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人,博士及博士後教師9人,碩士24人。7人榮獲廣東省、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創建於1993年,電氣自動化專業創建於2012年。1996年成立機械工程系,2006年成立自動化工程系,2009年更名機電工程系,2011年系改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44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 教職工:41人
  • 教授:4人
  • 全日制本科生:1446人
該院簡介,學術帶頭人,師資隊伍,顧曉勤,盧滿懷,楊洪祥,王連圭,熊矢,杜平安,楊平,羅小發,劉海潮,周文輝,程文彬,何偉,黎萍,張國慶,劉躍華,劉保軍,彭芳,倪利勇,潘奇明,朱春媚,劉金華,賈玉雙,李博,彭偉,張春紅,任敏,劉艷霞,吳德強,王凡,謝湘平,何炳超,李娜娜,彭娟,劉輝,董雪松,趙倫雙,張輝龍,專業介紹,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專業,學院地圖,

該院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共有教職工4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高級工
程師6人,博士及博士後教師9人,碩士24人。7人榮獲廣東省、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機械設計製造及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自動化專業、自動化專業創建於1993年,工業設計專業創建於2004年。1996年成立機械工程系,2006年成立自動化工程系。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446人。
五年中共承擔科研項目103項。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出版專著8部。主編的《工程力學》06年入選教育部 “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07年獲暢銷教材獎;08、09年主持的《軟體技術基礎》課件獲教育部第八、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決賽二等獎;09年主持的《Visual Basic程式設計》獲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三等獎。08年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09年獲廣東省、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0、11、12年再獲中山市科技進步獎多項。本學院對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服務,為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作出了貢獻。
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建有金工實習車間、CAD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機電設計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柔性製造實驗室、自動控制原理與接口控制技術實驗室、電機及電氣控制技術實驗室、電力電子及自動控制系統實驗室、感測器技術實驗室、現代控制技術實驗室、工業設計綜合實驗室、機械電子綜合創新實驗室、電氣自動化綜合實驗室等,為培養高級套用型人才提供了硬體保障。
在校學生申請國家專利二百餘項,2009-2012年均獲得全國大學生機器人武術擂台賽一等獎;多次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二等獎;07年在廣東省大學生機械電子設計競賽中奪得一、三等獎各三項;在“電子設計自動化競賽”中奪得省二、三等獎;09年獲得第十屆廣東省“挑戰杯”競賽二等獎;10年獲得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二等獎;同年,“生命之星探險救援機器人”在全國機械設計創新大賽中奪得二等獎;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一等獎、第六屆全國“三菱電機自動化杯”大學生自動化大賽暨自動化系統套用競賽一等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一等獎、2012年DAF國際大學生“反對皮草”藝術設計大賽全國冠軍,等等。
機電工程學院畢業生由於實際工作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畢業生就業率09年98.5%,10年99.2%,11年99.1%,12年99.0%。部分畢業生考入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攻讀碩士研究生,還有一些到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多所大學進一步深造。

學術帶頭人

顧曉勤: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動力學與控制,機電一體化,計算力學
王連圭:教授研究方向:非線性系統控制,智慧型系統控制
熊 矢:教授 研究方向:機械傳動及其計算機輔助設計
侯佐崗:教授研究方向:鍋爐結構最佳化及鍋爐結構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製冷技術及製冷裝置最佳化分析與研究
盧滿懷:副教授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檢測技術
周文輝: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程文彬: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圖形處理,多媒體技術
彭 芳:副教授 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智慧型控制

師資隊伍

院領導
高級職稱
王連圭、顧曉勤、熊矢杜平安楊平、唐賢遠、羅小發劉海潮周文輝程文彬、盧滿懷、彭 芳、倪利勇
博士教師
何偉、黎萍、顧曉勤、張國慶、倪利勇
自動化工程系
劉躍華、周文輝、程文彬、劉保軍、彭 芳、潘奇明朱春媚劉金華、王連圭、唐賢遠、黎萍 、張國慶
盧滿懷、賈玉雙、李 博、何偉、倪利勇、沈文浩顧曉勤於曉光羅小發劉海潮彭偉張春紅、任 敏、劉艷霞
實驗室
吳德強王凡謝湘平、何炳超
輔導員
李娜娜彭娟劉輝、李保全

