是滿足了讀者的閱讀快感和期待心理,讓讀者在閱讀中產生愉悅,故事離奇曲折,情節引人入勝,而因為被評論家視為沒有深度和意義的作品,所以不能歸人主流文學。
但是嚴肅的主流作品普遍的給人一種沉悶的感覺,讓讀者感到嚴肅、沉重,缺少趣味。雖然能體會到以後總思想的啟迪和讀出深刻的意義,但是沒有科幻偵探、魔幻小說那樣具有趣味性。這就產生了一種悖論,要么有意義和價值,要么無意義,但是有趣味,而者必選其一,形成了高等文化和低等文化、純文學流行文學之間的對立,這在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時期、表現最為明顯。
到了20世紀60年代,新小說派黑色幽默小說興起,這時有些作家開始採用偵探小說和科幻小說的形式、母題和技巧,如博爾赫斯的《交叉小徑的花園》,格里耶的《橡皮》、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品歆的《拍買第四十九》、艾柯的《玫瑰之名》,還有巴塞爾姆的《白雪公主》等。這些小說一方面用了非主流文學的形式,母題和技巧,一方面又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內涵。

通俗小說

是指融合各類題材於一爐的小說。如金庸倪匡黃易等人的作品都可以算作此類,其他在其內包容了言情、武俠、歷史、偵破等類型中之數種的小說自然也算非主流小說。

偽科幻

如果是指小說成分而言,只能說,對於文學,只有風格、類型之分,沒有什麼真偽之分。標榜“偽科學”的東西才最該戴一頂偽科幻的帽子。

偽科學

是打著科學的招牌(注意:不僅是“科幻”),故意傳播一些實際上很荒唐的觀點,如柯雲路大作家,而以此類偽科學充斥於字裡行間卻又以“科幻”的名義出世的東西,這才是真正擾亂了科幻文壇,損壞了科幻名聲的罪魁禍首。

成人童話

不算幼稚的寫給有獨立思維能力的人看的故事,在並不乏味、沉重的情節中道出人情世事。某種意義上講,各種小說都可歸入其中;最低限度是各類通俗小說都可歸入其中。

爭議

在《通俗文學十五講中》,作者們為非主流文學正名的願望昭然若揭。甚至認為,新文學界雖然已有《子夜》、《家》、《駱駝祥子》等傑作問世,但從氣魄上,從文本意義的豐富性上以及對各自小說類型發展的推動力上,持平而論,尚不能與《蜀山劍俠傳》相比。但因為還保持著“通俗--高雅”這箇舊框架,其革命性始終不能徹底。且看作者給通俗文學下的定義:從狹義層次來看,則必須是“與世俗溝通”和“淺顯易懂”兩大特徵兼備的小說,才是通俗小說。即是說,這些作品無論思想性或藝術性都不具備其產生時代的高雅品味,它們的存在意義主要是以其娛樂性和模式化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精消費,有的學者因此稱之為“市場文學”。這裡主要包括那些可以批量生產和包裝的類型化小說“武俠言情、涉案、科幻、紀實”等。
這裡的可辨之處在於:1、主流文學難道不是批量化產生的?如果單就產量而言,主流和非主流哪個更多?筆者在本章開宗明義即說:搞非主流文學,就目前而言前途好於搞主流文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非主流文學很少有人搞,都屬於冷門。
2、現在的讀者已經不是當年的工農兵了。大中學生,知識階層是真正的文學圖書消費者群。而那些類型文學如果能贏得了這些讀者,又怎么能說它是傳統意義上的通俗?或者,只有《故事會》上的作品才能算通俗文學吧。
將“主流--非主流”之別視為“高雅--通俗”之別,必然引出一個結論:主流的作品再差勁也是雅的,非主流的作品再好也是俗的。一個三四流的主流文學作者,藝術造詣肯定高於張恨水和金庸。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