顧曉勤

顧曉勤,男,教授,博士,機電工程學院院長。1963年出生,畢業於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省精品課程《工程力學》負責人,中山市優秀專家、拔尖人才、優秀教師。長期從事機械、工程力學、控制方面研究工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4項,主持省、廳、市局、校以及橫向科研項目18項,在《AppliedMathematicsandMechanics》、《宇航學報》、《空間科學學報》、《力學學報》、《力學進展》、《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發表論文30餘篇。獲廣東省、四川省科技進步獎3項,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1989年起從事高校教學工作,講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機械原理、自動控制理論、單片機原理及套用、微機原理及套用、C語言程式設計、MATLAB、數控工具機等課程,參加教育部教改項目1項,主持《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改革》等廣東省教改項目4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次。主編本科教材8本,其中主編的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工程力學》獲機械工業出版社優秀教材二等獎及全國暢銷教材獎。主持的“工程力學教材建設”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被評為中山市優秀教師家庭。2011年獲得中山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2014年入選中山市十大最美家庭,廣東省百戶最美家庭。作為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指導總校研究生多名。

盧滿懷

盧滿懷,男,中山市人,黨員,副教授,1976年出生。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2000年東北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被保送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2003年東北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2003年到學院工作,承擔了多門專業主幹課的教學工作,主持實驗室建設項目3項、校級以上教改項目6項、修訂2008-2013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機械設計基礎》等十多門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大綱的撰寫;主持參與國家、省級質量工程3項。2009年至今,獲中山市、學校年度優秀教師6次,指導學生科技競賽獲國家、省級二等獎以上3次,發表教研論文多篇;2011年以第一完成人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先後主持省市級科研項目10多項;公開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專利授權2項;2009-2011年被聘為廣東省企業科技特派員、2011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2011廣東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信息員。2009年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指導2名總校碩士研究生。
 

楊洪祥

楊洪祥,男,工程師,1971年出生,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199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設備結構專業,1993年至2003年在電子科技大學工作,2003年調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2007年至今在機電工程學院(原自動化工程系、機電工程系)工作,歷任黨支部書記、黨總支部副書記、黨總支部書記。獲獎情況:2007-2008年度學校、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中山市優秀教師;2012年廣東省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王連圭

王連圭,男,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教授。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控制系航空電機電器控制專業。1984年至1996年在湖南省吉首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自動控制講師。1993 年至199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七研究室作高為炳院士的訪問學者。1995年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副教授。1997年至今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自動化工程系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主要承擔自動控制厡理、現代控制理論、控制系統仿真等課程。2001年至2002年到東南大學自動化研究所作馮純伯院士、費樹岷教授指導下作訪問學者。2003年被電子科技大學評審確認為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碩士生導師,廣東省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科技專家庫評審專家、全國技能競賽評審專家、國家創新基金專家庫評審專家、工信部科技專家庫評審專家。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教授。
先後在《航空學報》、《控制理論與套用》、《控制與決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中山大學學報》《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先後參與科研項目:國家攀登計畫(970211017)資助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9604003)、(60574006)資助項目兩項,完成廣東省產學研(2011B090400297)、( 2011B090400176)資助項目兩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7010717)資助項目一項、廣東省科技計畫(2005,193號)資助項目一項、湖南教委科技計畫(1995,77號)資助項目一項、中山市科技計畫(20025A217)資助項目一項等。專業套用領域: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先進自動化裝備、LED產品等研發與套用。研究方向為魯棒控制,智慧型控制等。

熊矢

熊矢,1978年2月至1982年1月在重慶大學機械製造工藝、設備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於1982年1月獲學士學位。1982年2月至1984年9月在重慶大學攻讀碩士,獲碩士學位。1984年9月起在西南科技大學製造學院工作。1990年9月至1991年6月參加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德語培訓,結業。 1992年5月至1994年5月在德國Kaiserslautern大學進修。機械學科教授,碩士導師。

杜平安

杜平安,男,62年5月生於重慶開縣,92年於重慶大學獲博士學位,03年在美國Georgia Tech進修訪問。電子科技大學CIMS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個人經歷:
1980.09 - 1984.07 東北大學機械系讀本科,獲學士學位;
1984.07 - 1986.09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工作,助理研究員
1986.09 - 1989.07 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二系讀碩士,獲碩士學位;
1989.09 - 1992.07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讀博士,獲博士學位;
1992.09 - 1998.07 電子科大CAE研究中心工作,副教授;
2003.04 - 2003.10 美國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進修;
1998.09 – 2010.03 電子科大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工作,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為四川省機械設計與傳動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科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製造與自動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四川省製造業信息化達川、瀘州等市副組長、電子科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機電系統的數位化設計、仿真與製造,基於有限元法的數值模擬技術,虛擬樣機技術等。先後完成包括863計畫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20餘項,獲專利2項,出版學術專著、教材5部,發表論文80餘篇,指導研究生50餘名。
講授課程:1、有限元分析與建模,碩士生課程;
2、CAD/CAE/CAM方法與技術,本科生課程。

楊平

楊平,男,1963年09月生,教授,碩士。1984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精密儀器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四川大學機械製造工學碩士學位。2006年任電子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宇航學會會員。2009.8-2010.2 美國密西根大學S.M.Wu MRC製造技術研究中心(S.M.Wu.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enter, Univeristy of Michigan)訪問學者。
主要從事機械電子工程、電力電子與電力拖動方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撰寫《機械電子工程設計》(國防工業出版社,2001)、《檢測技術-虛擬實驗室》(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教材2部;近年來發表國內外學術論文40餘篇(EI,ISTP收錄1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持各類研究課題多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成果獎5項。

羅小發

羅小發,高級工程師,1963年出生。1984年畢業於原貴州農學院農機系農機化專業(現貴州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學院)。1984年至1998年,在貴州省貴陽齒輪廠,主要從事數控技術的推廣套用和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具有豐的實踐經驗。1998年後轉入學校從事教學工作,主講數控加工技術和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與製造等專業課程,指導CAD/CAM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主持並參與多項省、市級科研項目,主持完成多項進口設備的國產化改造項目,主持或獨立完成多項普通工具機的數控改造及工藝工裝設計項目。公開發表多篇專業論文。

劉海潮

劉海潮,碩士,高級工程師,1964年出生。198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研究方向是工業過程控制。曾先後在遼寧工學院任教,在錦州醫療器械廠任廠長,在遼寧自動化儀表成套廠任黨委書記、廠長,在壓力容器製造公司任總經理,在工業局任副局長、科委任調研員,曾參加過美國西北理工大學高級商務培訓,曾獲省級優秀企業家稱號。主持項目:1、FMS中刀縣磨損與破頂的檢測監控;2、自備氣源壓力蒸汽滅菌器(獲國家專利);3、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省重點項目);4、軟包裝蒸汽滅菌器;(產學研項目);5、濕式脫硫除塵器(國家級認證);6、金剛石刀具雷射定向及修磨。

周文輝

周文輝,男,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副教授,碩士。1972年出生,畢業於廣東工業大學。主要研究方向:自動化套用技術、機電一體化。主持及參加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3項、省科技計畫項目2項、市科技重大專項2項、市科技計畫項目11項、企業橫向項目10多項。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在《計算機工程與設計》、《製造業自動化》、《自動化技術與套用》等期刊公開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講授課程:《電路分析》、《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設計及套用》、《控制系統仿真》等。獲2009年度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中山市優秀教師稱號,2007、2009年度中山市吳桂顯教育基金優秀教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一等獎、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質量優秀獎三等獎、優秀教案一等獎、優秀教案三等獎等。

程文彬

程文彬,男,講師,畢業於解放軍信息大學套用數學系,獲電子科技大學軟體工程碩士。從事計算機網路和套用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二次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

何偉

何偉,男,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博士,講師。研究方向:CAD\CAM、CAGD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逆向工程等。在國內外刊物發表文章十多篇,其中四篇被EI 或SCI收錄。參加國家或省市課題多項。參與編寫教材一部。

黎萍

黎萍 女 ,中共黨員,2006年畢業於江西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2009畢業與廣東工業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人工智慧與智慧型系統,2009.7月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作。

張國慶

張國慶,男,2009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獲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碩士學位和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11年於湖南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出站,期間曾參與多項省市項目和軍隊課題研究,發表多篇相關論文,其中EI收錄4篇。主要從事智慧型儀器儀表、微納驅動技術、以及無線感測器網路智慧型監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劉躍華

劉躍華,女,1962年8月出生,講師,碩士。1983年獲得浙江大學電機系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後獲得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現在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系自動化教研室擔任教學和教研室主任工作。研究方向電機及電氣控制。開設的課程主要有:電工與電子學、模擬電路基礎、企業供配電系統、電機與拖動基礎、電氣控制及PLC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資料庫基礎及套用、軟體技術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等。參加過的項目有:電氣化遠動系統實驗裝置的研究、電氣化遠動系統裝置的研究與開發、水處理控制系統開發、自動化專業及實驗室建設等。獲學院2009年度教學優秀獎。

劉保軍

劉保軍,男,副教授,機械工程系主任、校機器人隊總教練,中國自動化學會機器人競賽工作委員會技術委員,台灣義守大學訪問學者。1968年生,1993年西安交通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工學碩士。校級優秀《感測器檢測技術教學團隊》負責人;主持完成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項、校級重點教改項目1項、一般教改項目1項,參加完成省、校級教改項目5項;主持完成市級科研項目5項,參加省級科研項目4項;擁有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出版教材2本,發表論文10多篇;主持實驗室建設項目2項;2008年以來指導學生參加中國機器人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獲全國一等獎17項(其中冠軍4項、季軍6項)、二等獎30項,省級以上獲獎累計60多項(其中全省第一名3項);指導學生項目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項、省級2項。主講課程:《工業機器人技術》、《自動化製造系統》、《感測器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過程控制與儀表》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智慧型檢測與控制、機器人技術、製造自動化技術。榮獲2012年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和2013年校優秀共產黨員;2009、2011和2013年中山市優秀教師、校優秀教師一等獎和二等獎;2008年市吳桂顯教育基金優秀教師;2009年起連續5年校級教學優秀獎。

彭芳

彭芳,女,副教授,碩士,1979年10月生,中共黨員。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講課程:《微機原理及套用》、《單片機原理》、《電氣控制與PLC》、《C++》等。研究方向:工業控制匯流排套用。獲中山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學院2009年度教學優秀獎。

倪利勇

倪利勇,男,漢族,湖北天門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塑性工程學會會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庫成員,廣東省科技廳項目評審專家,《熱加工工藝》第五屆編委,材料熱處理學報、江蘇大學學報、矽酸鹽通報、ICPNS2007、IMCC2009、ICCMS2010等期刊或國際會議審稿專家。研究方向:塑性成形工藝及理論、模具CAD/CAE、結構最佳化設計。主要講授的理論課程有《工程材料》、《工程材料及成形》等。先後參與完成“九五”國家級重點科技項目(攻關)計畫“95-528大型冶金連鑄連軋成套設備及關鍵技術”中的子專題“95-528-01-02-04B液壓脹形軋輥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重點項目“大型鑄鍛件的模擬技術及質量控制研究”後續研究、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項目“Mn18Cr18N鋼應力腐蝕實驗及變形強化曲線;完成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大型軸類鍛件力學性能多向控制的鍛造工藝研究”,參與完成廣東省海洋漁業局科技計畫項目“深水網箱結構最佳化與示範;主持或參與完成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實驗室管理專業委員會項目“工程材料類課程的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改革”、湛江市科技局項目“高效安全長壽命鋰離子動力電池改性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在《Materials Science Forum》、《機械工程學報》(英文版)、《中國機械工程》和《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等期刊以及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EI/ CPCI-S檢索約20篇次。出版專著1部。獲得專利授權1項。

潘奇明

潘奇明,女,講師,碩士,漢族,1980年10月生,2006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篇,主要從事信號與信息處理、自動控制等方面的教學研究。

朱春媚

朱春媚,講師,碩士研究生,2006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主要擔任微機原理與套用、自動控制原理計算機控制技術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劉金華

劉金華,女,副教授,碩士,1981年出生。2006年7月畢業於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專業研究生。本科就讀於廣州市華南理工大學,專業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主要研究方向:電力電子技術套用,包含電力有源濾波器和無功補償裝置的研究、無功功率計量的理論研究。研究生期間參加廣東省工業攻關項目課題“電力系統諧波與無功統一補償裝置”一項,某企業科研項目 “新型電力諧波計量儀”一項,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篇。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1項。指導學生獲省級科技競賽二、三等獎各1項。

賈玉雙

賈玉雙,講師,碩士,1967年6月生,黨員。
1985.9—1989.6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系冶金機械專業,本科
1989.9—1992.1 中南工業大學機械系冶金機械專業,碩士
1992.5—1994.12 中山市電梯廠技術開發部,技術員
1995.1至今 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講師

李博

李博,男, 1977年出生,廣東茂名人,講師,碩士研究生,2006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主要從事現代檢測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套用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一項、中山市科技計畫項目兩項,以及企業的委託研發項目多項,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統計源期刊上發表論文5篇。多次指導學生參加國家和省級科技競賽獲獎。

彭偉

彭偉,男,生於1975年,工學碩士、實驗師。
研究方向為可靠性設計與最佳化、維修性設計。主講課程有《機械原理》、《機械製造工藝學》、《機械製圖》等。在國內外期刊、會議上發表論文數篇,其中3篇被SCI、EI收錄。

張春紅

張春紅,女,講師,碩士,1982年2月生。福建省永定縣人。2007年7月碩士畢業於四川大學製造與科學工程學院,本科和研究生的專業均為工業設計專業。2007年7月至今在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人機工程學和產品設計。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任敏

任敏,任敏,女,1974年生,畢業於湖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講表現圖技法、工業設計方法、視覺傳達設計、展示設計等課程。研究產品造型及裝飾設計。發表論文多篇,參與編寫教材一部,指導學生設計多次獲獎。

劉艷霞

劉艷霞,女,碩士,助教,1984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工業設計專業本科、研究生,研究方向:基於用戶體驗的產品設計。2009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現任課程:《價值工程概論》、《二維構成基礎》。

吳德強

吳德強,男,1963年出生,電氣工程師,1983年畢業於湖南工程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長期從事電器製造及電氣控制項目的開發及設計工作,在電氣控制、電器製造、供配電系統方面有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曾評為湖南省技術開發先進個人。現從事實驗室教學與管理工作。

王凡

王凡,男,1981年出生。2004年至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2010年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獲得通信與信息系統工學碩士學位。現為實驗師職稱,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與信息網路。公開發表六篇學術論文(兩篇EI收錄);主持一項學校青年基金項目,參與多項市級科研項目;並持有專利兩項。

謝湘平

謝湘平,男,1963年出生,鉗工技師,熟悉車床,銑床,磨床,刨床等工具機的操作及維護。2011年9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金工車間鉗工輔教。

何炳超

何炳超,男,1975年出生,數控車技師,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熟練操作車床,銑床,磨床,電火花線切割機,數控車等。2012年2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金工車間車工輔教。

李娜娜

李娜娜,女,講師,碩士,河南省焦作市人,2007年7月畢業於吉林大學文學院,獲得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7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彭娟

彭娟,女,1981年生,碩士,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加工專業,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劉輝

劉輝,女,碩士研究生,山東人,畢業於山東大學設計藝術學專業,現任機電工程學院輔導員。

董雪松

董雪松,本科,講師,1991年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俄語專業,從事俄語教學十年,1997年來中山學院工作至今,現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從事行政秘書工作。

趙倫雙

趙倫雙,女,1996年參加工作,2005年9月到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現任機電工程學院教學秘書

張輝龍

張輝龍,男,講師,1979年生,2003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大學本科學歷,經濟學學士、法學學士,講師職稱,MBA工商管理在讀碩士。2004年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從事學生工作近五年,指導機電工程系學生開展科技文藝體育活動取得一系列成績,2009年轉入教學管理工作,曾在公開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兩篇。

專業介紹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現代機械設計理論、方法和先進生產、製造技術,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核心課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圖學、電工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機械原理、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機械工程材料、機械製造技術、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實踐包括金工實習、社會實踐、開放式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專業課程實驗及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數位化設計與製造方向:機械CAD/CAM、塑膠工藝與模具設計、衝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數控加工工藝及編程、模具製造工藝、模具安裝調試與維修等。
2.機電一體化方向:單片機及套用、計算機控制技術、感測器及套用、光機電一體化、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等。
培養特色:既注重學生本專業及相近專業紮實系統的理論基礎培養,又重點強調實踐動手能力培養。通過實踐教學體系九大實踐平台(實驗室及實踐裝備)、四大教學模組、二十多門實踐課程近六百學時的訓練,以及大量豐富的課外科技活動和學科競賽,使學生不但具備在裝備製造業及相關領域中所需的現代設計和製造技術,又使學生具有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大大地增強學生自身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核心競爭力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裝備製造、機電工程、汽車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交通、建築、冶金、家電、倉儲等行業領域從事相關產品的設計製造、研究開發、管理、策劃、行銷、服務等工作。也可到科研、行政、事業、院校等部門從事科研、管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電氣工程、電氣控制、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控制理論、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心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邏輯設計及套用、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單片機原理及套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培養特色:本專業以電氣工程與電氣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系統工程等為特色,具有多學科交叉、內涵豐富、套用領域寬廣的特點;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掌握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較寬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具有本專業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的訓練、課外科技活動、學科競賽校企合作,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就業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業、決策管理部門。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可到電力、機械、建築、電信、交通、電子、金融、工商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高科技公司從事各類電氣工程、電氣控制設備、先進裝備的設計、開發與運行管理,從事企業供配電系統和建築電氣的設計、開發與運行管理,也可從事信息處理、軟體開發、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自動化專業

自動化(本科,學制四年,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電子技術、電氣技術、控制理論、信息處理、系統工程、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領域的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受到較好的工程實踐基本訓練,具有系統分析、設計、開發與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在運動控制、過程控制、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處理、管理與決策等領域從事系統分析、設計、運行及研究等方面工作。
核心課程:電路基礎、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邏輯設計及套用、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自動控制原理、微機原理及套用、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單片機原理及套用、檢測與轉換、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培養特色:本專業以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電氣控制、計算機控制技術等為特色,具有多學科交叉、內涵豐富、套用領域寬廣的特點;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綜合能力;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獲得較好的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及系統開發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在本專業領域內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的訓練、課外科技活動、學科競賽校企合作,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使學生在社會、人才市場和用人單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就業方向:面向科研院所、公司、企業、決策管理部門。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可到機械、電子、電力、建築、電信、交通、金融、工商等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高科技公司從事各類自動控制系統、樓宇智慧型化、先進裝備、電子產品、計算機與網路的設計、開發與運行管理,從事生產及管理綜合自動化、控制系統工程的設計與研究開發,也可從事信息處理、軟體開發、科研、管理和教育等工作。

學院地圖

地址: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學院路1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